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枇杷果
编辑词条
枇杷(学名:Eriobotrya japonica),中文古名芦橘,又名金丸、芦枝、琵琶果,是蔷薇科中的枇杷属的一种植物。枇杷原产中国东南部,因果子形状似琵琶乐器而名。
基本信息
中文学名枇杷果
拉丁学名Eriobotrya japonica
科蔷薇科
别称蜜丸、琵琶果
亚科苹果亚科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分布区域四川、湖北有野生,全国各地都有栽培
目蔷薇目
目录
基本信息
产区分布
枇杷品种
功效作用
减肥价值
食疗功效
食用宜忌
相关诗作
提取物
展开
1 基本信息编辑本段
又名“蜜丸”、“琵琶果”,与樱桃、梅子并称为“果中三友”。
学名:Eriobotrya japonica (Thunb.) Lindl.
英文名:Loquat
科名:蔷薇科 Rosaceae
枇杷 别录中品
其叶形似琵琶,故名。盛东开白花,至三四
月成熟作(木求),生大如弹丸,熟时色如黄杏,微有毛,核大如芋栗,黄褐色常绿小乔木,高可达10米;小枝密生锈色或灰棕色绒毛。叶片革质,披针形、长倒卵形或长椭圆形,长10—30厘米,宽3—10厘米,顶端急尖或渐尖,基部楔形或渐狭成叶柄,边缘有琉锯齿,表面皱,背面及叶柄密生锈色绒毛。圆锥花序花多而紧密;花序梗、花柄、尊筒密生锈色绒毛;花白色,芳香,直径1.2—2厘米,花瓣内面有绒毛,基部有爪。梨果近球形或长圆形,黄色或桔黄色,外有锈色柔毛,后脱落,果实大小、形状因品种不同而异。花期10一12月,果期第二年5—6月。[3]
2 产区分布编辑本段
我国四川、湖北有野生,现全国各地都有栽培;枇杷在我国分布很广,但作为经济栽培的仅限于苏州地区洞庭东、西山,光福以及南通海门扬州等地,洞庭东、西山的产量占全省90%以上,是我国著名的枇杷产区之一。
3 枇杷品种编辑本段
枇杷品种极多,可分为红沙枇杷、白沙枇杷二类,前者寿命长、树势强、产量高,但品质不如后者,著名品种有圆种、鸡蛋红等;白沙枇杷生长、产量等都不如红沙枇杷,但品质优良,著名品种有圆种、育种、鸡蛋白等。 种子可酿酒及提炼酒精;木材质坚韧,供制木梳、木捧等用材;叶和果实入药,有清热、润肺、止咳化痰等功效;又蒸制其叶取露,取名“枇杷叶露”,有清热、解暑热、和胃等作用;又为极好的蜜源植物,在蜂蜜中, “枇杷蜜”
质优。 叶含皂廿、苦杏仁廿、乌索酸、齐墩果酸、鞣质、维生素Bl、维生素C等。
4 功效作用编辑本段
主要作用:治疗肺热咳喘,吐逆,烦渴。[1]
主要功效:润肺下气;止渴。
【名家对枇杷功效的论述】
1.《本经逢原》:必极熟,乃有止渴下气润五脏之功。若带生味酸,力能助肝伐脾,食之令人中满泄泻。
2.孟诜:利五脏。
3.崔禹锡《食经》:下气,止哕呕逆。
4.《日华子》:治肺气,润五脏,下气,止呕逆,并渴疾。
5.《滇南本草》:治肺痿痨伤吐血,咳嗽吐痰,哮吼。又治小儿惊风发热。
【禁忌】《随息居饮食谱》:多食助湿生痰,脾虚滑泄者忌之。
4.1 食疗功效
果:味甘酸、性平;核:味苦、性平,入肺、胃经;
果:清肺生津止渴;核,祛痰止咳,和胃降逆;
主要用于治疗肺热和咳嗽、久咳不愈、咽干口渴及胃气不足等病症。
应用于咳嗽:枇杷核9~15克,捣烂,加生姜3片,水煎,去渣服,早晚各1次。
[性能]味甘、微酸,性凉。能润肺止咳,生津止渴,和胃降逆。
[参考]果肉含糖、蛋白质、脂肪、果胶、胡萝卜素、维生素B1、C,酒石酸、苹果酸、柠檬酸等成分。
[用途]用于阴虚肺燥,咳嗽,或咯血;胃阴不足,咽干口渴,或气失和降,干呕不欲食。
[用法]生食,熬膏,或煎汤。
4.2 附方
枇杷止咳汤:枇杷(果实)100g,剥开成两半,果核捣碎,加水煎汤服。
枇杷果实包括果肉和果核在内。前者能润肺止咳,后者能化痰止咳,共奏润肺化痰、止咳降气的作用。用于肺经燥热,咳嗽咯痰。
园林应用:枇杷树形整齐美观,叶大浓荫,是南方庭院的良好的观赏树种,可丛植或群植于草坪边缘,湖边池畔,山坡等阳光充足处。
【食物相克】元代贾铭《饮食须知》提到“小麦勿同粟米、枇杷食”。
【适宜人群】一般人群均可食用
1. 肺痿咳嗽、胸闷多痰、劳伤吐血者及坏血病患者尤其适合食用;
2. 脾虚泄泻者、糖尿病患者要忌食。
枇杷叶汤
原料:枇杷叶15克。
制法:将枇杷叶去毛,洗净,入锅,加适量水煎煮,即成。
用法:连服3天。
功效:防治流行性感冒
枇杷冰糖汤
原料:枇杷12个,冰糖30克。
制法:将枇杷去皮、去核、与冰糖入锅,加适量水煎汤。即可。
用法:每日1剂,连服5日。
功效:治咳嗽。[4]
5 减肥价值编辑本段
枇杷柔软多汁,风味甘甜,肉质细腻,每年三四月为盛产的季节,枇杷富含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元素,是营养的保健水果。
枇杷富含纤维素、果胶、胡萝卜素、苹果酸、柠檬酸、钾、磷、铁、钙及维生素A、B、C。丰富的维生素B、胡萝卜素,具有保护视力、保持皮肤健康润泽、促进儿童的身体发育的功用,其中所含的维生素B17,还是防癌的营养素,因此,枇杷也被称为“果之冠”。它可促进食欲、帮助消化;也可预防癌症、防止老化。
枇杷果有良好的减肥价值
原料:枇杷肉250克,粳米50克,冰糖适量。制法:以水煮冰糖,随后入淘干净的粳米,煮至粥熟放入已加工好的枇杷肉,加煮10分钟即成。
冬季气候寒冷,阴盛阳衰。人体受寒冷气温的影响,机体的生理功能和食欲等均会发生变化。因此,合理地调整饮食,保证人体必需营养素的充足,提高人的耐寒能力和免疫功能等抵抗力是十分必要的。怎样才能吃的健康又安全呢?
以下介绍两种枇杷减肥的吃法:
枇杷膏:
原料:枇杷肉500克,冰糖600克。
制法:将冰糖入沸水中煮熬至化,加入枇杷肉继续煮至浓稠的膏状即成。
枇杷粥:
原料:枇杷肉250克,粳米50克,冰糖适量。
制法:以水煮冰糖,随后入淘干净的粳米,煮至粥熟放入已加工好的枇杷肉,加煮10分钟即成。
6 食疗功效编辑本段
6.1 营养价值
枇杷营养成分:糖类、蛋白质、脂肪、纤维素、 果胶、胡萝卜素、鞣质、苹果酸、柠檬酸、钾、磷、铁、钙以及维生素A、B、c等营养成分:糖类、蛋白质、脂肪、纤维素、 果胶、胡萝卜素、鞣质、苹果酸、柠檬酸、钾、磷、铁、钙以及维生素A、B、c等
1.枇杷中所含的有机酸,能刺激消化腺分泌,对增进食欲、帮助消化吸收、止渴解暑有相当的作用;
2.枇杷中含有苦杏仁甙,能够润肺止咳、祛痰,治疗各种咳嗽;
3.枇杷果实及叶有抑制流感病毒作用,常吃可以预防四时感冒;
4.枇杷叶可晾干制成茶叶,有泄热下气、和胃降逆之功效,为止呕之良品,可治疗各种呕吐呃逆。
5.枇杷核则用于治疗疝气,消除水肿,利关节。
6.2 食疗简介
功效:润肺枇杷下气;止渴。
考证:出自《名医别录》。
主治:肺热咳喘,吐逆,烦渴,久咳不愈,阴虚肺燥,咯血;胃阴不足,咽干口渴,气失和降,干呕不欲食等症。
性能:果:味甘酸、微酸,性平。清肺生津止渴。
核:味苦、性平,入肺、胃经,生津止渴,祛痰止咳,和胃降逆。
参考:果肉含糖、蛋白质、脂肪、果胶、胡萝卜素、维生素B1.C,酒石酸、苹果酸、柠檬酸等成分。
用法:生食,熬膏,或煎汤。
附方:枇杷果实包括果肉和果核在内。前者能润肺止咳,后者能化痰止咳,共奏润肺化痰、止咳降气的作用。用于肺经燥热,咳嗽咯痰。
6.3 药方精选
治肺燥咳嗽:每次吃鲜枇杷果肉5枚,每日2次。
治肺癌热性咳嗽、咳脓痰与咳血者:枇杷叶15g(鲜品60g),粳米100g,冰糖少许。先将枇杷叶用布包入煎,取浓汁去渣。或将新鲜枇杷叶刷尽叶背面的绒毛,切细后煎汁去渣,入粳米煮粥。粥成后入冰糖少许,佐膳服用。[2]
治胃癌哕逆不止、饮食不入:枇杷叶20g,陈皮25g,炙甘草15g,生姜3片,水煎服用,每日2次。
治胃癌肺转移呕哕、咳嗽、自汗:新鲜枇杷叶若干张,糯米250g。将糯米清水浸泡一宿,新鲜枇把叶去净叶上绒毛,洗净后包粽子,蒸熟后即可食用。每日1~2次,连服3~4天。
治咳嗽,黄疸,防治流感:枇杷叶(刷净毛)60g,水煎分两次服。
治糖尿病:枇杷根60g,水煎服。
治黄疸:枇杷根120g,水煎加入红糖适量,温服,每日一次,连续四日。
咳嗽:枇杷核9~15g,捣烂,加生姜3片,水煎,去渣服,早晚各1次。
枇杷止咳汤:枇杷(果实)100g,剥开成两半,果核捣碎,加水煎汤服。
治胃热 :
【配方】枇杷15个。
【制法】将枇杷入锅,加适量水,以文火煎煮即可。枇杷
【服法】每日早晚分服。
治疝气:
【配方】枇杷核10~20g。
【制法】将枇杷核杵碎,入锅,加适量水,以文火煎汤。
【服法】每日2次,服之。
7 食用宜忌编辑本段
【宜食】
枇杷适宜肺痿咳嗽、胸闷多痰以及劳伤吐血者食用;适宜坏血病患者食用。枇杷宜成熟后食用。
【忌食】
糖尿病患者忌食。枇杷仁含氢氰酸,有毒,故吃枇杷时忌食枇杷仁。尚未成熟的枇杷也忌食。[4]
8 相关诗作编辑本段
苏轼的诗中亦曾提及这种水果:“罗浮山下四时春,芦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客来茶罢空无有,卢橘杨梅尚带酸”。有人问他:卢橘是什么果子?他说“枇杷是也”。后来有些书里也跟着说“枇杷,一名卢橘。”我想,这多半是苏学士“想当然耳”。因为,在司马相如的《上林赋》里说“卢橘夏熟,黄甘橙楱,枇杷橪柿,亭奈厚朴”。几样东西是并列陈述的。可见卢橘是卢橘,枇杷是枇杷,中间是不能划等号的。李时珍说:“注《文选》者,以枇杷为卢橘,误矣。”是很对的。
杨万里写枇杷诗道:“大叶耸长耳,一梢堪满盘。荔枝多与核,金橘却无酸。雨叶低枝重,浆流沁齿寒。长卿今在否,莫遣作园官”。前面六句,对枇杷的性状还算描述准确,但没有诗味。虽然孔夫子说过,读诗可以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但诗歌毕竟不是植物教科书。郭沫若写《百花齐放》,就是一个失败的著例。杨万里的这首枇杷诗倒像开了郭氏这类诗的先河。至于最后两句,更不知他说些什么。司马相如虽然在《上林赋》中写到了枇杷,但他并没有表现出馋涎欲滴的模样,也没有如孙猴子有偷蟠桃的记录,做不做园官有什么打紧? 还有一首有关枇杷的打油诗,道是有人送枇杷与人,附函说:送上琵琶两筐云云。收礼的人于是作诗道:“枇杷不是这琵琶,只为当年识字差。若使琵琶能结果,满城箫管尽开花”。诗虽俏皮,但一面吃着人家送来的枇杷,一面作诗嘲讽,也让人觉得不是滋味。如宋代陆游所写的“难学权门堆火齐,且从公子拾金丸”。白肉种枇杷肉质玉色,古人称之为“蜡丸”,正如宋代郭正祥所写“颗颗枇杷味尚酸,北人曾作蕊枝看。未知何物真堪比,正恐飞书寄蜡丸”。
宋代宋祁诗句:“有果实西蜀,作花凌早寒。树繁碧玉叶,柯叠黄金丸。土都不可寄,味咀独长叹。”是对枇杷树的花、叶、果的写实,非常确切。唐代羊士谔诗句:“珍树寒始花,氤氲九秋月。佳期若有待,芳意常无绝。鰯鰯碧海风,濛濛绿枝雪。急景有余妍,春禽自流悦。”描绘了枇杷树如亭亭玉立抄女,不与人争春,而在万花凋零,秋叶飘落和晚秋季节里,才开始孕育花蕾到寒冬开放,迎着雾雪,独显高洁,留下金丸。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明代沈周诗云:“谁铸黄金三百丸,弹胎微湿露渍渍。从今抵鹊何消玉,更有锡浆沁齿寒。”。
9 提取物编辑本段
9.1 枇杷叶提取物
熊果酸Urs树上的熟枇杷olic acid乌索酸,乌苏酸枇杷叶提取物
熊果酸含量:25%,90%,98%HPLC
熊果酸CAS:77-52-1
熊果酸性状:白色精细粉末 75179466
熊果酸熔点及溶解度:mp283~287℃. 不溶于水,乙醇中溶解,溶解后无异物.
熊果酸别名:乌索酸,乌苏酸,属三萜类化合物。
熊果酸分子式及分子量:C30H48O3 ;456.68
熊果酸是存在于天然植物中的一种三萜类化合物,具有镇静、抗炎、抗菌、抗糖尿病、抗溃疡、降低血糖等多种生物学效应。发现它具有抗致癌、抗促癌、诱导F9畸胎瘤细胞分化和抗血管生成作用,极有可能成为低毒高效的新型抗癌药物。另外,熊果酸具有明显的抗氧功能,因而被广泛地用作医药和化妆品原料。熊果酸药理作用:熊果酸又名乌索酸,乌苏酸,属三萜类化合物。
9.2 枇杷汁饮料
工艺流程
原料→洗涤→破碎榨汁→筛滤→加热→调配→装罐→排气→封口→杀菌→冷却→包装→成品。
工艺操作要点
原料选择:采用成熟的新鲜枇杷,或部分生产糖水楷杷选出的碎果肉,但必须新鲜卫生。
洗涤:原料先用流动水冲洗果子外表尘土等,然后用0.5%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1分钟,以达到消毒杀菌的作用。再用流动水冲洗干净后,除去核、梗、霉烂等不适加工部分。
破碎榨汁:用筛板孔径1.5~2.5mm的打浆机打出汁,再把楷杷肉渣经螺旋榨汁机榨出残余汁,加入0.02%~0.04%的抗坏血酸,以防止果汁氧化,并迅速进行热处理以抑制氧化酶的活性。
加热:榨出的果汁在加入0.02%~0.04%的抗坏血酸后,迅速置于蒸气中加热,使原汁的中心温度达85~90℃,保持15秒后迅速过滤。
筛滤:上述果汁趁热通过绢布过滤,或以高速离心分离机分离出粗粒及粗纤维,再以绢布过滤,滤除粗纤维和碎果肉。
调配:过滤后的原汁按果汁饮料的规格要求及感官需求加入糖、水、柠檬酸制成天然饮料。
装罐、排气、封口:调整好的饮料装瓶,加热排气,控制果汁饮料的中心温度为90℃,保持1~2分钟,取出后稍冷迅速封口。
杀菌、冷却:装瓶好的饮料在蒸气中加热15分钟杀菌后迅速冷却至室温,即为成品。为了防止果汁饮料的褐变,整个生产过程中要尽量减少果汁与空气的接触及尽量避免果汁与金属材料直接接触。
感官指标:色泽为均匀的淡黄色,无沉淀物,口味纯正,甜酸适口,有明显的果香味。
参考资料:
1.枇杷果的功效与作用 
2.枇杷叶的功效与作用 
3.枇杷 
4.【枇杷的功效与作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润肺止咳糖水——糖水枇杷
自制枇杷果酱的做法
润肺/止咳 — 冰糖枇杷水_美食厨房圈
5斤白酒,3斤枇杷,教你自制枇杷酒,好看又好喝,还能润肺止咳
润肺止咳的糖水枇杷
10分钟教你在家自制枇杷膏,清热润肺,化痰止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