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摄影和绘画一样,从来就是主观的事儿

摄影是主观的?摄影是客观的?时至今日仍有人在争论。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与否,恰恰是摄影师的一个门槛。认识了,我们就走进了摄影之门;不认识,就永远不知道摄影是什么。(摄影的分类一直很混乱。为了叙述方便,我们把它笼统的分为两大类:商业摄影和艺术摄影。我们这里主要谈的是艺术摄影。)

摄影只是客观的再现吗?

在全民拍照的数码时代,每一天,世界上各个旅游景点的照片都以数亿记的规模在网上传播;微博、微信上的照片也是铺天盖地、汹涌而来,但是好的照片寥寥无几。因为照相不等于摄影;照片不等于作品。就像照相机已经发明近200年了,而且早就普及到了各家各户,但是,200年来可以被称为摄影师的还是极少数人。科技的发展使得用手机、数码相机拍照变得越来越简单了,拍照的门槛越来越低了,但是照相器材的好坏并不是摄影的决定因素,成为摄影师的门槛反而越来越高了。因为,当技术变得越来越简单的时候,摄影作品的价值就更加体现在社会性、思想性、审美性、创造性上;因为,摄影自始至终、从头到尾都是主观的事儿。

摄影师对相机的设置是主观的。大部分人用手机和相机拍照时设置的是自动程序(像胶片时代使用的傻瓜相机),拍出来是什么样就是什么样,他们把决定权完全交给了相机,失去了自己的主观控制。而摄影师在拍照前会有一系列的主观设置,比如:色彩空间会选择Adobe RGB,以确保最大的色域范围;拍摄格式会选择原始数据RAW,以确保影像的品质和生成后期可以任意调整的数码底片;拍摄模式通常会选择手动模式M档,为了自己调整曝光三要素:光圈、快门、感光度从而实现主观地控制影调、景深、虚实、画质等目的。

拍摄时的主观控制。摄影师在按动快门前脑子里都会思考这些问题:我的主题是什么?主体是什么,陪体是什么,怎样构图才是最强烈的观看方式?使用什么焦距,全景、中景、远景、还是特写?是平视、是俯视,还是仰视,机位在哪里?要大景深还是小景深,哪里实哪里虚?是顺光、逆光、还是侧光,现在是最佳光线吗,用什么方式测光,怎样实现我要的影调?画面的点线面构成、色彩构成有审美价值吗?预想的画面是什么样,后期还可以做什么?这一系列的观察与思考、判断与选择决定了是否按动快门。这个过程逐渐会变成摄影师的下意识行为,是在一瞬间完成的。显而易见,这个思维的全过程都是摄影师的“我”在主观的控制着。

拍什么?更是由摄影师的主观意志确定的。拍什么?我的摄影定位是什么?这是我想做的事情吗,是我自己的生命感悟吗?这是我的创意还是在重复别人的语言?这事情对我、对社会有什么意义?拍什么的问题实质上是对摄影对生命不断审视、不断追问的过程。当你拍摄风景时,是什么让你在延绵不断的时空里把“这一块”裁剪出来,是什么让你触景生情,你是想表达一种情绪,还是想呈现一种审美?当你拍摄纪实时,是什么让你把镜头对准了这群人?你想表达什么,你将用什么方式呈现你的作品?它的社会意义是什么,它的审美意义又是什么?只要你想到“拍什么”的时候,这些问题就会一直在你的脑海中碰撞,这整个的思维过程都是主观的。

当你从客观的时空中“断章取义”的凝固某一瞬间的时候,已经是在“自说自话了”,因为你给别人看到的只是一个瞬间的影像,没有前因后果。那不过是你想凝固的瞬间;那是你自己主观的意像;那不是事物的真相。就像那张著名的新闻照片:画面是一个美国士兵在给俘虏喂水,观者的感受是善待俘虏。其实没有被放进画面的是另一个美国士兵,正用一把枪顶在这个俘虏的脑后,他们在强行给俘虏灌水。所以,即使是纪实摄影、新闻摄影,观者看到的也是摄影师想给你看到的“主观的真实”而非现场的“客观的真实”。所以摄影不是客观的再现,摄影从来就是主观的表现。

摄影要不要做后期?

在胶片时代,照片的后期处理是在黑暗的屋子里进行的,那个时候我们把它叫“暗房”。今天,摄影早已进入了数字时代,照片的后期处理是在电脑上通过图像处理软件完成的,我们称其为“数码暗房”。Photoshop是最强大图像处理软件,Ps是Photoshop的简称。我们常说的这张照片Ps过了,意思就是用Photoshop软件处理过了。

月升

 照片要不要Ps ?这是一个长期困扰着摄影人的问题。有些一直玩胶片的摄影人总是爱说:“现在的照片都是Ps的,我还是喜欢胶片时代原汁原味的摄影。”其实,他们所说的原汁原味的摄影从来没有存在过,胶片时代流传至今的摄影名作都是暗房的产物。诚如胶片时代的巨匠安塞尔·亚当斯的名言:“底片是乐谱,印放是演奏”一样。亚当斯在晚年回忆起创作《月升》时说:“尽管多年来制作过无数张《月升》,但是可以肯定地说,它们没有完全一样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技术能力不断积累、生命感受也在不断变化,使得他每次印放《月升》的时候都会有新的想法,都会赋予作品新的面貌。所以,一张优秀的摄影作品不仅是高超技术的产物,更是摄影师此时此刻心灵的映照。

亚当斯不仅在前期拍摄时用他的“区域曝光法”控制影调,在暗房里后期制作时仍然用“区域曝光法”继续完善他的作品。“区域曝光法”本来就不是想如实的还原眼睛看到的景像,而是要实现他心里想要的影调效果。所以,即使是胶片时代的摄影巨匠,摄影的前期和后期都在他的主观的掌控之中,而绝非是客观的再现那么简单。

胶片时代的另一位大师亨利·卡蒂埃·布列松,提出了“决定性瞬间”的理论。他说:“世界上没有任何事情没有其决定性的一瞬间。在几分之一秒的时间里,在认识事件意义的同时,又给予事件本身以适当的完美的结构形式。”这是多么主观的理念啊。因为是否“决定性的瞬间”,对事件意义的认识以及是否是完美的形式,没有一个客观标准,都是摄影师主观的判断,都是摄影师赋予这个瞬间的。

有人说布列松拍摄精准,从不做后期,拒绝裁切照片,其实只是个传说。他的好作品也是在成堆的废片里选出来的;他也有自己专门的暗房师;他的照片后期也是要经过主观再创作的。

《在圣拉扎尔火车站后面》1932年 布列松

 一位男子跳过水坑,和身后海报中女郎的舞姿极为相似,相映成趣,而男子身旁地上断裂的铁箍像一个“C”。这就是布列松的几何构图、决定性瞬间、现实与超现实。玛格南摄影大师菲利普·琼斯·格里菲斯认为,这张照片寓意深刻,象征着“欧洲跳向未知”。但是这幅照片,也是经过后期二次构图形成的。

未裁切的原作(左)和最终作品(右)

未裁切的原作人物较小,且画面左边混乱,近乎废片。经过裁切,拉近了人物,强调了画面的形式感。

从这两位大师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胶片时代的摄影作品从前期到后期也是主观控制的产物。胶片时代都是如此,何况我们拥有更强大的图片处理软件的今天。其实,当代摄影是一个全程控制的过程,“数码暗房”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当代摄影人不会利用图像处理软件对自己的作品进行主观的控制,那是不可想象的。后期调整照片,熟练地技术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你要知道把照片调整成什么样。这需要你的眼光来决定,而你的眼光又是你的认识决定的,你的认识来源于你的综合素质,你的综合素质来源于你方方面面知识的积累。所以,今天的摄影师应该具备五种能力:第一,对照相机的熟练操作能力;第二,对图像处理软件的熟练运用能力;第三,对摄影语言的轻松驾驭能力;第四,对视觉艺术的审美能力。第五,对生活的感受能力。

摄影是什么

摄影是艺术家传情达意的媒介。当代优秀的观念摄影作品,都是对现实世界的深度思考,照相机只是获取素材的工具。摄影师通过前期的装置、行为;通过后期的艺术重构,创造出新的审美样式,以此表达自己的艺术理念。今天的纪实摄影更多的指向了社会问题,对某一问题进行更有深度、更有力量的系统呈现。与此同时,纪实摄影也要求具有艺术素质;有新的形式语言;准确的信息、鲜明的态度;要具有审美价值。所以,观念摄影师、纪实摄影师也可以成为艺术家。他们的摄影作品一样可以进入画廊、美术馆,一样可以进入图片市场、拍卖市场。

摄影是艺术化的真实。就像摄影师森山大道所言:“在我眼里,摄影就等于黑白。提到黑白精神,我觉得有三个特点:抽象性、象征性、梦之性格。将这三个特点融为一体,成为比人的眼睛所看见的更为强烈的印象。通常人们所目睹的,是形形色色的彩色空间,但是,若能通过黑白照片,则可以看见另一个现实。”

摄影是我们的心像。《坛经》中云:“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六祖惠能进曰:非风动,非幡动,仁者心动。”实质上拍摄的过程是摄影师的思绪在主客观之间相互映照、交相感应的过程。拍下的不是你眼睛看见的,而是你心里感受到的。

“摄影是什么”依然是一个永恒的问题。每位摄影师都在用作品给出自己的定义。文如其人、画如其人、摄影如是,一切艺术如是。还是用安塞尔·亚当斯说的话做结束语:“我们不只是用相机拍照,我们带到摄影中去的是所有我们读过的书、看过的电影、听过的音乐、爱过的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后期是一种罪么?
摄影范谈(四)摄影的真真假假
在越战中殉职的摄影师 拉里·伯罗斯
石内都:身为女性本身就是一种天资
8个不用照相机拍摄的牛逼摄影师
为何还要玩胶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