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明代 董其昌 行书《紫茄诗》

董其昌书《紫茄诗》长卷,长414厘米、高24.5厘米,清新隽逸、秀美绝伦,然又不乏老辣,虽不能说是董氏极品,但也是其上乘代表作。此卷作品疏朗闲适,轻歌曼舞,是一种典型的文人士大夫不计温饱、寄情翰墨的精神生活写照。

值得一提的是,董其昌书此行草长卷时已82高龄,他落款纪年为“丙子三月望”,也即明崇祯九年(公元1636年),董其昌写完这件作品后不久去世了。所以此卷书作实为董其昌之绝笔,弥足珍贵。

其昌作为明末最优秀的书法家,他死后依旧光芒四射。清灭明后的顺治元年即公元1644年,南京南明福王政权以董其昌书画成就与元人赵孟頫相类,授予董其昌与赵孟頫相同的谥号“文敏”,后人因此把他称作“董文敏”。

董其昌笔画园劲秀逸,平淡古朴。用笔精到,始终保持正锋,少有偃笔、拙滞之笔;在章法上,字与字、行与行之间,分行布局,疏朗匀称,力追古法。

董其昌的用墨也非常讲究,枯湿浓淡,尽得其妙。书法至董其昌,可以说是集古法之大成,“六体”和“八法”在他手下无所不精,在当时已“名闻外国,尺素短札,流布人间,争购宝之。”(《明史·文苑传》)。

董其昌的影响力一直延续到清代,尤其在清代中期,康熙、乾隆都以董的书为宗法,备加推崇、偏爱,甚而亲临手摹董书,常列于座右,晨夕观赏。

董其昌虽处于赵孟頫、文征明书法盛行的时代,但他的书法并没有一味受这两位书法大师的左右。他的书法综合了晋、唐、宋、元各家的书风,自成一体,其书风飘逸空灵,风华自足。

董其昌( 1555 年- 1636 年),直隶华亭县(今上海松江区)人。明朝政治人物,书画艺术家。万历十七年中进士,官至南京礼部尚书,同时也是“晚明四家”之一。

董其昌字玄宰,号思白,别号香光居七,上海人。明万历十七年(公元1589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官至礼部尚书,谥文敏。他天才俊逸,善谈名理,少好书画,临摹真迹,至忘寝食。

他的书法大量吸收古人书法的精华,但不在笔迹上刻意模仿。尤以行草书造诣最高,今天我们来欣赏董其昌的绝笔作—《紫茄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赵孟頫一时忘情写下了《秋深帖》
董其昌的草书,就这几张就足以傲视群雄!
中国书法历史图说(系列4)
中国书法简明历史年表(转载)
/◥◣书法欣赏:赵孟頫书法欣赏_秋深帖/◥◣
『师匠不古,终乏梯航』,莫是龙的这句话很好地诠释了莫氏父子书法观念的核心:『师古。』可以说莫如忠打破了赵孟自元以来的笼罩以及明中期『吴门书派』对文徵明的盲目崇拜,直接上溯魏晋,寻求古法。 其子莫云卿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