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美军冲着志愿军阵地撒尿,一战士不顾禁令开了一枪,开启冷枪运动

上甘岭是一块长3700米、宽1000米的狭小地域,在这里,志愿军和联合国军双方10万余人拼命厮杀了43天,作战规模由战斗发展成为战役,四万余名士兵永远被留在了这里,是世界上罕见的激烈战争之一。

争锋开始

一场秋雨一场寒,朝鲜的夏季是短暂的,转眼间,秋风秋雨,草木变色,上甘岭是志愿军中线的咽喉要点,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一旦失守会造成极大的威胁。

为了拿下上甘岭地区,中国志愿军用血与身躯付出了惨痛的代价。敌军司令范佛里特原本只预备谋划两个营的军力,以200人的代价,在5天内即可完成战斗。作为防御一方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由第3兵团副司令员王近山、副政治委员杜义德指挥第15军,通过坑道工事,死守联合国军的进攻。一天之后,敌方占领了我方537.7北山的表面阵地,597.9只占了三分之一,志愿军依旧占领主阵地。

当夜,乘敌人立足未稳,尚暴露在表面阵地上之际,志愿军组织反击以夺回阵地。就这样,白天“联合国军”依仗强大的火力占据了两个高地的表面阵地,夜晚,志愿军发挥近战、夜战之长又夺回了阵地。

鉴于敌人在上甘岭地区投入的兵力、火力有增无减,秦基伟、谷景生决定:调整45师部署,增调134团、133 团各1个营。原本,联合国军的将领范佛里特笃定此战在“摊牌”计划的加持下,定会以少量的伤亡迅速获取胜利。并且,这次作战的部队是美军的王牌战队。

然而,志愿军的防守能力和顽强程度远远超出他的意料。进攻了整整“一天,“联合国军”连一寸阵地也没捞到,还伴随着巨大的伤亡,无奈之下,范佛里继续补充兵力。

志愿军虽没有失守,但是面对敌军凶猛的火力,依旧有不小的损失。19日夜,志愿军实施大反击,全面收复高地,激战中出现了一个被中国人世代传颂的英雄——黄继光。在夺取597.9高地时,志愿军三次爆破都未成功,无奈之下,黄继光领导战士吴三羊、萧登良冲上了阵地,摧毁敌人的火力点。

三人伤的伤、死的死,黄继光的左臂被打穿,敌人的火力依旧强势,黄继光毫不畏惧,强忍伤痛,在弹药用尽的情况下,用胸膛堵住敌人的机枪,英勇牺牲。

在黄继光英雄壮举的激励下,志愿军迅速攻占阵地,全歼守敌两个营。

战斗结束后,冯玉庆亲手把黄继光抱了回来。只见他身裹烧焦的衣服,脊骨被打断了,腿也被打断了。

志愿军领导机关给黄继光追记特等功,追授“特级英雄”称号。

20日,在“联合国军”强劲的攻击下,除597.9高地西北山脚的三个阵地外的其余所有表面阵地均被占领,两高地的志愿军部队全部转入坑道坚守。

15军的人流血不流泪,为了守住五圣山,志愿军视死如归。

战争一直到11月25日,“联合国军”由于伤亡惨重,被迫停止进攻。南朝鲜军第2师撤出整补,其防务交南朝鲜军第9师接替,上甘岭战役遂告结束。

美国新闻界当时是这样评论的:金化攻势已经成了一个无底洞,在这次战役中,联合国军的人员伤亡和军事物资是损失最多的。

上甘岭战役,以退为进,以防守为主,艰难地夺取了胜利,向世界宣告了志愿军的坚定毅力和必胜的决心。

巧用攻心计

五圣山前敌人换防,几个月前被打得伤亡惨重的韩2师,经过整顿,又开到537.7北山对面替换美军第40师阵地。在胶着状态下,志愿军45师决定对敌人展开心理攻击。

9月底,师电教组把沉重的发电机抬上山,安放在交通沟的猫耳洞内,做好伪装后,来了两位英姿飒爽的朝鲜人民军女军官。大家都称她们是金中尉,崔少尉,她们是朝鲜人民军驻45师联络处派来协助进行对敌广播的。

一天夜晚,师、团敌工干事,带着战士,在敌我阵地之间的游击区,布设起宣传阵地:面朝敌方,并排挂起两条大横幅:一边用朝、英两种文字写着:“中朝人民军队优待俘虏”;一边写着:“人逢佳节倍思亲”;中间挂着一幅画:如盘的圆月之下,一家身着朝鲜民族服装的老人、少妇和一对幼小的儿女,围坐在一个炕桌的三面,手抚祭品,望月兴叹,盼儿早归!

就在这幅大画的前边,一块平如桌面的石头上,摆满了志愿军后勤人员从祖国购买的“中秋月饼”。月饼下面,放了很多彩印的宣传品和特别“通行证”。

次日清晨,两位女同志,首先唱了一支朝鲜男女老少都喜欢唱的《春之歌》,然后,用朝语向敌军广播说:“南方军队中的兄弟们,再过三天,就是中秋佳节。美国鬼子吃罐头、喝果汁,可你们的生活实在太可怜,连肚子都不能吃饱。中朝人民军队宽大为怀,考虑到节日来临,特送给你们一批月饼,就放在你们阵地右前方150米处的洼部里”。

两位朝鲜人民军女军官连续广播两遍,听听没有动静,又唱了一支朝鲜歌曲。接着她们又向韩军广播:“如果你们白天去取,要遵守3条规定:1.人数不要超过10人;2.不要携带武器; 3.领头的要打个白旗作为标志,我们不打枪、不打炮,朝中人民军队说话是算数的。”

但是,话没落音,“嗒嗒嗒嗒”,敌人一排子机枪打过来,把广播喇叭上钻了几个洞。崔少尉通过话筒说:“虽然你们长官叫你们打了枪,但中朝人民军队说过的话还是算数的。如果你们白天去取不方便,今天晚上,我们不打枪,也不打炮,你们可以放心地去取。”

这一阵广播之后,战士们发现敌人阵地上有人探头张望。停了一会儿,顺风传来争吵声。据后来投诚过来的韩军士兵讲:士兵们要去取,当官的说这是共军摆的圈套,还说:月饼拿回来也不能吃,里头有毒。

不过士兵们不信,他们白天没去取,当晚就全部取走了。韩军营长听说后派人去搜查,他拿回来自己吃,还将剩下的藏起来,气得士兵们连声骂娘。

金中尉还广播了一首在韩军广为流传的歌《泪别釜山港》,一曲《泪别釜山港》,压住了火线上的枪炮声,战场一下子寂静下来。

春秋的时候,有个叫做管仲的人说过:“力可歌取也”。在楚汉相争时著名的“四面楚歌”,就是用乡音瓦解了项羽的部队。明成祖朱棣在“靖难之役”中,也曾用“四面吴歌”,使敌军闻歌落泪,争相投降。一首《泪别釜山港》震撼着韩2师士兵的心。如今,敌军阵地上沉寂无声,气氛十分凄凉。为了唤起韩2师士兵的民族感情,声音非常甜润的崔少尉,接过话筒,放声唱起了朝鲜民歌《诺多尔江边》。

只要一广播,敌人就不再打枪打炮了。优美的歌声,通过扩音大喇叭传送到敌人前沿阵地,有许多韩军士兵探头啼听。歌声刚落,对面交通沟里传来“超思密达”(好)的叫喊声,甚至还有人学着哼哼。

崔少尉应邀,又唱了一支朝鲜男女老少都爱唱的《阿里郎》。次日拂晓,,2连的警戒哨发现,一个又黄又瘦的韩军士兵,乘出来站岗之机,从敌人阵地前的草丛中钻出来,高举的双手中,左手拿一张志愿军散发的特别“通行证”,右手拿的是印有“明月之诗”的宣传单,用力摇摆着,朝志愿军前沿阵地跑过来。

此外,为了应对敌军的火力,志愿军主要依靠野战工事抵抗敌军,还逐渐发展了坑道工事。为了做好持久作战的准备,志愿军总结经验,开展”地下长城“工程。在此期间,志愿军“默不作声”,令美军心慌不已。为了挑起志愿军的“注意”,美军不断“作妖”,他们找来一位女播音员,用蹩脚的普通话喊话志愿军,让志愿军早日投降。但志愿军充耳不闻,一心在阵地“挖坑”,直到五个月后,这项工程才终于竣工。

冷枪冷炮运动

1952年4月,某天美军站成一排,对着我方阵地看谁尿得远。一个新兵气得牙痒,冒着被处罚的风险,朝着对面的家伙就是一枪......

只见“砰”的一声,对面的美军痛得在地上直打滚。

这已经不是美军第一次这么做了,他们欺负志愿军拿他们没办法,在阵地前做出各种不堪入目的动作,简直狂得没边。他们公然在阵地前开Party,一副其乐融融的样子,而志愿军连口吃的都没有,馋得直流口水。开完Party后,他们还不尽兴,又搞起了摔跤比赛。还有的更过分,直接找几个朝鲜女人,在阵地前大跳贴面舞。甚至在大白天的时候,赤裸裸地躺在志愿军的眼皮子底下,美名其曰:晒日光浴。

这一幕幕花样百出的动作,看得志愿军是敢怒而不敢言。搞得战场完全不像战场,倒像是在海边,躺在沙滩上,沐浴着阳光,一派悠闲的景象。

对于一三五团的陈凤楼来说,他刚跟着部队来到这里。当他看到美国这些傲慢的架势时,知道这是美军的公然挑衅。

对于陈凤楼来说,一个热血青年,哪里受过如此的侮辱。这些动作明显是攻击性不大,但侮辱性极强。

那一天,天空像往常一样蓝,太阳暖暖地照着大地,让人误以为这是一片和谐的景象。美军习惯性地把躺椅往阵地前一摆,然后衣服裤子一脱,就开始了每天必备的裸体日光浴。

这让陈凤楼的内心发生了激烈的冲突:不打,受不了,肺都快气炸了;打,就会违反军纪,会面临蹲禁闭的后果,因为这是明令禁止的。

打也不是,不打也不是,该怎么办呢?

陈凤楼再看对面的时候,美军正沉浸在日光浴中,眼眯成一条线,双手放在脑袋下悠闲自然,双腿伸得笔直,全身白花花的肉格外显眼......

陈凤楼再也顾不得纪律了,愤怒完全占据了上风。只见他缓缓地举起枪,从瞄准器里对准着白花花的肉不断校准着。突然,只见他嘴角微微一笑,就扣动了扳机。随着“砰”地一声闷响,正在晒日光浴的美军再也见不到下一秒的阳光了,浑身不再是白花花的,而是被涌出的鲜血染成了红色。

美军瞬间像被捅的马蜂窝,他们一边往阵地跑,一边大喊:“有人放冷枪!”

陈凤楼的战友听到枪声后,就好像运动员听到了起跑的发令声,纷纷开起了枪。就好像美军比谁尿得远,而志愿军比谁打的人多。刹那间,什么日光浴,什么野餐会,什么跳舞,全都一扫而光,看得志愿军那叫一个爽。

随着陈凤楼开启的第一枪,得到上级的认可后,这种时不时开枪的有效伤敌模式诞生,被称作:“冷枪冷炮运动”。

仅仅两个月功夫,志愿军一三五团的一连,就干掉了三百多个美军,打残了美军的两个连,重挫了美七师的锐气。吓得他们赶紧把韩二师换上来当替死鬼。换防的时候,美国大兵哆哆嗦嗦地告诉韩二师的士兵:“对面那座山是狙击兵岭,千万不要冒头,千万不要出阵地,否则会没命!”

可韩二师不听,认为美国大兵怕死。很快,他们就尝到了血的教训。一个整编的团活生生地被打残,韩二师不得不换上新的部队值守。

至此,敌军那种公然挑衅的动作再也看不到了,只能看到一个个缩头乌龟,趴在阵地下不敢露头。

经统计,一三五团所隶属的十五军歼敌19921人,其中40%以上是冷枪创造的,而我军伤亡仅35人,敌我伤亡比例为569:1,这个数字让军长秦基伟乐得合不拢嘴。

同时,志愿军掀起了打冷枪的群众性体育性活动,其中一名叫庞子龙的炊事员看得手痒痒,趁给狙击手送饭的功夫,硬要上来试试。只见“砰砰”两声,对面活蹦蹦的敌军应声而到,这下炊事员来劲了,送饭的活撂挑子不干了,直接改行干起了狙击手。

没想到一个送饭的还挺神奇,三个月就干掉了54名敌军,直接变成了英雄。庞子龙直呼:这瘾过得太爽了。

敌人在阵地前嚣张怎么办?直接一发冷枪,送他一颗子弹,比什么都管用。

自从开了冷枪这个先例,敌人再也不敢嚣张了。

一三五团,也因为这一枪,让上甘岭537.7高地变成了响彻世界狙击作战史的美名。

这,就是子弹决定着荣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志愿军中狙击手“放冷枪”干掉13600名美军?真相远不止这么简单
志愿军众狙神缔造“狙击兵岭”猎杀敌军五万余人,令美军谈虎色变
朝鲜战争中,一名美军大官到上甘岭视察,当他对着志愿军阵地指手画脚
牺牲35人,却歼敌近2万,志愿军那场集体狙击大战到底有多过瘾?
构筑地下长城——上甘岭坑道的构筑
一名志愿军炊事员在上甘岭狙杀两名敌人,饭也不送了开始当狙击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