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宋高宗赵构 行书《千字文》
userphoto

2023.08.16 甘肃

关注










大家发现了吗?整个宋朝值得称颂的书法家极其稀少,因为大唐之后,五代十国战火肆意,晋唐真迹佚失过半,致使书坛一度陷入低靡。

所以宋朝书坛除了著名的“宋四家”,能让人为之喝彩的,就只有宋徽宗赵佶和宋高宗赵构。

后人常把宋徽宗父子放在一起比较,父亲赵佶在绘画、书法上颇有见解,独创“瘦金体”,但是这种风格也遭到非议,比如用笔过于犀利、形态劲瘦,个人习气重,不符合主流审美…也决定了“瘦金体”现代无法进入国展和主流认可。

根本原因就是学书法必须“取法乎上”,古人技艺完备、底蕴深厚,而宋徽宗相对薄弱。赵构深谙其父书法局限性,不学父亲,而以晋唐为宗,尤学王羲之,夯实笔法根基,气韵典雅高妙。

赵构学习书法十分勤勉,曾研究“二王”书法近60年,他于公元1153年创作有一幅行书《千字文》,其笔法与《圣教序》极为相似,简直是教科书式的汇报成果,可谓力压其父宋徽宗,建立起了他在书法界的坚挺地位。

赵构抄写《千字文》数次,但一直不太满意。

终于,在他研究魏晋笔法30年后,深悟晋人神韵,写下本文这件“行书范本”。多以尖峰入纸,用笔自然率真、灵动婉转,流畅自如,十分精彩,哪怕是外行看了都忍不住夸上几句!

先尖锋再侧锋行笔,这种笔法在《圣教序》中经常看见,可以增强笔势力量,既得锋芒之气,又呈隽永之韵,给人意气风发之妙感。

点画清劲秀美,大小粗细和布局错落有致,笔酣墨饱,字里行间还有几分帝王华贵之气,是一件难得的“艺术神品”。

赵构自从学了书法,基本上每日都会勤加练习,就这样坚持了50多年。我们所看到的这件精彩作品《行书千字文》,正是他数十年学书结晶:

他曾记录道:“余自魏晋以来,至六朝笔法,无不临摹,或萧散,或枯瘦,或遒劲而不回。姿态横生,莫造其源,详观点画,不少去怀也。”

赵构记录到,他将魏晋之后的六朝书法几乎全部都临摹了一遍,对于其中的潇洒遒劲等风格掌握深刻,尤其是《兰亭序》将点画体察入微。

充分领悟了古人姿态意趣,他在书写《千字文》时将笔法运用炉火纯青,就相当于写了一件墨迹本《圣教序》,且笔力劲道、字势遒劲,对比更加强烈,气韵更为自如,值得我们钻研学习。

时常临摹、读帖赵构《千字文》,可帮助我们理解“二王”的笔法风格,打下深厚晋唐基础,让我们用笔更加灵活多变,也有助于我们更好消化其他古人法帖,还能顺藤摸瓜、领先他人。

此作现存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他才是真正的“艺术帝王”,行书成就高过宋徽宗,一幅字卖到1.5亿
宋高宗赵构书法《行书千字文》欣赏
宋高宗书法
中国古代君主的书法艺术:宋高宗赵构与他的《行书千字文》
他连米芾、黄庭坚都看不上,学了“二王”30年,写下此作比《圣教序》还正宗,远非赵孟頫能比!
千字文系列四:宋高宗赵构《行书千字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