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母亲的味道

 我的父亲和母亲都是地地道道的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就是上溯到祖宗八辈,我们家族中仍然找不出一个曾经经商或为官甚至在官场里跑腿的先人。从春夏到秋冬,他们一律从事亘古不变的农事耕作。到了我这一代,用小学三四年级时作文中的惯用话说,是“生在新社会,长在红旗下”,由于赶上了好时光,才走出了大山深处,离开了家乡那块养育自己的土地,依靠不直接种地的方式养活自己。尽管如此,我骨子里流淌的仍然是农民的血液,我是农民的儿子这个事实永远不会改变也改变不了。人在异乡,浓浓的乡愁还是忍不住“才下眉头,又上心头”。

工作20多年来,在城市的水泥丛林与现代化气息中蜗居久了,经历了岁月的风风雨雨,随着岁月的慢慢向前流淌,有些记忆不但难以忘怀,而且更加清淅可见,我的思绪整天被孤寂紧紧攥着,向往农村那种宁静、俭朴生活的愿望便日渐强烈起来。其实我很清楚,我内心特别向往的,还是想体味停留记忆深处的、挥之不去的、越来越强烈母亲的味道。

去年国庆长假期间,妻子因身体小有不适,加之在单位有值班任务而回不了家,我便快速处理完单位和家中的琐碎事务,103日,心情在回家的路上颠簸着,经过近4个多小时的旅途,独自一人回到了农村老家。下车后向家的方向望去,这里的一草一木都是我所熟悉的,那种久违了的温情和慰藉也顿时油然而生,我心里不禁喃喃自语:“到家了,到家了”……家门口已经停放着小弟的车,看来他们比我先到了。进入院子,一绺炊烟软软的从房顶飘起又回旋在院子里,阵阵香味扑鼻而来,看来母亲已经在锅头上忙活了。进入房子,案板上放着已经和好的行面、切好的肉,正在切菜和炒菜,小弟一家在沙发上看电视。当母亲看到并确定只有我一个人回来的时候,内心略有遗憾,但仍然显得非常高兴,招呼着让小弟倒茶、端馍。

母亲是明显地老了,老了的母亲格外挂念不在身边的儿女。由于患有高血压病,她看上去有点浮肿,六十刚过的人,两鬓间的白发又增添了不少,满头都花白了。母亲平时和父亲两个人在家,父亲在村子的小街上做着简单的小生意,家里只就剩下母亲一个人。一整天没有人陪母亲说话,她每天只是默默地做着简单的家务,从院子外面的水窖里打水、做两个人的饭、喂着五六只鸡和七八只羊。闲的时候一边喂小鸡,一边和小鸡说叨说叨,更多的时候都是在自言自语,有时候望着羊儿吃草就是半天,偶尔出去走走也只是在邻居家转一会儿,她变得越来越少言寡语了。只有到了双休日,小弟带着孩子们回家,母亲才能说说笑笑、热热闹闹地过一天。

这时,母亲的饭菜已经做好端上来了。看着端上桌并不十分丰盛但非常可口的饭菜,我早已是饥肠辘辘了,忍不住大口大口地吃开了。工作20多年,在外也吃了许多在家吃不到的饭菜,有些菜厨大师做工精细,可以说精雕细刻,巧夺天工,根本叫不上名字,让人大开眼界,也不忍下筷,但吃过之后似乎味道千篇一律,没有一种菜的味道能留能在记忆的深处,让我回味,反而多的时候是出于应付。唯独母亲做的饭菜,久吃不腻,吃过一口,还想一口,能够真真切切地感觉到味的,不仅仅是我的舌头和鼻子,还包括我的心。现在的老家,虽说条件好了,小街上的菜铺里时常有新鲜蔬菜,但勤俭的母亲总是很少买些回来和父亲吃。院子里有一小方菜园,简单地种着西红柿、韭菜、白菜、小葱、小芹菜之类,母亲做饭时顺手摘些就行了,只有到了周未,才买一些好的蔬菜和孩子们一起吃。我们几个曾多次劝说过母亲,平时也买些好菜回来和父亲吃,可她就是不听。尽管她也知道,平时我们的生活水平都比她的要高很多,吃饭菜的种类、质量、花样和营养都是她所不能想象的,但她认为还是家里的饭菜可口,仍然坚持为我们做各种好吃的。

晚饭过后,弟媳帮母亲收拾好碗筷,母亲在炕上一边看着我们几个行令猜拳、斗牌喝酒,一边和两个小孙子一起玩。到不喝酒的时候,我和母亲攀谈了起来,她问我媳妇的感冒重不重、孩子在大学学的好不好、能不能吃饱、外面的环境习惯不习惯等等。当我告诉她媳妇只是小感风寒和值班不能回来,孩子在大学里一切都好,并取得了一个学院举办竞赛的一等奖,同时还被选拔进入到“理科实验班拔尖人才培养计划”中时,尽管她不明白“理科实验班拔尖人才培养计划”是个什么名堂,但从她的微笑中还是可以看出,她很开心、也很满足。当我问到她的身体状况特别是近期血压状况时,她显得很是轻描淡写,说还是老样子,没有什么大毛病,血压高时按时吃药就没事了,让我们不要担心,好好上班工作。母亲是放风筝的人,儿女是她心中永远的牵挂,无论儿女走多远、飞多高,那根线始终拉在她的手中,也不管手被绳子勒的多痛,甚至勒出血,她都一直不肯松手,尽自己所能紧紧纂着、紧紧纂着。

母亲是闲不住的人,第二天一大早就起来了,生火、烧水,端了半脸盆鸡蛋,为我们准备早饭。我说,妈,我想吃你做的拌面汤了。她犹豫了一会儿,早饭就由鸡蛋汤改为拌面汤,还是多年前的那个熟悉的味道,让我很舒服地吃了一顿。谁知饭碗刚一放下,母亲又开始张罗午饭了。说我们好不容易聚到一起,杀两个自家养的土鸡大家偿偿。我们好说歹说,才阻止了她要杀鸡的念头,但她在和面、炒菜、做行面拉条子的过程中,一直在唠叨,鸡养下就是用来吃的,再说家里的鸡不是用饲料喂的,电视上说有营养……在家小住了几天,母亲每天总是变着法给我们做吃的,一会儿是这个,一会儿是那样,显得不亦乐乎。这就是母亲,总是把儿女们裹在幸福内,把自己则放在幸福之外。

母亲忙碌了一辈子,也苦了一辈子。年轻时一边劳动,一边辛辛苦苦拉扯我们兄妹四个成长、读书、工作、成家,年老后在劳动中又给我们领小孩。前年,看到父母一天天年迈和体弱,几个子女就商量几亩土地让大弟他们种上,母亲才从耕作的劳累中脱离出来。我和妻子把不种地的母亲接到武威小住。对母亲来说,生活条件优越了,但环境陌生了,才十天不到她就心急了,整天念叨家里养的鸡和羊,也惦记家中的安全,说什么也不住了,非急着要回老家。作为儿女的我真不知道,把她从农村接来和我们在一起生活是对还是错,但我心里清楚,她心里真正惦记的,还是生活了五十多年的那个熟悉的地方,那个家,所谓“故土难离”啊!

(原载于《凉州文艺》2013年第2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一碗懒人红烧肉的故事
散文《过年》 遮阳伞
同图笔会 | 未了情
辛 克 | 独居的父亲『有声』
母亲节征文 | 韩光:母亲的家
家的味道优秀作文(通用40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