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舆情应对二】基层政府掌控网络舆情与加强应对能力的思考
       

当下,以博客、播客、社交网站、即时信息等为代表的web2.0服务模式极大增强了社会信息传播的自主性,微博等“自媒体”的高速发展让中国开始进入“大众麦克风时代”。民众通过网络拷问政府的频次和深度日益增加。区县政府作为与民意贴得最近的基层政府已成为网络舆情的释放口,目前在处理征地拆迁、公共事件处置、社会保障等社会热点问题上,正面临着“网上被声讨受责难、网下要求高解决难”的境况。网络时代的背景下,基层政府承受来自虚拟社会的网络压力与现实社会的发展压力双重考验。如何提高应对网络舆情能力,是当前基层政府社会管理中面临的新挑战,也是一个必须解决好的现实课题。

一、基层网络舆情的新特点

区县政府直接面对群众利益诉求,直接向民众提供民政、教育、卫生、社保等公共服务,网民诉求旺盛,很容易集聚形成网络舆情。目前网络舆情呈现出若干新的特点:

(一)数量高速增长,涉及领域广泛。区县政府处置的网络舆情主要来自几方面:区长热线电话;区长电子信箱;从各大知名网站、论坛、微博监测到的舆情;上级宣传等职能部门交办的网络舆情。网络舆情总体上对政府决策部署质疑或反对的并不多,大都集中反映村委会选举、征地拆迁、企业改制、欠资纠纷、军转人员安置、环境污染、灾害事故、社会保障等比较敏感、社会关注的几大领域。

(二)热点事件网络参与程度日渐加深。网络同步、共享、及时的特点,使得热点事件被网上发布时间越来越短。热点事件发生几分钟后就被网民发布到网上,此后不断有网民加入实时报道、评论。特别是涉及本地的公共事件被外地或上级网媒关注后,本地的和外地的网民、媒体就会追根究底,其传播速度之快、辐射范围之广、社会影响之大也往往超乎想象。

(三)参与主体多元,舆情失真较为突出。从这几年涉及到区县政府层级处置的网络舆情看,网络参与主体大都为各阶层群体表达利益诉求。有反映机关干部办事不公问题;有个人爆料维权;有债权人借助网络炒作个案希望政府和社会的关注和重视;有矛盾纠纷主体双方借助网络造势;等等。在网络舆情的调查结果来看,其中确实有许多真实的民意反映,但也有大量的虚假信息甚至蓄意的造谣诽谤。特别在矛盾纠纷、拆迁安置等热点事件中如果当事方是公职人员,整个事件往往被“加工”、捏造,或歪曲事件,或添油加醋,极容易成为舆论关注热点和炒作焦点。

(四)网络舆情推动了社会管理创新。网络舆情作为民情民意的集中反映,已成为基层政府倾听民声、了解民意、改善民生的一个重要渠道。同时,在实施社会管理中,通过网络公布具体政策及工作进展情况,回应公众的质疑和猜测,有助于为社会管理提供有利的舆论环境。

二、存在问题及原因

总体上看,当前基层政府应对网络舆情管理工作开展得比较有序,但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区县政府往往处在矛盾的风口浪尖上,应对失策极有可能被卷入网络舆情的漩涡,需要引以高度重视。

(一)应对意识滞后。基层政府辖区内的网民人数众多。同时,随着移动3G、4G通信技术和wifi技术的普及推广,以手机客户端为主要载体的无线上网用户也迅速增加。网络时代人人都能上网报料新闻、发表意见。而一些区县机关干部身处基层,习惯于走村串户了解民情,习惯与群众面对面打交道,平时“触网”经历不多,对网络舆情的迅猛发展没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忽视或轻视网络舆情管理及应对处置工作。部分基层干部面对网络舆情时,要么不理不睬、听之任之,错失应对处置良机;要么就是不会“说话”或乱“说话”,处置不当,结果适得其反。

(二)信息掌控不到位。区县政府在应对网络舆情工作上缺乏人员和物质设备的有力保障。无专职人员,大都是依靠党政办、信访办、宣传办人员兼职从事网络评论和舆论引导,其从数量和所具备的专业技巧等都具有较大的局限性,面对网络社会的包罗万象、网民形形色色的需求,说教、引导效果不甚理想。无舆情监控系统,只能靠人工监测、收集和处理。不能及时准确把握、掌控相关信息,延误网络舆情处理时机。  

(三)应对机制不健全。涉及到区县的网络舆情大多数是反映民众维权、干部作风、社会底层诉求、社会道德风范、强弱群体矛盾等社会敏感问题的人和事。一些问题非区县基层政府自身能够解决,更多依赖体制改革、上级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的参与来解决。从目前舆情处置的情况看,基层政府和各部门的通盘统筹协调的力度还不够,相互之间的沟通交流不多,各部门功能作用发挥有限,工作合力还不够。一旦发生重大舆情事件,往往面临三大难:与上级部门配合难,与各级网媒协调难,同级各部门之间协作难,常常导致工作被动。

(四)处置流程不健全,缺乏处置技巧。虽已建立一些应对流程和规范制度,但不够健全和完善,尚未形成一整套符合区县实际、行之有效的网络舆情工作制度体系,应对不科学、无章法、效率低、效果差现象时有发生。同时,缺乏应对网群事件、化解网络舆论危机的有效管用方法和技巧,在处置过程中时有出现失误,引发群众不满,导致事态升级。

三、基层政府应对网络舆情的思考

基层政府须重视网络舆情的应对工作,营造和谐健康的网上舆论环境。

(一)加强网络舆情应对的组织领导。把网络舆情管理工作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抓手,纳入工作总体规划,细化责任,强化考核。要加强对区县干部的宣传教育,用实际案例警示大家充分重视、积极正视网络舆情管理及应对处置工作。依托新闻网站、论坛、微博等途径,引导基层一线干部学网、用网、建网、管网,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

(二)提高网络舆情应对的工作合力。要进一步完善网络舆情管理及应对处置工作领导体制,理顺各种工作关系,明确各级各部门的工作责任和职能,强化区县职能部门之间的分工协作,加强与媒体、网民的沟通互动,进一步形成网络舆情管理及应对处置工作的强大合力。明确分工负责,要及时做好网络舆情所指向的相关职能部门的协调沟通工作,共同承担起做好网络舆情管理及应对处置工作。

(三)健全掌控网络舆情的工作机制。要从网络舆情的特点和生成规律出发,建立起适合区县实际的应对网络舆情处置流程。一是要加强网络舆情监控。确定专兼职人对涉及本地的舆情,及时收集、筛选、登记。二是要完善网络舆情研判。以区县的宣传、信访等部门为基础,定期开展网上舆情研判工作,及时发现敏感性、倾向性问题。三是要完善网络舆情应对机制。将网络舆情突发事件的处理转变为程序化过程,发现重大舆情时,能短时间内能调动和整合各种力量,统一舆论引导的基础口径,形成舆情处置整体合力。

     (四)加强网络舆情管理的队伍建设。着眼于“早发现、会说话、能引领”的理念,加快培养一批业务素质和能力过得硬的舆情管理和应对处置工作人员。设兼职网络舆情监控员,实行常态值守监控。培养一批具有网络号召力、影响力的网上舆论引导人员。在区县的各个层面,物色和培养一批政治强、业务精,懂传播、善引导的涉及新兴媒体的兼职工作者。一旦有热点事件发生,能马上从各个角度,全方位、立体式开展引导、点评,有效引领社会舆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浅谈关于网络涉腐舆情应对与处置的几点建议
舆情课丨这些应对误区要懂
网络舆情应对“六原则”
微信谣言的传播危害及其治理措施
地方政府怎样用好网络舆情这把双刃剑
做好网络监督这个时代课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