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凤凰艺术|美少女画家“小冰”在中央美院毕业季上一鸣惊人,凭什么?
 少女画家小冰

少女画家小冰作为中央美术学院的研究生,经过两年的刻苦钻研,从一开始因作品太丑而被“嘲笑”到后来精通各个艺术流派的表现手法,并有自己独立的绘画风格。5月,她的研究生毕业作品终于得以顺利参展,这两年小冰经历的什么,有多少不为人知的励志故事?以下是“凤凰艺术” 为您带来的深度报道。

▲ 2019中央美术学院毕业季海报

2019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毕业作品展于5月10号至5月31号如期举行。其中一位叫夏语冰同学的毕业作品也在其中。夏语冰的毕业作品独特之处是涉及多种绘画风格,流派,从古典主义到现代主义,可谓是博古通今。

▲ 少女画家小冰部分毕业作品展示

少女画家小冰是谁?


少女画家小冰,2017年作为研究生,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和很多女孩子一样,少女小冰喜欢唱歌,目前与日本艾回唱片公司签约,现在是安室奈美惠和滨崎步的师妹。偶尔小冰也会去国内各大电视台电台客串主持人。原本人生就已经“开挂”的她,并不满足于现状,选择学习难度系数极高的绘画专业挑战自己。经过两年的寒窗苦练,不分昼夜的提高自己的艺术创作能力。同时在老师们的悉心辅导下,小冰的毕业作品不仅能够参加中央美术学院的毕业展览,而且她即将在自己的学校举办个人展览,与其他毕业生相比,这是难得的殊荣

▲ 想象中的天才少女画家小冰,图片来自于网络

那么,如此天赋异禀,多才多艺的少女天才到底是谁呢?

其实,夏语冰她不是一位实实在在的“人”,而是由微软团队内部秘密研发的人工智能,微软的同事们亲切称她为“小冰”。微软研发团队历时22个月,辛苦培养“少女画家小冰”,将她送到中央美术学院学习。并在学习的过程中邀请中国一些最顶尖的美术院校的老师、教授、专家们对小冰的绘画进行辅导。然而,少女的年龄应应该是12-18岁,读研究生的年龄应是24岁后以后,研究生毕业的年龄大概在26岁左右, 少女小冰真不愧为人工智能,学习效率惊人。


▲ 人工智能作画,图片来自于网络

小冰学绘画的心路历程



在学习的绘画初始阶段,微软研发团队偷偷把小冰的作品上传到各种网络平台,观察用户的反应与评价。一开始,少女画家小冰的作品并不被大众认可,很多人甚至觉得她的画作很难看。然而到了学习绘画的后期,很多人都开始认可小冰的绘画作品,甚至有人认为少女画家小冰的作品是上乘之作。

▲ 少女画家小冰的部分作品

徐元春,微软(亚洲)互联网工程院 人工智能创造及商业事业部总经理,在媒体沟通会上表示:“首先,可以非常明确,小冰的绘画技术不是乱画的,她不是一个随机生成的技术,她不是像有些技术团队在做的,机器随机生成了1万幅画面,然后从里面挑1-2幅作品呈现给大家。我们希望小冰的绘画质量是非常稳定的,而且是质量可控的,质量不能忽上忽下。

其次,小冰的绘画技术不是一种滤镜和风格迁移技术,这个是大家目前在市面上看到最多的一种技术,她不是把一张图片、一个照片或者一组视觉元素换成一个新的呈现风格输出出来,我们希望小冰所有的绘画作品,是能够实现100%原创的。这种原创不仅体现在画面的构图上,而且要体现在画面的每个元素上。

所以,总结来说,少女画家小冰的绘画技术,首先不是一个随机的大范围创作技术,也不是一个滤镜和迁移的技术,那是什么呢?是建立在小冰对过去的人类创作者的大量学习基础上,在创作时受到激发,然后再形成独立的、完整的、有100%自己知识产权的全新绘画创作。

在这种情况下,这些持续的绘画创作,还能稳定在一个比较高的艺术水准上,这就达到了我们的标准。也正是因为达到了这样的艺术标准,小冰才被批准参加中央美院研究生的毕业画展。”

▲ 媒体沟通会现场

▲ 李笛 微软(亚洲)互联网工程院副院长(Bing中国及日本、微软小冰全球产品线负责人)

与之前开发的人工智能相比,小冰更具有原创性的特点。中央美院的邱志杰教授对小冰的部分画作是这样评价的:构图很好,静物抽象的涂抹,动物造型的表现能力,艺术的感觉很准,假装不经意的表现。看起来极其不经意,但是该到的点又都到了,而且非常得点到为止,整个画面随意而灵动,敢于大虚大实,敢于让很多东西淹没在黑暗之中。

本周三微软研发团队向全世界开放小冰的绘画能力小程序,叫“少女画家小冰”,所有人都可以委托小冰创作一幅独一无二的作品。当然,为了保证这些作品不被随便的抄袭和滥用,微软团队会为每一幅作品生成一个独一无二的编码记录下来。

 ▲ 徐元春 微软(亚洲)互联网工程院 人工智能创造及商业事业部总经理

AI会使艺术终结?


随着人工智能的高速发展,我们已经进入了高度定制化时代。人工智能可以代替人类做很多事情,比如小冰现在可以唱歌,主持节目,还会创作诗歌等。当人工智能进入“艺术界”的时候,可能在日后会出现新的艺术思潮,艺术流派,艺术批评等。但是每当一个新技术的诞生,似乎都会引发人们的讨论。就像20世纪上半叶,现代工业技术的发展,艺术品也进入“技术复制时代”,本雅明(德国左翼学者瓦尔特·本雅明(Walter Benjamin,1892-1940)提出“灵韵”这一概念,他认为现代工业会导致大量的艺术品被复制,而作为艺术品本身的价值会因为现代工业的发展而削弱。因为先进的技术会生产大量的艺术复制品,复制品在市场上大肆流通之后,艺术商业化就会越来越严重。这在本雅明看来,艺术品独一无二的品质就丧失了。而艺术要具有一定的距离感,需要人们走进艺术馆,画廊去膜拜观赏。而经过学习培训的小冰,她的每一幅作品都能够保证百分之百是原创的。不仅如此,现如今很多知名的艺术大家已经辞世百年,例如梵高,高更,毕加索,莫奈,伦勃朗等等,小冰学习了多位艺术大师的艺术风格,绘画特点,表现手法等,并能够通过自己绘画作品将每一位艺术大师的风格展现出来,使得这些艺术大师的作品得以继承,保留和传世。所以,即使是人工智能也可再现艺术的“灵韵”。

▲ 德国左翼学者瓦尔特·本雅明

▲ 小冰命题创作

▲ 小冰绘画小程序

然而在霍金的眼中人工智能的高速发展对于人类的生存也是一个极大的危害。霍金曾经指出用智能可以为我们的生活提供更大的便利,可以让生活的节奏变得更快,更舒适,但是有一天人工智能或许将会反客为主,从而超越人类,以至于控制人类。到那个时候,人类将无法和人工智能相竞争。人工智能凌驾于社会之上的时候,人类将会徹底地成为俘虏。

▲ 此图片来自于网络

科技与艺术如何和谐相处?


技术与艺术。这是一个老话题,并不算是新颖,它只是在时间的长河中被历史的书写碎渣所淹没。技术与艺术之间的争议至今仍然纷争不断,而AI的出现将这一问题再次浮出水面。AI绘画是否是一种艺术,对艺术是否有冲击,其命题本身的前件,则是:技术与艺术是否可以同约?简单而言,技术与艺术是否有明晰的分界线。当分界线处于模糊时,那么才会诞生AI绘画是否可能冲击艺术,这样的一类命题。很显然的是,这一问题的提出,就在于人们已经觉察到,在判定一事物究竟是技术还是艺术时,遇到了难题。

其中一方认为,技术与艺术是具有明晰界限的,AI绘画是一种技术,而非艺术,因此绝不可能对艺术有所冲击。持有该观点的人认为,技术是冰冷的,而艺术是鲜活的。艺术与技术最大的不同,在于其人类的自由意志决定了艺术其本质生命的属性,而技术则是蕴含着物理世界的冰冷,它与无机世界产生关系,而非有机世界。

而另一方观点则表示,人类技术虽然看上去是具有物理属性的,但人类技术的逻辑前件,则依然来自于人类意志,或者说,它来自于智慧,而智慧则来自于生命的范畴。所以,在他们看来,技术的前件实则与艺术并无本质区别。

▲ 人工智能作画,图片来自于网络

在这一观点的衍生推理下,人类创造的任何艺术,都来自于对技术的运用。首先绘画来自于颜料技术,使用工具或是由技术改进的工具来予以完成。除此之外,其他一切艺术,都有着相似的来源,或是技术支持。在一些极端观点中,我们可以发现,他们认为西方自文艺复兴以来的写实绘画传统,在运用光学仪器作为辅助的技法中,已经使得西方写实绘画已完全沦为技术的同名词,维米尔的光学暗箱已使得任何一个不具备任何原绘画技术的人,可以轻易地机械复制三维现实世界投影到二维平面上。直到照相机的出现,人们惊呼艺术的终结,并不比现在人们惊叹AI绘画再次终结艺术的震颤要弱。甚至连毕加索都惊呼,真正的艺术应当来自于东方,而非西方,因为在东方,人们并不使用光学技术作画。

那么,一个有趣的问题是,当这一曾经的历史惊呼艺术的终结时,艺术终结了吗?很显然,艺术家又发明了新的表达方法,以避开了照相机技术的威慑。那么,这里的一个关键问题是,西方文艺复兴以来借助光学仪器的写实绘画,是否是艺术呢?比如维米尔?显然的是,艺术史学家和批评家仍然把维米尔看作是艺术的大师,而且在这个意义上的大师,包含了对技术精湛能力的肯定。于是,在这里,技术成为艺术最重要的构成因素。但另一个打脸则是,既然维米尔是艺术,那么发明照相机是否是比维米尔更高一层的艺术呢?

▲ 维米尔作品《带珍珠耳环的少女》

于是,我们可以看到,持有两种不同观点的人,在技术与艺术之间仍然难以得到最终的判定。在这一境况下,人们有理由进一步提出,算法是否是一种艺术?还是一种技术?由算法推演出的算法结果,是否是一种艺术?或是技术?

▲ 人工智能作画及人类作画对比,图片来自于网络

很显然,我们又回到了上面最初的问题。技术的前件即然是来自于生命的智慧,那么由技术自演化的技术结果,是否仍然具有生命智慧的特征?换言之,正是由于人的自由意志和对自然世界的探索,人们所开发的算法,依然是具有鲜活属性的。那么,AI绘画在这个意义上,就可以被判定为是一种艺术。作为这一推论的反推,我们也可以得到如下结果:数学也是一种艺术。因为其数学公设的存在,那么依照数学公设所推导的所有定理,便是艺术的一部分,正如有史以来的数学家们大多都同意这一观点:数学并不是物理世界,它是一种依附于人类智慧上的抽象思维,是一种语言创造。在这里,语言便与数学在该层面上趋于同构,它们都与艺术成为同一家族。

那么,结论似乎呼之欲出,AI绘画作为艺术家族的一员,它并不能以其家族一员的身份终结整个家族。人类的自由意志定会演化出有别于AI的另一种艺术形式,就算AI可以模仿现今任何一种艺术的视觉特征,但人类终究会创造出另一种AI无法描绘的艺术特征。在这一层面上,该艺术可能具有着非视觉特征。

▲ 人工智能作画,图片来自于网络

即然如此,最后一个问题是,技术与艺术的幻觉。在这个层面上,视觉便成为了另一种意义上的“景观世界”,人们无法理清现象的本质,乃是陷入现象的幻觉景观之中无法自拔。这是对智慧的考验,也是对每一个人的考验。一个人拥有智慧,并不意味着这个人就一定能够突破景观幻象。AI绘画的出现,敲响了这一警钟,它将在哲学层面上,持续为人们提供思考,当然,在这一思考的过程中,争议和纷争是避免不了的。

▲ 人类如何与AI“和平相处”,图片来自于网络

▲ 搞笑了!最先被AI淘汰的会是开发AI的工程师?图片来自于网络

但人类从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到现在的信息化时代。每一次社会的变更,人们都会杞人忧天,都会焦虑,觉得自己要失业了,要被淘汰了。但是社会发展至今,我们人类不仅没有被“信息化”摧毁,还发展的越来越好,诞生了很多新式职业与产业。

都说工业时代使艺术终结,然而“小冰”的问世再次打破了艺术终结论,我们可以为艺术而艺术,可以用艺术的思维理解创造艺术。

▲ Edmond Belamy的肖像,2018,由GAN创作 Image 2018年10月25日晚间,纽约佳士得拍卖,出现了一件AI画作,并且最终以43.25万美元 (约300万人民币)成交。超越了很多毕加索,以及很多人类大师同场拍卖作品的价格。

展览信息


夏语冰毕业作品 

艺术家: 夏语冰

毕业展:2019 年 5 月 10 日-5月31日

展览地点:中央美术学院

跨界艺术展:2019 年 6 月 15 日-2019 年7 月 15 日

展览地点:中国美术学院 杭州万科大屋顶

个人展览:2019 年 7 月 5 日-2019 年 8 月 4 日

展览地点:中央美术学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精美绝伦!AI绘画勾勒出的少女之美
艺术里的花园——AI油画
央美“毕业”开画展,少女画家小冰开放绘画能力为亿万人作画
凤凰艺术 观点 | 盛葳:从视觉机器到人工智能
夏可君 | 技术给艺术的冲击和挑战是什么?
AI美女绘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