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最高级的养生,不是睡觉,不是运动!就一个字…

练无极太极获

健康智慧

“夫少者,多之所贵也。”——《易经》

意思是说,凡事以少为贵,少才能得到更多。

人生亦如此,多不如少。

少,

是一个人最好的活法,也是最高级的养生。

少食,远离疾病

你可知,诗圣杜甫,竟然是因为吃了太多东西,被活活撑死的。

唐大历五年,杜甫五十九岁,他到耒阳去,突遇河水暴涨,被河水所困,他回不了家,整整五天没吃东西。

后来,幸亏县令聂某派人送来酒肉和船只,杜甫终于得救。

但杜甫因为五日未进食,饿得发昏,狼吞虎咽,吃了许多牛肉,又喝了不少白酒,结果当场暴卒。

老人们常说:“能吃是福。”

但是少有人知的下一句是:“善吃是智。”

不挑食、吃得下是福气,但懂饮食之道才是智慧。

《素问·瘦论》中有言:

“饮食自倍,肠胃乃伤。”

长期吃太撑,肠胃必然受伤,还会引发三高、心血管淤堵等疾病。

远离肠胃疾病,就要少吃,准时又限量,七分饱,就是刚刚好。

民间还有一句老话,刚好能对应这一观点:

“常有三分饥,百病不相袭。”

古代曾有一个被活活撑死的皇帝,同样是活生生的反面案例,他就是刘彧,是宋文帝的十一子。

他继位后,除了每天的政事,最感兴趣的就是吃。

他每顿饭都要吃到撑,一点都吃不下为止。

有一次吃太急,甚至差点当场噎死。

他像是染上了一种让他暴食的瘾,不光吃饭没节制,还有酗酒的毛病。

最后,刘彧三十三岁,便撑死了,死前他腹痛难忍,表情狰狞。

如此,刘彧成为了历史上最胖的皇帝和第一个被活活撑死的皇帝。

少欲,远离烦恼

纵欲真的会死,哪怕贵为九五之尊也不例外。

清朝时有个同治皇帝,他与堂兄载淳关系良好,两人经常在一起鬼混。

载淳与同治经常便装出入烟花柳地,甚至强抢民女。

那段时间,慈禧太后掌握大权,同治皇帝无事可做,整日在宫外寻花问柳,如此折腾,19岁便染上梅毒,同年驾崩。

同治死后12年,一名叫申居郧的学者出生了,成年后得知同治皇帝的结局后,有感而发:

“纵欲之乐,忧患随焉。”

意思是,如果一个人放纵自己的欲望,那忧愁祸患也会随之而来.

人们常说,年龄越大,忧烦越多,其实,增加烦恼和忧愁的并非年龄,而是欲望。

人心有限,贪欲无穷,过多索求,必然是灾难的开始。

《孟子》有言:

“养心莫过于寡欲。”

寡欲则精气足,身心的能量,才能保持充沛,内在才能富足,不会渴求外物。

少欲,知足,放下多余的欲望,才是养心善身的基础。

少言,远离祸端

《维摩说法》中曾提到:

“开口神气散,意动火工寒。”

前半句的意思是,

开口说话,自己的神和气就开始耗散了,说得越多,耗散越多。

唐代药王,孙真人,孙思邈前辈也有类似的观点,他说:

“多言则气乏”。

少语可使气得以充养,反之则令气耗散。

但有些朋友却无法避免说话,比如教师、医生、记者、播音员、主持人等这些职业的朋友,他们更容易感受到'日出千言,不病自伤'的危害。

很多时候,他们因为说话太多劳累时,会感觉疲劳、乏力、口干舌燥,甚至还有一些人会因为气血极其虚弱,出现头晕。

而且,说话太多,不光伤身,还有很多其他的坏处。

《口铭》中说:

“病从口入,祸从口出。”

一个人如果说话不知节制,随意开口,会给自己招惹祸端。

《周易》有言:“吉人寡言语,躁人之辞多。”

少说话,不妄言,是入德之基,载福之道。

张嘴说话前,务必深思熟虑,宁可无言,也别话多,如此便能保养身心,同时让自己远离祸端。

少思,远离忧愁

古人有云:

“烦恼本无根,不捡自然无;困惑本无源,不究自轻松。”

忧愁烦恼,是自己给自己套上的枷锁,忧虑不断,也能成疾,下面这个故事,讲的就是一位因为忧虑而患病的人:

东汉末年,医圣张仲景,曾为另外一个名医治病。

这位名医叫沈槐,现已七十多岁,他德高望重,医术高超,但却一直惆怅无人继承他的医术。

最近还因为思虑过重,身体抱恙。

医者难自医,张仲景就前去帮忙。

一番望闻问切后,确定是忧虑成疾,马上开了一个药方,用五谷杂粮面各一斤,做成药丸,涂上朱砂,让沈槐食用。

沈槐看见这药方,大笑!

随即命家人把这药方挂在屋檐下,逢人就指着药方,把张仲景奚落一番。

亲朋好友来看他时,他都会带人来看这药方,然后嘲笑一番:“看!这是张仲景给我开的药方,谁见过五谷杂粮能医病?笑话!笑话!”

他一心只想这件事可笑,忧心多虑的事全抛脑后了,不知不觉地病就好了。

这时沈槐才恍然大悟,其实张仲景以五谷杂粮开药方,一方面是以别出心裁的方式让他转移注意力,另外一面是劝他饥来吃饭困来眠,不要想太多。

有时候,不是病痛选择了人,而是自己因为思虑过度,找上了病痛。

人总是为了未知的 事情烦恼,担心这,担心那,想着想着,却把自己困在了负情绪中,无法自拔。

佛家讲“贪、嗔、痴、慢、疑”,仅仅一个“疑”字,困住多少人?

一念放下,万般自在,

若暂时放不下,那也不用强求,可以试着加快自己的生活节奏,急急如律令,能加速多少,就加速多少。

可以不添加做事的量,但在做任何事的时候,都要把速度提升到极限,

让自己没时间思考,没时间疑虑,专注做事,放下疑虑。这也是一种转移注意力的方法,和医生张仲景的方法有异曲同工之妙,不光能治好“疑”病,还能增长自己的本领,可谓是一举两得。

长此以往,“疑”病自除,内耗什么的,就都少了,自己也能活得更有效率,更加自在快活。

少怨,远离悲伤

很久很久以前,在森林里,有一匹爱抱怨的狼。

它和豹子一同围猎羚羊,结果羚羊从它身边逃了出去,它却抱怨豹子进攻之前没通知它。

它与灰熊一起捕鹿,结果鹿被灰熊咬伤后仍然逃脱了,它又抱怨灰熊咬得太轻。

从此,再没动物愿意与它合作,它只能一边抱怨,一边忍饥挨饿。

某一天,它正饿得浑身乏力时,一头雄狮碰巧路过,一口就把它咬死吃掉了。

这虽然是个寓言故事,但足以看出抱怨的危害,还有句著名的网络名言,也讲过抱怨的危害:

“人活于世,其实真正能伤害你的人,始终不是别人,而是你自己。”

就比如这位卢姑娘,她和老公结婚两年,结果老公出轨。

姑娘气愤不已,当即离婚带着孩子回了娘家。

不过她还没消停,卢姑娘天天以泪洗面,见人就抱怨前夫的出轨。

家人劝不动,卢姑娘也是日渐消瘦,还经常感觉身体难受,之后的一次体检,她被确诊为乳腺癌。

最终,她不光没了婚姻,还因为癌症没了命。

漫画家几米说:

“不要在一件别扭的事上纠缠太久。纠缠久了,你会烦,会痛,会厌,会累,会神伤,会心碎。

实际上,到最后,

你不是跟事过不去,而是跟自己过不去

。”

抱怨,从来解决不了问题,只会伤害自己的身体,让自己做出更加错误的决定。

常言道:“不如意事常八九。”

谁都会遇到不顺心的事,有人怨声载道,有人一笑置之。

越抱怨,越不幸,这是一个恶性循环。

不抱怨,认真解决问题,才有机会逆转困境。

作家刘同有句话说得好:

“抱怨身处黑暗,不如提灯前行。”

与其怨天尤人,不如化怨气为动力,脚踏实地改变自己。

抱怨,是最无用的东西,不仅会让你收获更多悲伤和怨气,还会摧毁你的身体,破坏你的人际关系。

少抱怨,积极乐观地对待生活,你就赢了。

《道德经》中有言:“少则得,多则惑。”

少食,远离疾病,肠胃减负。

少欲,远离烦恼,精神充足。

少言,远离祸端,神气充足。

少思,远离忧愁,快乐自在。

少怨,远离悲伤,身心舒畅。

减少这些消耗自己的事情,我们的时间,精力,心情,都会更有余地,更加充足。

不过,这并不是在提倡人们应该躺平,安心当一个loser,而是为了活得更健康之后,能让自己的生命更有深度和广度。

践行“少”字,也并不能疗愈伤病,让身体枯木逢春,只能帮助我们少添新病,保护好我们体内的精气神不被过度损耗。

之后如果我们再练习我国传统内家养生的功夫,

比如站桩和静坐时,就会更加高效,能够积累更多的精气神,让自己身体的能量更加充沛,经络更加畅通,使脏腑功能更加强大,能够排出体内的病气、毒素和垃圾,达到更强大的养生修身目的。

等到我们哪一天积累了更多的生命能量之后,一些顽固的病灶或是老化的组织,也能在精气神的滋养下,获得较为明显的改善。

免费学《黄帝内经》

可以练的《黄帝内经》,冬季养生疗愈课!

肾亏虚精力差、手脚冰凉暖不热、颈椎腰椎关节痛、身体乏力气血虚…

《黄帝内经》冬季养生课,

养生知识+实操站桩,帮你读懂自己的健康!

无极太极功夫养生

精神压力大,睡眠质量差,饮食不规律,负面情绪多,身体常困乏,免疫力低下…

随着生活节奏加快,越来越多的人出现了上述问题,从而身心萎靡不振,生活质量低下;日复一日,却无法改善。

如何破局?

每天5分钟,外在调整身体姿势,内在调整心理呼吸,通过无极太极的站桩,就能高效补充精气神,净化负能量,疏通经络,休养生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最高级的养生,不是睡觉,不是锻炼,就一个字!
最高级的养生,不是睡觉,不是锻炼,而是......
张仲景治疗严重失眠药方
113个张仲景实用药方
同治皇帝
唉,看看这些“娃”,不怕撑死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