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1-6类药的概念| 日志 | 果壳网 科技有意思

1、未在国内外上市销售的药品: 

(1)通过合成或者半合成的方法制得的原料药及其制剂;
(2)天然物质中提取或者通过发酵提取的新的有效单体及其制剂;
(3)用拆分或者合成等方法制得的已知药物中的光学异构体及其制剂;
(4)由已上市销售的多组份药物制备为较少组份的药物。
(5)新的复方制剂;
2、改变给药途径且尚未在国内外上市销售的制剂 。
3、已在国外上市销售但尚未在国内上市销售的药品:
(1)已在国外上市销售的原料药及其制剂;
(2)已在国外上市销售的复方制剂 ;
(3)改变给药途径并已在国外上市销售的制剂 。
4、改变已上市销售盐类药物的酸根、碱基(或者金属元素),但不改变其药理作用的原料药及其制剂。
5、改变国内已上市销售药品的剂型,但不改变给药途径的制剂。
6、已有国家药品标准的原料药或者制剂。


这是1-6类药的概念,略微有一点点不全,但大概是这样。

我慢慢说。

所谓1类新药,是彻彻底底的新药,新结构,新疗效,新创造,底下的五大类分类指的是一类新药的研发途径和方式。

化学合成,还真别觉得恶心,绝大多数的药物,都是化学方法合成的。

生物发酵或者生物提取,这种基本都需要做皮试,因为每批的药杂差别会很大。

对现有有效成分进行拆分,比如某治疗高血压的药物,左旋异构体80%,右旋异构体20%,日本研发,当时做了右旋异构体毒理,对人体无害,但也没疗效,有疗效的是左旋,于是就复合成分申报了,也过了,现在在卖,但是美爹把这个药物做了拆分,现在以完全左旋异构体作为单一成分重新申报,噱头是更纯疗效更好,这个也算一类药。在药企内部,潜规则里,这个属于很无耻的行为。

第四种,属于存在于传说中的一类药,国内20年没见以此为理由申报的。

第五种,是中国现阶段比较多的一类药,最著名的就是少儿氨酚黄那敏颗粒,简单说,就是把A药和B药变成A+B,这就算你的一类新药了。看起来很坑爹是不?但这不是简单的搀和在一块就完了,所有的药理(主要指疗效),临床,毒理(主要指副作用)【括号里面的,下面我就不重复了】都是要重新做的。


我特别需要指出的,药物成本最大的大头,不是合成成本,而是后期,临床,药理,毒理,这部分要占到药物成本的八成以上。

1.5类新药之所以属于一类新药,就是因为最大成本这方面都需要重新做。


二类新药是诟病最大的。前前药监局长郑的罪名之一就是因为滥发二类新药药证。但其实,二类新药的研发难度从某种角度说,比一类新药还难,因为药物不像别的,给药途径就那么几种:

1口服

2肌肉注射

3静脉滴注

4舌下含服

5鼻吸入

6肛下塞入吸收

7皮肤吸收


基本上跳不出这七种,一类新药研发成本巨大,所以有能力承担研发的都是世界医药巨头,给药方式人家早就做过优化,申报的就是最优给药方式,你再改,首先效果肯定不好(疗效不如原给药方式一般都会被拒,前前药监郑局所谓的滥发就是不管疗效如何,只要改了就发药证),其次基本毒副作用绝对比人家选择的方式大(尤其是代谢,改了给药方式,代谢影响很大,比如口服48小时代谢完毕,皮肤吸收有可能就不代谢了,是药三分毒,在体内富集这特么可就玩大了,所以药监局座郑后来栽得这么惨,丫这就属于玩脱了。),最后,改变给药方式,所有的药理临床毒理都要重新做,前面我说了,这部分成本巨大,占到8成,你花十几个亿,结果打水漂的概率很大,谁会这么烧包?

国内PFDA和SFDA接近十年没有二类药申报了。@jackirxp :现在你明白了吧?


还有一种二类药,百度百科没提,但是我做培训的时候讲到了,就是一个已申报药物或化合物(不限种类,一类到六类都行)发现了一种新的疗效,这个也是可以申报二类的。

日本武田和美国杜邦正在就这样一个结构打国际官司。

具体是这样的,一般一类药研发都是世界巨头,一般研发一个一类药,从定结构到完成临床和生产申报,大概需要20-80亿美金。

就算世界巨头,这也是一个很大的成本,所以大多数公司,都会选择定结构之后,先按照其中一个疗效申报,等到资金回笼,在进行深度开发。

这种便宜不是谁都能捡到的,不是拥有巨牛逼的临床实力,想都别想。

但武田小鬼子就被坑爹了,一种跨时代结构,人类已知唯一的对抑郁症有疗效的新药,在鬼子厚生省已经申报并且上市的,美爹说,这玩意还能抑制神经坏死。

而且也申报了。

武田很生气,但杜邦也不是白给的。

这事儿貌似还得大约五年左右,才能分出高下。

所以现在这玩意同一个结构,两个药品名,疗效各写各的。不懂的人一般都以为这是两种药,其实如果会看结构,就会发现结构完全没区别。

这种事情一般都在一类药上出现,6类都上了药典了就基本没指望了,所以很多人会看到,一些药,主治功能一大串,其实你只需要看第一个,或者最多前两个就行,后面的都是防止其他机构抢注的酱油疗效。


中国现在最主要的一类药专利和外延专利族是1.5,也就是复方制剂,这方面,中国的能力世界第一,三哥望尘莫及。

其次是1.3,拆分异构体和优化结构这两方面,前苏联师傅领进门,美爹带上路,现在甩开美爹三条街,所以美爹现在的新药基本都是单一成分,异构体复合成分基本非常少,就是为了中国这个坑爹的存在,顺便,三哥这方面水平中等,跟中国的水平没法比,尤其是多手性结构化合物,三哥基本能力为零。中国基本上,只要是复合结构就能拆分出来。

再次是1.1和1.2这块基本上被美英德日四国垄断,虽然各国之间也偶尔互相坑爹,但基本属于神仙打架,其他国家对于这部分能够染指,也是运气好,蒙上了。

中国1.1几十年多少种呢?1种。

1,2几十年多少种呢?也是一种。

就是人工合成牛胰岛素和生物提取青蒿素。


你们还真别觉得丢人,除了那四个神仙,再加上现在已经被忽悠瘸了的法国和当年碉堡了现在弱毙了的瑞典,以及有可能我不知道的某些发达国家,这么说吧,全世界所有发展中国家里,全都加上,也就这么俩。

神马?你说中国不属于发展中国家?

待我用人均鸡的屁大杀器抽死你!西部人民在吃草,人均鸡的屁还不如苏丹,我们不是发展中国家谁是?


三类药,中国和三哥都很强,这个就是俗称的首仿药,指的是,国外有,国外卖,但国内还没卖的药物。

一般来说,自身研发能力不那么牛逼的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这属于最重要的药物研发领域。

因为这属于半吃现成的(6类才属于彻底吃现成的),结构人家帮你选好了,疗效人家帮你确定了,剂量给药方式酸碱根剂型人家都帮你优化了,你只需要把它合成出来,把药杂的临床和毒理(以及个别你觉得可能有好处的杂质的药理给做了,如果真有好处,那你就算抄上了!1.4类新药诞生,彩票中亿元大奖级别的概率)

还需要说一下,国家对于三类药物是有奖励的,首仿药一个奖励一个亿,如果是前三家发三类药证,那就是一家三千三百万,如果是前五家发三类药证,那就是一家两千万。

不过这个是小钱,三类药是享受国家专利保护的,在还没出专利保护期之前,药厂上这个项目的时候,只能从有药证的几家里面选,其他的都要靠边站,基本上一个药厂上马,就是几个亿的回报。

很多小药企,就靠着一个三类药证,日子过得很舒服。

国内的大药企,三类药证平均保持在10个左右,多的三十多个,最多的一百多个(前段时间出事的某合资药企)你们就想想他们过的都是什么日子吧!

基本上就是躺着数钱玩啊!


4类和5类,现在国内已经非常少了,5类也已经6年没有申报了,因为5类涉及到的是改晶体结构和分子间结构,但实际上,晶体结构对于药物吸收的效果存在争议,a晶型吸收很好b晶型基本不吸收的的例子也有,但所占比例极低,千分之七左右,绝大多数的药物都是a晶型吸收不错,b晶型略差,但也凑合,c晶型也差不多,所以当年5类药证也滥发,现在基本大部分都收回注销了,比如5类原有的二十多种已上市药物,去年都把药证给废了。这个在CFDA网站上可查。

4类纯属打酱油的,基本上不可能有能以4类为理由申报的新药,因为很简单,酸碱根优化,人家一类药物研发机构早就做好了,这玩意就跟每天潘家园捡漏的段子一样,存在传说里,谁也没见过,好不容易见到一个,背后还有着这样那样的真相和内幕。


6类就不说了,国家药典明确配方的成分,随便个化学狗,药学狗都能做,但也最没价值。因为早就出了专利保护期,利润已经很薄了。

这里要特别说一下,专利保护期之内的药物,利润是很大的,比如伟哥,现在一片七十多,但出了专利保护期之后,一片的价格不会超过10块,5-6块也可能。

所以,6类药物,属于饿不死,但也吃不饱的。


下面我来答疑,首先要解释的就是外延专利族,这个就是当年把中国也是全世界所有发展中国家唯一的1.1类新药牛胰岛素给坑了的东西。

药物专利一般指结构和合成路线以及该路线内所产生的杂质,和杂质对人体的效果(或者好或者不好),当年人工牛胰岛素药物专利基本获得世界认可。

但是外延专利族指的是,比如结晶方式,比如临床,毒理,药理相关数据,比如生产设备关键核心比如过期药品回收。

所以现在国际上,一个一类新药的药物专利一般在二十多个左右,但外延专利族能够多达两百,甚至五百。

目前人工牛胰岛素所有外延专利族都是国外注册,作为发明人和申报人的中国,反倒受限。

还有,药物专利期已经比较短了,国际普遍20年,个别国家12年,但是,如果你外延专利族做得好,保护的全面,完善,彻底,那么对药物的专利保护期可以延长到三十年,目前的世界纪录是美国杜邦,五十年,某种药,目前完全靠外延专利族保护,药物本身已经早就出专利期了。


其次就是@致富唯靠余额宝 :这位一瓶子不满半瓶子咣当的兄待:

致富唯靠余额宝: 回复 史老漆 :都是原药合成出来的,临床能吃死人?

当然能,药物申报有效成分本身反倒不严格,尤其是三类以后的,有没有效早就通过国际认可了,关键就在你所申报的工艺流程所产生的杂质,也就是我跟你说的药杂,药物杂质申报时三类药的关键,杂质也一样需要做药理,临床,毒理,最终确定至少对人体无害,或者毒副作用在国家标准线之下,才会获得通过。

目前世界药物纯度的主流是99.5%个别新药是98%,咱们就说99.5%,如果单杂小于0.1的话,就意味着杂质最少六种,美国原产的一类新药,6种杂质都经过相关临床,药理,毒理验证,而且数据相当可靠;但是三哥的药物,单杂数据相当不靠谱,采集不够还好说,很多根本就是伪造的,原帖链接里面三哥的药厂出事不就是这方面出的事吗?

别小看这0.5%的杂质,要你命的话足够了。

致富唯靠余额宝: 回复 史老漆 : 阿三不仅是防癌症药,现在很多慢性病的药也防,只不过癌症药差价大 新闻报的多。老七你也是做合成的,你就敢说大厂出来的药质量一定比小厂出来的纯?更别说你能买到的代购药都是过了FDA的印度药企生产的,我自己用的一种药保法止是印度第二大药企cipla生产的,是上个世纪80年代过的FDA


知道为什么我说你狗屁不懂吗?

就因为你这句你就敢说大厂出来的药质量一定比小厂出来的纯?

说实话这句话太外行了。

药物最纯的也就99.8%,更纯的都是用于临床以及研究,给人用的没有,我说了,真想要你的命,那0.2%的杂质足够了!

大厂的药的确没有小厂的纯,甚至美国原产的药都未必有中国国内作坊产的纯,但是,人家所有药杂,哪怕溶剂都做了药理,临床,毒理,证明对人体无害,或者可控副作用,请问,小厂的药杂敢保证这些吗?

FDA特指美国联邦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印度的药企除非往美国卖,否则根本不可能也不用通过FDA,我觉得你根本就不懂FDA是什么吧?

你是不是觉得美国叫FDA中国叫CFDA所以全世界国家都有个FDA?

嘿嘿,鬼子厚生省医疗器械局就叫PMDA。

欧洲各国的药审包括英国已经统一到EMEA(欧洲药品管理局)了,这两个都不是FDA的缩写,但学药的,做药的,不知道这俩就有点丢人了。


具体到印度,他的药品审批是分成国内国外两部分的,国内由印度药物管理总局(DCGI)负责审批,你买到的所谓代销药指的就是这类,出事的,也基本都是这类,我所谓死亡率比美国原厂高二十倍的,指的就是这个部门负责的药物。

这部门丑闻频发,很多药物的临床根本没做,编造数据就报批了,然后居然就通过了。


但三哥这种2b没节操的国家,他的所有进出口药物是由另外一个部门印度药品控制署(DCGI) 审批的,这个部门的药物相当靠谱,几乎可以跟美国原厂媲美,如果你买的是这种,那大可以放心吃。

所以在三哥看来,洋老爷的命最重要,出口药是要确保吃不死洋老爷的。


可惜的是,不管哪个,缩写都跟FDA没关系。


骂了半天三哥,再夸夸三哥吧。

三哥的外销药销售额现在是中国的1/10,中国早就取代三哥成为全球最大原料药出口国了。


但是,DMF不是氮氮二甲基甲酰胺啊!是全球药物主文件。三哥完爆中国,三哥两千多个世界第二,中国六百多个第四。

然后就是ANDA,三哥全球第二,仅次于美爹,六百多个,中国,不到一百,属于徘徊于十位数的碎催。


所以,虽然在某些方面,我们大可以嘲笑三哥,但是在某些方面,也要做好被三哥嘲笑的准备。


超过三哥最少还需要五年,最多需要十五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生物药IND申报基础知识
药物研发调研分析系统
最全!全球药物研发信息查询方式
从毒品到抗抑郁药:K粉“从良”记
氘代药物的荣光与隐忧
药约|新药研发基本流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