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种群和群落'5年高考考点分析与备考建议
我们正在对近5年全国新课标卷高考的考点进行总结,旨在解读各考点的分布,对照考纲内容,进行命题趋势分析,做好备考。本文对必修三种群和群落五年高考考点进行分析以及在高三备考中该块内容提出一点建议。
1.全国卷近5年(2012-2016)关于种群和群落的考题表解(包含年份、题号、分数和知识点)
年份
2016年
2015年
题号
2016新课标II卷.5
2016新课标Ⅲ卷.31
2015新课标卷Ⅰ.4
2015新课标卷Ⅰ.31
2015新课标卷Ⅱ.31
分值
6
2
6
8
4
知识
种群密度、样方法
丰富度
群落演替、丰富度、空间结构
种群年龄组成、种群数量变化、种群密度、标志重捕法
种群密度计算
年份
2014年
2013年
题号
2014课标Ⅰ卷.6
2014课标Ⅰ卷.30
2014大纲卷.33
2013全国课标卷Ⅰ.5
2013全国课标卷Ⅱ.31
分值
6
11
8
6
8
知识
种间关系、捕食、寄生、互利共生、竞争
群落演替、初生演替、次生演替、影响演替的因素
群落概念、种间关系、种群密度
种群密度、标志重捕法
影响种群密度的因素、出生率、死亡率、样方法、群落结构
年份
2013年
2012年
题号
2013全国课标卷Ⅰ.32
2012大纲.3
2012大纲.4
2012新课标.32
2012 新课标.6
分值
4
6
6
8
6
知识
群落演替、群落结构
种间关系
群落垂直结构
种群、群落概念
种群数量变化、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
注:非选择题只列举该模块的分值
2.全国卷近5年(2012-2016)关于种群和群落的考题(选)
(2016新课标II卷.5).如果采用样方法调查某地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  )
A.计数甲地内蒲公英的总数,再除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B.计数所有样方内蒲公英总数,除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C.计算出每个样方中蒲公英的密度,求出所有样方蒲公英密度的平均值,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D.求出所有样方蒲公英的总数,除以所有样方的面积之和,再乘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答案】C
(2014课标Ⅰ卷)30.(11分)请回答关于群落演替的问题:
(1)在光裸的岩石上开始的演替和从森林被全部砍伐的地方开始的演替中,哪个属于初生演替,哪个属于次生演替?
(2)一般来说,若要演替到相对稳定的森林阶段,上述两个演替中次生演替所需的时间短,分析其主要原因。
(3)据调查,近5万年以来,某地区由于气候越来越干燥,森林逐渐被灌丛取代,这也是自然界存在的一种演替类型。近50年来,由于人类过度开垦,导致局部灌丛出现了荒漠化,该现象表明:与该地区具有的自然演替相比,人类的开垦活动使得该地区群落的演替速度         (填“未发生改变”、“变慢”或“变快”),演替的方向           (填“发生改变”或“未发生改变”)。
【答案】(1)光裸的岩石上开始的演替为初生演替  从森林全部砍伐的地方开始的演替为次生演替
(2)形成森林需要一定的土壤条件,上述次生演替起始时即具备该条件,而从祼岩开始的演替要达到该条件需要漫长的时间
(3)变快    未发生改变
3.近5年全国卷种群群落考过和未考过的考点
3.1考过的考点:
1、种群密度
2、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样方法、标记重捕法
3、丰富度
4、群落的结构、垂直结构
5、种群数量变化
6、种间关系
7、群落演替、初生演替、次生演替
8、 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迁出率、性别比例、年龄组成
9、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
3.2未考过的考点:
1、种群的空间特征
2、群落水平结构
3、S型曲线、J型曲线
4、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实验
5、血细胞计数板的使用计数
6、群落物种组成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实验
4.归纳及备考建议
必修三教材分为两大块一是动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与稳态,二是生态环境与稳态,“种群和群落”属于第二块的一部分。考试大纲对这块内容细分为种群的特征、种群的数量变化、群落的结构特征、群落演替,除了对种群的数量变化的要求是Ⅱ级水平(即理解所列知识和其他相关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并能在较复杂的情景中综合运用其进行分析、判断、推理和评价)要求较高外,其他都是I级水平(即对所列知识点要知道其含义,能够在试题所给予的相对简单的情景中识别和使用它们)要求较低。所以这部分内容高考一般都比较简单(属于送分级别),多以选择题考查为主。单独考查种群和群落的不多,大多和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一起考查,还有与其他内容一起考查的,比如2016·新课标Ⅲ卷.31、2015新课标卷Ⅰ.31、2015新课标卷Ⅱ.31、2013全国课标卷Ⅰ.5等等。从体量和分值来看,近五年全国卷对种群和群落的考查有减弱的趋势,这可能与2017年新教材将《稳态与环境》列为选修有关。
近五年对这块的考查较多的是种群密度。除少数次要考点没有考到外,其他考点都有涉及。种群的数量变化的S型曲线和J型曲线一直没有专门考过,可能是为了降低难度,将重点放在代谢、遗传、调节等处。当然没考过,也并不代表接下来还是不考,复习时要做到全面而有重点。
编辑:蒋世禄
本文为原创,转载需注明出处(生命科学教育)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考前冲刺】种群和群落
生物与环境【题组4】
种群与群落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课后习题及答案整理
高中生物选修二《生物与环境》知识填空含答案
[转载]种群和群落易错点分析(部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