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北齐《峄山刻经》
userphoto

2023.07.08 甘肃

关注

峄山又名邾峄山、邹山,位于邹城东南10公里。海拔548米,花岗岩质。山势挺拔,怪石嶙峋,风光尤佳,自古即为齐鲁名山,素有“小泰山”之称。

秦始皇二十八年东行郡县,上邹峄山,刻石颂德以召天下。刻石于北朝时毁于山火,唐及其以后曾复刻多种。山上有历代刻石百余种,其中北齐刻经有两处,一在山阳半腰“乌龙石”上,其侧有“妖精洞”三字。刻经面向东,极为粗糙(峄山石系粗粒花岗石),高3.8米,宽2.6米。内容为《般若波罗经》的一节,共八行,一百零九字。首行题石”斛律太保家客邑主董珍陀”,故又称《董珍陀刻经》。经文七行,行十四字,共九十八字。字径在十七至二十三厘米间。字体均为隶楷书。

《文殊经》全称《佛说文殊室利经》。是佛教般若波罗密系经典。“般若”是梵文音译。意译智慧。佛教指如实了解一切事物的智慧。为表示不同于一般所说的智慧,故用音译。波罗密意译为“到彼岸”。般若波罗密的意思是说智慧如船,能将众生从生死之此岸渡到不生不灭的涅槃彼岸的意思。“文殊”是梵文“文殊师利”或“曼殊室利”音译的略称。意译“妙吉祥”。佛教大乘菩萨之一。他以智慧知名。与普贤并称。作为释伽牟尼佛的胁侍,侍左侧,塑像多骑狮子。在中国山西五台山是文殊菩萨的道场。《文殊经》以文殊师利菩萨与长老舍利弗对话的形式,阐述了“万法皆空”、“真谛178无言”的深奥义理。最后又通过佛陀的印证与认可。表明此经义理是佛法的正宗,《文殊经》是阐述大乘佛教义理的重要经典,对中国古代思想界影响很大。此两处刻石是《文殊经》中的一小节。两处经文相同,但与现代流行经本在文字上出入很大。可是是不同的译本,也或者与千年来流传过程中的演变有关。

刻经原文是 :

文殊师利白佛言 :“世尊,何故名般若波罗密?”佛言:“般若波罗密,无边,无际,无名,无相,非思量,无归依,无州渚。无犯,无福,无晦,无明。如法界无有分垒,亦无限数。是名般若波罗密,亦名菩萨摩诃萨。行处,非行非不行处,已入一乘,名非行处。何以故 ? 无念 , 无作 , 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金刚经》之六十释义
五百罗汉及讲解——1
佛教小常识
大唐三藏圣教序全文及注释
104张图,带你看看法海寺明代壁画!
美轮美奂的法海寺壁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