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你可以不知道李泽厚,但应该知道“美的历程”

2021年11月3日,美国科罗拉多时间七时,哲学家李泽厚先生逝世,享年91周岁。

李泽厚,生于1930年,湖南宁乡人,在195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的“美学热”中,李泽厚被青年人尊为“精神导师”,在知识界极具影响力。其美学著作《美的历程》,成为1980年代大学生的必读书,让无数青年夜不能寐。

1990年代之后,李先生开始离开了大陆年轻人的视线,如今的年轻人,很多已经不知道先生的名字,不知道《美的历程》,也不清楚所谓的美学了。

读写菌大学期间,曾手抄《美的历程》全书,以下这些名句,曾让我们那一代人爱不释手、热血沸腾,今天选择部分推送(小标题为编者所加),供大家品咂。

01历史进程

人类从动物开始,为了摆脱动物状态,人类最初使用了野蛮的,几乎是动物般的手段,这就是历史的真相,历史从来不是在温情脉脉的人道牧歌声中进展,相反,它经常要无情地践踏着千万具尸体而前行

02儒道互补

儒道互补是2000多年来中国思想一条基本线索,道家做儒家的补充和对立面相反相成的,在塑造中国人的世界观,人生观,文化心理结构和艺术理想,审美兴趣上,与儒家一道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03人神世界

从秦皇汉武多次派人寻仙和求不死之药以来,这个历史时期的人们并没有舍弃或否定现实人生的观念,人间生活的兴趣,不但没有因向往神仙世界而零落凋谢,相反是更为生意盎然,生机蓬勃,使天上也充满人间的乐趣,使这个神的世界也那么稚气天真,他不是神对人的征服,毋宁是人对神的征服

04生命哲思

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从建安直到晋宋,从中下层直到皇家贵族,在相当一段时间中和空间内弥漫开来,成为整个时代的典型音调,这个核心便是在怀疑论哲学思潮下对人生的执着,在表面看来似乎是如此颓废,悲观消极的感叹中,深藏着的的恰恰是它的反面,是对人生,生命,命运,生活的强烈的欲求和留恋。正是对外在权威的怀疑和否定,才有内在人格的觉醒和追求,表面看来似乎是无耻地在贪图享乐,腐败堕落,其实恰恰相反,它是在当时特定历史条件下深刻地表现了对人生,生活的极力追求。

05魏晋风度

名士们一批又一批的被送上刑场,嵇康,潘岳,谢灵运,范晔,这些当时第一流的著名诗人,作家,哲学家,都是被杀戮害死的,这些门阀贵族们就经常生活在这种既富贵安乐又满怀诱惑的境地中,处在身不由己的政治争夺之中,正是由于残酷的政治清洗和身家毁灭,使他们的人生慨叹夹杂无边的忧惧和深重的哀伤,从而大大加重了分量,外表尽管装饰得如何轻视世事,洒脱不凡,内心却更强烈的执着人生,非常痛苦,这构成了魏晋风度内在的深刻的一面。

06陶阮之别

陶潜的超脱尘世与阮籍的沉湎酒中一样,只是一种外在现象,超脱人士的陶潜是宋代苏轼塑造出来的形象,实际的陶潜与阮籍一样,是政治斗争的回避者。陶潜的家事和少年抱负都使他对政治有过兴趣和关系,他的特点是十分自觉地从这里退了出来,荣华诚足贵,亦复可怜伤,由于身份地位境况境遇的不同,陶潜的这种感叹不可能有阮籍那么尖锐沉重,这些魏晋名士们尽管高谈老庄,实际仍是知道一死生为虚诞,其彭殇为妄作,与阮籍一样,陶潜采取的是一种政治性的退避,但只有他才真正做到了这种退避,宁愿归耕田园,蔑视功名利禄,无论人生感叹或政治忧伤,都在对自然和对农居生活的质朴的爱恋中得到了安息,陶潜在田园劳动中找到了归宿和寄托,陶潜和阮籍在魏晋时代分别创造了两种迥然不同的艺术境界,一超然世外平淡冲和,一忧愤无端,慷慨任气,他们两个人才真正是魏晋风度的最高优秀代表。

07宗教憧憬

宗教经常是对现实苦难的抗议或逃避,宗教毕竟只是现实的麻药,天上到底仍是人间的折射,把苦痛和对于苦痛的意识和感觉当作真正的目的,在苦痛中愈意识到所舍弃的东西的价值和自己对它们的喜爱,愈长久不息地观看自己的这种舍弃,便愈发感受到把这种考验强加给自己身上的心灵的丰富,南北朝显赫一世的皇家贵族,经常是刹那间灰飞烟灭,变成死尸,或沦为奴隶,众多僧侣佛徒的所谓坐禅入定,实际将是多么痛苦和勉强,不同阶级的苦难毕竟不同,对佛的恳求和憧憬也并不一样。

08盛唐之音

唐代历史揭开了中国古代最为灿烂夺目的篇章,这绝不是宋代以后那种文弱书生或谦谦君子,无所畏惧无所顾忌的引进和吸取,无所束缚无所留恋的创造和革新,打破框框,突破传统,这就是产生文艺上所谓盛唐之音的社会氛围和思想基础.

09春江花月

《春江花月夜》在神奇的永恒面前,作者只有错愕,没有憧憬,没有悲伤,这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尽管悲伤,仍感轻快,虽然叹息,总是轻盈,它上与魏晋时代人命如草的沉重哀歌,下与杜甫时的饱经苦难的现实悲痛都决然不同,显示的是少年时代在初次人生展望中所感到的那种轻烟般的莫名惆怅和哀愁。

10赵宋雅量

太祖,一保全柴氏子孙,二不杀士大夫,三不加农田之赋,改朝换代,谁当皇帝对社会甚至大夫们没有太大关系,唐代宰相绝大部分仍出自门阀世族,宋代则恰巧好相反,白衣卿相突出增多,有宋一代整个地主士大夫知识分子的境况有了很大的提高,文臣学士墨客骚人取得了前所未有的优越地位,宋代文官多,官俸高,大臣傲,赏赐重,重文轻武,提倡文化。

11跨世之交

陶渊明才是苏轼所愿顶礼膜拜的对象,直到苏轼这里才被抬高到独一无二的地步,并从此之后地位变巩固下来了,苏轼发现了陶诗在极平淡质朴的形象意境中所表达出来的美,把它看作是人生的真谛,艺术的极峰,苏轼发现了陶渊明

12文艺长河

汉代文艺反映了事功,行动,魏晋风度,北朝雕塑表现了精神,思辨,唐诗宋词,宋元山水展示了襟怀,意绪,那么以小说戏曲为代表的明清文艺所描绘的却是世俗人情。

13纳兰词作

就纳兰词的作者本人说,皇室近亲,贵胄公子,少年得志,世代荣华,身为满人,不应有什么家国哀,人生恨,然而,其作品却是极其哀怨沉痛的,不知何事萦怀抱,睡也无聊,醒也无聊,梦也何曾到谢桥,这种对人生,对生活的厌倦和感伤,这种百无聊赖,一切乏味的心情意绪虽淡犹浓,似轻还重

14时代与艺术

在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的年代,某些艺术部类如建筑工艺等等,就要昌盛发达一些,相反,当社会动乱,生活艰难的时期,某些艺术部类如文学绘画,却可以相对繁荣发展,因为它们较少依赖于物质条件,而正好作为黑暗现实的对抗心意而出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李泽厚《美的历程》读书札记——魏晋风度(五)
大道知行
五、魏晋风度
人生下半场,最要紧的是活出美感
恭敬地聊几句陶渊明
穿越岁月的经典|中国古典艺术欣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