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胡秋萍谈王铎:从魏晋书风中走出的“明清调”
userphoto

2022.08.02 甘肃

关注

按:河南博物院联合全国19家博物馆,汇聚近80件(套)王铎真迹,于7月8日重磅推出“风樯阵马笔力扛鼎——王铎书法艺术展”。此展堪称近年来河南举办的最大规模的王铎书法展。就在上世纪80年代,河南博物院联合“王铎先生显彰会”举办了王锋书法展,在我国书法复兴之初,给书法界带来了巨大震动。时隔多年,“王铎”再次亮相河南。大展甫一推出,便吸引了来自全省乃至全国的书法家和书法爱好者前往观摩学习,一时再掀“王铎热”。王铎何许人也?为何他一出现,便总能引发热切关注,甚至引领书法审美?为何诸多名家对他推崇备至?吴昌硕说他“文安健笔蟠蛟螭,有明书法推第一”,启功更是盛赞其曰“王侯笔力能扛鼎,五百年来无此君……如今,站在他的作品前,我们该如何读懂他的艺术?这位中原书家的大展,在今天的举办有着怎样的意义,对当代书家又有着怎样的启示?我们邀请业内专家共同探讨。

胡秋萍: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书法篆刻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女书法家委员会副主任、德艺双馨会员。中国文化艺术促进会书法篆刻院研究员。

從魏晉書風中走出的“明清調”

專訪|書法家胡秋萍談王鐸

当代杰出的女性书法家屈指可数,而胡秋萍则是其中佼佼者。她五体皆能,作品饱含中原大地的豪放气魄。而她多年来临摹王铎,并对王铎书法艺术进行了深入研究。在这一过程中,她对王铎的认识尤其深刻。本报专访胡秋萍,抽丝剥茧,解读王铎书法艺术。

记者:王铎书法在历史上有过一段灰暗的时期。在您看来,是因为什么契机,王铎书法又重新进入了大众视野?

胡秋萍:“艺术作品始终像它应该的那样在后世得到复活,穿过拒绝接受它的若干时代的死亡地带。”这是黄永玉先生喜欢的勃洛克名句。一个艺术家,或许会经历沉寂时光,但最终能够重回大众视野,被后世关注,才是真正的艺术家。王铎因其个人经历,尽管曾经“请索者众”,但后来“因人废艺”,他的书法艺术并没有被充分认识到。


直到新中国成立之后,尤其是上世纪80年代书法复兴以来,王铎才重回大众视野。当时,日本书法家村上三岛,不仅自己研习王铎的书法,还收藏了很多王铎的书法作品,并成立了“王铎先生显彰会”。后来河南博物院与“王铎先生显彰会”等联合举办了王铎书法展,其中有村上三岛收藏的几十件王铎作品。为此我专程从开封赶到郑州参观学习。犹记得展厅中大部分是长条巨幅,有的甚至超过八尺。那些作品线条厚重、结体宽博、视觉冲击力极强,使很多书法家、书法爱好者感到特别震撼、特别兴奋。一时间,王铎书法成了书友之间谈论的话题。大家纷纷临摹学习。这种大尺幅的作品还影响了后来的书法展览,形成了“明清调”的书法风格。

后来,我也成了学习王铎书法群体的一员。不仅观摩临写,还进行了关于王铎书法创作的研究。看到此次河南博物院举办王铎书法展,远在北京的我内心还是很激动的,开始计划安排时间去参观学习。王铎经历几百年,在这个时代重新“活”了过来,这何尝不是一种艺术与历史的必然?


 胡秋萍临王铎自作诗

记者:您在学习王铎书法的过程中有什么切身体会?有没有哪一幅作品让您印象特别深刻?王铎的书法对您的创作产生了什么影响?

胡秋萍:王铎“独宗羲献”,他的作品吸收了王羲之笔法结构的精妙。但我认为,他对书法的开创,更在于墨色挥运。可以说他对墨的运用已经到达了当时的极致,或粗或细,或飞白,或涨墨,墨气韵味十足。尤其是涨墨,可以涨到从远处看是个墨团,只有近看才能看清每一笔的来龙去脉。


 王铎《游房山山寺诗轴》

在临摹王铎作品时,有3件作品我感受颇深。其一是他的手札。临写他的诗稿时,上面的字跟指甲盖差不多大,我把小字放大,展写到六尺的纸上,但参差错落、开合摇曳之感丝毫未减。要知道,展大书写时很容易将字的线质写“死”,丧失原本的动感。我放大书写的那幅作品,受到多位老师的欣赏,认为写得既有王铎行草诗稿的意味,又有大作品的张力。其二是我与别人合著《拈草一析——历代草书精选赏临》中的王铎《游房山山寺诗轴》。这幅作品中,他的草书线条流畅,气息畅达,彰显的是气势,表达的是其中一泻千里、浩浩汤汤的气象。其三是一幅行书,很有特点。单看每个字也许不足为奇,但当你用美学理念去观照每个字时,会发现它竟没有一处留白是一样的,也没有一处笔法是雷同的。而从整体看,你又会觉得这幅作品中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的相互呼应有其独特的玄妙,黑与白的分布浑然天成。这就是中国书法的魅力。2017年我去美国讲述“中国书法艺术的美与永恒”时也谈到了中国书法所富有的哲学性。

我创作的基调是笔墨的正大气象。这个基调,一部分是受到了颜真卿的影响,而另一部分就是受到了王铎的影响。我作品的笔墨厚重,字体的宽博大气,结构的奇正相生、前后呼应,整体的雄浑气势无不受到他们的影响。所以,很感谢中国传统书法给予我学习和艺术创作上的滋养。可以说一个艺术家学习方向的选择,跟自己的心性和素养是有关系的。


 胡秋萍临王铎自作诗

记者:在您看来,王铎主要的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在历史上,王铎的书法有着怎样的地位和价值?

胡秋萍:王铎的书法艺术从展览效果上看,就是尺幅巨大,进入展厅中可以给观众极强的视觉冲击力。我曾去过王铎家乡孟津的王铎书法馆。一进展厅,便是扑面而来的雄壮豪放,众多巨幅石刻作品传达出中华民族汉字的浩然正气。这种大幅作品的风格与时代潮流不无关系。明代以前,书法主要为手卷和册页等样式。明代以后,厅堂悬挂书法欣赏的形式逐渐成熟,传统的条幅与中堂样式逐渐展大,增至丈二巨幅。也就是在这一时期,书法由“捧在手上”欣赏转变为“挂在墙上”欣赏。这种巨大幅式的流行极大地调动了当时书法家的创作欲望,张瑞图、黄道周、倪元璐、王铎都善写巨幅行草。而我以为,他们之中,王铎在笔法、墨法、章法的处理实践上表现得更突出、更大气、更厚重、更有代表性。

不仅如此,王铎还是一个善于陶铸百家而以自己对生命宇宙独特的感受,化古法于笔端的一代大师。在用笔上,王铎变二王平和圆润的笔法为圆转寓方折、涩迟寓畅达、浑厚寓舒展、秀润寓刚健,字字连绵一笔到底,浑然一气相映成趣,气势逼人。

在用墨上,他大胆地用涨墨入书,任墨色由浓墨自然晕开粘并笔画,然后在有节奏的行笔中,墨色渐淡、渐干、渐枯,一任天然,产生变幻莫测的线形,形成强烈的节奏感和鲜明的视觉艺术效果,由块面与线条对比组合,增加线条的表现力,提高书法艺术的品位。

在章法上,王铎将以往单字均匀地排列改为数字一组,通篇变化,更加集中大气,形成一笔书的连绵草书,结字欹侧相生,缠绕相续,跌宕起伏,大小疏密,相映成趣,在瞬间翻腾跃荡的态势中,随机应变,形成了大起大落、对比鲜明的白疏黑密的视觉效果。

由于王铎在笔法上的精微,在墨法、结字、章法上极尽变化,解决了大字“耐看”的难题,树立了行草书大写意全新的书写范式。同时,也由于王铎与同代几位书家的大胆尝试,书法一改自魏晋以来以实用为主的附属性,使其具有了艺术审美的主体性。

 王铎 《临王献之草书卷》(局部)绫 明末清初 四川博物院藏 

记者:王铎书法艺术在当代有着怎样的影响,给当代书法家带来怎样的启示?

胡秋萍:学习书法,应如何开阔眼界,提升艺术审美眼光?王铎给出了答案——就是从中国传统书法的经典中汲取营养,以此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和精神修为。正如王铎从小临习《圣教序》,对传统经典的学习、理解和吸收是学习书法最重要的一环。

 王铎《临王羲之圣教序》

同时,王铎虽学王羲之,却是掩饰不住的“明清调”之奔放、舒啸与张扬。这是因其“一日临帖,一日应请索”。更是因为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不同,和艺术家个人的独特经历所造成的心性和精神境界的不同。临古是学习书法的不二法门,指的是知其法度本源,“应请索”对王铎来说,也是在抒发自己心中的“块垒”。而对现在的书家来说,就是在长年累月的临摹古人之中,融入自己对经典的理解,真正地做到入心,“为文所化”,最终形成自己的书法艺术风格,达到自己追求的艺术境界和艺术理想。

在风云变幻、文明交融碰撞的时代背景下,王铎超越时代的创造精神,笔墨独特的挥运效果及形式构成的多层次审美价值开掘,都具有不可忽视的当代性审美意义


郑州博物馆藏 王铎录钱起《和万年成少府寓直》诗轴  1633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胡秋萍的草书,成为书坛的赢家,一般人写不来
胡秋萍:王铎书法专题问答
他们只写了一首诗,却名流千古
《书法导报》“书坛精英”栏目访谈——胡秋萍(标题:《个性化的艺术语言要用一生来寻找》)
王铎书法当代性阐释
书法~草书是极理性极浪漫的艺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