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学段衔接、学科融合”助推师生持续成长

    能不能在学校拥有幼儿园、小学、初中12年一贯制条件下,通过推进“学段衔接”和“学科融合”来改变学段割裂、学科孤立的现状,提升师生综合素养呢?四五年下来,历经一番辛苦,他们已开始尝到了“甜头”。

    ■本报记者 魏海政

    参加工作还不到两年,就能在全区优质课比赛中获得一等奖的好成绩,青年英语教师路文斐将其归功于学校每周一次的小学部、初中部所有英语教师共同参与的“学段衔接”大集体教研备课,以及每周一次的相关学科“学科融合”大集体备课研讨。“这帮助我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受到了普通教师教过一轮小学、初中所有年级的英语课才能获得的训练和积累。”路文斐说。

    从2009年初开始,山东临沂华盛实验学校开始了“学段衔接、学科融合”的实践研究。说起这一研究的初衷,曾有多年大型企业管理经验的校长李凤伟有自己的视角。企业对创新型、复合型人才需求十分迫切,但学校教育培养出来的人却缺少这样的素质。能不能在学校拥有幼儿园、小学、初中12年一贯制条件下,通过推进“学段衔接”和“学科融合”来改变学段割裂、学科孤立的现状,提升师生综合素养呢?四五年下来,历经一番辛苦,他们已开始尝到了“甜头”。

    “双线”教改:

    学段衔接,学科融合,整体推进

    “以前常会有初中教师抱怨,学生字词等基本的能力都没培养好,而我们小学教师则认为自己已经完成了小学阶段的教学任务,初中遇到的问题和自己无关,还有可能抱怨初中教师没把自己输送的好学生教好。”为了搞清楚这个问题,小学部的崔艳梅教师还曾偷偷跑到初中部听过公开课。

    从2011年开始,像崔艳梅这样用心研究教改的教师,就可以名正言顺地听初中的公开课了,而且每周还可以和初中教师坐在一起备课研讨。

    经过两年的调研论证,学校按照新课改九年一贯整体设计的思路,正式立项了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双线推进整体教学改革,打造持续发展力”,并细分了19项子课题开展具体研究。

    “所谓‘双线’,是指学段衔接教改的纵线和学科融合教改的横线两条主线。”李凤伟说。其中,学段衔接是指在幼、小、初三个学段12年一贯制的条件下,立足学生的习惯养成、能力培养和智力开发等,对各学段的衔接过程进行探索研究,保证学生在身心、习惯、能力等各方面平稳过渡、顺利衔接和适应。

    “由于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身心特点各有差异,在具体的研究实践中,我们依据学龄特点和课程标准,又将小学和初中的文科整体细分为一二年级、三四年级、五六年级、七至九年级4个学段,理科细分为3个学段。”副校长马英勇说,“无论如何划分,这只是一种具体的实施策略,淡化学段差异、突出学龄特点,实现更好的幼、小、初有机整合、无缝衔接和顺利过渡才是目的。”

    学科融合则是在承认学科差异的基础上,依据国家课程标准,根据幼、小、初三个学段的教育教学资源及学生的认知规律,整合相近学科及同科异段的教材资源,重新构建知识体系。

    “推进教改需要工作机制的配套创新。”李凤伟说。学校打破以往年级组分学科教研的界限,分学科建制大教研平台。每次教研活动,首先让同一学科、不同学段的教师同处一室进行集体教研、备课,把孤立的各学段知识梳理衔接起来。其次,相近学科的教师同处一室交流研讨,进行思想碰撞,挖掘不同学科之间的衔接点,拓展延伸知识点的内涵和外延,实现学科融合。最后再进行分学科、分年级的具体教研备课活动。

    “以文科为例,我们开展了中小学语文与其他学科融合的研究,包括中小学阅读教学、写作教学、国学修养、写字训练等一体化衔接研究,历史、思品、地理等各学科新理念‘求索’、高效课堂研究等9项衔接和融合研究子课题。这些课题研究实践紧扣国家课程标准和9年一贯的思路整体设计,促进了课程实施整体水平的提升。”文科主任李文龙说。

    “在中小学英语教学一体化教研中,我们强烈感受到中小学英语在教材版本、知识延续性、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差异。”英语科主任刘静说,“我们按照新课标‘整体设计目标,体现语言学习的渐进性和持续性’的理念要求,基于课堂建设,以课题研究为抓手进行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的研究,目前已开始应用研究编写的中小学英语一体化衔接教材。”

    教师成长:

    纵向贯通,横向拓展,综合提升

    然而,在这样一项教改开启之初,却遇到了不少阻力和困难。李凤伟校长还清晰地记得,在推进教改征求意见之初,有一位反对教改的老教师甚至写给她这样两句话:“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言下之意,不要以校长个人的喜好来随意搞严肃的教改实践。还有不少教师认为,学校已连续13年在全区教学质量评比中位居第一,没有必要再费劲搞什么教改。此外,更多的教师则有点望而生畏,担心如此浩大的“学段衔接、学科融合”教改工程能否真正坚持下去。

    但是,随着教改的逐步深入,教改实践缩短青年教师成长周期、拓宽教师学科视野、提升教师学科能力的良好效果逐渐显现,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认可这一教改理念和实践。

    青年数学教师王晋友原来在一所高中任教,来到临沂华盛实验学校教初中后,也赶上了如火如荼的教改实践。“令人没想到的是,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我就被平行班落下很大差距,平均成绩甚至低了20多分。”痛定思痛,王晋友进行了反思,不能简单地用高中的方法教初中,而要注重在教研备课中发挥自己的长处,寻找知识点在整个小学、初中、高中知识体系中的位置,整体把握,具体施教。他说,只有教师自己的知识储备系统化、立体化,再辅之以类比、数形结合等方法,才能达到适合初中学生的良好教学效果。不到一年的时间,他所带的班级教学质量迅速提升,甚至超过了平行班的水平。

    “学段衔接、学科融合”纵横双线的教改实践,推动了教师整体学科能力和综合素养的提升,越来越受到教师们的认同和支持。近几年,在省、市、区的教学评比中屡获大奖,该校教师的表现开始引人瞩目。

    课堂变化:

    思想交融,智慧生成,课堂活了

    “课堂是教改实践的落脚点,我们坐下来搞教研,动起来就要落实到课堂上。”李凤伟说,“学校以‘新理念探索高效课堂’的教学改革为阵地,积极推动教师将学科能力的提升转化落实到课堂教学上来,教学目标达成度高了,课堂也活了。”

    “通过学段衔接和学科融合教改实践,我感觉自己的课堂逐渐从‘骨感’变得‘丰满’。”省级英语讲课大赛一等奖获得者、青年教师李景萍说。在讲课大赛中,李景萍执教的是8年级英语一节有关新加坡的课,她以“为什么新加坡又叫狮城?”“为什么大多数新加坡人是华裔?”等问题引入,并在教研备课时请教历史教师、地理教师,在教学时融入历史、地理等学科知识,增加了课堂的广度和厚度,让课堂“丰满”起来。

    “以前只是局限在自己学科封闭的圈子里,看看教参,按照个人的理解上课。现在通过衔接融合教研和知识树的构建,让我开始从宏观上整体把握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品味、欣赏、运用语言的能力,拓展学生的视野。”青年教师李传芳说。在执教《丝绸之路》一课时,李传芳自然地融合了张骞出使西域的一些历史内容,并结合教学的需要,运用工笔细描的美术手段,再现丝绸之路之美,不仅课堂引人入胜,还增加了课程的内涵和厚度。

    “衔接和融合不仅仅是显性知识点的衔接和融合,更重要的是隐性的、看不见的思维方式、思想方法的借鉴和互补。学科能力的提升和迁移,从知识点着手,向能力的培养和迁移过渡,从重视教研实践过程向过程、方法、思想并重过渡。”理科主任徐加奎这样认识。李凤伟对教改的成效给出了自己的评价:“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学过程不再那么死板、无味,师生的思维活跃了,视野开阔了,方法多了,课堂也活起来了,师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提升,促进了师生的共同成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堡初中数学教研组工作计划
2009-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初中政史地教研组工作计划
中考不再划“重点”传递三大教改信号
教研员岗位职责
任课教师岗位职责
致新高一家长:新高考局势下,高中学习方式如何转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