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明代 董其昌 小楷书《戏鸿堂法书》

董其昌的书法可谓于平淡、雅逸中独辟蹊径,自立一宗。其书体现了“墨不尽笔笔不尽意”之妙,是开宗立派的人物。

董其昌是明代的书画大家,不仅擅长真、行、草书,在他的一生中,除了留下许多书画题跋外,书写出许多精妙绝伦的书法珍品。董其昌除了自身对书法的成就外,他对书法史的贡献应该他镌成的刻本《戏鸿堂帖》。

《戏鸿堂法书》又名《戏鸿堂帖》,为明代著名刻帖,全帖十六卷,是由董其昌选辑晋、唐、宋、元名家书迹及旧刻本镌成。帖名隶书书写“戏鸿堂法书一”等。首开有“翰林院国史编脩制诰讲读官董其昌审定”隶书一行,尾款署“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岁在癸卯人日华亭董氏勒成”二行。

《戏鸿堂帖》的始刻时间无确切记载,据帖后年款,完成日期为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是年董其昌四十九岁。虽然一些明、清学者认为《戏鸿堂帖》摹刻不精,对其评价不高,但除去人们对董其昌书法崇拜的因素外,该帖确有优胜之处。在取材上,它收录的部分作品胜于别本,如赵孟頫的《绝交书》残本,《三希堂法帖》刻入的是伪作。

草书

《戏鸿堂帖》镌刻刻虽不优秀,却为弘扬中华民族文化,傅播前人书法了起到了积极作用。董氏一生勤于书写,墨笔耕耘常还不怠,刻此帖的目的既在宣扬其搜罗的善本,又省去笔墨应酬的辛苦,同时将自己的书法广示于天下,又对自己的书法伪作进行打击,可谓一举三得。

据书法家、书法研究专家启功先生《从<戏鸿堂帖>看董其昌书法鉴定》一文考证,《戏鸿堂帖》主要有以下错误。

拼凑失误

将上下两段不同字体、不同内容的文字牵强地拼凑到一起。如卷三的《十二月割帖》,后接《阁帖》中的《寝等帖》。

鉴定不精

误将临本作原作《集王羲之圣教序》,认为自己的本子是怀仁习王字的写本,是所刊碑版的底本。吴将摹本作原作。还如收录的欧阳询楷书《千字文》等。

不注意避讳问题

避讳在书画鉴定中是非常重要的鉴定依据,它帮助人们解决了大量文物的断代问题。但是该帖所收底本中,一些明明显的真本应该避讳的字,没有避讳,因此可以肯定为其他朝代人书写的。比如卷八草害节摹孙过庭《景福殿赋》,“玄”“署”“构”等字皆避宋讳,系南宋人冒孙过庭书。

虽然前人保留原迹的机会比今天多,但朝代变迁,时光推移,流传于明代的书法真迹也十分珍稀。董其虽然职高,却也不能囊括所有珍品,况且其声名附会者多,即使有高眼识别,亦不便当面直言,致使该帖真赝掺杂。

《戏鸿堂帖》所刻书法有不似原书家风貌者,有研究者王肯堂认为是董其昌白摹而刻成,王肯堂有文字记载:

“吾友董玄宰刻《戏鸿堂帖》,亦清一色自书,即双勾亦甚草草,石工又庸劣,放不能大胜《停云》,玄宰书家能品,作此欲传百世,乃出新安吴用卿《余清堂(斋) 帖》之下,甚可惜也”。

这里有个问题,不能一概而论,这还与学者们对此帖的评价家督不一。是由于各人所站角度不同,有的着重欣赏书法,有的着重要求刻工,还有注重帖的真伪,或全而求之,因而有不同的判定标准是正常的。但从《戏鸿堂帖》书法看,当初并非一丝不苟地双勾,摹写上石,这与董其昌的创作主张密不可分。重董氏主张创新与变化,要求以自己的独创形式再现古人的风神。在师法古人的问题上,董其吕明破地反对没有独创性的依傍与摹仿。他认为

“学古人不能变,便是篱堵间物,去之较远,乃由绝似耳”。

他反对机械地临摹古人,认为学习古人书法不加以变化,就会成为“书奴”。主豪学书不在笔墨形似上的肖似,而在得其“风神”,从而达到笔墨中的自我实现。他说:

“尝谓右军父子之书至齐、粱而风流顿尽,自唐初虞、褚辈一变其法,乃不合而合,右军父子殆如复生。此言大不易会,盖临摹最易,风神难传也。”

董其昌认为,书法用笔之妙如墨色、韵律、笔致等等都是石刻本无法比拟的,在墨色上他认为:

“字之妙处,全在用笔,尤在用墨,然非多见古人真迹,不足与语此窍也。”

人无完人,对与错有时就在方寸之间。即受到后人赞誉又受到批评也属于正常,毕竟出发点不一样。虽然董氏在书画艺术的贡献非常多,但人品一般,时人称他“董贼”,毕竟是传说,已无从考据。

《戏鸿堂法书》又名《戏鸿堂帖》,为明代著名刻帖,全帖十六卷,是由董其昌选辑晋、唐、宋、元名家书迹及旧刻本镌成。帖名隶书书写“戏鸿堂法书一”等。首开有“翰林院国史编脩制诰讲读官董其昌审定”隶书一行,尾款署“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岁在癸卯人日华亭董氏勒成”二行。董其昌是明代的书画大家,在他的一生中,除留下无数书画作品外,还致力于收藏前人的法书名作,《戏鸿堂法书》的辑刻就是他收藏活动的结晶。《戏鸿堂法书》的始刻时间无确切记载,据帖后年款,完成日期为万历三十一年。董其昌49岁时,由于董其昌极负盛名,此帖风行一时。据记载,《戏鸿堂法书》的原版为木刻,其后版损又重刻石版。石版20世纪40年代初期遭日本飞机轰炸而损坏,现存石133块,藏于安徽省博物馆。

董其昌(1555-1636),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汉族,松江华亭(今上海闵行区马桥)人,明代书画家。万历十七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官至南京礼部尚书,卒后谥“文敏”。
董其昌擅画山水,师法董源、巨然、黄公望、倪瓒,笔致清秀中和,恬静疏旷;用墨明洁隽朗,温敦淡荡;青绿设色,古朴典雅。以佛家禅宗喻画,倡“南北宗”论,为“华亭画派”杰出代表,兼有“颜骨赵姿”之美。其画及画论对明末清初画坛影响甚大。书法出入晋唐,自成一格,能诗文。
其存世作品有《岩居图》《明董其昌秋兴八景图册》《昼锦堂图》《白居易琵琶行》《草书诗册》《烟江叠嶂图跋》等。著有《画禅室随笔》《容台文集》《戏鸿堂帖》(刻帖)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初中反复考的四大类作文!背熟,仿写,摘抄,改写 不再怕任何考试作
纪录片《动物世界》12集全
退休后给女儿买房,公婆质问为啥不管我儿子,我却提出离婚走人
40个很准的识人术,人际交往必备
关注我每天坚持分享知识
Docker部署WordPress详细教程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