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孩子已经变了,家长却还没跟上!
近日,看到有位网友分享了这样一件事:

一个孩子患上了抑郁症,去复诊的时候正好在看书。医生看见了,便竖起大拇指表扬她:“这孩子真用功。”

谁知孩子妈妈一听,翻了个白眼说:“用功,假用功。”

医生辛辛苦苦修补孩子内心的伤痕,父母随口的一句否定,又把孩子推向了深渊。

真是让人又着急又气愤!

文章评论里,也有许多人分享自己小时候被父母贬低的经历:

看完这些评论,不禁让人深思:

父母明明十分爱孩子,可为什么总是用打击和否定的方式,给孩子造成一次次的伤害呢?

心理学家苏珊·福沃德曾说:“小孩是不会区分事实和笑话的。他们会相信父母说的有关自己的话,并将其变为自己的观念。”

哪怕你是在激将孩子,可是在孩子的眼里,却是赤裸裸的指责。

长久的打击、贬低是一种洗脑,不仅让父母习惯了在显微镜下放大孩子的错误,更会让孩子慢慢“接受”自己的无能。


01


记得有一期“少年说”,一位女孩勇敢地上台吐槽了自己的“毒舌”妈妈。

“我觉得我妈妈生活得一定很苦,毕竟她的嘴那么毒。”

数学考试没考好,妈妈就会冷嘲热讽地说:“你真是一个人才,你怎么考成这个鬼东西的呢?下次再考这样,你就不用去学校了!”

女孩喜欢一件连衣裙,便让爸爸买了回来,妈妈看到之后整个人都不开心了:“你眼睛长哪里去了?你要是以后再买这种衣服,我就把你和衣服一起丢出去!”


更过分的是,她的妈妈总是会当着弟弟的面贬低她:“不要以后像你姐一样,干啥啥不行,学习一塌糊涂!”

可怕的是,当这位女孩在台上“控诉”完妈妈后,女孩的妈妈竟然在台下振振有词地说自己的出发点只是想让她更加努力而已,只是言语有点直白。

女孩立刻说:“你的所谓犀利直白却对我造成了伤害!”

回想我们生活中,有多少父母满嘴是爱,却满目狰狞,伤孩子最深。

一阵咆哮怒吼过后,往往都会补上一句:“我这都是为你好。”这是一句多么让人感到无力的话。

打着“为你好”的旗号,贬低、否定孩子,让他觉得自己不够优秀,不值得被信任,不应该被善待,这才不是什么“打击式教育”。

实际上,打击就是打击。打击带给孩子的从来都不是教育,而是伤害。


02

防患于未然

因为气候寒冷日照少等多方面原因,德国是一个抑郁症多发国家,抑郁症甚至有“国民疾病”之称。

也正因为如此,德国对抑郁症的研究和治疗都更为成熟先进。

德国人对抑郁症的预防,是从婴儿时期开始的。

在托儿所和幼儿园每年对孩子的成长评估中,有一部分就是对社交行为和心理状态的评估,如果孩子出现过于孤僻或者攻击性行为,老师会建议家长求助于心理治疗。

从孩子六岁以后的U10体检开始,每年儿科医生都要求家长填写一份表格,以便于对心理异常及时发现及时干预。
大麦在U11体检中的心理问卷
我觉得这份表格很有价值,对于大多数对心理疾病没有经验的普通家长来说,是非常实用的参考。
建议大家收藏,在孩子6到13岁期间每年拿出来自测一次。
您的孩子在最近六个月中有无出现以下情况(如正在服药,请排除药物影响):

如果孩子出现表格中的某些行为表现,并不意味着就一定患上了抑郁症或者某种心理疾病。
其中有些是婴儿期的行为滞后,有些是青春期的行为超前,不排除随着年龄增长自然消失的可能性。
但我们可以把这66条看作孩子的66种求助信号。
当信号出现时,我们的第一反应不该是对孩子进行训斥或责骂,而是要意识到,孩子正在承受着某种精神压力,他们需要我们更多的关怀和帮助,以及更多的心理空间。
比如啃手和尿床,是很多孩子都经历过的问题,只要大人不过度反应,适当帮助孩子转移注意力,问题自然就会解决。
但也有听说过因为大人的打骂和强制性措施,导致孩子啃手啃到见骨、尿床尿到成年的极端现象。
她们的妈妈都习惯于用发泄愤怒的方式来面对孩子成长中出现的问题,寄希望于孩子自动觉悟、自动改正。
她们不明白,孩子并没有这个能力。
愤怒只会令孩子产生更大的精神压力,令问题更加严重化和复杂化。
理解他们的无助,才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
孩子们得救,往往就在得到父母理解的那一刻。


03

被支持和信任的孩子
活成了一束光
心理学上有个词语,叫“皮格马利翁效应”。

指的是当一个人被寄予期待后,他便获得了一种积极向上的动力,从而更容易达到对方的期待。

很多时候,父母换一种说话的方式,很可能会改变孩子的一生。

台湾拍过这样一则公益广告。

面对孩子的不足,父母可以指责孩子:“什么都不能跟人家比,谁像你一样没有用啊。”

但也可以选择发掘孩子的优点:

“没有谁能像你一样啊,不用什么都跟人家比。”


当孩子考试失误了,父母可以埋怨孩子:“这题你不是练好几遍,笨得喔。”

但也可以再多一点耐心:

“你不笨,是这题得练好几遍喔。”


同样的字,只要简单变换一下顺序,就能从诛心变得温暖。

有一天,妈妈给孩子梳头的时候,孩子望着镜子里的自己,突然哽咽地说:“妈妈,我好难看。”

妈妈听了很惊讶,因为在她眼里,女儿“超漂亮的”。

于是,这位妈妈向女儿列举了很多证据:“超可爱的小酒窝”、“漂亮的巧克力肤色”,还有“一口漂亮的小白牙”。

最后,妈妈看着女儿的眼睛,郑重地告诉她:

“你很美,你长大以后可以成为任何你喜欢的样子。”


作为父母,我们总是担心等自己不在了,孩子该怎么办,总是害怕他们没有勇气和能力去面对生活的挫折和刁难。

可面对困境的秘诀,从来都不是自卑和逃避,而是乐观、勤奋、善良。

但这些美好的品质永远不会凭空出现,唯一的办法就是让孩子从我们身上一点点复制。

所以,我们真正应该留给孩子的不是打击,不是否定。

而是无条件的支持与信任。

我们要学会相信,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是一颗种子。

有的种子,很快就能开花结果;

有的种子,却需要漫长的等待和细心的浇灌,才能长出幼苗;

还有的种子,或许一辈子都不会开花,但它会长成一颗参天大树。

我们能做的,就是看到孩子内心的光,并指引他们一步步走向未来的远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家长要注意!警惕青春期孩子出现心理抑郁!学会这几招给抑郁症打好防疫针!
孩子做事总是拖~拖~拖~拖~?其实不是懒,而是…
心理专家培养三个抑郁症孩子,父母要反思,没有爱的教育都是枉然
13岁女孩患抑郁症,妈妈心理矛盾跳楼,孩子青春期父母该怎么做?
您的孩子已经确诊抑郁症 ,怎么可能?
8岁男孩罹患抑郁症,原来是对孩子做了这些事,家长不要再犯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