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
高 一 地 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2.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3.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
4.所有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本卷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图1示意某国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随时间变化情况。据此完成1~3题。
图1
1.该国人口增长的快慢,根本取决于
A.控制人口的政策           B.生产力水平的高低
C.人口出生率的高低         D.灾害和战争的多少
2.该国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时期是
A.20世纪70年代         B.20世纪80年代
C.20世纪90年代         D.21世纪初期
3.图示时期,该国的人口数量
A.先增后减              B.持续减少
C.持续增加               D.波动变化
表1为2015年四个大洲(地区)人口统计表。据此完成4~5题。
表1
地区
大洋洲
欧洲
亚洲
拉美地区
人口总数(亿)
0.35
1.25
38.7
5.72
人口自然增长率(%)
1.0
0.2
1.8
2.2
4.2015年新增人口数量最少的大洲(地区)是
A.大洋洲   B.欧洲   C.亚洲    D.拉美地区
5.关于表中四个大洲(地区)人口增长模式的判断,正确的是
A.大洋洲——“高—高—极低”模式
B.欧洲——“高—低—高”模式
C.亚洲——“高—高—较低”模式
D.拉美地区——“高—低—高”模式
图2为人口增长模式转
变示意图,图中甲、乙、丙、丁分别代表不同的人口增长模式。据此完成6~7题。
图2
6.人口平均寿命最短的人口增长模式是
A.甲            B.乙           C.丙        D.丁
7.目前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长模式是
A.甲           B.乙           C.丙        D.丁
图3示意我国部分省(区、市)某年人口出生率和人口自然增长率统计。据此完成8~10题。
图3
8.图示省(区、市)中,人口死亡率最高与最低的分别是
A.上海、宁夏                      B.北京、宁夏
C.北京、江苏                     D.江苏、西藏
9.上海人口出生率比北京高,人口自然增长率却比北京低,其原因可能是
A.上海人口老龄化严重,死亡率高     B.北京医疗卫生条件好,死亡率低
C.上海外来迁移人口以老年人为主     D.北京人口净迁移以青壮年劳动力为主
10.图示统计资料显示,我国人口增长模式已基本进入
A.原始型        B.传统型       C.过渡型     D.现代型
在俄罗斯,一对丁克夫妻需每月向政府缴纳月收入的6%作为“无子女税”,这笔钱被政府用于补贴产妇和多子女家庭。据此完成11~12题。
11.俄罗斯制定该项政策的主要目的是为了
A.增加国家税收,补贴困难家庭         B.提高门槛,遏制移民迁入
C.提供就业岗位,降低失业率           D.鼓励生育,促进人口增长
12.下列国家人口增长模式与俄罗斯最相似的是
A.巴西    B.美国   C.德国    D.印度
13.下列因素与人口容量呈负相关的是
A.资源数量            B.科技发展水平
C.消费水平            D.人类社会发展阶段
14.下列各地区中,人口合理容量最高的是
A.青藏地区   B.长江中下游地区   C.内蒙古地区  D.新疆地区
图4示意某地区人口增长与环境人口容量的关系。据此完成15~16题。
图4
15.影响图中C大小的基本因素是
A.经济水平    B.开放程度     C.自然资源    D.科技发展
16.人口增长与环境人口容量关系密切,对其判断正确的是
①环境人口容量具有不确定性,可以无限制人口增长
②无控制的人口增长会使人口数量超过环境人口容量
③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值基本相同,不同区域承载人口基本相同
④合理的人口容量一定要控制在环境人口容量以内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表2示意对不同气候区合理人口容量和合理人口密度的测算。据此完成17~18题。
表2
气候区
合理人口容量(亿)
合理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
热带雨林气候区
28.00
200
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9.30
100
地中海气候区
2.25
90
温带季风气候区
7.35
30
17.表中数据的测算主要考虑的是
A.自然因素     B.社会因素          C.经济因素       D.技术因素
18.远没有达到合理人口容量和合理人口密度的气候区是
A.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B.地中海气候区
C.温带季风气候区          D.热带雨林气候区
广州城市规划指出,到2020年末,全市常住人口应控制在1500万以内。这“1 500万”是让广州人“生活舒服”的指标。据此完成19~20题。
19.材料中的“1 500万”是指广州市的
A.环境人口容量     B.环境承载力
C.人口合理容量     D.土地承载力
20.针对广州市的人口现状,今后的努力方向是
A.引进资金与人才,扩大生产规模
B.建立人地和谐社会,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C.实行二孩政策,缓解人口老龄化
D.推进郊区城市化,鼓励居民外迁
图5示意我国某地人口迁移与年龄关系。据此完成21~22题。
图5
21.根据图中信息判断,影响该地区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
A.人口老龄化    B.婚姻家庭    C.政治因素    D.经济因素
22.图中甲、乙、丙、丁不同年龄段的人口迁移有明显相关的是
A.甲、乙     B.甲、丁     C.乙、丙     D.丙、丁
图6为人口迁移示意图。据此完成23~24题。
图6
23.若甲表示越南河内,乙表示美国纽约,则该图表示
A.国内人口迁移              B.生态难民迁移
C.国际人口迁移              D.战争移民迁移
24.若图示表示改革开放后我国民工流动的主要方向,则该图表示
A.从河北流往山东         B.从湖南流往广东
C.从沿海流往新疆         D.从湖北流往四川
图7为现代化五个阶段的人口迁移模式图。据此完成25~26题。
图7
25.目前,印度国内人口迁移模式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6.人口迁移带来的影响主要有
①缓解迁入地的人地矛盾  ②有利于加强迁出地与外界的联系
③迁出地的环境压力增大  ④迁入地的经济得到发展,但产生一定的环境问题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图8示意2010年中国跨省(市)人口流入比重,图9示意2010年中国跨省(市)人口流出比重。据此完成27~28题。
图8                             图9
27.2010年中国人口流动特征是
A.人口流出的6个省(市)均为生态搬迁移民
B.人口流入的6个省(市)均分布在季风气候区
C.人口流出的6个省(市)均位于地势第二级阶梯
D.人口流入的6个省(市)均位于沿海地区
28.农村劳动力大量迁移对迁出区的影响是
①改善收入状况  ②改善空气质量  ③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④人口老龄化加重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人口迁移率指人口迁移数量与总人口的比值,正值为净迁入,负值为净迁出。图10示意某城市近四十年人口迁移率与人口自然增长率曲线。据此完成29~30题。
图10
29.该城市人口数量开始增加的时间是
A.①          B.②            C.③         D.④
30.目前,该城市人口增长现象常见于
A.东亚地区        B.拉美地区        C.西欧地区       D.北非地区
第Ⅱ卷(综合题,共40分)
3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全国人口普查为国家进行宏观决策提供了可靠的信息基础,研究历次人口普查结果还可以了解我国人口发展的历史以及社会发展的变化。
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占总人口的8.87%(65岁及以上老人占总人口的比例超过7%则视为进入老龄化社会)。图11示意我国1953年、1982年、2000年和2010年四次人口普查数据统计。
图11
(1)1953~2010年,0~4岁婴幼儿人口所占比例呈________(上升/下降/持平)趋势,这说明我国人口出生率________(上升/下降/保持不变)。(4分)
(2)从1982年人口普查数据可以看出,0~4岁较5~9岁年龄段人口比例________(高/低/不变),这是由于我国实行了________________的基本国策。(4分)
(3)请为我国怎样应对人口老龄化“建言献策”。(6分)
3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环境人口容量是指在可预见到的时期内,利用本地资源及其他资源和智力、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该国家或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图12示意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制约因素。
图12
(1)图中A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2分)
(2)图中B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因素的发展变化必然带来人类获取和利用资源的手段和方法发生改变。(2分)
(3)列举提高环境人口容量可以采取的措施。(6分)
3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为推进区域经济均衡发展,国务院将我国分为中部、东北部、西部、东部四大地区,并提出了“中部崛起”、“东北振兴”、“西部开发”和“东部新跨越”的战略决策。图13示意某年我国四大地区间人口流动数量,箭头表示人口流动方向,数字表示人口流动数量(单位:万人)。
图13
(1)说出人口净流入量最大的地区,分析人口大量流入给该地区带来的有利影响。
(2)说出人口净流出量最大的地区,分析人口大量流出给该地区带来的有利影响。
高一地理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第I卷
1—10  B  A  C  B D  A  C  A  A  D
11—20  D  C  C  B C  D  A  D  C  B
21—30  D  A  C  B A  D  B  D  B  C
第II卷
31.(14分)
(1)下降 下降(每空2分,共4分)
(2)低 计划生育(每空2分,共4分)
(3)延长退休年龄;完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提高社会服务能力,改善老年人生活质量;适当调整生育政策。(6分)(答案合理即可,答出3点得6分)
32.(10分)
(1)(自然)资源(2分)
(2)科技水平(2分)
(3)合理开发自然资源;依靠科技进步,提高资源利用率;提高科技水平;提高地区对外开放程度;合理消费,杜绝浪费。(答案合理即可,答出3点得6分)
33.(16分)
(1)东部地区(2分)  有利影响:提供劳动力资源;促进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城市化进程。(答案合理即可,答出3点得6分)
(2)中部地区(2分)  有利影响:人口数量减少;减轻环境压力;缓解人地矛盾。(答案合理即可,答出3点得6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高考地理命题密码解读微专题127:人口与地理环境
【在线检测】2020年高一地理月考试卷
【每日一练】0204 必修2 人口增长模式的判断
2016高考地理3-2-1专题06人口
高考地理复习专题九 人口与城市
高一地理必修二:人口的变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