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阴陵泉穴定位、功能及按摩方法

【取穴方法】 该穴位于小腿内侧,当胫骨内侧踝后下方凹陷处。
【主治疾病】
1.泌尿生殖系统疾病:遗尿,尿潴留,尿失禁,尿路感染,肾炎,遗精,阳萎;    
2.消化系统疾病:腹膜炎,消化不良,腹水,肠炎,痢疾;    
3.妇产科系统疾病:阴道炎,月经不调;    
4.其它:失眠,膝关节炎,下肢麻痹。
【人体穴位配伍】 配肝俞、至阳治黄疸;阴陵泉透阳陵泉治膝痛。
【刺灸法】
刺法:
1.直刺1.0~2.0寸,局部酸胀,针感可向下扩散。2.消肿利水可用子午捣臼法。
灸法:艾炷灸或温针灸5~9壮,艾条灸10~20分钟。
【附注】 足太阴经所人为“合”。
【别名】阴陵穴。
【穴义】脾经气血在此会合。
【解剖】 在胫骨后缘和腓肠肌之间,比目鱼肌起点上;前方有大隐静脉,膝最上动脉,最深层有胫后动、静脉;布有小腿内侧皮神经本干,最深层有胫神经。
【特异性】五输穴之合穴,五行属水。
【名解】
(1)阴陵泉。阴,水也。陵,土丘也。泉,水泉穴也。该穴名意指脾经地部流行的经水及脾土物质混合物在本穴聚合堆积。本穴物质为地机穴流来的泥水混合物,因本穴位处肉之陷处,泥水混合物在本穴沉积,水液溢出,脾土物质沉积为地之下部翻扣的土丘之状,故名。阴陵名意同阴陵泉。
(2)脾经合穴。合,会合也。本穴为脾经气血物质中的脾土微粒会合之处,故为脾经合穴。
(3)本穴属水。属水,指本穴气血物质运行变化所表现出的五行属性。本穴物质为脾经地部的泥水混合物,对外输出的是地部水液,与脾经本身的湿热气血相比,本穴的外传之液体现了水的阴寒润下特性,故其属水。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脾土微粒和地部经水以及由脾土蒸发的气态物。
【运行规律】脾土微粒沉积穴周,经水由本穴渗入地之地部,气态物则循脾经上行。
【功能作用】清利温热,健脾理气,益肾调经,通经活络。
【治法】寒则补而灸之,热则泻针出气或凉药水针。
【临床应用】

【带下】

主穴 带脉 中极 白环俞 三阴交 阴陵泉
配穴 肾虚者,配关元、肾俞;脾虚者,配气海、足三里、脾俞;湿热下注者,配水道、次髎、行间。
方义 带脉穴固摄带脉,调理经气;中极可利湿化浊,清理下焦;白环俞助膀胱之气化以化湿邪;三阴交健脾利湿,调理肝肾以止带;阴陵泉健脾利湿以止带。

【尿血】

主穴 肾俞 膀胱俞 血海 阴陵泉 三阴交
配穴 湿热下注者,配中极、行间;心火亢盛者,配大陵、神门;脾胃虚弱者,配关元、足三里。
方义 肾俞、膀胱俞以疏利膀胱气机;血海、阴陵泉利水通淋理血止血;三阴交为足三阴经交会穴,对前阴疾患颇有效。

【肥胖症】

主穴 曲池 天枢 阴陵泉 丰隆 太冲
配穴 胃热者,配内庭;脾虚不运者,配足三里;脾肾阳虚者,配足三里、关元;痰浊内盛者,配中脘、三阴交;腹部肥胖者,配归来、下脘、中极,或在腹部以脐为中心围刺;便秘者,配支沟、上巨虚。
方义 取曲池、天枢以疏导阳明经气,通调肠胃;阴陵泉、丰隆健脾利湿,化痰消脂;太冲疏肝而调理气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董氏奇穴】足太阴脾经:心主夏,重养​“长”​。阴陵泉穴,夏季养心要穴
解除老人尿不尽 按摩二分穴很可信
阴陵泉穴—健脾利湿 益肾调经!
杨维杰先生董氏奇穴及传统针灸研讨题(第八回)
中医经络穴位365 阴陵泉穴*
别有病网原创:穴位的故事162承扶:腰臀腿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