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女人最不需要的,就是女人味

这个社会以为的女人味,应该穿蕾丝,爱芭比,学文科,未嫁时很柔弱,结了婚很贤惠。

这种女人味,常常形成刻板印象。

“女人就该活成这样”,这句话不知道给多少千姿百态的女人带来束缚。

这种刻板的女人味,我宁可不要,我想你们也是。

文- 知性范 

前一段时间,一位34岁的海归美女学霸,跑到上海人民公园相亲角,去体验了一把相亲。面对不少来替儿子物色对象的大叔大妈,她举起征婚广告推介自己,结果惨遭群嘲。

她往相亲角那一站,一下子围上来一大群大叔大妈,上来问东问西。

一听说她已经34岁,大叔大妈纷纷表示:你这种情况,麻烦大了!甚至有大妈问完后,夸奖她“勇气可嘉”。

非要拿年龄说事,这还罢了。可没想到,连学历也成为大叔大妈们重点吐槽的槽点。

一位大叔还替她的高学历着急:“你看她读到硕士,没什么用。女孩子不要读太多书,读个大专、本科就蛮好的。嫁出去,嫁完生个小孩,也挺稳定,多好。读了好多书,把自己都耽误了,现在很难配,相当难配!”

按照这位大叔的观点,“女子无才便是德”,女人要以早点嫁人为第一要务,最好能早些扮演起一个好老婆、好母亲的角色。既然读书耽误了嫁人的正事,那读书的女人就是不务正业!

这样的观点,听起来荒谬滑稽,似乎不值一驳。可现实生活中,类似的言论,却大有市场。

几岁的小女孩,喜欢外面疯玩疯跑,还对玩具赛车感兴趣,爹妈要教育她:“你一个女孩子家,怎么像男孩子一样疯玩?还想买男孩子才玩的玩具赛车?”坚决不准买,非要硬塞给她一个粉红色的洋娃娃。

高中要文理分科,女生理科成绩很好,嚷着要学理科,读大学想读机械工程或数学专业,三姑六婆知道了,都要来劝她:“你一个女孩子家,学什么理科?还读什么鬼机械?”

一名女性,好好工作,认真攒钱,三年下来工资卡上攒了50万,刚刚嫁了个富二代的闺蜜知道了,会说她:“女人挣那么多钱干什么?嫁个好人家不就完了吗?”

在这个社会里,总是有人对女人提千篇一律的要求,替女人做雷同度极高的决定,说“女人应该这样”“女人不应该那样”。

这种状况,是对女人的无形压迫,相当于给女人裹上了精神小脚,把女人禁锢在一个小圈子里蹦跶,却永远也跳不到更广阔的世界。

女人不适合读书、女人不适合学理科、女人嫁个好人家就行了、女人天生温柔贤惠、女人就要以家庭为重……所有这一切观念,就是对女性的刻板印象。

但刻板印象被大众接受后,就演变成为对女性的社会角色期待,把女人限定在刻板印象觉得她们适合的领域中。常见的刻板印象,是这样的:

·女孩子早晚是别人家的

我的姑姑,小时候学习成绩很好。读初中那阵,在班上排前几名,按照她的规划,怎么说也能够考上高中,然后去读个大学。

可爷爷奶奶不愿意她读这么多书,还是那句万年老话,在嘴边说来说去:“女孩子读那么多书干什么,早晚是要嫁人的!”

坚决不准她再读高中,把家里攒的钱,都支持几个儿子读书,可惜我的几个叔叔读书不努力,经常旷课去钓鱼捕鸟,心思没花在读书上。

而姑姑的一身读书才能,在干预下,就这么荒废了。她也早早离开学校,改革开放后跑到珠三角的鞋厂衣厂,成为了一名卑微的农民工,每天在流水线上做着单调乏味的工作,还要忍受着被老板气势汹汹的责骂,以及拖欠工资。

再后来,她相亲嫁了人,生孩子、把孩子丢给老年人,继续和姑父两个人跑回广东,收过废品、当过环卫工、管理过仓库……但却成为两个留守儿童的母亲。

她辛苦得得了一场大病,人老了好几岁,头上也长处一大片白发。家里很多人,都夸她聪明能干,都觉得她要是继续读书,人生的命运,或许会有很大的不同。

她也常常抱怨说:“如果当年爸妈让我去读书,我怎么可能还在做打零工的工作?”

爷爷奶奶成功毁掉了姑姑的一辈子,但这么多年过去,依然没有改掉自己的老观念:“女孩子读那么多书,没有用!早晚是别人家的。”

·女孩子不适合学理工

网上有一位网友,自曝从事教育培训行业,主要做针对当下幼儿的科学兴趣培训班。结果发现带孩子来报班的,主要是男孩子的家长,很少有女孩子家长来报班,哪怕来咨询一下的,都少得可怜。

他一位朋友也说:“我要有个女儿,也不会让她参加什么科学兴趣班,去学一下钢琴、古筝,这种乐器类的,就差不多了。女孩子不适合学科学。”

要是女孩子真学了理工科,还要面对一大波莫名其妙的歧视。不少人觉得学理工科的女性,没啥女人味,在实验室里捣鼓这捣鼓那,活脱脱就是一个女汉子。

我本科读的工科,专业前三名,全被女生把持。可有好几家大公司来校招,虽然不明说不招女生,但考虑到经常要三班倒去守着工地,反而男生成绩差的都录用了不少。

不愿意招女生,是他们心照不宣的事。搞得她们只好去考研,走科研学术的路子。

·女人情绪化严重、做事没有逻辑、抗压能力差,不适合当领导

听说我新公司的CEO是女性,前同事老汤对我说:“女领导手下,日子不好过吧?”

我问:“为什么这么说?”

老汤说:“我毕业后去的第一家公司,领导就是个女的。思维没啥逻辑,还自以为聪明,喜欢折腾人;最关键还脾气不好,动不动就发火,遇到一些小挫折,就承受不了压力,会情绪失控,对着我们乱发脾气。”

按照他的观点:武则天任人唯亲、丧师失地;慈禧更不用说,丧权辱国、祸国殃民;朴槿惠让闺蜜干政;默克尔圣母病发作,非要把难民这个大祸害放进国内……总之,古今中外,多少女领导,水平都不咋地。

老汤的话,当然不能认同;可像他这样想法的人,绝对不是少数。

网上有篇文章《女人为什么不适合做领导》,不知道作者对他的女领导什么仇什么怨,详细列出了她情绪化、逻辑能力差等数条缺点,最后总结说:“女人别总打着社会弱势群体的旗号来毁别人了,还是老老实实在家做个贤妻良母吧。”

·女人就应该温柔贤惠,好好伺候老公,以婚姻家庭为重心

朋友如蕙结婚以后,过得苦不堪言。她本来工作就忙,连周末都经常加班,可回到家里,老公几乎不做家务,家里买菜做饭、洗衣拖地,全部都由她包了。

老公下班下得早,回到家里不做饭,关在屋子里打游戏,肚子饿了要么干耗着,要么干脆打电话去催如蕙:“怎么还没回来啊?我快饿死了!”要是如蕙在开会,来不及接听,电话就要一直响个不停。

再后来,她发现老公出轨了,婆婆反过来还责怪她:“你成天就忙你的工作,一点女人该有的温柔贤惠都没有!”结果,老公出轨,反倒是她不温柔不贤惠的错了。

女星佟丽娅的爸爸,曾经在她结婚时这样对女儿说:“希望到了老陈家以后,多干一些活,给老陈做做饭,到了以后伺候伺候他。”

反正按照他们的看法,女人温柔贤惠,才是女人应该有的模样;要表现出温柔贤惠,怎么办?那就得好好伺候老公,把老公伺候成大爷,把人生的重心都放在家庭上。

对女性这种刻板印象和特定的角色期待,是活脱脱的封建遗存,哪怕“妇女能顶半边天”的口号喊得响亮异常,这块余毒从来没有从中国真正被清除干净,“女人该这样”“女人不适合那样”,是一种约定俗成的默契。

尽管性别平等已成为“政治正确”,但那些刻板印象转化过来的隐形性别歧视,在当代中国有越演越烈的趋势。

朋友阿彬,表面上他是个女权主义者,在很多女性朋友面前,伪装成为女性说话的性别平权人士。可惜,在私底下,他又是另外一种样子。

他曾对我们宣称:“我觉得女人的智商,就是不如男人。论思想的深度,都是赶不上男人的,所以她们天生情绪化、容易被消费主义裹挟,你看剁手买东西控制不住自已的,基本上都是女人,还有看那些肤浅的韩剧,追星追到不能自拔的,也是女人。”

我说:“你这叫刻板印象,是一种先入为主的判断。”

阿彬说:“所以说你不懂女人,我比你更了解男女之间的差异。男女之间不可能绝对平等,说白了,我一直觉得女人的主要功能,就是作为男性的审美对象和繁殖工具,她们天生就是为这两样任务而生的。”

当阿彬这样的观念,不再掩盖在心里,反而能登堂入室,成为一种全社会认可的观念,那么女性很可能一夜回到解放前,再次回到被压迫的状态。

前一段时间,所谓“女德班”在中华大地上遍地开花,给女性洗脑,要女性重新捡拾起“传统美德”。

媒体曝光有一个辽宁的女德班,里面的讲师,上课时讲的话让人三观崩塌:

“婚姻的思想基本原则:打不还手、骂不还口、逆来顺受、坚决不离婚。”

“男为天,女为地,女子就该在最底层。”

“(点外卖)不刷碗,说明你已经丧失了妇道。”

荒谬归荒谬,可是在讲师的洗脑之下,女德班的学员,不少女性把讲师说的话当成至理名言,也把讲师当成拯救自己的人生导师。甚至有学员大哭忏悔:“女子应该朴素干净,而我以前每天浓妆艳抹,违背了女子道德……”(来源:曲一刀)

所有这些荒谬的观点,都起源于对女性性别角色的死板定位。

在世俗的刻板印象中,女性善良忍耐勤劳,但女性都缺乏事业上的上进心、野心,不适合竞争激烈的工作和创新性的工作,所以女性应该回归家庭,成为伺候男人的专属仆人。

而这样的性别角色定位,其实是丢掉了女性的尊严,限制了女性的发展,把女人绑在一个贤妻良母的位置上,满足的只是男人的权力欲和支配欲。

可惜,大部分对女性的刻板印象,都毫无事实根据。从现阶段的研究来看:

女性和男性的智力水平没有显著差异,在数学能力上也没有差异,相反,女生在合作性的数学活动中表现更好。同样,也没有证据证明女性在科学上的能力不如男性。

至于女性相比于男性,更软弱、更不理智、更没有进取心,所以不适合做领导等等说法,都没有足够的证据。反而,挪威商学院的马丁森教授,通过大数据研究,发现女性在有影响力的领导力和创新能力上,相比于男性要更胜一筹。

大部分“女人只适合做这个、女人不适合做那个”的言论,都只是脑补的“男女差异”。

退一万步讲,假设的确总体上,男女之间有差异,比如男性的某项能力普遍要高于女性,你也不能因此剥夺作为女性个体自由的发展权和选择权;就好比你不能因为,山东人平均身高高于广东人,而对广东人中的高个子视而不见。

而强化了的刻板印象,对于女性自己也是有害和不公平的。

国内学者宋淑娟做过一个研究,她对一所高中的女生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凡是相信“男生的数学成绩就比女生好的”,这样的女生学习数学的动力和信心都明显不足,进一步就会影响到女生的数学成绩。

可见,只要女性自己认可了各种束缚自己的刻板印象,就会受制于它,不能够发挥自己的优势。

一个天才的女生,拥有像居里夫人一样的理化才能,也许就会因为“女孩子不适合”这样理由,而耽误了她的才能;

一个天生的女领导,也许会因为“女人就该回归家庭,就该回家伺候老公”,而荒废掉管理本事,被家庭琐事折腾成一位普通的家庭主妇。

常香玉表演的豫剧《花木兰》里,有一句经典的唱词:“刘大哥讲话理太偏,谁说女子不如男?”

现如今,女性已经解放,不可能回到封建时代,回到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处处讲三从四德的状态。

三百六十行里,每一行、每一个领域,女人都可以和男人一较高下。女人可以成为屠呦呦、可以成为王安忆、也可以成为老干妈,科学、文学、商业、政治,没有一个领域限制住女性的脚步。

著名心理学家津巴多写过一本《雄性衰落》,指出在现代社会,男性正在衰落。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年轻男性普遍上学业成绩下降、社交技能匮乏、有各种行为和心理方面的问题……

在这样的大变革时代里,只要我们女人自己站起来,足够坚定地活出理想中的自己。

那些强加在我们身上的刻板印象,总有一天是要见马克思去的。

本期编辑✎思有邪

图片✎ 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文由知性范原创,转载请注明

-END-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两性心理学告诉你:为什么男人们在一起 不聊感情?
小女生迷恋老男人什么? - 相逢不如偶遇的日志 - 网易博客
“女人一定要清楚,穿上衣服你是谁,脱掉衣服他是谁”
女生是真的喜欢大叔吗?
这样也敢结婚啊?
和女生相亲必须要掌握的相亲技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