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路向南---南美洲游记:(五、巴西萨尔瓦多)

去巴西旅行的人,匆忙跟旅游团的话,就会错过东南部的巴伊亚州的首府--萨尔瓦多。选择去萨尔瓦多,想走近它,是因为它有别于巴西其它地方,最值得去探寻和认知。1985年,萨尔瓦多古都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1763年之前,萨尔瓦多一直是巴西的第一个首都,它始建于1549年。萨尔瓦多葡语的意思为“万圣湾边的圣萨尔瓦多”。葡萄牙人第一次踏上巴西就在萨尔瓦多所在地巴伊亚,葡萄牙殖民者在巴西建立的第一座城市就是萨尔瓦多,从此开始了巴西殖民时代的历史。1558年,第一批非洲黑奴到达这里,萨尔瓦多出现新大陆第一个奴隶市场,是贩卖黑奴的“中转站”。从1550年至1850年,据不完全统计,殖民统治者从非洲运来巴西的黑人达到了350万人,其中绝大多数都是在萨尔瓦多进行交易,然后再转运到各地去的。我的脑海中常出现这个画面:一个人贩子站在那儿高叫:50、80、100,谁要?有没有人要?然后,买主上来,掰开黑人的牙齿,左看右看,像挑商品一样,把黑人买走,买来的黑人一个个被绳子拴着,像一串蚱蚂,被人领走。长得漂亮的女人,则被男主人霸占,留下了一城的混血儿。

  萨尔瓦多形成了独有的巴西黑人文化。黑人和黑白混血种人,在这儿占总人口的3/4。土生土长的萨尔瓦多人不仅在肤色上强烈地标明自己的非洲血统,而在生活习惯、饮食方面,也几乎完全把自己祖先留下的保留了下来,在这座南美城市生根发芽。为此,萨尔瓦多有个绰号,叫做“流放的非洲”。至今,这里的许多居民信奉源于非洲的宗教。这座古城在今天仍然是巴西黑人文化发展和传播的中心,这里不是非洲,却胜似非洲。


  白河宫旧总督府,现在是市政厅,坐落在索萨广场上。Salvador蓝色的字母旁边,很多人拍照,最右边就是著名的拉塞尔达电梯。



  萨尔瓦多上城街景:粉红、浅绿和杏黄等各色建筑排列在狭窄弯曲的街道两旁。



  这座城市有超过350座教堂,每天去一个,都差不多要用一年的时间。真正意义上的古城区在上城(Pelourinho佩罗尼奥)区及其广场周围,单是这里都拥有160多座教堂,是拉美地区教堂最多的城市。有线条明快、造型挺秀的哥特式教堂;有线条起伏而有动感、豪华富丽的巴洛克式教堂。鉴于此,萨尔瓦多又被称作“黑罗马”。我们在这里转悠了两天,只晓得几座教堂名字。



  圣弗朗西斯科大教堂:建于1723年最华丽的圣弗朗西科教堂,装饰共使用了300千克黄金和80千克白银,此教堂现被辟为宗教美术馆,向游人展示着许多历史文物,其中天主教艺术品居多。教堂堪称巴西18世纪代表性建筑,有“黄金教堂”的美称。


  教堂内部金碧辉煌,无比的奢华,见识了大航海时代的土豪。

  圣弗朗西斯科大教堂,蓝白两色陶瓷壁画构成的长廊。从院子里可以看到钟楼高耸的白墙黄顶。


  大教堂回廊的青蓝色瓷砖壁画


  来一张远距离的。右侧的一所餐厅里,每晚都有舞蹈表演。


  断头台广场(Largo do Pelourinho)佩罗尼奥:被列为联合国文化遗产的萨尔瓦多老城区佩罗尼奥的名字,就是由此得来。上图中的蓝房子,是纪念巴西著名作家、文学院终身院士、曾多次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的若热.亚玛多的博物馆。

  刚刚读完《弗莱尔和她的两个丈夫》这本书,这是若热.亚玛多的作品。在巴西,若热.亚玛多是和球王贝利相提并论的响当当的人物哦!作者笔下的萨尔瓦多,是一部充满了异域风情的画,书中的女主角“弗洛尔太太”,一个黑白混血儿,很有教养、懂得廉耻,完全像西方上流社会中的人那样举止高雅。她的“皮肤是那种难以比拟的微黑色,像茶色的玫瑰、像巴西特有的冬青,细腻而柔和,是印第安人、黑人和白人混血的产物。”哎呀,难以想象的漂亮!书中有一段很有意思的描写:一个阿根廷移民人对他的巴西邻居抱怨说巴西热得很,没有四季,吃的也不可口,但是巴西人反驳他说,既然你觉得你的祖国生活好得不得了,那么你为什么要留在这儿呢?阿根廷有什么好,那儿连黑白混血女人也没有!萨尔瓦多人很是以有黑白混血女人为傲。


  广场上,一个“弗洛尔太太”出现了,太符合若热.亚玛多的描写了:丰乳、肥臀、蜂腰。和她合影是要给钱的,她有政府发的胸牌,合法的从业者,一人10个里拉,照2、3张即可,再多照还得收费。



  

  

  弗朗西斯科第三侧翼教堂,这是萨尔瓦多最美的古建筑。它的外饰雕工十分繁复,美轮美奂。它曾经被提名为“巴西七大奇迹”,是由于教堂正面的巴洛克风格的砂岩雕塑在18世纪晚期被砂岩浇筑覆盖,直到20世纪30年代一名工人在安装电线时偶然发现了隐藏在砂岩下的惊人秘密,这座教堂才得以向世人展示它精美的面貌。
 

  老城依山而建,一些道路因而有不小的坡度,两侧的房屋自然而然形成一种不规则的阶梯式排列,别有一番韵味。在著名的佩罗尼奥区的心脏地带,周围的房子五颜六色。那些色彩斑斓的外墙,让平淡的萨尔瓦多生动起来。它们代表着萨尔瓦多人们的民族特性:不俗气、不谄媚、恰如其分。上图中的蓝房子是迈克尔.杰克逊到萨尔瓦多录制MTV《They Don't Care About Us》的地方。



  从这里望得见蓝色博物馆。
教堂前的广场上,有很多人手里拿着幸运彩带,坚持要给你带到手腕上,如果你在带上彩带的同时许下愿望,当彩带自然脱下时,你的愿望就要成真。要了吧,免得老是被人纠缠,一条彩带10个里拉,彩带绑得太紧,简直不会自然脱落,最后是用小刀割下来的。


  耶稣广场周围几乎全是教堂环绕


  广场中心的喷泉



  右边:蓝色的非裔玫瑰圣母教堂。据说教堂举行弥撒仪式根据非洲特色,加入了不少非洲特色音乐,与传统教堂举行弥撒时的庄严肃穆不同,信众会跟着音乐手舞足蹈,气氛热烈融洽。我们去的时间不合适,没能欣赏到。


  第二天,进入若热.亚玛多的博物馆,从窗口往外拍。这天的天气比不上前一天好,乌云盖顶。这是一幅萨尔瓦多的明信片。







  走上一个平台,房顶基本上是红的,显得杂乱。


  若干个“弗洛尔太太”。你不给钱是不能照相的,要么把背影给你,要么用手挡住脸。这种殖民时期妇女的穿着打扮,也作为一种传统文化保留至今。


  向历史区里面走去,街道很窄。从某一扇偶然敞开的窗户里,混血女人探出头来,这是一个良家妇女,没有像若热.亚玛多描写的浪荡女人那样“把胸部和乳房一起腆出窗外”。她让我采她门前的“jasmine”,那株开着白花,味道跟我们的茉莉花一样香的花。我没摘花,让它留在树上吧,但她允许我给她拍照:“弗洛尔太太”笑靥如花。


 
 倒下的十字架,是为了纪念所有建设这座城市受苦受难的黑奴。


  十字架所在地为大教堂广场


  黑人宗比·帕尔马尔,他是巴西17世纪黑奴同奴隶制度斗争的领袖,是反抗奴隶制、为自由而战的象征。1695年11月20日,宗比被当局抓获并处死,头颅被悬挂在广场中示众。以后每年的11月20日,巴西政府将他死去的日子,定为“黑人觉醒日”。


 
 估计是发了财的黑人。做一个不道德的假想......


  巴西的黑人舞蹈
  
在这个城市里,街上随时都会有音乐传出,或震颤的鼓点,或催眠的诗篇,或天主教圣歌,或波萨诺瓦舞曲,若有若无,随风而至,这座色彩缤纷的城市似乎永远都不会睡去。


  
拉塞尔达电梯(Elevador Lacerda)将上下城连接起来。上下城的概念也就是老城新城的概念,非常便宜的票价,人多的时候,会等很久。这部电梯就像是时空穿梭机一样,让你在五百年里上下穿梭。


  从拉塞尔电梯下到下城,就看到了萨尔瓦多最著名的莫德罗(Mercado Modelo)市场。这就是早期买卖奴隶的交易场所。
  
巴西是世界上贫富差距最大的国家之一。由于巴西是1888年才废除奴隶制,应该算是除了非洲,全球最晚废奴的国家。南美战争之后,美国南部的奴隶主带着奴隶逃到了唯一还有奴隶制的巴西。最早认识巴西,应该是除了足球之外,就是巴西电视剧《女奴》了。在我国播出时间大概在80年代。2007年,在去香港的飞机上,我遇到了女奴伊佐拉的扮演者,她接受我的邀请高兴地和我合了影。这是我唯一一次追星,如果要算的话。
  如今这里早已成为小商品交易市场,各种小商品琳琅满目,令人目不暇接,各种商品带有浓郁的非洲风情。楼上是一个咖啡馆,站在二楼的平台上,面临大海,你会想到什么?喧嚣的市场,令人心酸的历史,都在大海的见证之下

   万圣湾









  巴伊亚半岛的最南端就是著名的巴哈灯塔(Farol de Barra)。这座曾在大海上空点燃白昼辰光的灯塔,是当年葡萄牙建立在这里的城防系统,现在是一座小型的航海博物馆。巴哈港曾是美洲向欧洲本土运输蔗糖、木材等商品的枢纽。曾经巴哈灯塔的作用无可替代。现在巴哈灯塔与这座城市一样,成为巴西早期殖民的标志物,更是人们观赏日落的绝佳位置。
  1572年,巴西巴西被分为北部的巴伊亚政府和南部的里约热内卢政府,直到六年后才重新统一。之后又在1607年至1613年之间再次分裂......1763年巴西迁都里约热内卢。1822年9月,时任摄政王的皇帝佩德罗一世发表了独立宣言,1823年7月2日,萨尔瓦多独立, 巴伊亚是加入巴西联邦的最后一个州。每年的7月2日,萨尔瓦多都会庆祝“巴伊亚独立日”。1825年,葡萄牙殖民当局不情愿的承认巴西独立。因为有着这许许多多的历史渊源,所以在许多方面,萨尔瓦多一直是里约的竞争对手,它们都以最具巴西风情和历史的文化城市而自诩。
  萨尔瓦多的美,只有将脚步放慢之后才能感受到,街道两旁的彩色房子、街角的一段音乐、广场上跳战舞的年轻人,你总能记住这些不经意的细节,并一直想念它。
  
看过巴西电影《中央车站》吗?它的广告是这样写的:一个孩子在寻找他的家,一个女人在寻找她的心,这个国家在寻找它的根。萨尔瓦多的根呢?是来自巴西、还是来自非洲?

在这满含温情的六月,在花儿和猫儿都安安静静的时刻,在刚刚开始阅读和编织幻想的午后。慵懒城市的风,柔柔的琴声里,使人昏昏。临走,老板抛出一句英语“See you tommrrom!”明天?明天我在千里之外。


                                        全全
                                       2018年9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巴西 巴伊亚州的萨尔瓦多历史中心
历史与现实交错的城市——萨尔瓦多
萨尔瓦多:最具非洲味儿的巴西城市(组图)
巴西音乐不止是桑巴,也不仅是快乐
巴西,被偏爱的有恃无恐
世界风光——巴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