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邓石如 隶书《作太元传》
userphoto

2023.04.19 甘肃

关注

从一个“少产乡僻,眇所见闻”的穷孩子成为著名书法家,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在于他的刻苦好学。他年少时以白居易为楷模,惜时发奋,习书、写作、刻章,致使手腕起茧。但因家境贫苦,买不起碑帖和书籍,于是他从17岁始,以书法、刻印鬻艺出游,以寻求书刻艺术的“群书”。安徽、江苏、浙江、山东、河南、河北、湖南、湖北和江西等省都留下了他的足迹。

穷困的境遇没有阻止邓石如寻求书刻艺术的决心,他甚至在62岁时还登泰山观碑。一次游黄山,踏遍三十六峰,见怪异而具情趣的石块,他感到对治学有所启发,就贮装了满满两大囊。为减轻负担,他竟然抛弃行李,但重负仍压得他足破肩肿。担石归途路经广德,市人皆笑其迂腐,而他依然扬扬有喜色。

40多年的刻苦寻求,邓石如不仅通过临摹古人碑碣吸取了必要的养分,而且在对大自然的观察体验中,进一步锻炼了书刻技巧。

求艺的路上,他得到了正直、热心肠人的帮助。乾隆三十九年(1774)的一天,邓石如在寿州(今安徽寿县)为寿春书院诸生刻印、书扇。该院主讲梁谳见到邓石如的作品后,连声赞道:“此子未谙古法耳,其笔势浑鸷,余所不能,充其才力,可以䮚轹数百年钜公矣。”

..........................................................................

当梁谳得知邓石如学书刻印的苦衷后,非常同情,除直接给予指导外,还将邓介绍给江宁的朋友梅镠。梅镠家中藏有“秘府异珍”和秦汉以后历代的许多金石善本,虽家道中落,仍接纳了邓石如,不仅尽出所藏供邓纵观博览、悉心研习,而且还为他提供衣食及笔墨费用。

邓石如“每日昧爽起,研墨盈盘,至夜分尽墨乃就寝,寒暑不辍”,累8年之久,在梁谳的指导下,学成了正、草、隶、篆各体书法,所治印苍劲庄严,流利清新。

邓石如寻求书法刻印艺术能吃苦,肯钻研,有恒心,加上一些有识之士的鼓励和帮助,终于成为一个出类拔萃的书法、篆刻艺术大家,蜚声海内外。

【释文】

作太元传莫大于《论语》,作《法言》。史篇莫善于《苍颉》,作《训纂》。箴莫善于《虞箴》,作《州箴》;赋莫深于《离骚》,反而广之;辞莫丽于相如,作四赋。皆斟酌其本,相与放依而驰骋云。

邓石如,是清朝书法界的传奇人物,以其精湛的篆隶书法技艺受到世人的推崇。在金石学如日中天的年代,他的作品成为清代书法艺术宝库中的耀眼明珠。

邓石如活跃的时代,那是一个金石学蔚然成风的时期。在这样的背景下,他的隶书艺术得以不断完善和壮大。邓石如的隶书风格有两个重要的来源:一是他深入挖掘两汉时期的经典隶书碑刻,汲取和借鉴其中的精髓;二是他将唐代隶书的要素融入自己的作品,形成了别具一格的艺术风格。

邓石如的隶书艺术特点为圆润有力、稳重大气。这种风格既彰显了他对古代隶书传统的传承,又展示了他独特的审美取向。正是这种风格,使邓石如的隶书作品在书法领域倍受赞誉,对后世书法大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赵之谦等知名书法家的隶书艺术,都深受邓石如的启迪和陶冶。

邓石如的隶书艺术之所以独树一帜,源于他对古代隶书的深入钻研和对唐代隶书精华的融会贯通。他的作品凭借其圆润有力、稳重大气的特质,在清朝金石学热潮中呈现出一种别样的魅力。正是这种与众不同的风格,令邓石如的隶书成为了书法艺术的璀璨瑰宝,对后世书法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邓石如篆书的艺术风格及其对书法创作的影响
清代隶书的复兴及其文化基础
赵普隶书书法
《人类艺术万年史-211》中国清初至19世纪中期的书法艺术
与刘墉齐名,清代书法家中最没有风格的金石学家
清代书法家、文学家、金石学家翁方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