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为什么垃圾分类智能回收平台没有得到推广应用?

       垃圾分类智能回收平台的博文得到许多博友的支持,认为应该推广应用,这个想法和我最初完全一样,而且我也一直疑惑,为什么这样的好东西却只限于小范围的试点,而没有得到及时的推广应用呢?其实在收集相关信息的时候自己就想探究一下原因的,当然这只能算是自己做的又一个信息分析的实验吧,本文的结论只是分析结果的陈述,不代表即是事实。

       杭州关于垃圾分类智能回收平台的报道最早见于2013年3月25日的新闻《“美丽环境,从我做起”:下城区启动垃圾分类新模式暨废旧物资智能回收平台》,随后陆续有相关的报道在浙江甚至外地的媒体刊登,见“杭州垃圾分类智能回收平台上岗”、 智能垃圾回收机助力环保杭州高污染垃圾可换汽车 回收箱以最美司机命名杭州下城区在3个社区推出垃圾分类智能回收平台 。不过这些报道都没有得到多大的重视,基本上是淹没在许多热点新闻之中的。随后到今年的6月,因为兑现年度大奖又出现新一轮的集中报道,但同样没有成为热点。从这些报道可以看到,这一年中,垃圾分类智能回收平台只在最初的三个社区试点,后扩大到七个社区,基本上开始到现在在规模和方法等方面都没有太大的改变,虽然启动仪式的报道中说到“美丽环境,从我做起”的活动是由区城管局、区妇联及朝晖街道主办的,当天有浙江省商务厅商发处副处长、市城管委正副主任等领导出席了启动仪式,但此后的相关报道却并没把垃圾分类智能回收平台的应用作为一项政府推广的项目来介绍,从报道中可以看出,这其实是作为一个企业行为在做的,该项目有明确的运营商,即杭州郎盾科技有限公司。虽然该公司负责人有最美司机吴斌的背景,却依然可以判断其为一家私营企业,除了垃圾分类智能回收平台的相关报道外,没有找到其他关于该企业的介绍、产品等信息,可以判断该企业目前的规模和经营范围都不会很大。

       如果再作进一步分析,可以发现垃圾分类智能回收平台按目前这样的运营模式,肯定是赔钱的。因为回收的废品可以换算成不同积分,无色玻璃瓶每公斤兑换20分,啤酒瓶每公斤30分,1个塑料瓶10分,报废的U盘每个1350分,没用的手机充电器每个1350分,报废的手机电池每个可兑1650分……而积分是可以换成钱或换取实物的,100分相当于1块钱。而且试点社区每月按积分排名还会颁发月度大奖,每个社区每月各一个,月度奖奖品有垃圾粉碎机、500元的话费充值卡、折叠自行车甚至还有三口之家的旅行券等,另有季度奖iphone5手机,年度奖奖品是一台比亚迪混动汽车5年的使用权。那么这些积分和奖品与回收到的废品所值价值比较一下便可知赔本是绝对的。杭州朗盾科技有限公司对过去一年朝晖街道通过智能回收平台回收上来的垃圾做过统计:回收最多的是玻璃瓶,大概有18.9吨;塑料瓶6.74吨;电池类900多公斤。这些废品的价值应该低于奖品价值,整理、存储、运输这些废品还要花费不少人工和资金,更何况还有垃圾分类智能回收平台本身的研发制作费、维护费、运行成本费等等。

       从种种迹象可以判断,除非朗盾科技公司还有其他项目可以赚钱,而垃圾分类回收只能作为纯公益项目贴钱来做,那么现在没见该公司其他经营项目的情况下,可以认为垃圾分类智能回收平台可能是政府作为项目委托该公司做的,整个平台的研发、运行应该都是由项目经费支持的。从相关数据库中可以检索到,朗盾科技有限公司已经有一个相关专利“废旧物资和垃圾分类智能回收服务平台及方法 ”,专利号为 CN201310345043.9,这符合一般项目验收的时候需要有论文、专利等成果这样的特征。不过,可以肯定的是,除非继续有后续投入,否则当项目结束后没了经费支持,这样的垃圾回收平台是无法持久维持的,当然,这个平台是否能推出而且在多大范围内推广,其实都与后续有多少投入密切相关。

        现在可以猜测,这样的项目政府之所以只把它限定在企业行为的界限内,也许正是考虑到大范围推广巨大的成本,包括回收来的许多废品的再生利用技术也可能并不成熟等限制有关,所以这个事情便只能起到一种示范宣传效应,却无法转化为经济效益,无论政府和企业其实都是不想盲目推广的。但是,我还是想呼吁一下,政府对于正真的民生工程,哪怕贴钱也应该做好它的,这个事情做好了才真的是功德无量啊!

        好吧,最后引申一下,其实我们现在许多项目或活动都与这个垃圾分类智能回收平台很类似,以达到了宣传效应为目的,却没有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效益做支撑,更没有合理的运行机制作保障,于是大多最后便无疾而终了。仅以垃圾分类智能回收为例,我检索了一下万方数据库,检索表达式:主题:(垃圾) + 主题:(废品) + 主题:(废旧物资) * 主题:(回收) * 主题:(智能) * Date:-2014,结果为命中161条,期刊论文(30)、学位论文(28)、会议论文(3)、中外专利(82)、科技成果(18),可见在技术等层面对该主题进行的研究还是不少的,相关成果也很多了,却大多都停留在示范宣传方面,其实国内其他城市也有过类似的小范围试点,但都没有推广。

        希望杭州能像公共自行车那样,在垃圾分类回收上也能走在全国的前面。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69474-804441.html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废品老板的进击:你们都破产了,而我却赚了2000万!
废品回收行业的蓝海,为何还未被开发?
潍坊市奎文区试点智能垃圾分类回收箱
垃圾分类如何把“要我分”变为“我要分”?
“85后”开创再生资源回收新模式
废品回收小程序有前景吗?如何开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