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政务信息公开


我调回家乡炉桥镇工作,并已退休,很多年过去了,长期以来,我从当地人民群众中口碑和有关史料中,得知方绍舟先生就是本炉桥镇人,这位老先生不但参加了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而且还参加过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北阀战争,当他七十岁的时候,被李宗仁先生委以定凤别动队司令,他组织了一个以红枪会为主体的农民抗日武装,组织了几十次对日寇的作战,有效地配合了李宗京仁先生的台儿庄战役,他家有五人为国家、为民族而献身。在他七十四时为了伟大的名族解放事业流尽了最后一滴血,其精神和动人的事迹一直在家乡人民中广为流传,成为家乡人民群众的楷模和骄傲,但是这位老人家到底魂归何处,却无人知晓,前不久,我从有关史料中得知方绍舟先生牺牲的地点是在凤阳县宋集乡的卸甲店,我决定去寻访和拜渴这位老英雄的陵墓。因为我曾经在凤阳县曹店中学工作过,那里离宋集乡很近,那里还有我不少的学生和熟人。
2012年3月11日的上午,得知我要到凤阳县的宋集乡去,也曾任过凤阳县曹店中学校长,现为凤阳县宏达石英砂厂老总的赵永康同志亲自派车来炉桥接我到曹店,因为是星期日,他又委派曹店中学的二位副校长潘成云和曹长伟(我的学生)送我到宋集中学,并给宋集中学的万立春校长(也是我的学生)打了电话,等我们三人驱车到达宋集中学时,万立春校长和他的爱人张作霞早已在校等候,因他们夫妇都是我的学生,所以见了面大家都非常地高兴和亲热,当他们知道我的来意后,立春校长说:“方绍舟我们不知道,但离我们学校很近的小营子村庄有姓方的人家,我和作霞现在就带你们过去打听。”
于是我们都上了车,在立春校长的指导下,出校门不到二里路,就来到了一个叫小营子的村庄附近,停下车,立春、作霞叫我们在路旁一家饭店等候,他俩去找人,约半个小时后,他俩领来一个五、六十岁的女同志,她自我介绍说,她自己姓朴,当家的姓方,叫方德文,到凤阳城里陪孩子读书去了。我问她是不是知道方绍舟老先生?她说:“方绍舟就是我家的老太太(指曾祖父)”。我告诉她,我是炉桥镇的退休干部,姓李,我从文史资料中得知抗战的时候,方老先生在宋集的卸甲店被叛徒杀害的,但是一直不知道他老人家的忠骨埋葬在何处,今天特来寻访。她说:“你找对人了,我老太太被坏人杀害后,我们家人就把他老人家安葬在家北面的山上。”他又问我是怎么认识万校长夫妇的,我告诉她:“20多年前,我曾在曹店中学教过书。”说到曹店中学,她忽然问我:“你认识王家驹吗?”我说:“不但认识,而且关系非同一般,那时候,王家驹同志任曹店中学第一任校长时,我任副校长,王家驹调走后,我又任校长,王校长的四个孩子都跟我读过书。”她告诉我:“王家驹家属方德珍就是自己家孩子的亲姑娘。就这样,我们越说越熟悉了。很快,我要求她带我们去方绍舟的墓地,她一边带我们走一边告诉我们:“北边山上是他们家族的墓地,不仅方绍舟的坟墓埋在这里,方绍舟的儿子、烈士方国华和夫人(汪氏),也就是他家奶奶爷爷的衣冠墓地也在这里”,几位校长也一起陪同我前往。出了门,他们问我:“老师,清明节快到了,是否要带点东西去祭拜老英雄的墓!”我讲:“在这偏僻的地方,也买不到花圈,干脆就带捆纸钱去祭奠他们吧!”我们就一起上了车,往北山开去。
北山,说是山,其实不高,十多分钟后,我们就到了方氏墓地,放眼望去,墓地座北面南,回首遥望南边,冈峦起伏,松柏叠翠,东南边的凤阳山水库隐约可见,这里真是英雄长眠的风水宝地,整个方氏墓地自东南向西北一字排开,有十几座,方绍舟的坟墓居中较大,用石块和水泥砌成,墓前立一块带顶盖的墓碑,有一人多高,石质很好,很厚重,正面碑文是民革中央主席屈武先生所书“革命先驱,抗日英雄方绍舟之墓”落款是“屈武远,并印章”。碑的后面,刻有《方绍舟生平简介》。我们瞻仰了烈士的墓体、墓碑、焚低祭奠,三鞠躬拜谒完毕,熄灭余火后,方德文的夫人又领我们向西南走了大约100多米,来到了方国华烈士夫妇墓前(衣冠冢),墓体墓碑与方绍舟的相同,都是屈武手书,碑刻是:“烈士方国华与夫人汪氏之墓。”“屈武题、图章”,碑的后面是方国华烈士遇难后,“中华民国十七年八月九日,蚌埠军政同志暨各群众团体代表的祭文”,我们以同样的方式拜渴了方国华烈士夫妇的衣冠冢,熄灭烟火后,怀着崇敬的心情缓步离开。
回到宋集时,天色已晚,晚饭后因为我还要赶到凤阳县城去办事,就此别了立春、作霞和方德文夫人,我又和曹店中学的二位校长一起,沿着崎岖不平的山路,驱车赶到凤阳县城,住到凤阳宾馆,没想到已经是晚上十点多钟了,方德文先生带着他的两个外甥王从辉和王从柱来看望我们。他说:“晚饭前,老伴打电话告诉我,你们在宋集祭拜我家曾祖方绍舟父子陵墓的情况,我们很是感动,这么多年过去了,没想到老家的人们还惦记着我们的先人,我们感谢你,感谢家乡的父老乡亲!”激动之情溢于言表,我们交谈了很长时间,我问他们:“方绍舟父子还有没有遗物和文字手迹之类的东西?”方德文说:“原来有过一些文字资料,放在我家的,文革时都被抄家搜走了,还有的放在上海、长沙的亲戚家中,丢失的也很多,不过,大外甥王从辉手里还有一点,不知是否有用。”我们一直交谈到深夜,他们才告辞。第二天一早,王从辉就将复印好的文字资料送过来了,我一看,原来是当年安徽省抗日动委会要求方绍舟先生写的关于江淮地区抗战的真实记录,还有方绍舟先生少量的诗词手迹,很有文献和史料价值。回到炉桥,我与镇志办的俞玉年、陈增励等同志商量,准备整理好以后,公之于众,让后人缅怀烈士的英勇事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定远抗倭第三人——方绍舟
炉桥的美人巷
【定远故事】独家揭秘定远历史上的四大书院!
滁州市韦姓村庄
红色部落:甲子烈士陵
两位老人自知去日无多,赶到儿子墓地,在碑前留了一张“全家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