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本性禅思录】315:我的修学观

我的修学观

 

文/释本性

 

如果说,佛教是个锦囊,那么,囊中的家珍与妙计,该如何示人,如何才能让人真正得到受用?

近年,佛教系统之开元体系,也在认真思考这个问题,并渐而落实于实践。

 

我们的思路与做法是:

把弘法的家务与利生的事业,分作四大区块,即修证、教育、文化、慈善。

 

关于修证,强调终极依归。倡导禅净双修。基础则是律禅双修。实际上是律禅净的三修。佛教首先是宗教,修证事关出世、解脱、生死等宗教问题的解决,是根本大事。

关于教育,强调心灵慰藉。解决身心灵的问题,涉及身体的健康,心理的安和,灵性的纯净。佛教是教育。人格、道德,由教育等养成。

关于文化,强调人文的传承。佛教是文化,是东方文明犹其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份。因此,致力传承,甚至发展,既是责任也是义务。

关于慈善,强调社会关怀。弘扬佛教慈悲济世的一面,勿忘世上苦人多。佛教是慈善,着力公益是慈悲精神落地人间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终极依归上,主要以本山的禅堂与念佛堂为道场,并随缘设立禅修中心、净修中心。在禅修上,结合南传与北传方法。南传为基础,北传为提升,南传为渐,北传为顿。在净修上,着重于药师法门、弥陀法门、弥勒法门。

在心灵慰藉上,以禅堂、禅修中心为基础,随缘延伸扩展禅功能发挥的空间,使之社会化,服务于社会人群。如以禅法介入养心养生事业,以禅法应用于心理疾病的疗法,以禅法辅助戒毒。使人性净美,人心柔软,提升生命品质,创造人生更多幸福,赋予人生更大价值。

在人文传承上,侧重于讲经说法,著书立说。建寺安僧,设立相关组织机构。推动佛教文化艺术,以文缘结佛缘,以艺缘结法缘。助力佛教文明不绝、中华文明不衰、东方文明不坠。

在社会关怀上,除了传统的财力喜舍布施外,还关怀老弱病残等,犹其注重非营利组织的设立,注重与农村贫困社区的共生互动。以寺院的品牌人缘优势,为社区的资源转化激活寻找出路,推动社区绿色经济的发展。如:助力带动社区的文化休闲观光产业、助力带动社区有机农业产品的生产开发销售。

 

佛教,犹其禅法,他的中国化,从慧能的理论中国化,到怀海的组织与制度中国化,基本趋于完成。慧能精神的要点之一,便是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强调立足人间、造福人间的重要性。怀海精神之要则是农禅并重。农是禅,禅是农,农禅合一,农禅并重。禅不能废、农更不能丢。农与禅于不同时空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但核心精髓不变。

我们修证、教育、文化、慈善,亦即终极依归、心灵慰藉、人文传承、社会关怀……这是对慧能与怀海精神的延续弘扬与实践。

 

我曾以如下文字作为开元体系的办教宗旨:

以佛心纠正人心,回归信仰,

以佛道辅助世道,重建道德。

前面所述,正是与此一脉相承的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传统文化与人生-徐小跃
转贴:大乘三系哪一个法门最了义?
“不立文字”是中华文明的最高境界
克服人性的通病
习禅方法
悟前与悟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