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先秦时期的印纹硬陶

转自 西高第里


汉和先秦时期的陶器(1)

陈逸民 陈莺 宁蔓

印纹硬陶和一般陶器的不同,在于它的化学组成。一般陶器中的Fe2O3含量较高,为易熔粘土,只能在1000 以下的温度烧成。 而硬陶中的Fe2O3较低,它的烧成温度可以达到1200 ,接近了瓷器的烧制温度,所以其质感显得十分致密坚硬,便于拍印纹饰,塑造挺拔的阳纹。而烧制温度的提高得益于商代小型龙窑的出现。材料的选择和窑炉这种设备的成熟,为硬陶产生提供了必要的基础,硬陶或者说印纹硬陶也就应运而生。

图 1

图版1是一件白陶雷纹罍,可以见到明显的拍印纹饰,具有致密坚硬的质感。这是一位海外华人的藏品,这件民间收藏的商代印纹硬陶完整器,因原先收藏于芬兰驻华大使的家中,且由海外拍卖公司拍出,引起了上海博物馆的浓郁兴趣,或许在上海博物馆的库房中,至今只有叶叔重先生所捐的商代白陶刻纹尊稍许完整,但它却是一件残器,如图版2所示。因此,这种能展示陶器和瓷器发展关系的印纹硬陶,无论从学术角度还是审美角度,都是弥足珍贵的器物。

图 2

从我国现存的博物馆的馆藏来看,只有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了一尊大型商代白陶器,但它是根据残片拼合而成。而美国华盛顿特区佛里尔·塞克勒博物馆收藏的一件商代晚期《回纹白陶罍》,高近34厘米,做工极精,器型极其规整,纹饰极美,是同类白陶中最为高大的一件,展出时标明出土于河南安阳,购买时间为1939年,这也是一件被民间收藏而流失于国外的白陶罍。它和图版1现在芬兰的白陶罍一样,无论从器型、材质、纹饰都是印纹硬陶的典型,它们在陶瓷发展史上的地位我们在后面还将论述。

虽然陶器和瓷器在自己的发展进程中,关系越来越疏远,但不能因此否定陶器自身发展中的艺术成就,除了原始陶器的辉煌之外,直至汉代,陶器依然是中华文明艺术之林的奇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夏商周春秋战国时期陶器|中国陶瓷史
北京故宫博物院陶瓷馆之一
“三代”的辉煌——夏、商、周的陶瓷文化
瓷器的器型名称—— 豆
白陶
《慧眼断代—陶瓷篇》(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