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添加辅食前,迅速浏览掌握这100条有关辅食的基本知识
  
关于辅食,参考崔玉涛医生的辅食添加和美国儿科学会等书籍,整理辅食添加的这100条基本原则。

1、婴幼儿在1岁半以前,奶(母乳或者配方奶)是主食。婴儿6个月至1岁期间,每天奶量保持600ml至800ml。1岁至1岁半不少于400ml至600ml。

2、辅食添加的最佳时间是4-6个月,根据孩子的生长发育曲线图,是否对大人吃饭产生关注?近期体重增长缓慢?评估孩子肠胃和肾脏状况,对母乳或配方奶消化吸收能力,有无便秘,腹泻,是否过敏;神经系统成熟度,包括吞咽能力,对大人进食是否有明显反应;营养状况。

3、不满4个月添加菜水、果汁、水果泥都属于过早添加辅食。

4、添加辅食期间,保持孩子一贯的喂养规律,不主动减少母乳或者配方奶的量和喂养次数。

5、首次添加最佳辅食:婴儿营养米粉(我国以大米为主食,最好添加高铁纯大米米粉)。营养价值远超过蛋黄或者蔬菜泥等单一食物,不是简单的将米磨成米粉。不能自制。

6、添加新食物时,建议一种食物连续喂3天,观察孩子接受程度。出现异常反应,暂时停喂,3~7天后再添加这种食物,如同样出现问题,考虑不耐受,需停止3个月。

7、1岁前,都要把其他食物混在米粉中给孩子喂养,避免因多种味道食物分别刺激孩子而出现的偏食或者挑食。

8、添加辅食选在两次母乳或者奶粉之前,先吃辅食,再喂奶,一次吃饱。

9、吃少不强制,多吃不限制。

10、创造就餐环境,家长喂食前,做咀嚼动作演示,巩固孩子进食时先咀嚼再吞咽的习惯。

11、固体食物要在10个月之前引入。添加辅食后,婴儿胃肠道需要逐渐成熟,从泥状食物、粗粒食物、小块状食物。根据孩子自身胃肠道情况循序渐进的调整食物形状。

12、辅食添加原则由少到多、由细到粗、由稀到稠、由单一到混合。逐渐加入菜泥、肉泥、蛋黄等。

13、建议8个月再加蛋黄。目的是为了减少过敏的发生。

14、1岁后再加鲜牛奶及其制品、带壳的海鲜、花生及其他干果。目的是为了减少过敏的发生。

备注:目前美国儿科学会和澳洲的最新建议,菜、肉、蛋等食物的添加顺序不分先后,1岁之前可加全蛋。所以文中推荐的顺序添加,主要是为了避免过敏,最后家长还是需要根据孩子的接受程度,进行添加。

15、1岁之内不主动在食物中加入食盐和食糖。

16、食物性状与接受度密切相关。对于没有过敏的婴幼儿来说,没有不能接受的食物,只有不能接受的性状。

17、不同孩子因其体质特征,有其应该禁食的食物种类,需要根据接受(过敏、腹泻、便秘等)情况确定食物种类,不要和别的孩子相比。

18、肉类富含蛋白质,理论上满6个月就可以添加。前提,孩子对米粉或者其他简单辅食是否已经接受;肉类要加工成泥状;观察肉类是否过敏。如果没有上述问题,由少到多,由简单到复杂,逐渐添加。

19、尽量不吃成品辅食。任何罐装的泥装食物都没有自己做的新鲜。除非不能自制的,比如营养米粉。

20、吃干果要注意方式。杏仁、松子、榛子、葵花子、南瓜子这几种干果营养比较独特,适合孩子吃,但是要注意方式。1岁以下不要吃花生、榛子等,目的是为了预防过敏。3岁内可以接受研碎的干果,避免可能发生的气管异物的风险。

21、1岁之内不能吃果冻或者豆腐,看似非常软,但是韧性较大,若孩子吞咽不好,可能如同胶布一样黏附于喉部,造成窒息。对于1岁以内的婴儿,豆腐的营养没有特别之处,并不一定非要食用,

22、给孩子喂饭,大人嘴里咀嚼食物,可以增加孩子对进食的兴趣,不要进行语言诱导。

23、使用颜色鲜艳的辅食勺和碗,增加孩子的兴趣。

24、喂食前大人要先吃饭,以此诱导孩子的食欲。

25、不能一边进食,一边看电视、玩玩具,分散注意力进食对消化不利。

26、大人说话会是孩子将兴趣转移到和家长的沟通上,导致吃饭不专心,使进食大打折扣。

27、强迫进食容易使孩子产生抵触情绪,尊重孩子对食物量的选择有利于喂养。

28、4-6个月:以母乳或奶粉为主食,逐渐尝试添加辅食,种类和数量要少,性状要细。

29、7个月-1岁:以母乳或奶粉为主食,不主动减少奶量,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营养米粉、粥、烂面条)至少要占喂养量的一半,是辅食中的主食,保证孩子体重的增长。在此基础上添加菜泥、肉泥、或者鸡蛋黄。

30、1到1岁半:辅食和奶制品可达到1:1的关系。辅食中的食物结构配比与7个月-1岁相同。

31、1岁半以后:食物种类与成人食物相似,但味道相对清淡,性状相对软和细。直到3岁可以完全食用成人饮食。

32、均衡饮食,营养丰富,没有必要额外添加营养品。

33、用“生长曲线”评估喂养和辅食的效果。利用生长曲线连续观察身高、体重等生长指标,了解生长变化。而不是根据大便颜色和次数、出汗多少、比其他孩子瘦、没有某些孩子胃口大等无比较意义的指标所干扰。

34、辅食添加的效果评判包括神经系统发育(进食行为训练)、过敏的预防(湿疹、荨麻疹、腹泻、便秘等)、心血管疾病预防(1岁内不主动在辅食内加盐)、代谢疾患预防(肥胖、生长发育迟缓)、味道和食物偏好引导(不在辅食中加糖、水果等甜味食品,让孩子口味逐渐接近家庭饮食习惯)、龋齿预防(每餐后喝一两口白水)。

35、没有一个食谱或食量适合于所有孩子。

36、养成良好的进食习惯,孩子进食最好安排大人吃饭时或饭后,看大人吃饭,增加孩子进食食欲。

37、不过早品尝大人食物,以免味觉过早发育,影响辅食的接受度。

38、每次喂饭要控制在30分钟内,没吃完也要结束,避免孩子产生厌恶情绪。

39、定时定量:早餐、午餐、午点、晚餐比例20%~25%、35%、10%、30%~35%。

40、盐影响血压、增加肾脏负担,糖分过多引发龋齿,应尽量少吃。

41、胃口不好的孩子,可以补充一些复合维生素B等药物,促进肠胃消化,增进食欲,但是补充维生素不是上策!!!!!。

42、“饥饿”是诱导孩子专心进食的前提。对于进食不好的孩子可以通过饥饿疗法改善。

43、清洗原料,冷水清洗浸泡时间要短,不能长时间浸泡和长时间搓洗,避免维生素流失。

44、先洗后切,绿叶菜沸水中焯后再剁,尽量现炒现做,避免多次加热。做面食尽量不加碱,避免维生素的流失。

45、8个月到1岁,煮鸡蛋黄比较容易吸收消化,满1岁以后,可全蛋烹饪成蛋羹喂养,蛋黄不作为第一口辅食添加。

46、不能给孩子吃很多零食弥补吃饭不好。

47、纯母乳喂养,每天补充400单位维生素D即可,无须补充钙和锌。

48、钙与锌、铁、铜、镁等肠道吸收途径相同,若刻意补充一种微量元素,会造成其他微量元素在肠胃中吸收减少。所以才会出现补钙后,血液中锌或铁的水平降低的现象。

49、婴儿4-6个月后,添加富含铁的辅食。由于母亲怀孕期间通过胎盘给婴儿输送的铁只够消耗4-6个月。所以最早添加的婴儿辅食必须是富含铁的食品,如婴儿营养米粉、青菜、瘦肉等。

50、新鲜绿叶蔬菜含铁量较高,且富含促进铁吸收的维生素C,鱼类、蛋类铁含量及血红铁均低于瘦肉。

51、不能添加营养品代替正常食物。比如“蛋白粉”、“牛初乳”、“海外购的“洋”维生素和微量元素补充剂”孩子只需要适龄的饮食种类和饮食量即可。

52、不主动给1岁内孩子加盐(包括酱油等咸味调味品)。因为母乳和婴儿食品中都中含钠和氯。婴儿配方奶和米粉也含钠和氯婴幼儿对钠非常敏感,1岁内额外加盐,6岁即可观察到血钠偏高。

53、煮水果水和煮菜水中维生素大量受到破坏,都没营养。煮水果水中除了大量糖分外没什么营养。煮菜水还有安全问题,蔬菜表面的色素、化肥、农药会溶于水内,菜水内甚至含有重金属,这些都会危害到孩子健康。

54、不建议用奶瓶喂养辅食。奶瓶喂养是吸吮和吞咽的过程,而碗和勺是通过卷舌、咀嚼然后吞咽的过程。

55、添加辅食后厌奶多属于心理问题。婴儿先天喜欢甜味和咸味,当孩子接受一种较好的味道,比如果汁、钙水、大人饭菜等,对平淡味道的奶失去兴趣。确定孩子对哪种味道的喜好,做引子,使孩子恢复对奶的喜好。比如在配方奶中加入果汁,母乳喂养前在乳头上涂一些果汁,提高孩子的进食度之后,随后逐渐减少,直至恢复正常。

56、如果婴儿大便中可见原始食物的迹象,说明孩子消化功能尚未成熟,也说明给孩子提供的食物相对较粗。如果孩子咀嚼不好,要将食物性状再细致加工。

57、通过较粗性状的食物来锻炼孩子的胃肠道功能,可以在米粉中加入少许米粥、菜泥中适当添加少许小块蔬菜。

58、煮熟的鸡蛋黄要比蒸鸡蛋羹容易吸收,煮烂的肉泥比搅拌机绞碎的肉泥容易吸收。

59、添加辅食后出现腹泻,如不严重,继续观察3天。趋于好转,恢复正常后再加量和新食物。如果继续加重,暂停几天辅食再试。类似情况再发生,需要更换其他辅食。

60、添加辅食后出现便秘,大便干结、排便费力就是便秘。可以通过保证肠道菌群正常和足够纤维素摄入两方面来预防和治疗便秘。母乳喂养营造的双歧杆菌为主的肠道菌群的最佳途径。不要过多使用消毒剂。富含纤维素的蔬菜等是膳食纤维的主要来源。如果服用钙剂后出现便秘,说明钙质吸收不良。食物加工适当,注意青菜供给。

61、大便干燥说明大便中水分不足,但不能说明喝水不够。

62、添加辅食后出现过敏。对于食物一见就躲,或者进食初期正常,很快出现抗拒,排除对某种食物的味道,性状不接受的情况,应先考虑对食物过敏或者不耐受。比如,孩子一吃鸡蛋就躲,即便吃进去也会出现恶心或者呕吐,应该考虑鸡蛋过敏。

63、吃某种食物后,出现呕吐、急性腹泻、湿疹等情况,属于典型的急性过敏。这种情况不考虑消化不良,要及时停喂,至少3个月。

64、确定对某种食物过敏,要至少对该食物回避3个月。

65、对婴儿来说,只要能接受基本食物,如米、面。常吃的蔬菜、水果、鱼、瘦肉即可,不必过多种类的尝试。

66、辅食添加不合适导致皮肤发黄:手心脚心、全身皮肤发黄,但巩膜(白眼球)不黄,是食物色素造成的。比如胡萝卜、南瓜、红薯、橙子、木瓜进食频率过于频繁。

67、婴儿体重增缓慢、进食量少,食物密度低(粥)、消化不良、慢性疾病等。

68、最初添加水果,不要选择过甜或者过酸的水果,避免味道过重,出现厌奶和厌食。过咸、过苦的味道会使孩子偏食。

69、母乳喂养的孩子对辅食不感兴趣可以试试其他家人给孩子喂食。

70、婴儿每次辅食量可有20%的差异,每天的进食量也不固定。

71、牛奶是钙质的最佳来源。1ml牛奶中含1~1.2mg的钙。母乳喂养或者奶粉喂养+辅食的婴儿,母乳,奶粉和婴儿辅食中钙已经能满足婴幼儿的发育,所以不需要考虑补钙。大一点的孩子可以选择低温杀菌的巴氏鲜牛奶。

72、保证奶的摄入,就不会缺钙。6个月到1岁,600-800ml。1岁到1岁半。400-600ml。1岁半以后,500ml以上奶。

73、枕秃、睡眠不安、肋缘外翻、走路迟、出牙晚都与缺钙无关。佝偻病是“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纯母乳只需要补充维生素D。

74、每天晒太阳,依然需要补充维生素D,阳光只能促进维生素D的合成,但不能神话日光的作用。

75、婴儿纯母乳6个月,开始加辅食仍然需要坚持补充维生素D,如果添加辅食正常,母乳量充足,在孩子1岁到1.5岁可停止补充维生素D。对于奶粉喂养的婴儿,需要根据配方表计算维生素D的量。配方奶粉每日达到700-800ml,可以满足维生素D的每日需求,无需额外补充。

76、母乳喂养和配方奶喂养合理正常无需额外补水。进食量正常,没有大汗、腹泻、呕吐等,也没有进食维生素等药物,不是晨尿,其他时间段尿色淡黄或者无色,说明体内水分充足,无需刻意补水。是否补水与进食量、天气、温度、疾病有关,在气候干燥、气温高、出汗多、发热等情形下,也要注意给孩子补水。

77、一岁内不要加蜂蜜,蜂蜜水过甜,会影响婴儿口味,造成对奶和辅食的接受有影响。蜂蜜易被肉毒杆菌污染,引起中毒。蜂蜜内含激素,对婴儿发育没有好处。

78、根茎类蔬菜,如土豆、红薯、胡萝卜。可蒸熟后制成泥装。绿叶菜在沸水中焯熟,再加工成菜泥。胡萝卜要用油炒后再蒸熟。也可以蒸熟胡萝卜打成泥,再加入油。

79、不建议将水果泥加入米粉喂食,这样会对孩子出现对主食味觉的错觉,为长大后自然接受咸味主食做准备。

80、定期清理冰箱,冰箱取出的水果和蔬菜要再次清洗。冰箱取出的食物凉,最好不要立刻给孩子食用。

81、最佳喂养温度与正常人体温度相同。36-37摄氏度。随着生长,孩子逐渐适应自己的食物温度。若孩子出生后喝凉奶或者凉水,胃肠道就会适应偏凉温度。若平时进食温热食物和温水,突然进食偏凉食就会出现胃肠不适。这个温度来自平日生活,无需相互比较。

82、早期婴儿喂养的目的是满足生长和发育,同时避免和降低婴儿早期胃肠、呼吸及过敏疾患的发生。

83、母亲怀孕期间营养充足,现在出生体重较大的婴儿越来越多。出生后充足的母乳和配方奶,生长发育较快的婴儿越来越多。超过4-6个月的孩子,营养需求增加,胃肠蠕动加快,流质的母乳和配方奶在胃肠道存留的时间就会逐渐缩短,导致营养吸收率逐渐下降。这时应该添加婴儿米粉等辅食。可以增加母乳和配方奶的留存时间,提高吸收率。

84、母乳的颜色和稀稠度不是有无营养的指标。添加辅食后,养成正常的进食规律和习惯,就不会过度依赖母乳喂养。如果进食丰富,即使断母乳也不会影响婴儿的生长,孩子正常接受辅食,母亲也会生活规律,身体健康,才会实现断奶的自然过渡。断奶的月龄和季度不是应该考虑的因素。

85、婴儿的味觉大多在8个月时开始发育,每个孩子在味觉发育上会有时间上的差异。只要发现进来孩子对原本喜欢的食物产生厌恶,就应该考虑味觉发育所致。可以加一点有味道的食品。

86、孩子出牙期的食物。五六个月左右的婴儿,常用手抠嘴可能与长牙有关。食物性状从泥状过渡到颗粒的前提是牙齿萌出。磨牙萌出之前还不能充分咀嚼食物。

87、频繁少量的进食会使人失去饥饱的刺激。在孩子身上会的到充分的反应。不知饥饱很难引起孩子的食欲和吃饱饭的满足感,使孩子对吃饭失去兴趣。应该定时给孩子喂饭。

88、孩子缺锌表现食欲减退、易出皮疹、情绪不稳定、味觉异常、体重减退、甚至免疫功能抑制、贝壳类海鲜、深色肉(瘦牛肉、猪肉)、豆类及干果、牛奶、鸡蛋都含锌,使用富含锌的食品时,必须同时摄入充足的动物蛋白,例如瘦肉、鱼等,才能提高锌在体内的利用率。大量补钙、补铁会影响人体对锌的吸收率。合理饮食是最好的补充剂,若孩子出现微量元素缺乏的问题,应该在医生指导下,适当补充。

89、胎儿和婴儿大脑和视网膜发育过程需要DHA,但需求量很少。DHA属于长链不饱和脂肪酸,属于脂肪。如果摄入过多,人体会将其作为能量消耗。母乳是DHA最好的来源,2岁以内如果进食充足的母乳和含有DHA的奶粉,以及营养丰富的辅食,不需要再接受DHA或者鱼油补充剂。2岁后可酌情补充藻类DHA.

90、鱼油属于DHA产品,藻类属于纯DHA,鱼油中含EPA,一种扩张血管、抑制凝血作用的长链不高和脂肪酸,对老年人有益,但对婴幼儿不利,不建议儿童接受鱼油产品。鱼油不是鱼肝油。

91、常规推荐1岁以上的婴幼儿才能接受酸奶。其原因是1岁以上的婴儿才能接受鲜奶。常规酸奶是以鲜奶为基础制作的酸奶,如果家庭自制的酸奶以婴儿配方奶粉为原料,可以在1岁以内食用。属于辅食。

92、不能使用母乳制作酸奶。母乳喂养是有菌喂养,比酸奶更利于婴幼儿肠道健康,即使吸出的母乳中含有细菌,而且还有需氧菌,放入酸奶机中24小时,一定会“发酵”出大量治病菌。吸出的母乳应该放入冰箱保存。

93、自制的酸奶,相对较酸。在孩子食用前,可以加些果汁或者果泥。对于1岁以内的婴儿不加糖或者蜂蜜。

94、应该给孩子进食常温下的酸奶。常温不会使益生菌蛮性。如果自制酸奶,应该在37度恒温下,才能使益生菌发酵鲜奶。人体结肠就是益生菌栖息的场所,温度就是人体温度。

95、孩子吞食异物或者误食药物,要立即催吐,用手指、勺柄、筷子刺激孩子咽部催吐。去医院检查要带药瓶。若吞服的异物不是十分尖锐,孩子无异常表现,等待孩子将异物从大便中排出即可。

96、给孩子添加辅食,不要撇开家庭喜好。

97、母亲能接受的食物时是孩子能接受的最好的食物。母亲不能接受的食物,早期不要给孩子添加。

98、孩子是家庭的一员,进食习惯应该与家庭相符。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食物爱好,如辣、清淡等味道,面、米等食物种类。

99、孩子应该在2-3岁接受家人的食物喜好,2-3岁前是逐渐引导阶段。

100、若按照书本或者纯西方方式喂养孩子,有可能导致孩子今后对自己家庭喜好的食物和种类接受不良。

最后补充一点,我们现在生活的年代,信息和知识都在飞速更新,可能我们才刚掌握一点知识,就有新的科普出来推翻之前的知识储备。对于一个新妈妈来说,储备知识是为了更好的养育我们的孩子。无论是有多少最新的知识出来,我们都可以本着几条基本原则,作为我们标准。

比如美国儿科学会的最新辅食推荐,孩子1岁以下可以吃全鸡蛋,包括蛋黄和蛋白。我们选择接受,就要密切观察孩子是否对蛋白过敏。如果我们选择保守,暂时不添加蛋白,也是为了避免孩子过敏,这并不能说明我们对于新知识接受度的滞后性,而仅仅是一种思考后的选择。

现在新的说法菜泥、肉泥、米粉的添加不分先后,我们之所以先加米粉,主要是考虑到孩子消化能力和辅食的接受度。

无论是医生,科研工作者,热爱科普的人给我们提供的科普知识,都是为了帮助我们更好的喂养孩子,但是孩子的喂养方式还是取决于我们自己生活习惯,家庭饮食。我们每个妈妈的精心喂养都是希望孩子健康的过度,减少过敏、腹泻这些不良反应的发生。我们不需要在某一条喂养知识上过度纠结。最后给每一个准备加辅食和正在辅食道路上奋战的妈妈加油!

记录于2015年9月4日 15:00

BY:小润润妈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崔玉涛谈宝宝辅食,太全面了!
如何给宝宝添加辅食呢?
.宝宝辅食喂养全接触
“要想小儿安,三分饥与寒”,过度喂养不可取,别让它害了孩子
崔玉涛5:小儿营养与辅食添加(崔玉涛图解家庭育儿5)书评
干货必收!婴幼儿喂养常见100问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