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万科董事长1条朋友圈曝光,让人细思极恐:担心的事,终于发生了
终身成长词典已上线1790/2000词条
今天是精读君陪伴你终身成长的第3001

01

前几天,万科集团董事长郁亮的一条朋友圈曝光,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
 
“祝贺崔筱盼获得2021年万科总部最佳新人奖。”


配图是一位美女员工的照片,眉目舒展,气质出众,长在很多人的审美点上。
 
然而,这位名叫“崔筱盼”的员工,其实不是真人,而是虚拟人物,是一位“数字员工”。
 
她于今年21日“入职”了万科,在系统算法的加持下,很快学会了人在流程和数据中发现问题的方法。
 
她以高于人类千百倍的效率,在各类应收/逾期提醒及工作异常侦测中大显身手,催办的预付应收逾期单据核销率达到91.44%,难怪能被评为最佳新人员工。
 
是我老土了,原来在当下这个时代,人工智能取代人类,已经在慢慢变成现实。
 
比如,横空出世的中国虚拟美妆主播柳夜熙,3天涨粉230万,对其他美妆博主简直是降维打击;


比如,每日经济新闻的两位虚拟主播,表现非常逼近真人,很多观众一直误以为节目是由真人录制的;


比如,具有东方古典美感的超写实虚拟偶像翎出道,频繁出镜大牌广告,抢了很多明星的代言......


数字员工,正在一步步代替部分人类员工的位置,因为他们的优点实在太多了:
 
知识储备丰富,能够高效率、低失误地处理海量数据,以及复杂的问题;
 
终日无休、任劳任怨、便宜好用、易于维护,能够降低企业不断攀升的人力成本......
 
很多人担心的事,终于还是发生了:打败你的,其实已经不是你的同龄人,而是无法抗拒的数字化趋势。

02

前段时间,一个话题冲上了热搜:“现在的大学食堂有多高级?”
 
齐鲁工业大学的一个女生@脸脸,用视频的方式介绍了她们学校里的智慧食堂。


整个食堂里,没有一个打菜的阿姨,只有做好的菜品被整齐地摆放着。


打菜前先去领个托盘,托盘上有个二维码,扫描后就会自动绑定你的账户。


当你去打菜的时候,先把托盘放在指定的区域,机器就会自动感应、识别你的账户了。


菜品的底下是一个秤,你打了多少菜,它就知道少了多少,旁边的显示屏上就会显示具体金额。


吃多少夹多少,可以把自己喜欢吃的菜每种都选一点,再也不用担心食堂打菜阿姨手抖了。


这类智能食堂,已经变成了一种趋势,国内很多地方都在尝试、推广了。
 
也许你也察觉到,在当今的信息数字化时代下,我们的日常生活已经慢慢被数字化技术渗透、深入了。
 
下班回家累得只想瘫在沙发上,没有精力打扫清洁,就可以让扫地机器人帮你维护卫生。
 
一个人做饭冷冷清清,想放点氛围感十足的爵士乐,只要大喊一声“小爱同学”就可以满足。
 
酒店里点外卖,再也不用担心外卖小哥进不来,因为有专门的送餐机器人可以送到房间门口。
 
一切都正如凯文·凯利在《失控》中提到的那样,人类经历了四次认知唤醒:
 
第一次,哥白尼认知唤醒,把人类从宇宙中心神坛的位置上拽了下来,人类不是宇宙的中心。
 
第二次,达尔文认知唤醒,让我们进一步认识到了人类也不是地球的主宰,是由其他生物进化而来的。
 
第三次,弗洛伊德认知唤醒,我们发现,人类连自己的意识都不能完全主宰,我们的很多行为,都不受意识控制。
 
第四次,机器智能认知唤醒,也就是我们正在迎来的,生物与机器联姻的时代。无论生物,还是机器,其实都是进化体。
 
潮水已经漫了进来,你是选择现在改变,还是将来被迫改变?

03

2条建议,送给想要在这股数字化趋势中,立于不败之地的你。
 
①拒绝无意义、机械化的伪工作。
 
来看两张对比图。


一位大爷的工作引起了很多年轻人的羡慕,因为实在太简单了,收入也还可以,5000多一个月。
 
不需要学历,不需要文化,甚至不需要任何能力,只要在流水线,拿起个锤子,给酱油瓶盖上敲印就可以了。
 
但事实上,这样的工作看似轻松,实则枯燥至极,容易产生无意义感,一天坐着敲十几个小时也是很累的。
 
而且,这种机械重复的工作,机器完全可以做,可替代性太强了。
 

另一张图,是10年前富士康痛定思痛,决定把整个富士康机器人化。
 
这些机器人24小时不眠不休也不会跳槽又不会抱怨,还不会要求涨工资。
 
未来,很多机械重复的“伪工作”很大程度上都会被机器所取代,所以还在做这些工作的人很可能失业。
 
比如银行柜员、流水线工人、以及很多不需要动脑的工种,如果你还追求着这类工作,那你未来的处境也许会变得很尴尬。
 
《爱情的逻辑》这本书中有这样一段话:
 
我们必须清楚,有些付出是有成长性、积累性的,有些付出是有机会接触到更大舞台的。
 
而有些付出,就是单纯地出售简单劳动,即使花一辈子的时间做到顶级,也不能把劳动卖出更高的价格。
 
如果你做的就是一些低成长、无积累、无法接触额外机会的事情,那么你会越来越趋向于只能做这个,我把做这些事情产生的贡献,叫做保姆式贡献
 
将机械重复的肤浅工作,转为更有质量的深度工作,你才能获得更快速的成长。


04

②培养决胜未来的六大能力。
 
著名未来学家丹尼尔·平克,在其著作《全新思维:决胜未来的六大能力》中提到:
 
随着工具越来越多样化,肢体的功能早就被逐步地外包出去了,比如汽车是我们腿的延伸,手机是我们感官的延伸。
 
甚至连我们的左脑,都在逐步被人工智能所取代。
 
所以,我们就只剩下那个善于想象、善于创造、善于图像化思维的右脑了,右脑的开发程度,就变成了未来一个人真正竞争力的重要抓手。
 
因此,为了更好地迎接这种趋势,我们需要培养出未来人才最需要的6大能力,叫三感三力。
 
三感指的是:设计感,娱乐感,意义感。三力指的是:故事力,交响力和共情力。


设计感:不是说每个人都要做设计师,设计其实是一种能力,是每个人每天都会做的活动。
 
这种能力要求你有很高的审美标准,去不断地追求新颖和美感,这样才会在生活和工作中游刃有余。
 
娱乐感:是工作、企业和个人幸福的重要因素,其重要性表现在三个方面:游戏、幽默和快乐。
 
意义感:意义感其实就是对应的马斯洛需求定理的最高层,自我实现。
 
在未来,意义感会变得更为重要,有才能的人都会追求自我实现,追求自我价值的最大化。
 
故事力:当今时代,信息时时处处可得,因而价值也就相对减小。因此,现在越来越重要的是这样一种能力:
 
把这些信息置于某一情境之中,即“加工”成故事,使之具有某种情感冲击力,感染力,影响力。
 
交响力:把独立的要素组合在一起的能力。它是一种综合能力,统筹全局,系统思维。
 
是发现看似无关的领域之间联系的能力;是识别大模式,是把别人都认为无法匹配的因素组合起来,得出某种新观点的能力。
 
共情力:是站在别人的立场、凭直觉感知他人的感受,即设身处地地用他们的眼光来看待问题,体会他们的感受。
 
它不是同情,不是惋惜别人的不幸,而是与他人产生共鸣,也是察觉自我,感知他人。
 
愿我们,在被时代洪流推着向前走时,选择改变自己、迎难而上。
 
共勉。


能力提升

应对数字化趋势,需要提高右脑能力。
今天想要为你推荐精读君的《终身成长词典》。
如果你觉得工作太忙,没时间去仔细读完一本书;
如果你对扩充自己的知识面,构建知识体系有着强烈的愿望;
如果你想要提升见识、视野、格局,与人聊天时有足够的知识储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指向工业4.0的教育研究
HR 未来的必备技能:与机器共舞
吃阿里巴巴食堂...
华为员工怒了:食堂真吃不起了!三颗肉也能卖到20元!
《第二次机器革命》预言的新世界:技术确实在加速贫富差距
机器智能为什么不可能超越人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