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转型发展 开创教师培训事业新天地

    工作坊式培训

     2014年10月9日,一份国家教育部门国培办的专家评审通知放到了湖南省长沙教育学院肖万祥院长的办公桌上。在刚刚结束的“国培计划”湖南省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方案评审中,长沙教育学院报送的申报材料,5个指标有4个获得了优秀等级。这一结果表明,长沙教育学院的培训设计得到了国家教育部门专家的一致认可。我们不禁好奇,一个省会城市的教育学院,如何能在竞争激烈的国培项目申报中,脱颖而出,走进湖南乃至全国教师培训机构的第一方阵?

    长沙教育学院是一所创办于1954年,有着60年办学历史的教师培训机构。长沙市教育部门历任领导具有远见卓识,从未削弱长沙教育学院本有职能,长沙教育学院历任领导不负重托,坚守职责,承担起全市中学教师培训、校本研训指导、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等多项工作职能,成为全市教师队伍建设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湖南省教师培训机构的一面旗帜。

    构建四个体系,促进教师培训机构职能转型

    肖院长先给我们看了一张长沙教育学院近9年来开展教师培训的人数统计表:

    表一:长沙教育学院2006—2014年培训人数统计表(单位:人次)

年 度人 次
2006年9300
2007年5800
2008年5600
2009年5100
2010年5000
2011年5180
2012年5600
2013年7320
2014年13100

    笔者通过比较,发现2014年数据相比去年,超过了近6000人。肖院长自豪地说,这其中包含新一轮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培训人数。

    学院如何能够承担起如此大量的信息技术能力培训任务?他们有没有偷工减料?甚至弄虚作假?

    面对疑问,肖院长清晰地说出八个字:主动适应,转型发展。

    培训什么?谁来培训?怎么培训?在哪里培训?这是教师培训中必须解决的四个基本问题,也是培训机构首先要整体思考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四个基本问题,学院提出了构建“四个体系”,实现职能转型的发展思路。

    构建培训师资体系——构建以学院师训学科责任人为主导,以长沙市各学科名优教师为主体,以国家、省级名优专家为引领的培训师资体系;通过项目驱动、课题带动、专项培训、论坛活动等形式,促进三支队伍之间的交流与融合,形成研修团队专业共同体。

    构建培训基地体系——建立以全市不同层次优质学校为主体,以国内外发达地区著名高校、中小学和教师培训机构为补充的培训基地学校体系。

    构建培训方法和模式体系——在培训组织、实施和管理方面逐步形成多元主体协同培训模式、多形式互补混合式培训模式、“一体四导”研培结合模式、“四精”培训项目管理模式等。

    构建培训资源体系——加大教育教学研究和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图书资料和数字资源的采购与研发力度,逐步把学院建设成为全市教师终身学习与专业发展的资源中心、信息中心、学习中心、研究中心。

    在档案室,我们参观了培训的一系列资料,见到了历年培训档案,学员姓名、培训时间、培训内容、培训考核结果、学员参培感悟,一应俱全。新任教师培训、学科骨干教师培训、高级教师培训、特级教师培训,如此等等,不同的类型有不同的课程体系、培训模式,真正体现了培训的专业水准。很显然,这也是只有专业的培训机构才能做到的。

    如何构建以上四个体系?每个体系的构建,学院都有系统的着力点和突破口,而其中的关键,是培养建立起自己的专业化师资队伍。为此,长沙教育学院一班人是下了苦功夫的:

    学院立足实际,将师训管理人员、学科责任人确立为教师培训的主导师资,要求每位培训者在培训需求调研、培训方案策划、培训课程研制、培训组织管理、培训效果跟踪等各个环节进行学习和研讨,使自己成为培训项目策划、组织和实施的专家。学院以中学现有各学科为单位,每个学科确立一名首席专家,每个学科配备3—5名培训专家,确立了40名师训学科负责人。为提升其基本能力,学院定期组织专题学习与交流,围绕预设主题,开展理论学习、问题研讨,着力提升学科素养和专业水平。

    重心下移。学院师训学科责任人成为全市21个名师工作室成员,参与名师工作室按月组织的活动。每位学科责任人下校听课每年不少于80节,下校参加教研活动不少于12次。通过听课和教研活动,向一线教师学习,密切关注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的动态和发展。

    加强对外交流和培训。学院高度重视、积极组织师训骨干外出参加各种高端培训和高规格的学术研讨与交流活动。近年来,学院每年都派出师训学科骨干数十人次参加国内外不同层次的培训。

    通过多种形式的培养,学院有效提升了学科责任人的理论素养、业务能力,基本形成了一个勤于思考、勇于创新的优秀学科责任人团队,在学科培训的策划、组织与管理中发挥着主导性支撑作用。

    坚持“三实”、“四精”,实现培训“高水平、严管理、好形象、优效果”

    表二:长沙教育学院“十一五”“十二五”培训项目比较

时期培训类型
十一五新一轮初、高中继续教育全员岗位培训,中学骨干教师市级滚动培训,中学骨干教师异地高端培训,初、高中教师新课程培训,中学骨干班主任市级培训,中小学英语教师口语强化培训,中等职业学校文化课教师专项培训,信息技术高级考试培训,中小学校长培训。
十二五新拓展:幼儿园园长岗位培训和提高培训,高中高级教师培训,特级教师培训,新招聘教师岗前培训,教育人事干部培训,国培计划项目培训、省培计划项目培训,高中全员远程培训,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培训,承接兄弟院校委托异地高端培训。

    从培训项目来分析,自“十二五”以来,长沙教育学院承担的项目类型不断增加,新拓展了特级教师培训、高中高级教师培训、国培项目培训、省培项目培训、兄弟院校委托培训等一系列高端项目。

    如此众多的培训项目,如此众多的培训人数,年复一年,培训质量如何呢?学院师训处的同志给我们提供了历年来教师培训满意度的调查统计,每一个项目,每一个班,都一清二楚。仔细一看,绝大多数班的满意率都在98%以上。

    9年,每年5000多人,有时上万人,98%以上的满意率,让我们对长沙教育学院培训的高质量不由刮目相看。

    肖万祥院长对每年的培训、每个项目的运行情况了如指掌,他用两个关键词对培训作了整体评价:“三实”和“四精”。

    三“实”,就是“实在、实用、实效”,这是要求培训不搞花架子,不搞假大空,必须贴近教师、贴近课堂、贴近实际,确保培训与教师的实际需求一致,避免理论和实际脱节。

    四“精”,就是要求每一次培训必须做到:精心策划,精细准备,精致管理,精彩展示。

    主管师训工作的沈敦忠副院长说:“长沙教育学院的培训主要服从和服务于长沙市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整体需要,每年承担的各类项目办班在30期以上,实行的是三年整体规划,一年具体规划。由于我们培训质量高,效果好,近年来,通过竞标,承担了不少国培和省培项目的培训。受兄弟院校的委托,承担了一些外省高端培训项目。”他给我们介绍了学院每一次培训的基本工作流程:

    1.精心策划。每次大型培训前,学院都要召开项目分析和策划会议,根据培训项目对象的特点与层次,对培训的目标定位、培训组织形式、培训内容模块、培训的组织管理与质量监控、培训的考核评价、培训的具体实施措施与预期成果、培训的亮点与特色等,进行全盘考虑,精心策划,形成项目实施方案。

    2.精细准备。我们根据项目实施方案,从人力资源与物质资源两方面进行全面而细致的准备,包含课程内容的研制、课程学习资源与辅助性学习资源的准备、专家团队的组建、管理团队的搭建、教务管理资料的准备、学习日程安排与食宿安排等等,要求事事上心,时时有心。

    准备是否到位,有两个核心指标,一是学员的《研修手册》是否制作到位,二是课程设置和专家聘请是否到位。

    《学员研修手册》发给学员,人手一册,基本要求是:拿到手册,学员能够明白无误、准确了解研修的一切要素和基本要求。

    学院对培训课程设置有着严格的流程,包含着七个步骤:定位培训层次与目标→培训需求调研→设置培训课程方案→专家论证课程方案→反馈与修正→教学效果评估调研→培训课程的调整与优化。

    学院对专家的聘请,也有严格的要求。一是优中选优。以开放的视野,面向全国、全省、全市聘请一流优秀教师参与培训。二是训前沟通,训后反馈。专家聘请后,要反复沟通,讲清培训的目的,培训对象,课程设置的要求等。培训结束后,及时将学员评价与反应反馈给授课者,以利进一步改进教学。三是动态调整,适时补充优秀专家开展培训。

    3.精致管理。从组织过程来看,包括训前、训中和训后各个方面的管理;从管理的主体来看,既包括项目管理,也包括对学员的管理。

    我们建立了训前的项目调研制度,项目策划制度;训中的项目组全程跟班制度,学员自我管理制度,适时反馈制度;训后的绩效测评制度、资料结集制度和训后跟踪制度。每一项制度,都有明确的操作要点,确保了工作精准、到位。比如学员反馈制度,是通过《研修日志》、《培训反刍与行动计划》促进学院对培训的过程管理和效果监控,同时强化对学员的自我管理。

    4.精彩展示,延伸培训效果。每次培训班结业,都要组织学习成果汇报会。全体学员共同参加,汇报学习成果,总结学习经验。每类大型培训结业,师训处都要召开培训总结交流会,提炼经验,研讨问题。同时将参培的具体情况通过电子邮件、文本形式全面反馈给各区县教育部门及市直各送培单位。每项培训结束后,师训处都会对各项目提供的过程性资料、尤其是特色材料进行统整、提炼,编印成册。

    为了实现培训效果延伸,学院将培训项目的成果展示与送教下乡、送训下乡活动合并进行,分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四个学段,组织优秀学员到农村、偏远学校送教,通过专题讲座、示范教学、专家评课,向一线教师汇报展示培训成果,进一步延伸培训效果。

    长沙教育学院每个师训项目都按照以上的基本操作流程组织实施,充分放大每个项目“再培训”功能,确保了培训的“高水平、严管理、好形象、优效果”。

    项目驱动,催生教师培训工作特色与创新

    通过院长的介绍,我们大致了解到,长沙教育学院的培训基本上通过项目组织来实施,通过项目驱动,催生培训工作的特色和创新。

    长沙教育学院的培训到底有何特色?我们想到剖析一个具体的培训项目。

    2011年7月20日上午,省培项目计划初中语文骨干教师培训结业典礼上,出现了让出席典礼的嘉宾意想不到的一幕:全体学员自发起立,以长达30秒钟的敬礼来表达他们对学院领导、项目组成员服务态度与服务质量的感谢。6位代表小组汇报学习收获的学员在谈及培训体悟与情感触动时都眼里噙满热泪。

    这一成功的取得,得益于项目组的不懈努力。

    项目小组,是在学院领导下的专业培训小组,每个项目设置有首席专家、项目执行人、专业培训服务团队。首席学科专家是项目的总负责人,负责整个项目的策划、组织、实施和考评。团队下设班主任、项目秘书、技术服务人员,各司其责。继2011年以来,通过项目制,学院成功地承担了初中语文、中小学安全教育、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等省培和国培计划的培训任务,学院成为了优秀的省培和国培项目培训基地。

    项目组的运行,最大的好处在于可以集全院之力,聚合优势力量,组成专业团队,使培训的专业性得到充分的保证。

    我们查看了2011年初中语文省培项目的课程表,在十天的培训学习中,项目组按照培训实施方案,共聘请了11位主讲专家与名师,其中高校专家3人,研训专家3人,一线名优教师5人,他们中省内专家8人,省外专家3人;共安排了11堂参与式专题讲座,4堂名师示范课的现场观摩与评课研讨,1次破冰活动,2次学员“工作坊”活动,1次文化考察活动,1次学习成果汇报展示活动。在专题讲座与名师示范课观摩研讨中,学员参与讨论发言256人次;两次小组研讨中全体学员有发言记载;此外,还有各种场合的非正式交流,学员本身成为本次培训中重要的生成性资源。

    剖析语文项目组的课程和组织实施过程,翻看学院提供的其他培训资料,走访学院的师训管理者,我们发现学院的培训有三个明显的特色:

    1.学院的各类培训整体设计,奠定了立体型、多模式、开放化的工作格局。学院依据培训对象的不同类型,依据不同的学段、学科及岗位性质,教师所在工作区域以及工作学校的不同层次、教师专业发展的不同程度和不同类型,设计不同的培训项目,开展不同形式的培训,构建不同的培训模式,实现了由传统的封闭型、单一型向开放型、多元型转变。以校本研训骨干教师的培训为例:2010年4月,学院开展了长沙市农村学校校本研训骨干培训;2012年4月,学院组织实施了长沙市校本研训示范校骨干引领者高级研修;2013年5月,学院组织了长沙市校本研训示范校骨干引领者跟进式提升培训。

    从2010年到2013年,四年的时间,肖万祥院长作为首席专家,集中学院10多名校本研训的专家担任指导教师,对培训学员进行全程、全方位跟踪指导。四年中,3次集中培训,每一次培训的主题虽然都聚焦在校本研训,但各有侧重。如2010年的重点是“校本研训与学校课程改革”,2012年的重点是“课堂观察与课例研修”,2013年的重点是“铸就学校校本研训新特色”。像这样,同一类型的项目通过整体设计,培训不断走向深入。

    2.学院牢固树立“培训即服务”的基本理念,加强训后跟踪,拓展了培训的基本职能。学院将培训定位于服务教师教育教学的实际需要,服务于教师的专业发展,集中培训与训后跟踪一体设计,紧密结合,提升了培训效果,实现了教师培训与教师队伍建设的整体目标完全对接。特别是,在骨干教师培训中,设置了岗位实践和训后跟踪指导环节,让学员将培训所学能够有效地运用到教育教学实践中,学用结合,学思结合,对教师的专业成长产生了持续的推进力。以2013年全市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教师研修班的培训为例:4月12日—15日,三天的集中培训后,从4月15日—12月20日,40名学员以课堂观察与课例研修为主题,围绕“心理健康教育有效策略”的研究主题,分别研究“初一学生适应心理调节”、“初二学生逆反心理调适”、“初三学生考试焦虑调节”等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心理热点问题,在8个月的时间里,学员分成4个研修小组,深入15所学校,集中研究18堂研修课,形成4个课例研究报告,80多篇研究论文和教学设计。这次培训,有效地实现了长沙市心理健康教育的校校联动、区域推动,整体提升了全市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为全市校本研训组织、实施和培训提供了成功的案例。

    3.学院坚持以研促训,研训一体,提升培训品位,形成了特色品牌。学院根据教师培训的实际需要,针对教师培训中的新问题,确立了不同的研究课题,以师训学科责任人为课题的主持人、主要研究成员,把开展课题研究的过程,变成促进教师主动学习、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的过程,使研究成为了学院师训组织、管理者的常态。教师研究的成果,从培训中来,反过来运用于培训,有效地提升了培训质量。

    我们打开《区域性推进校本研训,提升培训效率的研究》课题档案。这个课题以长沙市校本研训的组织、管理和实施模式为研究内容,在研究实施过程中,学院的全体学科责任人共同参与,研究制定了长沙市校本研训示范校评估验收标准,写出了一大批高质量的研究论文,学院的多名指导专家先后参与4批全市校本研训示范校的评估验收,深入到全市86所中小学校本研训示范校进行研究和指导,对全市校本研训的现状了解更加真切,培训的针对性也不断提升。

    在教育学院,全院教师投身研究,成为了一种风尚和习惯。近五年来,全院共出版各类专著、编著40部,在省级以上立项、获奖和正在研究的课题19个,在省级以上刊物公开发表论文、作品180多篇。学院设立的年度教育科研成果奖,每年至少有30位以上的教师作品获奖。

    推进“四大工程”,实现教师培训现代化

    教师群体是非常需要终身学习的群体,教师培训的本质应该是有效支持和促进教师的终身学习。长沙教育学院能够顺利承担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国培项目,充分表明学院的培训者与时俱进,从手段、目的和方式上适应培训现代化的要求,实现了教师培训的现代化。

    故事一:金井中学与原野工程

    金井中学地处长沙县偏远的金井镇,全校20个教学班,71位教师,是一所农村薄弱学校。长沙县教育部门领导对学校高度关心,想从提升教师素质,推进教学改革方面有所作为。受教育部门领导和学校的邀请,2013年3月开始,由唐海川副教授、陶伏平副教授等5位教师组成的专家小组,每个月花两天专门的时间,深入学校,参与数学、语文、英语等学科的研讨,帮助学校完善和推广导学案,开展课例研修。一年之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教师们上课更轻松了。学校熊校长特意跑到教育学院,希望肖院长把这个团队留在学校长期跟进指导。

    “原野工程”,目的在于促进城乡教师队伍的均衡发展,初步解决城乡教师资源配置不均的现状,着力点是解决“三常”问题,即教学常规、课堂教学常法、校本研训常态。从2013年至今,学院在长沙县、望城县、浏阳市、宁乡县共四个县市区中,已经选择6个乡镇,6所农村偏远中学,通过送训到校、系统施培、校校联动,按“确定主题、教学示范、系统研讨、跟进施培”的要求,开展了一系列培训和教研活动,提升了这些乡镇农村学校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为农村中小学教育均衡发展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故事二:“哈哈一笑生”与“孵化工程”

    在师训处,我们打开师训处冯辉梅主任的工作电脑,启动QQ程序,牵手语文、校本研训共同体、高中骨干教师共同体、长沙班主任之家、长沙教师培训团队、长沙微课等20多个QQ群在不停地闪烁。我们随意打开一个群,群里注册的成员都有几十人,多的达到200多人,群成员都是曾经参加培训的学员。培训时,学员成立学习小组,培训后,仍然在群里开展研讨。我们进入了一个名叫“宁乡课改联合体”讨论群组,“我们不是培养考试的工具,是在培养新时代的公民”的个性签名十分醒目。这个讨论群组的群主“哈哈一笑生”名叫黄跃军,宁乡城郊中学的校长,2009年长沙市校本研训骨干研修班的学员。当年的培训结束后,他把培训所学灵活运用,在学校里开展实验,逐步推广,联合全县的相关学校,成立“宁乡课改联合体”,带动了整个宁乡的课程改革。

    孵化工程,即在教师培训过程中,加强对骨干教师再培训能力的培养,强化其培训后对其他教师的培训职责,以人带线、以校带片,全面促进全市教师专业发展。近年来,学院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在培训后的示范、引领作用,精心设计培训内容和方式,提高骨干教师在校内、区域内培训教师的能力。特别是在国培项目、省培项目、农村中小学校长高端研修项目、骨干班主任培训项目、研修骨干项目和教育测量与评价骨干项目中,强化了骨干教师在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的“孵化”作用。

    故事三:网络远程研修与绿色工程

    长郡中学高三年级的任老师登录长沙市中小学教师发展网的账号,给我们展示了他正在参加的高中教师新课程跟进式远程培训的课程表。他说,远程研修可不是人们想象中的,打开电脑,看下视频,聊下天那么简单,要求可严格呢。

    任老师说,要完成以上学习任务,如果到培训机构进行集中培训,至少要一个星期。我作为高三的骨干教师,特殊时期,根本抽不出那么多时间来进行集中学习。现在,秀才不出门,学习在家里就完成了。更重要的是,这些网络资源,我还可以反复播放,遇到问题,还可以通过网络及时求教,这种培训,我非常喜欢。

    从2010年开始,长沙教育学院开始组织实施远程网络研修。五年来,通过长沙市中小学教师发展网,与全国相关知名师训网络平台合作,中小学教师师德远程培训、高中教师学科主题远程培训、新课程跟进式远程研修、初中教师“以学定教”、“课堂教学问题与对策”远程研修、中职教师“专业能力提升与专业成长”主题式研修等一个个项目成功实施,近20000人次的教师不出家门,实现了高质量的培训。

    如何保证远程培训质量?请看他们确定的管理网络:每个项目都设立教务组,下设区域管理员、学校管理员、学科指导专家、班级辅导员,这种管理,层层落实,实现了管理的网格化。

    这就是教育学院推出的“绿色工程”。核心在于破解教师培训过程中的工学矛盾难题,采用“校本研训”“远程培训”“周末菜单式培训”等培训形式,全面优化组合全员培训项目,极大限度减少培训对学校正常教学秩序的影响。

    故事四:“微课”与生态工程

    为期三天半的“微课”第一阶段培训,向我打开了一扇窗,一扇面向新的课堂教学改革浪潮的窗。“慕课”兴起多年,“翻转课堂”风靡美国,“可汗学院”走红网络,可是,每天在传统课堂上挥汗如雨的众多老师却鲜有人知晓,我也是其中的一分子,乍听到“微课”,有的只是疑惑不解。而这次培训,让我豁然开朗,不仅明白了微课是什么、怎么制作微课,并躬亲实践,而且还开启了我对信息时代教育改革的思考。

    以上是长沙市十一中学谢玲清老师,参加完今年5月英才工程——长沙市微课研发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集中培训后,写下的培训感言。

    我们欣慰地看到,由于学员的真学真用,微课研发的种子正在学员所在的学校破土、发芽、生长并悄悄地推动着学校的改革。

    像微课研发的培训一样,针对教学实际,紧跟时代步伐,着眼于与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教师专业成长需求同步发展,将培训与全市教育改革与发展有机融合,与学校校本研训深度融合,与教师专业成长需求同步融合,形成“集中培训——教学实践——校本研训——自我反思”的良好生态,使全市教师培训与教师队伍建设同步,这就是教师培训的“生态工程”。

    四个故事,四项工程,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长沙教育学院的培训,与时俱进,真正做到了学用结合,“研训一体”。

    也正因为如此,学院的培训在全国形成了一定影响。近年来,北京、上海、辽宁、浙江、海南、江苏、江西、福建、重庆等十多个省市教师培训机构和教育考察团来学院进行交流和研讨。学院先后被评为全国校本研修指导工作先进单位、湖南省示范性教师培训基地、湖南省继续教育先进单位、湖南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教育培训测试工作先进单位、湖南省教育管理干部培训工作先进单位、湖南省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工作实施先进单位。

    调研快结束时,肖院长把我们带到了学院教研处。唐良平主任、姚建民老师、胡军哲老师正在筹备十月底到望城区的名师送教下乡活动。这三位老师都是学院近三年来从长沙市一中、长郡中学等湖南一流名校引进的专业人才。“他们来自一线,在一线成长,在这次活动中,都要承担现场执教和专家点评的任务。他们来做培训,学员愿意来,我们有底气。”肖院长如是说。

    正像送教下乡的培训项目一样,长沙教育学院各类培训各有特色,形成了品牌效应,参加培训的老师愿意来,学得好,评价高;一流的教师愿意加盟学院,干得好,留得住,成为了培训的骨干师资。这恐怕是长沙教育学院目前师训工作的良性发展状态,也是长沙教育学院能够顺应历史潮流,改革创新,不断发展,开拓教师培训事业新天地的真正奥秘之所在。

    (湖南省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 张思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找准教师培训升级转型着力点
骨干教师培养计划及措施
江西师大国家级教育基地师资培训火热进行中
教师全员培训制度
周南中学:广州市第一批、第二批省级骨干教师培训项目学员来周南中学考察交流发布时间:2017-12-14 09:03 稿件来源:长沙市周南中学
长春市2013年教育科研工作计划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