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沟通,家校共育的基础·读《小学家校沟通的艺术》

——为王怀玉老师《小学家校沟通的艺术》一书写的序

 

    在网络上与王怀玉老师相识已有几年,一直感受着她对教育的那份热忱。她不仅仅是喜欢课堂,喜欢孩子,更善于用一种研究的心态来对待每一天的工作。课堂教学中的灵光乍现、学生学习中的点滴变化、班级管理的文化建设、家校沟通的智慧艺术……都被她用勤劳的笔记录着,反思着,并确立课题研究着。经历了春的播种,夏的耕耘,王怀玉老师迎来了秋的收获。最近两年,她先后有三本著作问世,《小学家校沟通的艺术》就是这其中的第三本。感谢王老师的信任,我有幸先睹为快,这里谈一些自己的感受与体会。

    1.教育的三大支柱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教育的认识也逐步深化,教育由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三大支柱组成,逐渐成为一种共识。不仅如此,人们还进一步意识到,教育这三大支柱还是有主次之分的。

    家庭教育是教育的第一支柱,是所有教育基础之基础,家长是孩子教育的第一责任人,是孩子的终身教师。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是从受孕的那一刻起就开始的。孩子从出生到走向社会的整个成长阶段,需要学会生活的本领、养成良好的习惯、培育优良的品德……这些都是家庭教育的责任。父母是一切教育的开始,家庭教育也是孩子所有社会生活的开端。

    学校教育是教育的第二支柱,是帮助学生从自然人转变成社会人的教育场所和机构。一个人要融入社会,必须要熟知这个社会的符号系统、运行法则,以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水准和公民素养,学校教育的主要任务就在于此。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很鲜明的区别,教师的职责范围和家长的职责范围也完全不同。家长和教师需要互相配合,才能够培育出全面发展的人才来。

    社会教育是教育的第三支柱。有效地社会教育,比较注重在以下两个方面作出努力:一是努力保障孩子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监督家长和学校的教学行为,并努力配合家长和学校拓展孩子的学习视野;二是明白“谁想为孩子谋福利,就必须随时随地先为父母谋福利、做实事,余下的事情只需顺其发展”的道理,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来加强对父母的教育。

    虽然人们认识到了单一学校教育的局限性,更加强调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力量的共同发挥,但在具体实践的过程中,家长是教育第一责任人的意识时常缺位,对父母提供教育的专业基础也很缺乏;学校作为教育的第二责任人,承担了很多职责之外的事情,大包大揽的情况比比皆是;社会教育的着力点是在强调学校教育,基本上没有考虑到父母教育的重要性,一些出台的教育政策,常常还在削弱父母教育。

    面对这样的教育现状,教学一线的教师该如何作为呢?王怀玉通过《小学家校沟通的艺术》告诉我们,可以在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之间架设一座沟通的桥梁,通过家长和教师之间的真诚对话和交流,引导学生、家长、班级集体的共同成长。这座桥梁的名字就叫“家校沟通”。

    2.家校沟通的目的

    在“家校沟通”这个话题中,涉及到“家庭”、“家长”、“学校”、“教师”、“沟通”等一系列的词汇,于是至少就有学校和家庭的沟通、教师和家长的合作等不同的组合。前者是两个“组织”之间的沟通,后者是两个个体之间的沟通,其意义有所不同。王怀玉老师所谈的“家校沟通”,指的是教师和学生家长之间的沟通。

    沟通是为了一个特定的目的,人与人之间、人与群体之间把信息、思想与感情进行传递和反馈的过程。

    “家校沟通”的目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发出邀请

    学生在学校里的很多行为表现,与家庭教育是有密切联系的。教师和家长之间建立良好的协作关系,让家长主导参与到孩子的教育中来,而不是抱着惴惴不安的心情到学校来接受教师的责任,是“家校沟通”的目的之一。教师要不断地向家长发出这样的邀请:我需要您的积极配合,共同来解决孩子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且要让家长产生“我要去配合老师解决自己孩子出现的问题了,老师需要我的合作,我要去承担自己的责任”这样的一些正面的、积极的感受。双方有了上述情感的准备,就有了协作的基础。在王怀玉老师的这本著作中,处处都可以看到她和家长之间的这种默契。

    2)交流信息

    王怀玉认为:“教师与家长的合作,离不开信息的交流。在工作中,家长与教师之间造成的误会,很多时候就是因为信息沟通不畅造成的。”全面地了解各方面的信息,才有可能对孩子的学习行为做出较为准确的判断,这需要教师在和家长交流之前,做好前期准备,细致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各种可能性;在和家长交流过程中,不要自己滔滔不绝地讲述,要给家长营造畅所欲言的谈话氛围。要妥善地向家长描述孩子的行为事实,不要轻易做出是非评价。充分的信息交流,还有助于双方关注那些被自己忽略的一些信息,对自身的教育行为和孩子的成长有新的思考。

    3)达成协议

    沟通成功与否的标志是看双方是否达成了有效协议,是否建立起良好的协作关系。日益多元化的社会、纷至沓来的大量信息,无时不刻地刺激着孩子们的感官,对他们的心理、思维、情绪、行为等带来很大的影响,也为家庭和学校的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在这种情况下,家校之间的合作尤为重要,需要双方形成一种合力,共同去探索孩子们的内心世界,有的放矢地寻求孩子们能够接受的教育方法。针对孩子成长中的某一具体事项进行沟通,通过建立协作关系来引导孩子固然重要,更重要的在学校学习的全程,建立起家校良好的协作。这也是家校沟通最为重要的目的。

    3.家校沟通的策略

    教师和家长要进行一次沟通,大致要经历以下几个阶段:

 

        明确   确定                          接受

        沟通→ 沟通→ 输出→ 输入→信息处理→进一步探讨→改进行动

        话题   方式                          拒绝

                 教师                  家长

 

    这其中,有两点非常关键:一是教师要清晰地表达信息的内涵,以便家长能够确切地理解;二是教师要重视家长在收到信息之后的反应并根据其反应及时修正所传递的信息。

    如果家长在接受教师输入的信息时少了“信息处理”这个环节,就会出现要么全盘接受、要么全盘拒绝的境况。如果有所回应,常常又是为了拒绝而挑刺。

    即使家长进行了“信息处理”,但由于下列一些原因,依然会导致沟通上的障碍:比如环境上的“噪音”。周围嘈杂的声音、自己手机的信息、他人的一些动作……等,都会影响家长对信息的接收;比如信息过于繁琐或者过于简单。过于繁琐的信息,家长自然就会产生一种抵制力,尽量避免自身惹上此事;过于简单的信息,会让家长感到缺乏挑战性,从而不上心;比如家长“心中”有事,难于集中精力注意教师传递过来的信息,或家长对教师心存畏惧、或不信任、或感情不和睦等心理因素,使信息无法畅通;比如在对事情的评估上“抄近路”。由于评估过程需要时间和技巧,家长可能将评估甲情况的方法,误用到迥然不同的乙情况上,造成理解上的误差。

    由此可见,沟通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王怀玉老师在书中,向我们介绍了让家校沟通富有成效的三个策略,很值得我们借鉴。

    1)营造沟通文化

    简单地说,文化就是人们的生活方式。有的孩子整天迷恋于电脑,放了学就盯着荧光屏,线上游戏打到天昏地暗,家长怎么讲都不听,原因何在?很可能这个家庭的主文化就是“看电视”。晚餐之后的家庭时间,全家人都在看电视,却要把孩子推到房间里读书,孩子怎能静下心来?

    家校沟通是否能取得成效,与其中的文化建设也有很大的关系。教师对待家校沟通的态度要积极、要真诚。自己内心有了期盼合作的需求,才会用积极的心态来做好做件事情;自己用诚挚的心去对待家长,就一定会赢得家长的信任。教师要尊重家长,要善于换位思考,理解家长为孩子所做的一切,用商量、征询的口气,心平气和地和家长沟通,共同探寻教育孩子的方法。教师要经常提醒自己教育术语具有专业特性,注意用简单的语言、易懂的言词向家长传达讯息,让家长理解你的意图。要注重沟通的场合,同样一件事情,因为场合不同,氛围不同,人们的心情心绪也不同,对这件事情的感受和理解的程度也大不一样。

    2)建立沟通规则

    所有的竞技体育,因为有明确的规则,人们可以据此确定谁做的最好。“家校沟通”也要有相应的规则,这些规则应该由家长和学校双方共同协商决定,然后共同执行。没有规则,家长和学校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就会缺乏约束,会开无轨电车,使得协作流于形式。

    沟通规则可以让大家明白什么事情是可以做的,什么事情是不可以做的,有利于家长和教师各自明确在教育过程中所应承担的责任。这种责任分担的机制需要家长和教师协商沟通互相讨论并确立下来,教师应该主动一点,家长也需要积极一点。王怀玉对此很有心得:“班级的每项活动开展,教师都要经过深思熟虑,明确告知家长活动意图,明确划分家长应该承担的相应职责,引导家长进入教育者的角色,为以后家长主动参加班级活动都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

    3)明确应对姿态

    在执行规则的过程中,最需要注意的,就是应对姿态了。当家长出现了不符合教师期望的行为,或者出现了违反规则的行为时,教师应该采取怎样的应对呢?王怀玉老师告诉我们,教师要努力做到不被自己的情绪所绑架,通过深呼吸试着和自己的内在渴望相联结,用平稳的声音和家长进行交流和沟通。其目的并不是去改变别人,而是真诚地表达自己。

    当教师懂得更真诚地表达自我,并引导家长共同将目光聚焦在探索孩子成长的话题上时,家长就会更容易感受到教师的那份真诚,并积极投入到家校共育的活动中来。

    4.发挥家委会作用

    在《小学家校沟通的艺术》一书中,王怀玉老师不仅针对不同类型特征家长的沟通问题,进行了案例分析和沟通技巧的点拨,还向读者介绍了在建设班级特色活动中,组织家长积极参与的技巧。对新的教育环境下如何有效利用各种媒体手段,畅通家校沟通的渠道,也有自己的心得体会。相信读者会从中受到启发的。

     要将家校沟通做好,家长委员会的作用也非常重要。王怀玉老师从组建班级家委会开始,就有自己独特的思考:让所有的家长都自愿报名,给每个家长提供了参与班级建设的机会;给所有的家委会成员分配具体的工作任务,共同推动班级建设;在每一项活动之前,充分地和家委会进行沟通,征求大家的意见和建议,让大家明了活动的意义和目的……正是因为有如此耐心细致的工作,才赢得了家委会的广泛支持。家委会成员也经常主动地联系各位家长,沟通意见,达成育人的共识。

    教育部于20121122日颁布的《全面依法推进依法治校实施纲要》明确提出:“中小学、幼儿园应当逐步建立健全家长委员会制度。家长委员会承担支持教育教学工作、参与和监督学校管理、促进学校与家庭沟通、合作等职责。”在这方面,王怀玉老师已经有了非常丰富的实践。

    家长委员会制度的建立,不仅可以帮助学校和教师做好家校沟通的工作,还可以在更大的层面上做出努力。比如将家校沟通与家长的教育素养提升有效地结合起来,通过组织家长广泛参与班级建设和学习活动,传递育儿经验,丰富教育常识,让家长的家庭教育跟上孩子成长的需要,跟上时代发展的需要,避免各种教育悲剧的发生。比如充分发挥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联动的优势,让孩子也参与到家长的学习、交流和讨论中,用小手牵大手的方法,增强亲子间共同成长的内驱力。等等。

    除了家长委员会作用的发挥之外,家校沟通值得研究话题还有很多。比如说沟通的类型、沟通的内容、沟通的动作、沟通的方法、沟通的能力……等等,限于篇幅,就不展开论述了。好在这些话题在《小学家校沟通的艺术》这本书中都有涉及,可以通过阅读和王怀玉老师进行深层次的对话和交流。

 

    《小学家校沟通的艺术》  王怀玉/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13.12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拿班费供教师吃喝沐足,家委会何以堕落至此
还有很多学校和家长看不到家委会的价值
给老师送礼很不合适,家委会能做的有很多
山东省中小学家长委员会建设交流材料
家校合作的主要方式和内容
优化整合家校资源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