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对比国共官兵伙食后,美国记者精准预言:解放军必胜,国民党必败

正所谓“三军未动粮草先行”,无论是古代的冷兵器战争还是近现代的热武器对抗,后勤一直是军队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

而作为当时共产党领导下的军队,在人们的印象中包括武器、粮草等在内的后勤保障一直是困扰其战斗力的重要因素。

相比之下,在当时拥有美国政府支持的国民党军队其待遇可谓是十分有保障,但在解放战争的时候情况却恰恰相反。

1946年淮海战争期间,国际新闻社记者西默·托平深入战争前线,并在其作品《在新旧中国间穿行》一书中指出“哪怕是国民党军队的前线精锐部队,一日只吃两餐,而且国民党军队的连长也只不过多了几个咸菜头。”

而当西默·托平深入解放区后却发现解放军军队的粮食供应十分有保障,不仅一日三餐,且猪肉、米饭、和面条等战争期间紧缺的伙食也能得到保障。

也是西默·托平真实体验到国共两党军队的区别后,得出了国民党必败,解放军必胜的观点。

国军真吃不饱

在英国皇家军事学院高级讲师约翰·基根的著作《战争史》一书中专门有一个章节讲述了“后勤和供给”对一场战争的重要性,他指出“在军队前往战场的途中供给他们的食宿军需一直是一大困难,仅次于在战斗中取胜…”这也是检验一支军队是否合格的标准:即对后勤供给的重视程度

在二战后,国民党政府就在美国营养专家的建议下,相继在贵阳、昆明等军队中试行了新的军队伙食标准,这一份标准在当时的条件下可谓是十分丰厚,标准规定了一名士兵每日每日的伙食包括了大米1斤半多、蔬菜10两、大豆2两、花生1两、肉类1两、植物油1两、盐3钱。

这一份军队伙食标准对于长期处于温饱堪忧的旧中国人民来说是十分具有吸引力的,但实际中执行起来却是困难重重,对于士兵来说填饱肚子的伙食却成为了国民党军队各级军官大发“战争财”的敛财对象。

在国民党军队的粮食运输当中,按照实际的运输情况来说,是允许出现一定的粮食损耗,最常见的就是因雷雨天气或者海河运输受潮的大米,这一类粮食是无法运输到军队的,但在实际中这部分粮食由于监管的缺失,即使没有出现受潮现象,也是成为了包括运输队长、港务局以及各地经手军官在内的“损耗粮食”。

其实这种损耗早在明朝万历年间官方就有一个说法即“火耗”,指的是在碎银融化重铸为银锭的过程中允许出现的折耗,而国民党军队的各级军官更是在封建社会的糟粕经验上添加了许多恶劣的行为。

当粮食真正下发到前线部队的时候,一线士兵们也吃不到纯净的大米,这其中往往添加了许多细沙、粗糠、稻壳等多种杂质在内以填充分量,这种粮食也是国民党军官戏称为“八宝饭”。

所以在战斗中伙食得不到充分保障,国民党军队的士兵吃不饱怨声载道,真正打起战斗来还谈得上什么意志力和忠诚度呢?

人民的战争

在解放战争的三大战役之一淮海战役中,明面上参战的两支军队分别是共产党领导下的华东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共60余万士兵,以及国民党领导下的第二、第六、第七、第八、第十二兵团等共80余万名士兵。

无论是从双方总兵力,还是从总体实力来说拥有美式装备、占领大半个中国的国民党军队无疑是实力更为强劲的一方。

但在后勤保障这一方面让国民党军队没想到的是,共产党军队拥有如此庞大的民间支持基础。

在淮海战役期间,江苏、山东、安徽等省份就为共产党军队出动超过五百万人数,通过大小车辆、牲畜、挑子、船只等运输粮食总数超过4亿多斤,而且这是在短短两个月时间内完成的。

这也使得当时任解放军总前委的陈毅在介绍淮海战争的时候说道:“庞大深厚的民意支持,实际上成为了五百万对八十万,充分发挥了人民战争的威力…”

是的,解放战争的本质就是人民民意所向的正义之战,也是因为无数人民群众的参与,让西默·托平深入解放区后愕然发现共产党军队的伙食标准竟然远胜于国民党军队。

在这场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海州,西到商丘,北起临城、南达淮河的战场上,国民党军队吃的是军官老爷克扣下来的“八宝饭”,而共产党军队在没有后方固定支援,没有空中运输线路的情况下却在前线吃上了一日三餐、有米有肉的部队伙食。

表面上来看是国民党军队与共产党军队的战斗,但本质上却反应出了二者之间在民意支持上、官兵认同上以及基本后勤保障间的实力差距。

伙食决定结局

人常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抗日战争后,得益于美国的支持,让国民党可以顺利接手日军在华的各类庞大资源,使其可以在占据半个中国的情况下拥有更为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但早在抗日战争前,国民党失败的结局已然成为了一个定局,其原因主要有两个。

一是国民党军队本质是为腐败的资产阶级服务,军队的伙食都被当成生意来做买卖,可想而知士兵对于这样一支军队的归属感能有多强?穿不暖的军队也许还可以靠薪火来取暖,但吃不饱的军队谈何战斗力?

解放战争中,光是淮海战役国民党军队少将以上军官投诚就有22人,起义就有8人,更不用说作为战斗主力的士兵投诚和起义共6万余名。

二是共产党领导下的策略方针已经成为制敌利器。早在抗日战争时期,解放区内的根据地通过缴获日伪物资,开展粮食种植、平等对待商贾的策略以及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将根据地建设成为了能够支持军队后勤的“大粮仓”,甚至于在解放战争中,东北根据地可以拿出每年6千斤小米的伙食标准来供养一名解放军战士。

在共产党长期的策略规划下和国民党长期的腐败操作中,共产党军队的总体实力早已超越了国民党军队,这从双方伙食标准这一件事情上就可以看得出结局。

小结:

作为一名外国战地记者的西默·托平都可以看得出国共两党军队在综合实力上的不同,那为什么对战争有着强烈敏感度的国民党军队将领们会看不出呢?大概是国民党高层对美国政府的盲目自信,对中国时局的错误认知,对底层士兵如蝼蚁般看待共同造成了这个结果。

这也是为什么从士兵伙食标准这个不引人注目的问题上,可以推断出国民党必败而共产党必胜的道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打坦克:国军不行共军行
印度边境士兵已经崩溃,看到后勤投送的物资后,网友彻底生气了
郭汝瑰回忆录-93
沈醉回忆国军被俘,中下级军官不服:被俘前的职务越高,待遇越好
国民党搞游击战为何不行?
庆祝国庆|解放——老电影之人民军队解救劳苦大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