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董汉良医案(四)

六、祛风化痰、活血通络治疗痹证一例

李某,男,50岁,已婚。

初诊:1982年3月12日。

主诉及病史:腰骶部疼痛2~3年,无明显外伤史,遇气候变化病情转剧,腰骶部怕冷,腰部有酸重感。经外地用针灸及草药等治疗鲜效。

诊查:素体尚健,舌淡瘀,苔薄白,脉弦而缓。

辨证:痰瘀阻络,风湿痹痛。

治法:祛风化痰,活血通络。

处方:威灵仙30g 鬼箭羽10g 千年健10g 川草乌各9g(先煎)水蛭10g 地鳖虫5g(研末吞)白芥子10g 胆星5g 陈皮5g 3剂

二诊:3月15日。药后疼痛减轻,再进原方3剂。药后病情控制,即以六味地黄丸250g,调治而愈。

【按语】痹证为闭塞不通之证,痰瘀阻络,不通则痛。临床上除热痹外分痛痹、行痹、着痹。在诸痹治疗中祛络中之痰为治疗之关键。历来治痹强调祛风通络。其实祛风止痛治其标,祛痰化瘀为治本之法。案中之水蛭、地鳖虫活血化瘀,白芥子、胆星、陈皮祛痰利湿,威灵仙、鬼箭羽、千年健、川草乌为痰瘀同治之品,并各有止痛之功。所以本方在痹证发作时效果较好。其中川草乌为有毒之品,必须先煎20分钟以上,一以减其毒性,二以增其止痛之功。待病情稳定后当以补肾为治。现代著名中医学家朱良春先生有益肾蠲痹丸,强调补肾在痹证治疗中的地位,所以医嘱以六味地黄丸长服。六味地黄丸为补肝肾、化痰瘀之剂,很适合痹证的治疗.

七、祛风化痰、活血止痛治疗头痛一例

杨某,男,60岁。

初诊:1989年3月8日。

主诉及病史:患者于10年前曾有头部外伤史,一年前开始出现头部抽痛,视物不清,时发时愈,遇劳或气候变化则发,受风则加剧,痛如针刺,难以忍受。头部CT显示无殊。服西药止痛片,仅能暂缓。

诊查:舌淡,苔薄白,脉细而涩。

辨证:风痰夹瘀。

治法:祛风化痰,活血止痛。

处方:蜈蚣粉(吞)1g 僵蚕10g 地龙10g 白芥子10g 藁本10g

川芎5g 白芷10g 珍珠母30g 5剂

二诊:3月13日。药后头痛减轻,视物清,略有头晕。治以原方化裁。

处方:蜈蚣粉(吞)lg 僵蚕10g 地龙10g 白芷10g 白芥子10g

藁本10g 川芎5g 当归15g 瓦楞子30g 茯苓10g 服完痛除,继续调服20余剂,诸症若失,至今未发。

【按语】“头部抽痛”为风性之明症,故需祛风化痰;痛为不通之明症,故需活血通络。本案用祛风止痛直趋头部清阳之位之品,达到药到痛止的目的。其中蜈蚣研粉吞服,既增强疗效,又节约药材,若用煎汤入药,实属浪费。白芷、防风、藁本为治头痛之常药,凡医皆知。所用之珍珠母以重镇安神,白芥子、僵蚕、白芷化络中痰浊,地龙、川芎祛络中血瘀。故所列方药为痰瘀同治以祛风之剂。其中复诊中瓦楞子又为痰瘀同治之品,故亦常加用。此方较川芎茶调散治头痛效更佳,复发率更低。

八、活血化痰、祛风止痛治疗胁痛一例

吕某,男,57岁,工人。

初诊:1980年6月9日。

主诉及病史:患者近日来胁肋疼痛,按压咳嗽痛甚,呈刺痛,经西医诊查肝、肺、血象均无殊,诊断为肋间神经痛。用地塞米松等药,只能暂时缓解。平素身体健康,无慢性疾病。

诊查:舌质紫,苔浊而微黄,脉弦滑。

辨证:风痰夹瘀入络。

治法:活血化痰,祛风止痛。

处方:蜈蚣10g 地鳖虫20g 白芥子20g 制胆星10g,研细为散,每次10g,一日2次,开水送服。

3天后药完痛止而告愈,嘱其服逍遥散以调理善后。

【按语】本案为单验方介绍。对于久治不愈,反复发作之肋间神经痛不妨一试。药简效宏,简便易得。肋间神经痛属怪异之证,治宜痰瘀同治。但若肝阴不足之胁肋疼痛,或肝火犯肺之咳嗽胁痛之证,必须在滋养肝阴(如一贯煎)或清泻肝火(如黛蛤散)基础上,加用上列药散,则疗效更好,不妨一试。

上方活血化瘀尚可加三七粉、血竭或麝香、琥珀之类;化痰尚可加天竺黄、川贝或竹沥拌散(烘干后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关节疼痛,不过是湿痰堵住了,一碗清湿化痰汤,巧妙化解
散偏汤治疗偏头痛体会
头痛杜雨茂
190?痹证——石氏牛蒡子汤(石幼山方)
中药药对190种 - 中医临床专业讨论 - 医生圈论坛—医学社区 医学健康网站|寻医问药|...
清湿化痰汤《中医治法与方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