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张图看懂泉州、厦门和漳州的源头

泉州、厦门和漳州,合称闽南,界于福建南部木兰溪、晋江、九龙江和漳江流域之间。

闽南人,俗称为福佬人、河洛人,在海外亦称福建人、唐山人,主体人群以河南光州固始县籍为主。


闽南及闽南人的形成,与历史上中原动乱及衣冠南渡密切相关,其背景约为四种:

(一)西汉元封元年(前110年),汉武帝平闽越,以“东越狭多阻,闽越悍,数反复”、“终为后世患”,迁闽越族数十万于江淮之间,福建人口锐减。

(二)西晋永嘉五年(311年),匈奴攻陷洛阳,天下大乱,中原衣冠南渡,其中始入闽者八族,分别为林姓、黄姓、陈姓、郑姓、詹姓、邱姓、何姓、胡姓,至南朝梁天监(502~519年),闽南作为一个整体初现,为南安郡,辖南安、龙溪和兰水三县。

(三)唐总章二年(669年),泉、潮间蛮獠啸乱(当时泉指福州),归德将军陈政及后续其子陈元光率光州固始县87姓平乱,并奏请设置漳州,陈元光被后世称为开漳圣王,此时闽南漳泉两郡始立。

(四)唐广明元年(880年),继黄巢起义后,安徽寿县人王绪在攻克寿州和光州后于固始县接收王潮、王审邽、王审知三兄弟及众多固始将士,于885年由漳浦入闽并攻克漳州,期间王潮发动兵变自立,第二年克泉州,任泉州刺史。三兄弟后建立闽国,后世称王审知为开闽王,此时泉州建置与今日基本相同,漳州则近半。

由此,西汉以后福建除偏远山区以外基本已无越人分布,由汉入晋,汉人陆续南迁,闽南初步形成,此时因人员稀少,中原人分布不广,随着唐代两次大规模的固始人进入,才逐渐形成闽南主体人群,经过五代闽国的繁荣发展,闽南已形成完整、稳定的区域文化,并开始对外传播。

闽南各县市历史演变关系图

闽南主要分泉派和漳派,二者均形成于唐代,厦门介于漳泉之间,各有分属。

漳派分两个分支,一支为九龙江流域的龙溪县,历史上一直是漳州的中心,另一支为漳江流域的漳浦,曾经一度是潮州的中心,二者在隋代均归属龙溪县(今漳州市区和龙海市)。

泉派亦分两支,一支为木兰溪流域的莆田,元以后已自成一体,另一支为晋江中上游的南安县和中下游的晋江县,二者在隋代均归属南安县(治今南安丰州镇,介于今南安市区和泉州市区之间)。

漳泉两派再往上溯源,最终为郡治位于南安县的南安郡,而这也便是闽南之共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闽南中心论:晋江是如何一步步被厦门取代的
泉州,厦门,漳州哪里的闽南话最正宗?
先有龙海桥,后有龙海县,再有龙海市
闽越人来源问题
泉州杂谈 039:浅谈泉厦漳台闽南话口音的形成
漳州名字由来资料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