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华艺术博物馆 馆藏康熙官窑瓷展

转自 

中國文化創意傳媒 2020-04-27

清康熙 青花寿字纹凤尾尊

中华艺术博物馆 藏 版权所有  

Blue and white Shouzi Phoenix tail Zun Qing Dynasty Kangxi period(1662-1722)   H cm   Now hidden in the Museum of Chinese Art

清康熙 青花寿字纹凤尾尊  局部

康熙是我国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之一,在康熙十年以前因与南明对抗,所以在之前景德镇基本没有烧制官窑瓷器,康熙十年之后开始烧制官窑瓷器,康熙十九年朝廷开始派遣督陶官到景德镇治理陶业,景德镇制瓷业从此走上顶峰。

康熙时期的瓷器造型比较多样,品种也丰富,新创烧品种层出不穷。大器浑厚,小器精巧玲珑,巧夺天工。不单单官窑瓷器,民窑瓷器也快速发展,青花瓷器与五彩瓷器广泛流传。开始创烧了粉彩与瓷胎画珐琅瓷器。

清康熙 青花团纹摇铃尊  高 H 23.5cm

中华艺术博物馆 藏 版权所有  

Blue and white Yaoling Zun  Qing Dynasty Kangxi period(1662-1722)   H 23.5cm    Now hidden in the Museum of Chinese Art

清康熙 青花团纹摇铃尊  局部

康熙青花瓷以胎釉精细,青花鲜艳,造型古朴多样,纹饰优美而负盛名。清代康熙朝,经济贸易发达,康熙十九年景德镇恢复御窑厂,青花瓷器取得了突出成就。

康熙青花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早期是康熙元年至康熙十九年;中期是康熙二十年至康熙四十年;晚期是康熙四十年至康熙朝终,其中康熙中期青花瓷器最为突出。其造型也是千姿百态,既有陈设瓷,也有日常生活用瓷、祭器、外销瓷等等。

清康熙 青花刘海戏蟾纹梅瓶

中华艺术博物馆 藏 版权所有 

Blue and white Liuhaixichan  Plum Bottle  Qing Dynasty Kangxi period(1662-1722)   H cm    Now hidden in the Museum of Chinese Art

清康熙 青花刘海戏蟾纹梅瓶  局部

早期青花胎体厚重,釉面肥润呈现青白色,有缩釉和小棕眼,器物口部往往刷一层酱釉,底足处理不是很细腻,有粘砂,不光滑现象,器物底足内常见放射状的跳刀痕,许多大盘及琢器的底足出现台阶的形状,俗称“二层台”。双圈足也在这一时期大量流行,尤以大盘居多,里圈都较外圈矮,两圈间无釉。

中期青花胎体洁白坚硬,很少有杂质,胎体薄厚适中,注重修胎,釉面有粉白和浆白两种,粉白釉面硬度高,浆白釉面略疏松,偶有小开片,还有一种亮白釉。底足露胎处光滑细致,多呈泥鳅背状,少见炎石红,瓷器的质量明显提高胎釉结合紧密,器内外壁及底足釉色基本一致,当时还用精细淘洗浆泥制成的瓷胎,俗称“浆胎”胎体偏轻。晚期青花呈青白釉,亮青釉居多,胎体比中期要轻,底足普遍平切,切削整齐。

早期青花使用浙料,呈色灰蓝,个别发色较灰暗,与顺治青花特点相近。中期青花使用云南省的“珠明料”,这种青花色料提炼精纯,呈色鲜蓝青翠,明净艳丽,清朗不浑,艳而不俗,有的呈宝石蓝色,鲜蓝而不火气,它与明嘉靖青花蓝中泛紫的特征有很大的区别。

康熙青花有五个层次的色阶,有“头浓、正浓、二浓、正淡、影淡”之分。这也是康熙青花备受世人推崇的重要原因之一。晚期青花,呈色趋于淡雅,有的泛晕散。康熙朝除了烧造传统的白地青花外,还有浆胎青花、哥釉青花、郎窑青花、蓝地白花、豆表釉青花、青花釉里红、青花加黄、青花加紫、青花戗金、青花镂雕等派生品种。

清康熙 青花寿字纹凤尾尊  高50cm

中华艺术博物馆 藏 版权所有  

Blue and white Shouzi Phoenix tail Zun  Qing Dynasty Kangxi period(1662-1722)   H 50cm    Now hidden in the Museum of Chinese Art

清康熙 青花寿字纹凤尾尊  局部

康熙青花装饰题材广泛,如篆字《百寿图》布局巧妙合理,与造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尤其是民窑青花在纹饰方面,完全突破了历代官窑图案规格化的束缚,显得更加生动活泼,形式多样,充满生活气息。这种自然的民窑青花,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而官窑青花则代表着当时工艺的最高水平。

清康熙 青花婴戏图纹盖罐

中华艺术博物馆 藏 版权所有  

Blue and white Yingxitu Lid can  Qing Dynasty Kangxi period(1662-1722)   H cm    Now hidden in the Museum of Chinese Art

清康熙 青花婴戏图纹盖罐局部

康熙青花在绘画技法上,改变了明代青花先勾勒花纹轮廓线,然后涂色的传统方法,即单线平涂,而是采用渲染的技法,在瓷坯上绘画,一种颜色能表现出浓淡深浅多种不同,最多能分出八九种色阶。

题材方面主要有:植物、山水、动物、人物、故事、以及长篇诗句等。如;松石鹤鹿、雉鸡牡丹、松姒葡萄、海水异兽、鸳鸯卧莲、八骏图、花鸟蕉叶、喜鹊登梅、鹭鸶莲花、麒麟蕉叶、牧童骑牛、童子戏莲、八仙、西游记等。

清康熙 青花人物花卉花觚  高46cm

中华艺术博物馆 藏 版权所有  

Blue and white Character flower Flower garden   Qing Dynasty Kangxi period(1662-1722)   H 46cm    Now hidden in the Museum of Chinese Art

清康熙 青花人物花卉花觚  局部

康熙朝花觚类大器居多,早、中期大量生产,基本是民窑产品。一般器型高大,高度在45厘米左右,份量适中。早期简单呈筒形,平底内凹。中期形体特征鲜明,开始发生变化,口足外撇,鼓腹,腹上下各凸起一周,二层台底,足内常见书写仿明代成化、嘉靖年6年字款,其双圈画的很大,有的花觚只画双圈,有的不写款,多数是口径大于足径。

清康熙 青花山水人物诗文笔筒  高15cm

中华艺术博物馆 藏 

Blue and white Landscape Character Poetry Pen holder  Qing Dynasty Kangxi period(1662-1722)   H 15cm    Now hidden in the Museum of Chinese Art

清康熙 青花山水人物诗文笔筒  局部

最能体现康熙青花特色的是山水人物,风格上模仿名画家的笔法,立体感很强,画法精细,分色层次鲜明,浓淡相宜。画面效果讲究意境美,整体给人以疏朗清闲的感觉。人物纹中以耕织图、渔家乐图最具代表性,画面有生活情趣。以长篇诗文作为装饰,也是康熙青花的一大特点。多是书写在笔筒上,有《赤壁赋》《圣主得贤臣颂》《滕王阁序》《四景读书乐》等。

康熙青花笔筒的绘画成就,一般按绘画的难易程度可分为四个档次,依次为人物故事、山水、动物花鸟、其他各种图案,而最能体现康熙青花笔筒特色的是山水人物。其风格模仿青四王等名画家的笔法,再加入分水法和西洋画法,讲究有透视立体感和中国传统绘画的意境美。

清康熙 青花海水瑞兽长颈瓶  高 26cm

中华艺术博物馆 藏 版权所有  

Blue and white Seawater Rui Beast Flask   Qing Dynasty Kangxi period(1662-1722)   H 26cm    Now hidden in the Museum of Chinese Art

康熙 青花海水瑞兽长颈瓶 局部

清康熙 青花凤纹摇铃尊

中华艺术博物馆 藏 版权所有

Blue and white Phoenix pattern Yaoling Zun  Qing Dynasty Kangxi period(1662-1722)   H cm    Now hidden in the Museum of Chinese Art

清康熙 青花凤纹摇铃尊  局部

清康熙 青花麒麟花卉纹花觚  高36.5cm

中华艺术博物馆 藏 版权所有

Blue and white Kirin Flowers Flower garden   Qing Dynasty Kangxi period(1662-1722)   H 36.5cm    Now hidden in the Museum of Chinese Art

清康熙 青花麒麟花卉纹花觚  局部

康熙 青花龙纹高高足盘

中华艺术博物馆 藏 版权所有

Blue and white  Qing Dynasty Kangxi period(1662-1722)   H cm    Now hidden in the Museum of Chinese Art

康熙 青花龙纹高高足盘  局部

清康熙 青花山水麒麟纹粥罐

中华艺术博物馆 藏 版权所有 

Blue and white Landscape Kirin Porridge pot  Qing Dynasty Kangxi period(1662-1722)   H cm    Now hidden in the Museum o Chinese Art

清康熙 青花山水麒麟纹粥罐  局部

康熙 青花西洋缠枝花纹瓶  高44.5cm

中华艺术博物馆 藏 版权所有 

Blue and white Western Wrap pattern Bottle    Qing Dynasty Kangxi period(1662-1722)   H 44.5cm    Now hidden in the Museum of Chinese Art

清康熙 青花双葡萄耳花鸟纹瓶

中华艺术博物馆 藏 版权所有 

Blue and white Double grape ear Flower and bird pattern Bottle  Qing Dynasty Kangxi period(1662-1722)   H cm    Now hidden in the Museum of Chinese Art

清康熙 青花双葡萄耳花鸟纹瓶  局部

清康熙 五彩福禄寿人物三星瓶  高25cm

中华艺术博物馆 藏 版权所有 

Wucai Vase with design of  Three Immortals For Longevity  Qing Dynasty Kangxi period(1662-1722)   H 25cm    Now hidden in the Museum of Chinese Art

清康熙 五彩福禄寿人物三星瓶  局部

从某种意义上说,清康熙时的五彩是真正意义上的五彩瓷。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明代五彩,如不使用釉下青花,实际上就是釉上红彩、绿彩、黄彩等;而康熙五彩的最大特点是运用了釉上蓝彩和黑彩,形成了红、绿、黄、黑、赭、蓝等多种颜色的搭配和运用。由于有了深色调的蓝和黑,使得康熙五彩的色彩对比更加和谐、沉稳。康熙时蓝彩烧成后的色调,其深艳程度超过了青花,而黑彩又有黑漆般光泽。

康熙五彩所用的颜色比明代大大增多,因此康熙五彩比明代单纯釉上五彩更显得娇艳动人。康熙五彩瓷光艳照人,很重要一点是在烧成上。釉上彩是在彩炉中低温烧成的,火候的把握十分重要,温度过高,有些釉上颜色会流动或损失,炉温太低则彩料的光泽不足。康熙五彩一般都色彩鲜艳,光泽明亮。这说明康熙时烧造彩瓷的工艺已十分成熟。

清康熙 五彩花鸟纹高颈瓶一对

中华艺术博物馆 藏 版权所有 

Wucai Flower and bird pattern Pair of high neck bottles   Qing Dynasty Kangxi period(1662-1722)   H cm    Now hidden in the Museum of Chinese Art

清康熙 五彩花鸟纹高颈瓶一对  局部

清康熙 五彩海马八宝纹罐  局部

《饮流斋说瓷》记载:“清代彩瓷变化繁迹,几乎不可方物,康熙硬彩、雍正软彩。硬彩者,谓彩色甚浓,釉傅其上,微微凸起也。”“硬彩、青花均以康熙为极轨。康熙五彩,绘画工致精丽,生动传神,改变了明代嘉靖、万历时只重色彩而不讲究造型的粗率画风。其施彩较明代均匀,勾勒轮廓所用线条以焦墨为料,笔锋劲挺有力,后用油墨彩料,笔触圆润柔和。“康熙彩画手精妙,官窑人物以耕织图为最佳,其余龙凤、番莲之属,规矩准绳,必恭敬止,或反不如客货之奇诡者。盖客货所画多系怪兽老树,用笔敢于恣肆。

清康熙 五彩人物盘  高27cm

中华艺术博物馆 藏 版权所有 

Wucai Character Plate Qing Dynasty Kangxi period(1662-1722)   H 27cm    Now hidden in the Museum of Chinese Art

清康熙 五彩人物盘局部

 《陶雅》中对康熙民窑五彩瓷器的评价是客观的。康熙民窑五彩器的纹饰,由于不像官窑那样受束缚,题材丰富多样,除了花卉、梅鹊、古装仕女以外,还有戏曲人物等。在描绘各种形象时,勾画的线条简练有力,在乎涂各种彩色后,给人一种明朗感。当后人以雍正粉彩与其比较时,雍正粉彩显得细腻而柔软,康熙五彩则显得劲利而结实,因此被称为“硬彩”,也被称为“古彩”。

清康熙 五彩四妃十六子罐

中华艺术博物馆 藏 版权所有 

Wucai Four concubines and sixteen son Tank   Qing Dynasty Kangxi period(1662-1722)   H cm    Now hidden in the Museum of Chinese Art

清康熙 五彩四妃十六子罐局部

《陶雅》载:“康窑蓝绿皆浓厚,故曰硬彩。雍窑则浅淡而美观,有粉故也,其无粉者亦羼以他之淡汁,在诸色中推为妙品。康熙五彩由于色彩丰富,红彩比明代五彩用得少,因此,画面色彩沉稳、热烈而不浮躁是其鲜明特色。

康熙五彩的成就是多方面的,从陶瓷艺术基本要素——造型与装饰方面分析,有几点十分突出。造型方面康熙五彩选择的瓷料精细,拉坯修坯端正细微,一丝不苟,坯体接口不留痕迹,这一点和明代不同;瓷胎是经过精心修坯的,但造型气势不失,仍留有古拙、凝重、质朴的感觉,这一点与清后期造型过于雕琢、轻薄之风亦不相同。康熙时无论官窑还是民窑,瓷器造型都很规矩严谨、古朴端庄,这和原料制备、制坯成型等工艺技巧的纯熟密不可分。

清康熙 墨地素三彩花鸟纹盖罐

中华艺术博物馆 藏 版权所有  

Susan Cai Flower and bird pattern Cover can  Qing Dynasty Kangxi period(1662-1722)   H cm    Now hidden in the Museum of Chinese Art

清康熙 墨地素三彩花鸟纹盖罐  局部

明清瓷器非红即“素”。关于素三彩的一种定义是这样的:“瓷器釉上彩品种之一,是以黄、绿、紫三色为主的瓷器,其实并不限于此三色,但不用红色。”认真说来,“素三彩”一词仍有很大笼统性。素三彩器以满清康熙一朝最负盛名,工艺新,品种多,主要包括白地三彩、色地三彩、墨地三彩、虎皮三彩以及三彩瓷塑等,其中色地三彩还包括黄地三彩、绿地三彩、紫地三彩、米地三彩等。

康熙时期,御厂出现一种使用黑彩勾勒轮廓的新素三彩,极可能是制瓷者借鉴当时五彩瓷绘画风格所得的创新品种。清代素三彩的最大变革莫过于御厂工匠在制作传统素三彩时积极引用新兴的粉彩,研制出素三彩与粉彩的组合器。该类器物甚至使用到胭脂红(即荤色),使“素三彩”更加名不符实了。

清康熙 素三彩麒麟山水纹凤尾尊高 45cm

中华艺术博物馆 藏 版权所有 

Susan Cai Kirin and Mountain pattern Fengtail Zun  Qing Dynasty Kangxi period(1662-1722)   H 45cm    Now hidden in the Museum of Chinese Art

清康熙 素三彩缠枝莲纹狮钮冲天耳三足香炉  高38cm

中华艺术博物馆 藏 版权所有  

Susan Cai Tripod incense burner with vegetable tri-coloured twisted branches, lotus pattern and lion butto Qing Dynasty Kangxi period(1662-1722)   H 38cm    Now hidden in the Museum of Chinese Art

与明清时期的五彩、斗彩器相对比,素三彩是在素胎上挂低温彩釉,而五彩、斗彩则是在烧制好的釉胎上施彩釉。其次,素三彩的图案大多使用锥刻纹来表现,工艺略显粗拙(“素三彩”与“粉彩”的结合器除外),五彩、斗彩则是使用黑彩、青花描轮廓,图案分外细腻。因此,同时期五彩、斗彩制品的绘画艺术造诣也较素三彩器更胜一筹。明清三彩瓷的演变,可以看出它在明初永宣御厂中慢慢发展壮大,至成化时期形成较大规模。随后,斗彩、五彩瓷的创新普及令其一度失去优势。清初康熙御厂制作又令其出现高潮,雍正时期甚至与其他新兴彩瓷工艺结合创新。在各种陶瓷工艺不断前进的历史舞台中,“素三彩”也在几度沉浮中逐步改革更新。

来源:中华艺术博物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花觚的时代特征
《鉴赏CHINA海外遗珍展》明日伦敦开展
清三代御窑单色釉瓷器收藏指南
天津博物馆藏清代青花(顺治-乾隆)
【东方陶瓷】中国明清瓷器艺术品欣赏
巧夺天工-明清瓷器部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