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实证(2013)
(2012-12-31 21:46:05)
标签:杂谈
分类:实证档案
2012年我的投资理念持续进化并升华,虽然这两年也有投资很简单的想法、但投资的实质内涵每年都有拓展,投资不管是做为事业还是乐趣对我的吸引力仿佛更胜10多年前刚开始实证之旅的时候。
实证不仅是我的投资记录也是我的思想及人生记录,如今我对实证倍感珍惜。
2012我的个人生活完全脱离了自己的规划,2012年年初还计划逐步甚至完全放弃自己合伙公司的事务、并开始策划设立类似投资顾问或投资研究的某类机构,但由于与合伙人关系破裂在年中不得不全盘接受公司,因多年未参与公司的具体管理再加上今年的经营环境异常恶劣,几乎整个下半年我都疲于奔命非常辛苦,在太太的支持下经过几个月的调整与磨合公司各项事务目前才基本理顺,人生如同股市变幻莫测,虽然我规划的人生轨迹发生了偏离但大方向不会改变,未来在适当时机、适当条件下我会逐步将更多时间、精力与资源投入到投资领域,人生苦短为什么不将未来的时光奉献给能带来财富与乐趣的地方呢?
2012年A股市场的整体运行是平衡偏弱,其中有不少时段有些“死寂”的感觉,熊市特征还是比较明显,我在实际操作中利用熊市提供的相对低廉的价格进行了持续高频的小额增持;满仓操作的B股与H股没有A股的熊市气息隐隐约约体会到些许牛市迹象,总体而言平衡配置的实证组合体现出我所期望的“低风险、高收益”特征:
年度
当年合并收益率
累计收益倍率
平均复利(%)
2002年
-10.63%
0.89
-11%
2003年
50.49%
1.34
16%
2004年
23.14%
1.66
19%
2005年
15.81%
1.92
18%
2006年
190.98%
5.58
42%
2007年
106.80%
11.54
50%
2008年
-8.07%
10.60
40%
2009年
23.35%
13.07
38%
2010年
15.74%
15.13
35%
2011年
-13.29%
13.12
29.4%
2012年
30.97%
17.18
29.5%
2012年年末当对自己的投资业绩进行统计的时候颇感意外,我已经习惯了不对投资业绩预设目标,我管理投资组合的首要考量是通过动态再平衡策略调整“风险—收益”的匹配关系,长期业绩(比如十年以上)也许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投资者的个人能力但短期业绩(比如某一年)更主要是来自运气而非能力,这里记录下我2012年度的短暂幸运:
实证组合:以30.97%的收益率战胜上证指数3.17%的收益率
B股组合:以76.97%的收益率战胜深B指数25.4%的收益率
H股组合:以28.71%的收益率战胜恒生指数22.9%的收益率
这里首先对实证组合在2012年度的总体情况进行总结:
1、2012年我的操作策略基本延续2011年的思路:与熊慢舞(共舞),整个年度我的操作方向只有一个那就是持续不断的增持或新投,没有出现过一单卖出的操作指令,在多年前的牛市中曾经有个非常蛊惑人心的说法—“当闪电打下来的时候你必须在场”—并依此诱惑不明真相的大众在牛市(特别是牛市后期)疯狂投入,我的理解与此完全相反、按我的逻辑演绎这种说法就是“当熊市来临的时候你必须在场”。2012年末我的期待与2011年末一样:在相对“长期的萧条悲观”环境中建立一个以股票为核心的投资组合,当然由于“长期的萧条悲观”的前提可能并不会出现所以这个计划能否最终完成尚是未知,这个过程既无法预期而且耗时漫长我只能期望“与熊共舞的盛会”不要太早结束,错失这个盛会就长期投资而言是严重的战略性错误,我不会让自己在投资组合管理(资产配置)上犯这类战略性错误,为此我已经并正在继续做着充分的准备工作。
2、我管理投资组合的基本策略是“动态再平衡”,动态与平衡其实本身是一对矛盾体,但我现在认为如何把握好这对矛盾体是体现投资者能力与智慧的核心要素,2012年的操作过程其实就是一个动态再平衡的过程:在“持续的熊市中”适当增加(而不是仅仅恢复)股票类资产的配置比例。我的动态再平衡策略比史云生(大卫-斯文森)的再平衡理论更为激进一些,我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实践探索出一些有价值的东西。2012年A股表现相对低迷我比较大的增持也主要集中在A股市场,虽然组合中股票类资产的配置比例一直在上升,但主要原因还不是A股持续增持或新投了更多的廉价股票而是B股与H股的资产价值上升,对我而言感觉这是2012年的巨大遗憾:也许就B股与H股我会在未来很长的时间丧失增持的机会或勇气。
3、2012年度实证组合30.97%的收益率大幅战胜A股上证指数的3.17%,分析其原因非常有价值也很有乐趣:
(1)实证账户本来就是一个各类资产搭配的平衡组合,平衡组合的目标就是“战胜熊市、跟随牛市”以期获得长期的平衡收益,所以相对熊气十足的A股市场实证组合领先是投资策略的自然结果,当然这个暂时的领先也是有代价的:未来如果遭遇牛气十足的A股市场实证组合败下阵来也会是一个自然的结果;
(2)实证组合中的A股在股票类资产中的占比只有30.94%、在总资产中的占比更只有20.68%,组合中的B股、H股、商业地产及类现金等资产类别与A股的相关度不高,特别是在2012年度B股及H股还与A股之间体现出明显的负相关,如果相对于B股市场或H股市场实证组合30.97%的收益率就并不具优势;
(3)标的选择与介入时机(价格)也是实证组合大幅战胜A股的重要原因,首先逆向投资初现锋芒,这两年在A股账户与B股账户介入的标的都是跌幅较大且不被市场看好的电力、房地产、基建及银行类股票,在H股账户介入的很多品种是遭遇危机及困境或具有极度低估特征、被人遗忘、没有交易量的品种,虽然我把握逆向投资“火候”的功夫确实太差去年遭受重创但今年的表现普遍不错;其次是今年我几乎进行的所有增持或新投都在价格相对低廉的时候,这部分增持或新投的资产也基本都获得了正收益,仅就自己2012年实证组合的表现简而言之就是“选股、选时(价格)”都不错。
下面对整个实证组合的情况进行分类记录,我将整个实证组合简分为两大类“非股票类投资”与“股票类投资”:
一:非股票类投资:我将现金、商铺、红利及黄金都汇入此类
1、现金:2012年度没有申购过一单IPO,持有现金主要通过短期国债逆回购的频繁交易来获取收益,申购利率平均在2.5%-3.5%左右,由于很多时候忘记或没有时间申购我初估收益率可能在2.5%左右,本年度给实证组合贡献的收益在5000元左右;
2、商铺:2012年是商铺出租后的首个完整年度,虽然中途出现退租的风波但续租顺利基本没有出现损失
商铺投资记录:初始投资302323.62元
时间
收入
备注
2011.11.08
14526.60
其中含3个月房租、一个月租金的保证金并扣除费用300
2012.04.09
22089.90
6个月房租(已扣除再出租的费用150元)
2012.10.12
22240.00
6个月房租
本年度获取租金净现金收入44329.90元,以初始投资记收益率达到14.66%,是实证组合中最重要的现金流来源,也是我进行再投资的主要资源;
3、红利:主要来源于股票的现金分红,但因这部分收入与股市波动无关我还是将其列入非股票类收入,在我的股票投资组合中有非常多的高红利品种,也给我带来了不少的现金流入:
2012年度红利收入记录
时间
市场
品种
扣除税费净额
备注
2012.01.04
港股
庄士中国(中期)
210.00
扣手续费30、过户费60
2012.03.15
冠华国际控股(中期)
306.00
扣手续费30、过户费14
2012.06.18
好孩子国际
162.00
扣手续费30、过户费8.
2012.07.16
深圳控股(末期)
602.00
扣手续费30、过户费8.
2012.07.18
新华文轩
1292.09
扣手续费30、过户费8.
2012.07.30
旭光高新材料
565.20
扣手续费30、过户费24
2012.08.01
招商局中国基金
1828.00
扣手续费30、过户费2.
2012.09.07
南粤物流
616.00
扣手续费30、过户费20
2012.10.29
冠华国际控股(末期)
320.00
扣手续费30
2012.11.02
庄士中国(末期)
570.00
扣手续费30
2012.11.15
深圳控股(中期)
530.00
扣手续费30
2012.05.19
B股
招商局B
1730.36
扣税10%
2012.06.26
中集B
5835.73
扣税10%
2012.07.11
粤电力B
1764.53
扣税10%
2012.07.27
基地B
1918.79
扣税10%
2012.02.03
A股
国投转债
4.00
扣税20%
2012.03.27
川投转债
112.00
扣税20%
2012.06.07
中行转债
57.60
扣税20%
2012.06.28
招商轮船
9.00
扣税10%
2012.06.28
国投电力
264.45
扣税10%
2012.07.04
长江电力
916.64
扣税10%
2012.07.13
农业银行
2011.95
扣税10%
2012.08.02
中国中铁
643.38
扣税10%
2012.09.06
工行转债
16.80
扣税20%
2012年度共获得4035.82元人民币及18250.70港币的净现金红利,加上44329.90元人民币的房租收入及数千元的国债回购收益,在实际操作中我将这些流入现金全部进行了对股票类资产的再投资,感谢那些市场低迷阶段给我提供的相对低廉价格,我的再投资在本年度基本都获取了正收益,通过收益再创造收益这也是经典的”另类双击”,西格尔曾把“持续熊市中的红利再投资”视为“收益加速器”,虽然就逻辑分析而言这种说法无懈可击,但我仍希望通过实践对其进行验证。
4、黄金:曾经因为对通胀的恐惧我希望自己能够对黄金投资进行一些初步研究,可惜我既无时间更无兴趣,当然也就没什么心得,权当一个持续跟踪的品种做个记录吧
时间
价格
年度收益率
备注
2011.08.11
382.85
2011.12.31
319.45
-15.56%
2012.12.31
340.16
6.48%
二:股票类投资:A股、B股、H股
1、A股市场:在A股、B股、H股三类股票账户中,2012年的股票投资基本延续2011年的节奏与方向主要集中在A股账户(H股账户的资金投入也比较大但也只是完成初始持仓而已),当然这与我动态再平衡的策略是一致:A股相对表现最差所以获得了相对最多的资金分配,新投标的是A4长江电力及Z1川投转债,另对原有持仓进行了多次增持:
(1)长江电力投资过程(A4)
时间
数量(股)
价格
总数量(股)
平均成本
2012.03.05
2000
6.63
2000
6.63
2012.04.11
2000
6.39
4000
6.51
2012.11.30
1600
6.32
5600
6.46
最初买入的4000股获得了916.64元的净现金红利,考虑分红因素初始成本6.29元/股左右,其实股票组合中电力类资产的配比已经很高了,当时在长电与招行之间也有过犹豫,最终选择长电主要还是从稳定性及分红率上考虑,随着资产规模的增长商铺的配比已从30%左右下跌到不足18%,而商铺投资具有很强的偶然性以后很难再获好的投资机会,选择长电的重要考量就是将其做为商铺的替代增加实证组合中稳定类资产的配比,也可以将长电做为组合中“类债券资产”来配置,而且根据我对长电的分析未来10年长电具有内生性的增长潜能,未来随着内生增长的逐步体现长电很可能成为收益率不断上升的高收益债券。
(2)新投川投转债及增持国投转债
2012.03.08以93.88元的价格新投川投转债280股
2012.03.08以99.88元的价格增持国投转债190股,目前余额200股
对川投转债及国投转债的投资是以一种更安全的方式增加对国投(川投)及雅砻江的配置比例(配比)、也可将“价格适当”的可转债视为是一种现金替代方式
(3)2012.02.27以6.17元(除权前)的价格增持国投电力1000股
(4)2012.02.27以2.74元的价格增持农行银行2000股
(5)2012.02.27以2.80元的价格增持中国中铁2000股
2、B股市场:B股账户是独立封闭的满仓账户,2012年度没有向其注入新的资本,年度收益率高达76.97%给实证组合贡献了最多的现金红利及资本升值,仅有的操作是用现金红利对中集B及粤电力B进行增持:
(1)2012.06.27以9.64的价格增持600股中集B
(2)2012.06.14以3.75的价格增持500股粤电B、2012.08.08以3.83的价格继续增持了900股粤电B。
就B股账户的整体表现根本看不到所谓的熊市迹象,76.97%的上涨就算在牛市中也是极可观的升幅,我分析可能有这几个原因:
一是2011年的B股在所谓国际板的反复蹂躏下大幅下挫,2012年的回升也算是修复2011年度的过度下跌(2011年B股账户下跌34.16%),就这个角度而言我对2013年的B股账户极度悲观,2013年的B股账户很可能以下跌的方式来修复2012年的过度上涨;
二是逆向投资展现魅力:2011年度重点增持的具有反转特征的房地产(招商局B)及火电(粤电力B)涨幅较猛;
三是组合中的个股似乎都有吸引人的所谓故事,让B股组合有较浓烈的投机炒作气氛。
这里对组合中的个股做个简述:
Ⅰ、招商局B:在不考虑分红的情况下其2012年度的涨幅也达到161.4%成为整个组合的涨幅冠军,并也因此上涨而成为整个实证组合中的第一重仓股,招商局B因其内敛而保守的风格成为我回归股市后逆向投资的第一只地产股,不过今年的发展策略非常激进,希望招商局B能够张弛有度。招商局B的复苏也有整个房地产行业复苏的大背景,复苏的表现如此激烈可能与这几年因对行业调整或打压而形成的过度悲观相关,2012年度实证组合中出现了三只翻番股票其中有两只都是房地产类股票(另一只翻番的房地产股是H股账户中的深圳控股上涨126%)。
Ⅱ、中集B:做为B转H的先驱而成为市场的焦点,但对我这般长期的价值投资者来说这类变化没有实质意义,毕竟中集还是那个中集不会因此而改变,在更开放活跃的港股市场至少给中集提供了未来利用港股疯狂进行融资从而给原股东创造“额外”价值的机会,总之还算是个偏好的消息,对中集以前的分析已经很多,基本观点及判断都未有重大变化。
Ⅲ、基地B:本年度因 “重大事项”而停牌数月,但至今也不知道所谓的“重大事项”到底是什么,但无论发生或会发生什么都无法影响我对基地越发浓烈的喜爱,经过多年的积累在石油后勤及海工业务稳定发展的基础上、宝湾物流构筑的节点逐步编织成一张物流大网,其实在B股组合中我个人相对最看好的是基地B,我有足够的耐心来验证自己的判断。
Ⅳ、粤电B:火电这么多年的悲惨世界似乎时来运转,粤电B一波三折的所谓资产注入也尘埃落定,但这些都不重要的,我真正关注的是粤电B在获得合理正常赢利的情况下给我带来满意的现金红利就足以,在整个B股组合中我把粤电B做为相对稳定类的资产来配置。
3、H股市场:2011.12.01投入了港股第一笔资金、并在2011.12.05买入首只港股,通过整整一年多的持续注资及买入,终于在2012年年末完成了对港股的初始投资,这里记录下整个操作过程:
A、资本投入:共计向港股账户投入6笔资金、初始投资总计282841.90港币
时间
资金进出
金额
2011.12.01
121790.00
2011.12.23
24340.00
2012.02.14
61250.00
2012.03.29
36717.00
2012.04.20
24407.00
2012.10.17
14337.90
B、股票买入:共计买入股票13只,其中6只股票都有增持
H1:冠华国际控股,2011.12.05日买入14000股,初始成本0.86
H2:新华文轩,2011.12.06日买入4000股,初始成本3.25
H3:深圳控股,2011.12.06日买入8000股,初始成本1.45
H4:庄士中国,2011.12.08日买入30000股,初始成本0.41
H5:巨涛海洋石油服务:合计买入40000股、初始成本0.526
(1)2011.12.08日买入24000股、价格0.49
(2)2012.02.14日买入2000股、价格0.53
(3)2012.05.10日买入8000股、价格0.58
(4)2012.08.13日买入6000股、价格0.60
H6:TSC集团:合计买入28000股、初始成本1.156
(1)2011.12.09日买入11000股、价格1.06
(2)2012.02.14日买入10000股、价格1.23
(3)2012.03.29日买入7000股、价格1.20
H7:招商局中国基金,2011.12.09日买入2000股,初始成本9.78
H8:联邦制药:合计买入17007股、初始成本3.65
(1)2011.12.16日买入4000股、价格4.30
(2)2012.02.14日买入2000股、价格5.79
(3)2012.03.29日买入6000股、价格3.55
(4)2012.05.10日买入3007股、价格2.21(配股)
(5)2012.05.10日买入2000股、价格2.70
H9:雨润食品:合计买入2000股、初始成本10.35
(1)2011.12.13日买入1000股、价格9.66
(2)2012.02.14日买入1000股、价格11.04
H10:旭光高新材料:合计买入26000股、初始成本1.636
(1)2012.01.19日买入8000股、价格1.57
(2)2012.02.14日买入8000股、价格1.79
(3)2012.03.29日买入4000股、价格1.96
(4)2012.05.10日买入4000股、价格1.30
(5)2012.08.13日买入2000股、价格1.31
H11:南粤物流:2012.01.19日买入10000股,初始成本1.35
H12:好孩子国际:2012.02.17日买入4000股,初始成本2.36
H13:保华集团:合计买入94000股、初始成本0.17266
(1)2012.10.17日买入86000股、价格0.173
(2)2012.11.15日买入8000股、价格0.169
C、港股综述:今年是我投资港股的第一个完整年度,虽然在进入之前也做了很多准备、看了很多相关资料,但旁观与实战的感悟是完全不一样的,整个操作过程基本还是按我的计划进行:“多股票目标+多批次建仓+分红再投资+额外注资+满仓”,我将多批投入账户的现金合计为账户的初始投资,通过这个年度的操作我完成了港股账户的构建:目前港股市值在整个实证组合中占比17.27%(在股票类资产中占比31.84%),根据整个实证账户的当前规模我感觉这是比较适当的配置比例,下面记录一些港股组合的情况:
1、整个年度H账户的收益率28.71%(保华集团、庄士中国及冠华国际控股都已除权但红利还未到账,实际收益率比28.71%稍高),略微战胜恒生指数22.9%的整体涨幅,13只股票的组合足以分散风险以期达到至少与指数相当的基本目标。也许是组合中的小市值股票居多,整个组合的波动幅度较大,期间的最大亏损率曾达到过-10%左右,我的切身体会是港股高频剧烈的波动非常适合“动态再平衡”的操作策略,未来适当时机我也许会改变满仓策略而采纳“x%现金+y%股票”的再平衡策略。
2、构筑这么一个小组合我一共进行了28次买入、再加上多次兑换转账落地等费用,我付出了高昂的摩擦成本,但令我欣慰的是很多增持都发生在低位有效的降低了初始成本,对我这个港股新兵还是有一种摸石头过河的心态,我感觉自己这种慢节奏的策略还是适当的。
3、组合中的股票数量比较多分析起来很有乐趣(考虑分红因素):在13只个股中有两只股票亏损分别是冠华国际控股(-4%)及雨润食品(-46%),初始做为分红股配置的深圳控股却成为一只黑马股也是整个H账户的涨幅冠军(126%),在我精心配置的三类重仓品种中,只有“巨涛油服+TSC集团”的海工组合表现较好其中巨涛油服上涨132%、TSC集团上涨82%,而联邦制药及旭光高新材料在我不断低位增持摊低成本的情况下也只有微幅上涨,做为“格式标的”的庄士中国与招商局中国基金表现平平,年末新投的保华集团不到0.17倍的PB让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时间我要好好剖析一下,其他个股表现尚可,整个组合的现金分红全部被用于低位增持效果不错,目标选择的基本思路是悲观投资的逆向策略,虽然许多个股都有所谓老千的影子但低廉的价位让我“自以为是”的判断还是提供了足够的保护,我会继续实验下去。
港股账户2012年度情况汇总:
原始投资
282841.90
现金余额
202.13
证券市值
363849.97
资本总额
364052.10
投资比率
99.94%
累计毛利润
81210.20
原始投资收益率
28.71%
港股账户2013的初始状态:(初始资本总额364052.10港币,其中初始成本是首次买入成本、初始PB是以首次买入价计的PB)
股票名称
编号
代码
数量
初始成本
初始PB
当前市价
当前市值
冠华国际控股
H1
539
14000
0.860
0.298
0.770
10780.00
新华文轩
H2
811
4000
3.250
0.677
4.120
16480.00
深圳控股
H3
604
8000
1.450
0.351
3.140
25120.00
庄士中国
H4
298
30000
0.410
0.265
0.470
14100.00
巨涛海洋石油服务
H5
3303
40000
0.490
0.372
1.220
48800.00
TSC集团
H6
206
28000
1.060
0.562
2.100
58800.00
招商局中国基金
H7
133
2000
9.780
0.387
11.980
23960.00
联邦制药
H8
3933
17007
4.300
1.099
3.710
63095.97
雨润食品
H9
1068
2000
9.660
1.059
5.630
11260.00
旭光高新材料
H10
67
26000
1.570
0.557
1.680
43680.00
南粤物流
H11
3399
10000
1.350
0.412
2.050
20500.00
好孩子国际
H12
1086
4000
2.360
1.480
2.800
11200.00
保华集团
H13
498
94000
0.173
0.171
0.171
16074.00
---------------------------------------------------------
投资札记:动态再平衡与逆向投资
每年的实证总结中我都强迫自己以投资札记的方式记录下对投资的新认识或新感悟,虽然自己也算熟读过很多投资大师的著作但严格来说那些东西只属于大师本身,在阅读与学习后只有经过自己的长期实践去切身理解认识并经历反复的证实或证伪过程,才能把大师的思想导入到自我的认知体系中。2012年9月我接受了雪球财经的访谈,那时正是我个人生意最繁忙的间隙,这次聊天非常随意随性、事先也没有做任何准备,但后来整理的访谈记录基本将我的投资理念囊获其中,特别是对“动态再平衡”策略做个较有深度的分析,今年的投资札记我以这个访谈为基础记录下对“动态再平衡”及“逆向投资”的思考:
1、这里首先记录“iamhuiju”君的精彩观点:
(1)无论是价值投资还是趋势投资等,本质上相当于追求一种确定性的东西,而这与这个世界的不确定性是矛盾的,再平衡的策略则顺应而不是对抗这种不确定性,从长期看,一开始就已经占到了有利局面。过去往往过于纠结市场可能的走势,以及公司非常具体的一些东西,现在则明白这些东西是在选股或择时上没办法实质性解决的问题,而把这些不确定性放到操作策略上来应对,则显得迎刃而解;
(2)关于逆向投资的问题,投资于被冷落的公司,由于其价格已经反映或者过度反映了企业的真实情况,这时,行业或者微观经营情况的任何好转将会有利于投资者的情况,本质是将要解决的问题归类于证伪,而大众情人或者白马股的投资问题是需要不断的证实,从问题的难度以及两者风险收益情况看,显然前者要优于后者。
2、我的动态再平衡理论是在史云生(大卫-斯文森)再平衡理论基础上的进化,他的配置方法比较简单,举例来说,50%的股票+50%的债券,当股价下跌导致股票资产占比下降时,卖掉一部分债券买入股票,重新恢复各占50%的配比,这是所谓的“再平衡”策略;而我的方法是“动态再平衡”,仍以50%股票+50%债券的配置比例为例,当股票下跌以后,本来就需要卖出债券买入股票,股票下跌越多其分配的比例还会越高,股价跌到一定程度时可能就是65%的股票+35%的债券了,资产配置的平衡比例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动态的。动态再平衡不只是一种思考框架也是一种操作指南,投资过程要有这种意识不能走极端,动辄就满仓或空仓,对我而言,满仓的情况是永远不会出现的,只是在极端情况下,无限逼近。
3、再平衡的节奏一定要慢、一定要有长周期与大视野(跨越牛熊的全周期视野), 在实际操作中其实“再平衡”可以有多种途径不只是股票与债券之间的简单分配,像我的投资组合中有不少是能持续产生现金分红的,可以把现金分红用于再投资,慢慢滚动起来;我的组合中还包括房产、租金也可以用来再投资,投资组合自身拥有的现金流入(不受市场波动)本身就是再平衡过程中最重要工具之一。
4、我的投资风格是通过自己的学习、实践、沉淀逐步形成的,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并不受市场上其他投资者的影响。是不是过于保守,这是局外人的判断,就我而言认为是最适合自己的投资策略。保守可能是局外人的看法,我自认为自己的策略是比较激进的。史云生是再平衡策略,而我的动态再平衡策略已经带有激进的因素了,更具主动性:市场情况变得恶劣以后,我的策略是要求加大对股票的投资力度,而不只是恢复到之前的平衡。动态再平衡策略越是熊市越能发挥作用,以后的收益率也越高;如果是牛市也能在股市上分享一部分收益,当然收益率可能低于市场平均水平。但是拉长时间周期来看,就完全不一样了,并且你不再是担心熊市,而真是喜欢它来、盼望它来。
5、投资不能固守某个行业,哪个地方有低估的可能、哪个地方有价值与价格的背离,你就把精力、资源投向那个地方,不要受行业的限制。我在港股试验时,就买了很多行业,只要是我觉得低估的都会去试一试,一些公司是许多人不曾听说过的。动辄就是消费行业、酒类股票,其他行业都不买,这一定是个误区。投资机会是因为价值与价格双向变动而产生的。一个公司价值不变,价格跌到一定程度,安全空间肯定会出现,就可以成为投资目标。当然,有些是短暂的套利机会,有些就是周期的反转,一个非常大的机会。投资一定是这样的思路,并非公司好就能买入,公司差就回避。坦普顿有一句话我随时记在心中,如果其他人看一眼就回避的公司,你一定要多看几眼。
6、关于“烟蒂”
(1)选“烟蒂”首先是判断公司有无持续经营的能力、其次是其资产负债结构,当然评估其他公司的方法都可以用到评估“烟蒂”公司上,比如公司经营战略、管理层能力、发展过程、前景展望等,你都需要考察和评估。“烟蒂”也需要精选,并不是看似有安全边际就去捡。目前的安全边际能不能转变成投资收益(价值投资)跟公司未来的成长能不能转变成投资收益(成长投资)一样,中间是有不确定性的。
(2)在成熟资本市场,投资烟蒂股还有一个获利机会就是私有化。这可以把当前安全空间里潜藏的价值迅速释放出来,变成投资者的收益。这个盈利是不需要依赖市场状况的,直接由公司本身创造,是一种实业回归的获利途径。从一些方面来看,私有化烟蒂股具有一定主动性:比如庄士中国,如果我有几个亿的资金可能会考虑将它强制收购并资产清算,将它的价值迅速释放出来。这种情况只会在极度低估的公司中出现,如果A股再持续低迷1~2年,类似机会也会越来越多,所以股市越是往下走,市场上的机会越多。
7、投资如果作为一个行业,它是非常依赖投资人本身的特质个性的。从一定程度来讲,投资方法是无法传授的,很多东西需要投资人亲身体验后才有可能领悟到。就像资产配置、动态再平衡,如果你在市场上没有多年的沉淀将很难领会到,而且在具体实践中也很难执行下去。你必须要有一个非常强大的内心,而这点又来自于你要有一个牢固的投资理论框架。所以,“大家都知道要逆向投资、但是如果大部分人真能做到逆向投资也就没有逆向投资了;都说要战胜人性,但是如果人性真的那么容易战胜那它也就不是人性了”。逆向投资绝对是很困难的因为它是反人性的。
----------------------------------------------------------
2012年度实证组合没有发生注资或撤资行为,2013年度开始之际我也没有给实证组合注入新的资本,2013年实证组合的初始状态就是2012年度实证组合的年末状态:
港股市值
363849.97
深基地B
200053
11000
11.07
121770.00
中集B
200039
12084
11.88
143557.92
粤电力B
200539
27600
4.72
130272.00
招商局B
200024
7800
27.34
213252.00
中行转债
113001
90
96.86
8717.40
工行转债
113002
30
109.82
3294.60
国投转债
110013
200
122.51
24502.00
川投转债
110016
280
109.20
30576.00
招商轮船
601872
1100
2.56
2816.00
农业银行
601288
17000
2.80
47600.00
中国中铁
601390
14900
3.04
45296.00
国投电力
600886
26445
5.76
152323.20
长江电力
600900
5600
6.87
38472.00
证券市值:1142847.51元(人民币)
现金余额:(1)人民币257062.55元;
(2)港币总480.89元(B股278.76元、港股202.13元)
商业地产:302326.62元
黄金投资:6803.20元
商业地产投资比例:17.69%
股票(含基金及可转债)投资比率:66.86%(A股20.68%、B股28.9%、H股17.27%)
2013年度初始资本总计(人民币):1709430.08元  【以人民币做为计量货币(汇率:0.8114)】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转载]sosme:投资实证(2012)
实证(2015)
盈透证券系列(交易篇8)——杠杆/保证金交易简介
理财投资的正确顺序|200万实盘54
是柿子吖: 柿子的账户实证(11月):回调是最好的修行 11月是净值跌宕起伏的一个月,却也是我心情格...
SOSME论资产配置(1)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