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珍珠港》影评

我看《珍珠港》有感
       看了被称为是《泰坦尼克号》之战争版的《珍珠港》之后我真有再看一遍的冲动,尽管泪水还挂在腮边。是的,珍珠港的确好看,不仅仅因为有美丽的女主角,帅气的男主角,珍珠港那美丽迷人的风景,还因为影片制作精细且手法较好,所以有看头。
       从整体来看,这部作品最大的特点是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而且气氛渲染比较好,二者的完美结合于是有了这部作品的精彩效果。其中的几个场景:日本的战斗机飞过棒球场,美国的小朋友们正在开心的玩棒球;飞机飞过小山坡,美国的小朋友们正欢快的采野花;飞机飞过足球场,孩子们正尽情的玩橄榄球;飞过树林,一群天使打扮的孩子们正在嬉戏玩耍......这紧张的战争气氛与愉快而放松的和平气氛形成鲜明的对比,战前的幸福,快乐与战后的悲惨又形成鲜明的对比,这样又体现了当时战争的紧张气氛又暗示了战后的悲惨。这些可爱的孩子们正在欢乐的玩耍,幸福的生活的时候却不知道这些飞机将会带来怎样的消息,让观众看了有一些不忍,有一些心痛,更有些气愤……
       日本天皇讨论当时日本的形式时说美国终止了石油的供应如同切断了日本的“生命线”,他回头呆呆的看着正在山坡上放风筝的孩子们,眼里充满了慈爱,之后他回过头来,慎重的决定发动战争;而另一场景:日本的战斗机飞过足球场时,玩橄榄球的美国孩子们抬头观望,却看见低飞的日本飞行员向他们招手,示意他们赶紧回家,暗示了这里“危险”。这些小小的场景,小小的动作却体现了战争的实质不是杀人,也不是伤害无辜的生命,而是为了下一代,为了下一带更好的生活,小小的场景,小小的动作却是精妙之“笔”。
       尽管有战争的残酷无情,这部影片的另一看点却是人间最美好的东西——爱情,影片向人们展示了爱情是伟大的,爱情的力量是无限大的。“每当看着西下的太阳的余辉,我总是希望能为远方的爱人送去温暖”这是伊夫琳给雷夫的信中的一句话,这句简单的话却包含着深情,包含着温暖,包含着伊夫琳对雷夫无尽的爱恋。雷夫坠机入海后,唯一支撑他活下来的信念是“要活着回去与伊夫琳在一起”,唯一支撑他与死神抗争的力量是他与伊夫琳的爱情的力量,唯一唤起他斗志的人是他最爱的人--伊夫琳
       正如雷夫后来对伊夫琳所说的一样是伊夫琳救了他,是她给了他第二次生命。
       当然这部影片不仅仅体现了爱情的伟大,还体现了友谊的伟大。丹尼得知雷夫坠机消息时意志低沉,他回味与雷夫之间的感情时,字字句句都饱含深情,包含伤感,包含对雷夫无尽的念;当他得知雷夫活着回来时,他又兴奋又不知所措的感情流露,体现了他一面是爱情一面是友谊的左右为难。而另一方面当雷夫知道丹尼抢走了自己最爱的人伊夫琳时他非常生气,然而当战争开始后他一如既往的鼓励他,支持他,指点他逃过敌机的围追;当油耗尽被迫降落,发现有日本军队,他大声的通知“丹尼不要降落有日本军队”他跟本没有想到自己的生死却希望好友能够安全;甚至在丹尼的飞机坠落时,他不顾枪林弹雨,冲过去救他,却忘了周围的日本人,最终被包围,而精彩的还有后面,当他看见丹尼被捆,一心想着救他,用枪射死正在捆丹尼的人却忘了自己在敌人的枪口下,另一方面,丹尼看见雷夫即将被射死挺身挡了雷夫的身体而牺牲……如果这些都不能说明友谊的话,那我不知道什么样的感情才算真正的友谊了。
       让人感动的不仅有伟大的爱情,伟大的友谊,还有美国人那颗尽职的心。雷夫离开伊夫琳去支援英国时,他下火车的第一件事不是去他的寝室休息,而是让指挥官带他去看看他的飞机;当战斗的警铃响起,雷夫与战友们冲出营房,雷夫被告知油管破裂没有修,而雷夫毅然的冲上飞机,尽管他知道有坠机的危险;当珍珠港战争爆发,毫无戒备的美国军队遭受轰炸,船长浑身是血,已淹淹一息,不肯闭眼,当被告知有人安排队员们撤离,并有人管理船只时,他才闭上了双眼……
        是啊,珍珠港不仅仅有以的那些看点,还有许多的特点,相信你看了之后也回这样的感叹到“珍珠港的确是一部精彩的影片,的确是一部耐寻味的作品,的确是一部白看不厌的作品”的。

《珍珠港》观后感

       大概人们或多或少都会这样,认为拥有就是得到,以至让这种误会成了我们生活中难以自觉的常态。比如《珍珠港》这部电影,早几年在它作为好莱坞大片的轰动效应过去不久,儿子便把这部影片下载到了家中的电脑里,可是直到今年我都没看它,不是不想看而是觉得应该抽出专门时间来仔细欣赏,就象买了本向往已久的好书一样,到手之后珍藏在书柜里就再也找不到读它的最佳时间。还是因为春节后实在无事可干,才一口气看完了这部影片。
       电影以雷夫和丹尼与伊芙琳之间的爱情纠葛为主线而展开,只是不知出于什么动机,一些挑剔的影评者认为这种设置太老套。既然爱情是人类生活的永恒主题,就不应该说这是好莱坞大片的老套数,反而应该承认这正是其成功之处,否则谁也不会愿意又花钱又花时间坐在电影院里,枯燥地回顾只有专业人士感兴趣的历史。
       对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珍珠港事件,只有从不同角度来了解它,才可以得到较全面和真实的理解。比如在这次震惊世界的偷袭前,日本方面的山本五十六海军大将就忧心忡忡地对幕僚说:我怕这样会唤起在沉睡中的巨人;另外据说美国总统罗斯福鉴于当时无论欧洲还是亚洲,世界大战的战场都不在美国本土,要想让美国参战等于是帮别国卖命打仗,这在一个执政须靠选票的民主国家肯定很难如愿,于是便采取后发制人的策略,故意在南太平洋挤压日本,致使日本偷袭美国以激起全民愤慨,从而水到渠成地鼓起美国参战的民意。且不论这种说法真相如何,罗斯福总统想让美国全面参战的愿望,确实是因珍珠港事件而轻易达到了目的。
       还是言归正传,本来只想从和平的角度来看《珍珠港》,但是结果却很失望,它并不是一部反对战争的影片,因为在影片中珍珠港被日本偷袭之后,美国也使用了置生命于不顾的敢死队去报复日本。这些美国的敢死队员在驾轰炸机袭击日本时,身先士卒的杜利特尔中校说:“自愿者的意志无坚不摧,即使成功也微不足道,但我们就是要打击他们的心脏,我们要让美国人民相信胜利。”于是在明知燃油不够的情形下,雷夫和丹尼等一行飞行员义无反顾地驾机飞向了日本。
       对战争的反思和总结,深刻莫过于曾经身临其中的人们。记得有位日本二战作家在他的书里写道:“……不管在什么情况下,战争都是恶的体现,善只有在胜者一边,这是一种可怕的战争的论理。正因为了解了这种论理的可怕,残酷,我们必须竭力防止战争的爆发。”再就是元代词人张养浩“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感叹。当然,最让人佩服的还是爱因斯坦的一段话:“讲到这里,我想起了群众生活中最坏的一种表现,那就是使我厌恶的军事制度。一个人能够洋洋得意的随着军乐队在四列纵队里行进,单凭这一点就足以使我对他鄙夷不屑。他所以长了一个大脑,只是出于误会;光是骨髓就可满足他的全部需要了。文明的这种罪恶的渊薮,应当尽快加以消灭。任人支配的英雄主义、冷酷无情的暴行,以及在爱国主义名义下的一切可恶的胡闹,所有这些都使我深恶痛绝!……尽管如此,我对人类的评价还是十分高的,我相信,要是人民的健康感情没有遭到那些通过学校和报纸而起作用的商业利益和政治利益的蓄意败坏,那么战争这个妖魔早就该绝迹了。”
       战争即便是象政治家所说的那样,有正义和非正义之分,却不能否认争斗双方的参与者绝大多数都是身不由己的平民百姓,所以最后的输赢唯有极个别政治家们能有坏或好的结果,对于生命为代价的交战国平民百姓来说则是毫无益处可谈。就拿第二次世界大战来说,最终受害的都是生不由己的中国、日本、美国、欧洲各国和德国的人民群众。人都有着趋利避害的本性,所以对待战争的态度也是如此,除了能够从中获利的极少数政客之外,绝大多数人都是不愿参与的。
       难怪生存权高于一切不仅成了和平主义者的口号,也逐渐成了当今政治现代化的必然趋势。
战地情人的爱情交响——听评《珍珠港》的配乐
     由于5.12大地震,电视节目上连篇累牍得播放了很多催人泪下的专题片,其中引用了很多经典影片中的经典配乐,其中不乏《加勒比海盗》、《辛德勒的名单》等优秀电影作品,其中很多名家的作品被不同电视台的不同节目中均有引用。而最让我感到震撼的无疑是央视在5.19日国家哀悼日当天,央视播放的一段专题片中的配乐,当时觉得非常好听, 特别是与震后人民坚强抗击地震的画面配合得非常恰如其分,非常感动,当时竟然没有想起来是什么电影里的配乐,直到舍友的提醒才起来竟然是一个被我遗漏在角落里的一部影片《珍珠港》!
  说了这么多废话, 进入正题!也正是因为配乐的提醒, 使我最终决定重温这部经典的战争影片,当然我也一定要从配乐的角度去理解和分析。
  2001年导演Michael Bay导演了这部经典的战争大片,并且请了当时已经小有名气,但是却没有什么更出色作品的作曲家Hans Zimmer(汉斯-季默,德国)来为这部电影配乐,事实上,导演的选择是完全正确的。因为正是Hans Zimmer在其后的创作了除了有如《加勒比海盗》、《角斗士》这样经典而气势恢弘的配乐作品,深得影迷的喜爱。
  影片的开始,落日的余晖映照着大地,一架红色的双翼单引擎飞机飞入观众的视野中,此时随着观众的视角的变化,我们的耳朵上出现了一段感人至深的旋律。在宽广的旋律线上,弦乐配合着钢琴犹如从遥远的回忆中走来,一种绵绵的思绪缠绕着影片的开头进入人们的视野。在原声CD里,这首配乐的名字是Tennessee(田纳西州)。而熟悉影片的朋友一定也知道,这支含义隽永极富质感的配乐也出现在了影片的结尾中。而抗震专题片上吸引我的正是这支配乐!一下让我的情绪达到了顶峰, 特别是其中那段弦乐与管弦乐的对话,更让我深入画面,深入了主人公的心灵深处。
  这段配乐第二次完整的出现是在丹尼驾着P-40和伊夫林在空中看珍珠港落日的镜头中。影片的导演在这个画面中无疑是让俩人享受在了这样一个温暖的午后,因而配乐才是如此有感染力。落地以后俩人最终沉浸在了爱的愉悦中……这个镜头是作为一个承上启下的镜头,将影片的开始与影片结束时的近乎相同的场景串联了起来,无疑这样的安排正是影片中最讲究也是最为人称道的一个细节。这段配乐也成为影片中出现最多也最打动人心的配乐段落,是整部电影的精神与灵魂所在。可以说Tennessee不仅仅是一个地名,故事的起始点,更是影片中所描述的故乡的所在,是一个在中国人看来,和平、希望的所在,更是人们心中渴望和平,消灭战争的一种心灵寄托。
   随后,两个小家伙,幼年的丹尼和雷夫。从主人公的自述中,我们了解到了两人的生活背景, 画面始终用一种带有昏黄色的颜色营造了一种温暖和煦的感觉,与后面情节中的略微发蓝色的杀戮场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而这段故事的发生地正是田纳西,所以从配乐上,Hans Zimmer继承了上一段配乐的结构和韵律,不过在整体上更偏温和。用弱音的钢琴作为起始,随后弦乐和英国管的加入更增添了一种天真烂漫的气氛。这段配乐的名字叫brother(兄弟),不仅在影片的开头,在影片中间丹尼和雷夫的分离、重逢、以及丹尼为了保护雷夫而最终战死的镜头中都用到了这配乐,特别是配乐中分别用低音有如呻吟般的弦乐来描写丹尼,表现了他脆弱需要雷夫保护的性格, 但同时也预示着他的坚强。而用钢琴加弦乐的配乐风格来描写雷夫那坚强而桀骜不驯的性格可谓是再好不过了,在这里Hans Zimmer的配乐恰如其分的表现了俩个兄弟、挚友之间的不同和相同。乍一听几乎很难听出表现上的分别,这也正是Hans Zimmer配乐的精明之处吧。
  俩人长大成人后,雷夫通过各种手段和护士伊夫林接近,只是为了混一个体检的通过,最后他不幸被两次注入了某种药剂,最终药性发作,让他瘫倒在伊夫林的诊台前。后来他们最终走到一起,在一个很幸福很快活的晚上,雷夫最终将他要被派往英国去参战的消息告诉了一直深爱着他的伊夫林。在俩人从相识到相爱的这一过程中,随着伊夫林与同伴讲述自己的爱情经历,出现了这样一首用钢琴弹奏主旋律,与弦乐对话,小提琴间断插入带有浪漫气息的配乐,而配乐出现时,伊夫林恰好说了一句“...And Then I Kissed Him”,于是这配乐的名字就是《...And Then I Kissed Him》。又是一首叙述爱情的配乐,完全没有其后Hans Zimmer在描写爱情的那种矫情和做作,通过钢琴与弦乐的对话逐步推向了感情的高潮,配乐与雷夫和伊夫林的爱情画面配合的完美无缺。特别是这段配乐在其后多次以变奏变调的形式出现,比如相互朗读来信的时候。并在伊夫林与丹尼的爱情描写中也以几乎完整的呈现了出来。
  雷夫和伊夫林在最完美的那个晚上,最终要说出分开的时候出现了这首《I will come back》,导演在运用这首配乐的时候恰到好处让画面从一个两人对视i的角度出发, 并让主人公的对白与音乐配合得严丝合缝。尤其让人潸然泪下的是两人在站台上最终错过最后一面的情节中,此时钢琴如泣如诉一般,代替了主人公的语言,一切表演上的煽情与过渡似乎都已经变得不再重要了。最后雷夫用一句“She loves me”来结束一个在外人看来似乎很尴尬的场面。
  影片中最恢宏的场面,也是Visual Effect的重点正是日军轰炸珍珠港的一连串镜头。配乐《Attrack》正是描写这一连串攻击行动的配乐,定音鼓敲打着一连串节奏鲜明的背景节奏,似乎是轰轰作响的战鼓,画面上伴随着一名日本空军的自述,以慢动作的形式展现了零式战机从甲板上隆隆起飞的画面。随后弦乐低沉有如沉吟般的战机引擎声,而此时导演通过蒙太奇的方式,将日本战机飞过的地方一一做了展示,从美国战舰上休闲的士兵,小孩无拘无束的玩耍,摄影师正在摄影,正在休息的护士等等。在这段配乐中,配乐非常恰当的表现了影片所要传达的主题,吵闹的飞机引擎声与和谐的周遭环境是那么的格格不入。
     在随后的日军一波一波轰炸中,我们看到美军的亚利桑那号终于倾覆,在这个过程中音乐一直在以一种低沉的音响配合着画面,弦乐从头至尾描述了一个悲伤的主题,尤其与战士的死亡呻吟衬托在了一起。随后我们又看到了阵地医院里挤满了伤患,所有医护人员完全忙不过来了,镜头借着主人公伊夫林的眼睛以一种带有疲惫而虚幻的主观视角描写了医院里战士们不断的呻吟而大喊大叫、看到医护人员忙得找不到急救器具,而这一切都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在后面的情节中,雷夫和丹尼共同迎战日本零式战机。在这段具有胜利特性的情节里我们听到了一段带有进行曲式的配乐, 这似乎是一种胜利的象征吧。这段配乐在原声CD里并没有收录进去,但是我觉得却非常引入注意,通过这样的配乐我似乎窥见了一点《加勒比海盗》的影子,这段配乐旋律与节奏甚至是配器的运用都与《加勒比海盗》中的配乐“Will and Elizabeth”似乎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也许因为导演更喜欢突出这个时候的音响效果吧,这段配乐貌似并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
  再回到战地医院里,我们再一次透过镜头看到了大量的死亡战士,特别是他们临终时的悲惨画面,导演在带给我们视觉冲击的同时,我们同样也听到了Hans Zimmer的音乐!又一次的弦乐,这个时候表现的悲伤失落和惆怅更是让所有人为之动容。在配乐的后半部分中加入了女声哼唱的无词歌,画面通过一种慢镜头的形式,分别以伊夫林和亚利桑那号大厨子为主角的360度横向转动镜头,伊夫林看到的是大量烧伤、枪伤的病患,大量的呻吟和痛苦。而大厨看到的则是大量的死尸,大量战争之后的残骸。此时导演让音乐成为叙述的主角,替代了一切语言,真的可谓是“此时无声胜有声”!这段配乐的名称是《December 7th》。
  随后我们看到了总统的演讲,我发现美国电影里在总统演讲的时候配乐总是那么气势恢宏而感人肺腑,这段配乐在原声CD里叫做《War》的也不例外。而配乐的后半部分出现在了美国海军为了轰炸日本完成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大家正在训练B-17如何在短距离起飞。当大家都成功得从短距离跑道上起飞的时候,配乐从G调转向了C关系调,一种成功与胜利充斥在画面的始终。此时音乐始终与画面贴切前行,可谓是音画同步的典范之作!
     影片的最后,搭载着成功轰炸日本本土的勇士们回国的飞机刚落地,我们“听”到了一个慢镜头叙述的情节,没错这个情节里除了音乐和女主角的旁白,几乎没有其他音响和声音,叙事的主角完全是音乐,一种暗含着悲伤与反击的音乐成为了此时的主角,这样的情节却能给人以最大的视觉冲击力。配乐的名字是Heart Of A Volunteer,是一首很多人都听过的曲子,这段配乐是最有Hans Zimmer本人风格的,一种顽强抗争不屈不挠的精神渗透在配乐的每个音符中。可以说这部影片的配乐使他也荣登配乐大家的主流行列。
     看罢影片,听罢原声。当初是为了寻找原声的出处而看的影片,现在却感觉是这样喜欢,也许是我太喜欢Hans Zimmer的配乐了吧。其实这部电影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我的感觉就是把几部老影片《英伦上空的鹰》、《Tora!Tora!Tora!》(虎!虎!虎!)、《东京上空30秒》柔和在了一起,并通过三个人的感情纠葛作为线索。从叙事上也没啥值得称道的地方,也许Visual Effect还可以看看,但是我觉得最终挤干了油水可以说说的却是Hans Zimmer的配乐,那是一种经历大悲之后的顽强, 那是最终战胜一切的抗争精神!也许你会说《珍珠港》太有“美国精神”了,但是我们为什么不能借用里面的配乐激励自己呢,为什么不能用这样的配乐完成我们的“中国精神”呢?
珍珠港,感动依然

       上午又重温了一遍《珍珠港》,喜欢,我只是喜欢,我就是喜欢。
      导演迈克尔.贝,犹如一个伟大的毁灭艺术家,先用宁静祥和的夏威夷清晨,充满着夏日气息的阳光海滩,唯美纯真的爱情,亲密无间的兄弟情谊, 把最美好的东西淋漓尽致的演绎到极致之后,再用冷酷无情的战争,将一切美好瞬间毁灭,化为灰烬。   用长达40分钟的无情的轰炸,冷血的杀戮,强烈的视觉冲击,淋漓尽致地揭露着战争的罪恶,人性的丑陋。   基调鲜明的对比反差,狠狠的撕扯着观众的心灵。
       第八遍了,唯美依然,感动依然。
       每每看到凯特.贝金赛尔那精致的脸庞透着的深深的焦虑,望着遥远的地平线,急切地期盼着爱人从战场归来。那清澈却透着深深忧郁的眼神,就有种流泪的冲动。乱世的爱情,总是凄美得令人揪心。



       喜欢泰坦尼克号的人应该喜欢这部片子,它们都是那种场面气势恢宏,爱情浪漫凄美,背景音乐悠扬大气, 画面精致唯美的片子。无论它的票房怎么惨淡,无论别人怎么从历史政治等等方面把它批得体无完肤,无论有多少应声虫在我面前大谈它有多么多么的烂, 我都可以毫不掩饰我对珍珠港的喜爱与钟情!   
       有时候,看电影并不需要那么复杂。电影,只是在那2小时里,让我们忘掉现实世界,置身于它为我们营造的那个世界,随着摄像机的视角,全身心地投入。
爱你,爱你的柔情 ——《珍珠港》
       每一个男孩儿的童年,都怀揣着一个英雄般的梦想;每一个男孩儿的心中,也永驻着一名无畏的勇士。
       伴随着旋律地响起,两个调皮的顽童进入到了屏幕画面,他们都怀揣着能够成为一名英雄的梦想,也梦想着能够有朝一日驾驶着真正的战机在天空中翱翔。时过境迁,当初年幼无知的兄弟俩,终于实现了自己孩童时的梦想,二人都顺利地加入到了美国某空军基地。而接下来的故事,也正是从这一刻开始的…
       电影《珍珠港》,你可以简单的给它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为前半段的叙事,另一部分为后半段的战争。乍眼一看,你或许会觉得它原来是这么的简单啊,但你错了,其实在这里面真的很不简单。前半部分的叙事还包含着Rafe(本.阿弗莱克饰)与Evelyn(凯特.贝金赛尔饰)的美丽邂逅;Rafe 的军事调离;Rafe 遇难后的重生,以及Evelyn 与Danny(乔什.哈奈特饰)的爱恋。影片仅在这一部分就停留了近85分钟左右,而给观影者留下的印象是:优美,温馨,舒适,还有就是相对于后半段的故事而言,前半段的节奏略显得慢了一些。
       整部影片片长共184分钟,导演迈克尔.贝(Michael Bay)将绝大部分的时间安排在了后半段的军事战争中。这一部分的剧情,我相信即便我不做过多的介绍,你们也定能够略想起一二来,毕竟这是这部电影的高潮,也是此部影片的精髓之处。气势恢宏的电影配乐,震撼又宏大的轰炸场面,都是电影《珍珠港》给我留下的印象。而整部影片也正是通过这种跌宕起伏的形式,深深地吸引着,迷恋着前来观看的每一个人,他将这柔与刚很巧妙地捏合在了一起。
       记得,第一次观看《珍珠港》还是在上初中的时候(这里也暴露出了自己的年龄),对于一个十几岁的孩子来说,看电影,无非就是图一种乐呵,你说他当时真的就能读出其中的涵义吗?真的就能看出这里使用了什么电影技巧吗?每个人都是一样的,在没有经历过系统的学习前谁都不是专家。还记得那时的我,看的很高兴,看的很痛快,也同时抱着一种根深蒂固的抗日情怀,心中默默地嘀咕着“打他,往死里打。”孩子嘛,就是这么的天真。过去了这么多年以后,当再次重拾这部经典时,由于伴随着社会以及自身的成长,或许再也找不到当初的天真和无邪,但影片所带来的那份优美,温馨,依旧是这般地熟悉,看完后也还会不禁真心地赞美与分享。这就是电影,一部好电影的力量。
       说,喜欢、迷恋于《泰坦尼克号》的人们也都会喜欢此部电影,因为她(这里,请允许我使用这个“她”)们都是那种场面气势恢宏,画面唯美细致,爱情浪漫凄美,电影配乐又大气悠扬的作品。对于导演迈克尔.贝(Michael Bay)来说,他最为擅长的便是在画面处理上的技术,而对于像《珍珠港》这样的狂轰乱炸的爆破画面,可以说他很为得心应手,举个被我们所熟知的例子吧,电影《变形金刚》系列就是一个很为典型的作品。但是,对于《珍珠港》来说,她所获得的评价可谓是褒奖不一,有像我这样很容易入戏,并且赤裸裸地爱上这部影片的赞美者,也有一些持客观态度的批判者,说导演迈克尔.贝(Michael Bay)将这种以二战为题材的作品,错误地把观影者导向到了与应反思历史、缅怀先烈的对立面,说不应该为一场乱世里“乱爱”的曲折多磨而垂泪揪心,为无数航母、飞机被炸开了花而拍手称快。还有说这违背了历史,毁了一段血淋淋的历史。其实说这些都是可以理解的,毕竟每个人的需求是不一样的嘛,有的人务实求真,有的则是享受沉浸。即便说他在故事的叙述上还略欠缺些火候,但是,我觉得仅凭着那震撼的轰炸场面以及那大气的电影配乐足以给此部影片高分甚是满分。
       既然提到了电影配乐,我可以用“绝妙”与“精致”这两个词来作形容,而且我也相信,对于每一位喜欢音乐,喜欢电影原声乐的人来说,《珍珠港》中的每一首乐曲都是那么的无与伦比,精致之极。现在你们所听到的这首歌曲正是选自于《珍珠港》的片尾曲:There You’ll Be. 其实,当初在选择作为我这篇文字的背景音乐时也很纠结,因为很难割舍其中的任意一个。之所以选择 There You’ll Be,是因为在片中,它担任着电影的收尾工作,一部好的电影,一部恢宏的影片,哪能败于这最后一步呢。而这首歌曲,你若能投入于其中,你便会发现,在观看《珍珠港》时,不论你是置身于一流的电影院之中,还是宅在你那温馨的小窝里,你同样都能感受到那种大场面的氛围,犹如一部大戏的谢幕一般。
       我说,其实对于这种类型的电影,我个人觉得,写起影评来还是挺不好写的。因为,这里面的很多内容要你去抒发下自己的感情,你根本不知道从何处开始,虽然在观看的时候很有感触,很投入,但真到动笔写起来的时候还是挺不好往下写的,毕竟这里面的很多事情,故事都是我们自身未曾经历过的。说围绕着一些纯技术流儿去写,我本身也不是搞电影的,在很多专业性的术语上根本也讲不明白,所以,就这样,写着写着,就成篇咯,真的很神奇。这或许就是一部好电影的魅力。

珍珠港
       在残酷的战争下亲情 友情 爱情无非是催人泪下闪光点,而惨痛的战争往往又很能让人铭记在心,说明导演选择这样的题材是非常聪明的。在没看的时候一直都担心自己会因为这部电影的时长会看睡着了,但现在发现其实担心是多余的,不但没有睡着而且现在是睡不着了!
       爱情,丹尼跟雷夫是从小玩到大的好朋友,一起共患难出生入死,可以算的上是相互不离不弃了,可这对好友的相同点太多了,最后导致了两个人在不同的时间爱上了相同的一个人,我一直搞不明白 这样的爱情到底值不值得祝福?该不该发生?虽然当时知道自己的朋友遇事死去,当然他们是可以继续自己以后的生活,但这算不算是“朋友妻不可欺”呀?也或许是爱真的很奇妙很复杂,我还读不懂它,没有办法去理解透它!总之这样的爱情现在我是不赞同产生的!
       战争,最近我算是跟战争片干上了,前些天看完的《拯救大兵瑞恩》跟《赎罪》以及《英国病人》但是如果拿这几部电影想比较的话,我还是喜欢今天看的到《珍珠港》近2个小时不断的轰炸,真是非常的过瘾,看到卑鄙的小日本鬼子使出的下流的手段打的美国措手不及损失惨重呀,看着日本的轰炸机不断的轰炸美国的舰队时并没有为美国感到同情反而产生的暗自高兴的心里,想想现在的日本跟美国好的不得了,恨不得都成一家了,如果说他们是自相残杀的话会有点严重,但美国人看完这部电影应该有所反思吧,是谁最后救了他们的那几兵,是中国,是谁轰炸他们的珍珠港,是日本呀!一开始他们去准备轰炸东京的时候,还在纳闷,为什么他们要用中国的语言强调自己是一名美国士兵,是因为中国人的有着超出其他国家人的自信心!有着执着拼搏永不言败的精神!有着一颗仁慈的心!
       其实这部电影的泪点不仅仅体现在伟大的爱情上面,更体现在他们为了自由为了国家拥有奋战心情!当看到飞机在甲板上起飞的那瞬间,其中一个士兵跪地磕头的刹那,不得不为他们感动,不得不为他们自豪!为了自己的国家跟人们能过上安稳的日子,付出自己的生命这不仅仅是伟大更是值得,他们所付出的一切都是值得的!值得国家跟人们的拥戴!

《珍珠港》——值得一看
        知道这部片子比较迟,是在听完Faith Hill的《There you'll be》之后才知道《珍珠港》的。我买的那一本关于英文歌曲的书,介绍《There you'll be》的时候,说是世纪巨片《珍珠港》的主题曲。当时这颇有威慑力的四个大字——世纪巨片,加之主题曲的曲调的浑宏大气,还有悲壮。令我产生了一个隐隐约约的感觉,《珍珠港》是史诗一样的大片。当然也和老美大部分和战争有关的片子一样,宣扬和平(人不犯我,我不犯人),标榜美利坚人民的坚强团结还有保家卫国的决心。
       之后同桌华哥的一句话令我下定了决心去看《珍珠港》,他说:啊?《珍珠港》你都没看过?!废话不多说,我还是组织一下语言还有思路写这一篇观后感。我不敢说是影评,因为我暂时还没有这个能力。
      《珍珠港》这部电影,我无法将它单独作为战争片,或者是爱情片。在一个真实的历史背景下,两个虚构的爱情故事(除了雷夫、丹尼还有伊芙琳之外,我还有关注贝蒂和雷德这一对)就组成了《珍珠港》。很多网站将《珍珠港》归类为战争片,但是影片却用了很长的篇幅来渲染爱情的美好和伟大,当然兄弟情也是关键。没有兄弟情作为铺垫,也不站在保卫国家安全的高度上说,我无法想象只是作为战友的两个人之间的关系会有怎么样的发展。
        我不得不说《珍珠港》的开头非常美。田纳西州的黄昏,还有那一片麦田。一架飞机从天边缓缓地飞过来……这个开头和结尾的时候雷夫带着小丹尼一起飞的场景令我印象非常深刻,运用一个写作文的名词来说,应该就叫首尾呼应吧。我在片子的结尾,看到小丹尼看着丹尼的墓(应该是吧)前的的花的时候,不自觉地留下了几滴眼泪。
        我的哭点不高,所以《珍珠港》还是令我流了不少宝贵的眼泪。我的印象很深刻,我在看这部影片时,留下的第一滴眼泪为了西弗吉尼亚军舰舰长流的,子弹穿过他的腹部,肠子都流出来的,奄奄一息的时候他还惦记着指挥作战。当然眼泪就留下来了,虽然说那个场景对我来说,相对难以接受一些,不过我倒是没有想到恶心之类的字眼,反倒是有一股崇敬。还有那个死去的贝蒂,也就是雷德的未婚妻,雷德接受了轰炸东京的任务之后,在自己运载的那枚炸弹上写上了“为贝蒂报仇”,看到这里的时候我也小感动了一下。
        至于说真正震撼了我的内心的,就是那一个特写——在营救亚利桑那号上被困的士兵时,伸出来的那一只手。那个画面很悲壮,没有炸花眼的炮火,没有子弹纷飞,就是一只手,还有从缺口簌簌冒出的海水。我不知道怎么形容我的感受,在那一刻我只是觉得我很幸运,因为我还活着。
        在《珍珠港》的百度贴吧里,有人发帖说看到日军的战机起飞的时候被震撼了,说实话他们那种无谓死亡的精神还是可圈可点的,还有一个日军飞行员看见小孩子的时候示意他们趴下这个小细节证明他们还是有点恻隐之心的,我之所以用“有点”的是因为在后来美军军舰被击沉之后,日军还在向落水的士兵扫射令我反感。(关于美军、日军的评述只是《珍珠港》这部电影之所见所感)
        对我来说,最令我感动的地方莫过于丹尼为了保护雷夫中弹之后,他们之间的对话。
      “我本来不应该告诉你的,但是你要做爸爸了。”
        "不,是你,你要做爸爸了。"
  (以上台词全凭记忆,有兴趣的同志可看原片。)
       大家对《珍珠港》的褒贬不一,喜欢它的人说影片所传达的情感令人动容,不喜欢的人认为《珍珠港》剧情拖沓,浪费篇幅渲染爱情,错漏百出。在我看来,一部影片的所传达的情感是它的灵魂,是一部好的电影必须要具备的因素。我认为《珍珠港》绝对值得一看。
     《珍珠港》的配乐值得一提,尤其是《Tennessee》这一首,很柔和,很能够带动还有感染观众的情绪。
     《珍珠港》的配乐是电影配乐大师汉斯·季默的又一经典力作,电影原声以古典浪漫气质乐音为核心,从柔情似水的钢琴音调里缓缓的带出悲壮悠扬的古典弦乐,回归古典音乐的浪漫情怀。 原声演出阵容强大,拥有30年丰富作曲编曲历练的Fiachra Trench、84年与多明戈合唱《卡门》的女高音Julia Migenes、德州小提琴跨界奇葩Craig Eastman、创立Hiroshima乐团的Dan Kuramoto等重量级人物联袂演绎,为《珍珠港》增添一层光环。
       提一提除了霍纳之外的一个电影配乐大师——汉斯·季默。 
       汉斯·季默(Hans Zimmer)于1957年生于德国,是近年来崛起速度十分惊人的电影配乐家,在电子合成器和传统器乐的结合上,每每展现令人震撼的个人风格,也屡次缔造令人激赏的配乐成绩,特别是在动作电影配乐方面,他独特的音乐型式已经蔚为风尚,揉合了电子乐的炫丽紧凑,和交响乐的磅礴气魄,汉斯·季默几乎是近年来,典型好莱坞英雄主义动作电影不可或缺的“标准配备”。汉斯·季默初次与好莱坞以入围奥斯卡的电影《雨人》打响知名度,1995年以迪士尼动画电影《狮子王》配乐赢得生平第一座奥斯卡金像奖以及金球奖,之后的著作更遍及各种电影领域,至今他為电影创作参与的数量已高达百部,并有著奥斯卡金像奖、金球奖、爱美奖三大奖的加持,才华早已深受广大影评影迷的肯定,稳坐当代最伟大的电影配乐家宝座。
珍珠港—残酷的战争环境下演译的一段悲壮的恋情
       残酷的战争环境下演译的一段悲壮的三个人之间的恋情故事,电影《珍珠港》以其好莱坞大片式震撼的场面,曲折波澜的主人公恋爱故事情节以及自始至终贯穿全片的欧美式英雄主义浪漫主义色彩深深的吸引着我。这本是在残酷的战争环境下演绎的一段凄美的爱情传奇。影片和经典大片《泰坦尼克号》有很大相似之处,同有相似的沉船场面,相似的生死离别,甚至极为相似的浪漫场景。所不同的是,这部影片独有的曲折情节,在爱情,友情,爱国情种种矛盾面前,主人公所做出的艰难取舍,对当代青年的人生选择有很大的现实引导意义。影片《珍珠港》不失为一部励志的英雄式爱情传奇,值得重温细品。   
       男一号雷夫和男二号丹尼从小因为共同的狂热的飞行爱好成为挚交。然而,两人却同时爱上了女主人公部队医生伊雯琳。矛盾由此产生,并在男二号丹尼的死中结束。
       爱情能够催生出伟大的力量使人挣脱出死亡线,绝地复生。雷夫为了实现自己儿时当一名飞行英雄的梦想,同时亦为了保护被自己当作亲弟弟的丹尼而毅然选择了暂时离开女友伊雯琳,远赴最危险的战争前线。一场战役中雷夫的战机被击落,然而,爱情的力量使他奇迹般的生存下来,却于远方的亲人失去了联系…
       爱情的来临往往是在不经意间的,恋爱中的人亦往往是盲目的,难免伤害到身边的人。都以为雷夫已死,丹尼和伊雯琳彼此互相照顾,共同渡过一个个没有雷夫的日子,丹尼带着伊雯琳在云端翱翔,在海边吹柔和的海风,赏日出日落。日久生情,很快两人生活在了一起…当死而复生的雷夫完好无损兴奋地出现在伊雯琳面前时,原本以为伊雯琳会惊喜万分,然而,伊雯琳的脸上却露出不仅仅是喜悦的尴尬表情。物是人非,时过境迁,今生将不再见你,只为再见的已不再是你。当毫不知情的丹尼向往常一样跑到伊雯琳家,撞见雷夫与伊雯琳,雷夫全明白了,无法忍受这样的结果,最好的兄弟与最爱的人成为恋人…他只有选择放手,选择离开。雷夫毫不客气的和丹尼大打出手,自小至今的兄弟情谊不再可能继续…
       生活不可能永远平静。当国家陷入民族存亡的生死关头,每个人都应放下个人恩怨,一致对外抗敌。在三人关系正陷入窘境的时候,日本偷袭珍珠港事件爆发,影片进入高潮。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所有人都像往常一样慵懒的在午睡。突然,成群的日本轰炸机从头顶掠过,周围炸开了,一瞬间珍珠港消失了往日的平静。影片通过以小见大的艺术手法,现场感很强的高超摄影技术再现了日本偷袭珍珠港这一历史真实。战争中的一场场生死离别,伴着哀婉凄凉的背景音乐,让人惊恐感动到落泪。伊雯琳忙忙碌碌的救救不过来的伤员,蓦地发现自己最好的朋友也不幸停止呼吸,倒在众多尸体旁。天昏地暗,难以置信的悲剧在女主人公面前演绎。同时,雷夫和丹尼却因为战争的紧迫又走到一起。两人驾驶战机并肩作战,尽显出欧式英雄主义风范。
       生活往往带有戏剧性,悲剧可能不断重演,像是永无止境的轮回。在日本的偷袭刚刚结束时,美国的报复行动又紧接着开始了。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在大义面前,在整个美国都陷入浓厚的情绪时,身为飞行员的雷夫和丹尼毫不犹豫,毅然选择了自杀式的远赴日本。而此时已有丹尼的身孕的伊雯琳只有守在珍珠港等待两人的音讯。英雄主义始终贯穿着全片。雷夫从小就把丹尼当作亲弟弟一样保护照顾。此时,满心愧疚的丹尼早已不顾生死,决心一死以保护雷夫,最终,他用身体挡住射向雷夫的子弹。当伊雯琳看着机仓里缓缓走出的雷夫而一阵欣喜时,紧接着,又看到缓缓抬出的丹尼的棺木,恰似当年雷夫死时的噩耗又一次降临…
       当然,影片的结局是光明美好的。在阳光明媚百花争艳的小地方,战斗英雄雷夫和伊雯琳还有她和丹尼的儿子小丹尼三人与世无争的生活在一起…音乐响起,是那首浪漫的《有你相依》,“在我的梦里我总是看见你在天空飞翔…在我的心中永远有你一个位置,对于我这一生”。
       爱情友情爱国情的真谛在这部电影中被诠释得淋漓尽致。这些人的本能情感在发生矛盾冲撞时,如何去面对,影片似乎给了我们一个答案。同时,这部电影又揭示出了战争的残酷,警示我们珍爱和平,乐享安定。

评《珍珠港》:一场血水交融的世纪战争

       这绝对是迈克尔贝的野心之作,他大胆尝试把爱情放入弘大的战争背景中,谱写了一曲血水交融的战争史诗之作,这是迈克尔贝新世纪的大手笔,试图把战争动作片引入一个新的历史台阶。
       不过这部片子在影评家的眼里并不如后年上映的黑鹰坠落,许多人把他看成是挂着羊头卖狗肉的爱情片,迈克尔贝这个向来之作爆破性大场面的动作片导演怎么会想到拍一部爱情片,在这充满紧张气氛的三个多小时里,迈克尔贝最令人期待的仍然是中间的半个小时,日本偷袭珍珠港的桥段,真乃令人拍案叫绝,也就是迈克尔贝能拍出这样的场面,也就是他才成为人们对这部影片的期待。
       珍珠港作为美国人最为耻辱过去而载入史册,连同21世纪的911事件深深触动美国人的神经,这是美国历史上最为痛心的两次袭击。影片选择在2001年911事件后上映,确实有着非同寻凡的意义,让人们铭记自己不幸的经历,才能展望更好的未来。
       影片开头伴随着汉斯季默那震撼心灵的音乐,一抹夕阳下的黄昏景象,一架飞机在空中的一角飞翔,这个镜头已经把整部影片基调和元素站出来,战争、回忆。串联成整部影片的两部重要的线索。主人公雷夫和丹尼是死党,从小憧憬能驾驶飞机在一望无际的蓝天中飞翔,成为优秀的飞行员。随后两人在训练中的优秀表现得到了上司的认定,这个时候雷夫邂逅了美丽的战地护士伊芙琳,两人迅速坠入了爱河。故事发展到这里也预示了一场新的世界大战即将响彻整个珍珠港。雷夫丹尼和伊芙琳的爱恨交织也在这战争中慢慢体现人性的生死离别和命运的捉弄。
       看完这部电影,我并不为这两男追一女的情节感到瞠目结舌,这样的故事题材在世界电影都有身影,不必纠结,但是我会想,美国人对于爱情的奉献和施舍如此的深明大义,不顾道德和心灵上的谴责。战争改变了人们的看法和认知,这不得不说明美国电影有着一个更高层次对人性背叛的思索。如果这样的故事发生在我们周围,该如何的坦然面对。在欧洲战场死里逃生的雷夫从新回到伊芙琳的身边,得知伊芙琳和丹尼的所作所为,他也会像所有人一样愤慨,甚至无法相信,他从小的挚友和他的爱人居然双双背叛了他的人格,可是换一个角度而言,战争改变了人类的一切看法,毕竟活着的人还要追求美好的生活。不能永远活在死人的忧伤的哀悼中,战争令两人摒弃前嫌共同完成自己作为军人的使命与责任感。
        影片的最后,雷夫和丹尼执行任务的团队失败,在最后危险的时刻,丹尼用生命完成了自己对朋友的诺言,悲痛的雷夫运送丹尼的遗体返回本土。雷夫和伊芙琳又重新生活在一起,共同抚养丹尼的儿子。背景和音乐再次响起,在这一片神奇的土地上,一个令人感动的爱情故事落下了帷幕。
       迈克尔贝的精明之处用在战争的场景弥补了整部电影关于爱情刻画的缺陷,这三个小时的观影过程中并没有给我无聊与狗血的感情戏,相反并没有影响爱情对整个战争戏份的格格不入。大概西方国家这种价值观和世界观过于伟大,我还是有些不理解和不适应总之电影就是电影没有必要去纠结和现实世纪有多少出路,只要能带给我们感动就是最好。
                                    


《珍珠港》影评
        2001年导演Michael Bay导演了这部经典的战争大片,并且请了当时已经小有名气,但是却没有什么更出色作品的作曲家Hans Zimmer(汉斯-季默,德国)来为这部电影配乐.影片的开始,落日的余晖映照着大地,一架红色的双翼单引擎飞机飞入观众的视野中,此时随着观众的视角的变化,我们的耳朵上出现了一段感人至深的旋律。在宽广的旋律线上,弦乐配合着钢琴犹如从遥远的回忆中走来,一种绵绵的思绪缠绕着影片的开头进入人们的视野。在原声CD里,这首配乐的名字是Tennessee(田纳西州)。 
        这段配乐第二次完整的出现是在丹尼驾着P-40和伊夫林在空中看珍珠港落日的镜头中。影片的导演在这个画面中无疑是让俩人享受在了这样一个温暖的午后,因而配乐才是如此有感染力。这个镜头是作为一个承上启下的镜头,将影片的开始与影片结束时的近乎相同的场景串联了起来,无疑这样的安排正是影片中最讲究也是最为人称道的一个细节。这段配乐也成为影片中出现最多也最打动人心的配乐段落,是整部电影的精神与灵魂所在。可以说Tennessee不仅仅是一个地名,故事的起始点,更是影片中所描述的故乡的所在,更是人们心中渴望和平,消灭战争的一种心灵寄托。 
         随后,两个小家伙,幼年的丹尼和雷夫。从主人公的自述中,我们了解到了两人的生活背景, 画面始终用一种带有昏黄色的颜色营造了一种温暖和煦的感觉,与后面情节中的略微发蓝色的杀戮场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而这段故事的发生地正是田纳西,所以从配乐上,Hans Zimmer继承了上一段配乐的结构和韵律,不过在整体上更偏温和。用弱音的钢琴作为起始,随后弦乐和英国管的加入更增添了一种天真烂漫的气氛。这段配乐的名字叫brother(兄弟), 不仅在影片的开头,在影片中间丹尼和雷夫的分离、重逢、以及丹尼为了保护雷夫而最终战死的镜头中都用到了这配乐,特别是配乐中分别用低音有如呻吟般的弦乐来描写丹尼,表现了他脆弱需要雷夫保护的性格, 但同时也预示着他的坚强。而用钢琴加弦乐的配乐风格来描写雷夫那坚强而桀骜不驯的性格可谓是再好不过了,在这里Hans Zimmer的配乐恰如其分的表现了俩个兄弟、挚友之间的不同和相同。乍一听几乎很难听出表现上的分别,这也正是Hans Zimmer配乐的精明之处吧。 
       俩人长大成人后,雷夫通过各种手段和护士伊夫林接近,只是为了混一个体检的通过,最后他不幸被两次注入了某种药剂,最终药性发作,让他瘫倒在伊夫林的诊台前。后来他们最终走到一起,在一个很幸福很快活的晚上,雷夫最终将他要被派往英国去参战的消息告诉了一直深爱着他的伊夫林。在俩人从相识到相爱的这一过程中,随着伊夫林与同伴讲述自己的爱情经历,出现了这样一首用钢琴弹奏主旋律,与弦乐对话,小提琴间断插入带有浪漫气息的配乐,而配乐出现时,伊夫林恰好说了一句“...And Then I Kissed Him”,于是这配乐的名字就是《...And Then I Kissed Him》。又是一首叙述爱情的配乐,完全没有其后Hans Zimmer在描写爱情的那种矫情和做作,通过钢琴与弦乐的对话逐步推向了感情的高潮,配乐与雷夫和伊夫林的爱情画面配合的完美无缺。特别是这段配乐在其后多次以变奏变调的形式出现,比如相互朗读来信的时候。并在伊夫林与丹尼的爱情描写中也以几乎完整的呈现了出来。   
        雷夫和伊夫林在最完美的那个晚上,最终要说出分开的时候出现了这首《I will come back》, 导演在运用这首配乐的时候恰到好处让画面从一个两人对视的角度出发, 并让主人公的对白与音乐配合得严丝合缝。尤其让人潸然泪下的是两人在站台上最终错过最后一面的情节中,此时钢琴如泣如诉一般,代替了主人公的语言,一切表演上的煽情与过渡似乎都已经变得不再重要了。最后雷夫用一句“She loves me”来结束一个在外人看来似乎很尴尬的场面。
        影片中最恢宏的场面,也是Visual Effect的重点正是日军轰炸珍珠港的一连串镜头。配乐《Attrack》正是描写这一连串攻击行动的配乐,定音鼓敲打着一连串节奏鲜明的背景节奏,似乎是轰轰作响的战鼓,画面上伴随着一名日本空军的自述,以慢动作的形式展现了零式战机从甲板上隆隆起飞的画面。随后弦乐低沉有如沉吟般的战机引擎声,而此时导演通过蒙太奇的方式,将日本战机飞过的地方一一做了展示,从美国战舰上休闲的士兵,小孩无拘无束的玩耍,摄影师正在摄影,正在休息的护士等等。在这段配乐中,配乐非常恰当的表现了影片所要传达的主题,吵闹的飞机引擎声与和谐的周遭环境是那么的格格不入。在随后的日军一波一波轰炸中,我们看到美军的亚利桑那号终于倾覆,在这个过程中音乐一直在以一种低沉的音响配合着画面,弦乐从头至尾描述了一个悲伤的主题,尤其与战士的死亡呻吟衬托在了一起。随后我们又看到了阵地医院里挤满了伤患,所有医护人员完全忙不过来了,镜头借着主人公伊夫林的眼睛以一种带有疲惫而虚幻的主观视角描写了医院里战士们不断的呻吟而大喊大叫、看到医护人员忙得找不到急救器具,而这一切都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在后面的情节中,雷夫和丹尼共同迎战日本零式战机。在这段具有胜利特性的情节里我们听到了一段带有进行曲式的配乐, 这似乎是一种胜利的象征吧。这段配乐在原声CD里并没有收录进去,但是我觉得却非常引入注意,通过这样的配乐我似乎窥见了一点《加勒比海盗》的影子,这段配乐旋律与节奏甚至是配器的运用都与《加勒比海盗》中的配乐“Will and Elizabeth”似乎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也许因为导演更喜欢突出这个时候的音响效果吧,这段配乐貌似并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   
       再回到战地医院里,我们再一次透过镜头看到了大量的死亡战士,特别是他们临终时的悲惨画面,导演在带给我们视觉冲击的同时,我们同样也听到了Hans Zimmer的音乐!又一次的弦乐,这个时候表现的悲伤失落和惆怅更是让所有人为之动容。在配乐的后半部分中加入了女声哼唱的无词歌,画面通过一种慢镜头的形式,分别以伊夫林和亚利桑那号大厨子为主角的360度横向转动镜头,伊夫林看到的是大量烧伤、枪伤的病患,大量的呻吟和痛苦。而大厨看到的则是大量的死尸,大量战争之后的残骸。此时导演让音乐成为叙述的主角,替代了一切语言,真的可谓是“此时无声胜有声”!这段配乐的名称是《December 7th》。 
       随后我们看到了总统的演讲,我发现美国电影里在总统演讲的时候配乐总是那么气势恢宏而感人肺腑,这段配乐在原声CD里叫做《War》的也不例外。而配乐的后半部分出现在了美国海军为了轰炸日本完成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大家正在训练B-17如何在短距离起飞。当大家都成功得从短距离跑道上起飞的时候,配乐从G调转向了C关系调,一种成功与胜利充斥在画面的始终。此时音乐始终与画面贴切前行,可谓是音画同步的典范之作! 
        影片的最后,搭载着成功轰炸日本本土的勇士们回国的飞机刚落地,我们“听”到了一个慢镜头叙述的情节,没错这个情节里除了音乐和女主角的旁白,几乎没有其他音响和声音,叙事的主角完全是音乐,一种暗含着悲伤与反击的音乐成为了此时的主角,这样的情节却能给人以最大的视觉冲击力。配乐的名字是Heart Of A Volunteer,是一首很多人都听过的曲子,这段配乐是最有Hans Zimmer本人风格的,一种顽强抗争不屈不挠的精神渗透在配乐的每个音符中。可以说这部影片的配乐使他也荣登配乐大家的主流行列。 
        导演迈克尔.贝,犹如一个伟大的毁灭艺术家,先用宁静祥和的夏威夷清晨,充满着夏日气息的阳光海滩,唯美纯真的爱情,亲密无间的兄弟情谊, 把最美好的东西淋漓尽致的演绎到极致.之后,再用冷酷无情的战争,将一切美好瞬间毁灭,化为灰烬。   用长达40分钟的无情的轰炸,冷血的杀戮,强烈的视觉冲击,淋漓尽致地揭露着战争的罪恶,人性的丑陋。    基调鲜明的对比反差,狠狠的撕扯着观众的心灵.
        每每看到凯特.贝金赛尔那精致的脸庞透着的深深的焦虑,望着遥远的地平线,急切地期盼着爱人从战场归来。那清澈却透着深深忧郁的眼神,就有种流泪的冲动.乱世的爱情,总是凄美得令人揪心.我知道这部片子比较迟,是在听完Faith Hill的《There you'll be》之后才知道《珍珠港》的。我买的那一本关于英文歌曲的书,介绍《There you'll be》的时候,说是世纪巨片《珍珠港》的主题曲。当时这颇有威慑力的四个大字——世纪巨片,加之主题曲的曲调的浑宏大气,还有悲壮。令我产生了一个隐隐约约的感觉,《珍珠港》是史诗一样的大片。 
       我不得不说《珍珠港》的开头非常美。田纳西州的黄昏,还有那一片麦田。一架飞机从天边缓缓地飞过来……这个开头和结尾的时候雷夫带着小丹尼一起飞的场景令我印象非常深刻,运用一个写作文的名词来说,应该就叫首尾呼应吧。我在片子的结尾,看到小丹尼看着丹尼的墓(应该是吧)前的的花的时候,不自觉地留下了几滴眼泪。我的哭点不高,所以《珍珠港》还是令我流了不少宝贵的眼泪。我的印象很深刻,我在看这部影片时,留下的第一滴眼泪为了西弗吉尼亚军舰舰长流的,子弹穿过他的腹部,肠子都流出来的,奄奄一息的时候他还惦记着指挥作战。当然眼泪就留下来了,虽然说那个场景对我来说,相对难以接受一些,不过我倒是没有想到恶心之类的字眼,反倒是有一股崇敬。
        还有那个死去的贝蒂,也就是雷德的未婚妻,雷德接受了轰炸东京的任务之后,在自己运载的那枚炸弹上写上了“为贝蒂报仇”,看到这里的时候我也小感动了一下。至于说真正震撼了我的内心的,就是那一个特写——在营救亚利桑那号上被困的士兵时,伸出来的那一只手。 那个画面很悲壮,没有炸花眼的炮火,没有子弹纷飞,就是一只手,还有从缺口簌簌冒出的海水。我不知道怎么形容我的感受,在那一刻我只是觉得我很幸运,因为我还活着。 
在《珍珠港》的百度贴吧里,有人发帖说看到日军的战机起飞的时候被震撼了,说实话他们那种无谓死亡的精神还是可圈可点的,还有一个日军飞行员看见小孩子的时候示意他们趴下这个小细节证明他们还是有点恻隐之心的,我之所以用“有点”的是因为在后来美军军舰被击沉之后,日军还在向落水的士兵扫射令我反感。(关于美军、日军的评述只是《珍珠港》这部电影之所见所感)对我来说,最令我感动的地方莫过于丹尼为了保护雷夫中弹之后,他们之间的对话。 
       我本来不应该告诉你的,但是你要做爸爸了。不,是你,你要做爸爸了。大家对《珍珠港》的褒贬不一,喜欢它的人说影片所传达的情感令人动容,不喜欢的人认为《珍珠港》剧情拖沓,浪费篇幅渲染爱情,错漏百出。在我看来,一部影片的所传达的情感是它的灵魂,是一部好的电影必须要具备的因素。我认为《珍珠港》绝对值得一看。《珍珠港》的配乐值得一提,尤其是《Tennessee》这一首,很柔和,很能够带动还有感染观众的情绪。《珍珠港》的配乐是电影配乐大师汉斯?季默的又一经典力作,电影原声以古典浪漫气质乐音为核心,从柔情似水的钢琴音调里缓缓的带出悲壮悠扬的古典弦乐,回归古典音乐的浪漫情怀。 原声演出阵容强大,拥有30年丰富作曲编曲历练的Fiachra Trench、  每个男孩心中都有一个英雄梦想,每个男孩心中都住着一名战士。 影片以二战时期,日军偷袭珍珠港事件为背景。讲述了雷夫、丹尼这两位从小一起长大的“兄弟”与美丽的护士伊芙琳之间的三角恋情,以及在国难当头之际,年轻的士兵们为之奋斗和牺牲的故事。电影刚开头就一副大片范,深沉的配乐和极富故事感的画面,时刻提醒着观众, 虽此时热恋中的大兵和护士是一副安逸情景,但战争很快就来,无人能置身事外。从影片中段日本飞机起飞的那一刻起,心情就一直悬着,直到影片结束。无论是偷袭前,日本飞机迫近时的沉重和美国军民的安逸之间的对比。还是在偷袭时,战争场面的惨烈和医院内的慌忙之间的情景转换。以及反攻时,两兄弟的同仇敌忾......这一切都让人颇有感触。配乐和画面的完美结合才是电影的王道。平心而论,影片中的爱情故事超级狗血,都可以赶上棒子国的了。但其中的兄弟情义才是真正打动人的地方。在两人执行最终任务前, 雷夫对丹尼说:“伊芙琳曾经失去过一次爱人,我不想这样的事情发生第二次。”就像电影里讲的那样,雷夫总是护着丹尼,他的退出也许是最好的结局。这也为最后丹尼为救雷夫中弹而死埋下伏笔。雷夫对临死的丹尼说:“你就要当父亲了,不能死”。丹尼却说:“你才是孩子的父亲。”(意为拜托照顾)。当时就没有hold住,对他们两个来说,“有兄弟如此,夫复何求”!!很明显,这是一部美国的主旋律电影,片中高度赞扬了美国士兵在国家危难之际的英勇表现,也表达了对烈士们的肯定和感激。这种情感在各国都是互通的。记得当初在电影院看《建党伟业》的时候,放到五四运动那里时,真的有一种想哭的冲动。最后发现真正让我们感动的是历史,是革命先烈,是他们在国家存亡之际,为了大局,牺牲自己。这一切与现实无关。

《珍珠港》影评
 
       1941年12月7日,一个祥和的早晨,日军向美国在太平洋上最大的海军基地珍珠港发动突然袭击,进行了两个多小时的轰炸,致使美国太平洋舰队18艘战舰沉没或受重创,死亡、重伤和失踪人员不计其数。12月8 日,罗斯福总统向日本宣战,自此美国正式加入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就是在这段宏大的历史背景下,影片讲述了两个飞行员和一个美丽的女护士之间的感情纠葛。雷夫与丹尼是从小一起长大的死党,两人一同加入美军飞行的队伍。受训期间,雷夫结识了军中护士─伊弗琳,两人迅速坠入爱河。各国抵抗纳碎德国的侵略雷夫自告奋勇前往参战。于是将伊弗琳托付给丹尼照顾,不久之后传来噩耗,雷夫的座机在空战中不幸遭德军击落,生死未卜伊弗琳与丹尼得知噩耗后,只能互相勉励对方,爱情的幼苗悄悄萌芽。1941年12月 7日,雷夫突然出现珍珠港。日军也悄悄准备偷袭珍珠港。雷夫与丹尼是好朋友又是情敌,两人只能将儿女私情暂抛,同为自由正义而战 
        《珍珠港》主要故事情节     
       第一遍看《珍珠港》时,主要是看电影中雷夫与丹尼和伊芙琳三人之间的感情纠葛,导演迈克尔.贝,先用宁静祥和的夏威夷清晨,充满着夏日气息的阳光海滩,唯美纯真的爱情,亲密无间的兄弟情谊, 把最美好的东西淋漓尽致的演绎到极致 之后,再用冷酷无情的战争,将一切美好瞬间毁灭,化为灰烬。  用长达40分钟的无情的轰炸,冷血的杀戮,强烈的视觉冲击,淋漓尽致地揭露着战争的罪恶,人性的丑陋。基调鲜明的对比反差,狠狠的撕扯着观众的心灵每每看到贝金赛尔那精致的脸庞透着的深深的焦虑。望着遥远的地平线,急切地期盼着爱人从战场归来。那清澈却透着深深忧郁的眼神,就有种流泪的冲动
        第二次看的时候,又有了另一种感觉。在残酷的战争下亲情 友情 爱情无非是催人泪下闪光点,而惨痛的战争往往又很能让人铭记在心。每每看到那一片片的废墟,才会明白什么叫做“战争的代价是巨大的”来源。看这遍时,我开始学会关注影片中的各种人物与事件的牵连。关注各种情感在战争中的体现与表达。
       爱情,丹尼跟雷夫是从小玩到大的好朋友,一起共患难出生入死,可以算的上是相互不离不弃了,可这对好友的相同点太多了,最后导致了两个人在不同的时间爱上了相同的一个人,我一直搞不明白 这样的爱情到底值不值得祝福?该不该发生?虽然当时知道自己的朋友遇事死去,当然他们是可以继续自己以后的生活,也或许是爱真的很奇妙很复杂,我还读不懂它,没有办法去理解透它!
       友情,丹尼被日本人绑起来的时候,雷夫看着丹尼,丹尼也看着雷夫。雷夫的眼里的神情,那么执着,他要保护丹尼,就像小时候从丹尼爸爸手里救出丹尼一样。雷夫的哀嚎比我听过的任何哭泣都要悲哀,那是怎样的痛啊,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爱人离开,兄弟,朋友??生命就是这样脆弱。一切过节,一切误会,都如过眼云烟,最后只剩下那座白色大理石的墓碑和四周绽放的花朵。
       编剧留下了丹尼的儿子,雷夫看着小丹尼的眼神,就好像自己最好的兄弟又回来了。看似幸福的一家三口。可是丹尼,你在哪?他应该永远的在天空飞翔,就像小时候和雷夫一起飞一样,只是,这次你是一个人。
       战争,最近看了很多战争题材的电影,前些天看完的《拯救大兵瑞恩》跟《赎罪》以及《英国病人》但是如果拿这几部电影想比较的话,我还是喜欢《珍珠港》近2个小时不断的轰炸,真是非常的过瘾,看其实这部电影的泪点不仅仅体现在伟大的爱情上面,更体现在他们为了自由为了国家拥有奋战心情!当看到飞机在甲板上起飞的那瞬间,其中一个士兵跪地磕头的刹那,不得不为他们感动,不得不为他们自豪!为了自己的国家跟人们能过上安稳的日子,付出自己的生命这不仅仅是伟大更是值得,他们所付出的一切都是值得的!值得国家跟人们的拥戴!
       第三次看,是在学了战争简史之后,看之前,我还特意去查了一些关于真实的“珍珠港事件”的资料,然后希望能用自己所学来解读《珍珠港》。
       珍珠港事件: 背景
       日本从1941年中开始向东南亚的发展引起了这个地区主要强国的不安,十年来这些国家对日本的发展的不满顶多局限于递交外交抗议书,但1941年7月美国、英国和荷兰殖民政府对日本宣布禁止向日本运输战略物资,尤其是钢和石油。这一步对日本的经济和军事都有威胁,其目的是迫使日本限制它在东南亚的活动,回到谈判桌边。
      罗斯福下令让舰队驻扎在珍珠港(由于它离日本比美国西海岸要近得多,因此它对日本是直接威胁)也是这个目的。罗斯福认为这个决定是如此重要,以至于当理查逊上将对这个决定提出抗议时,他将理查逊解雇。但美国和其它国家的反应似乎只是加强了日本军方的决定,占领和利用这个地区。日本的石油产量很小,而提炼的石油的储藏更少,因此禁运对日本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日本政府决定占据亚洲,尤其是东南亚的资源作为对禁运的回答。他们不能假设,假如他们开始行动了,美国会在一旁袖手旁观。这是山本五十六考虑事前消灭美国在太平洋的力量的原因。他袭击珍珠港的海军基地的主意是实现这个战略目的中的一个战术步骤。日本资料显示山本于1941年初开始考虑袭击珍珠港。数月后,在做了一些预先考察后,他被批准开始准备这个行动。日本海军内部有强烈的反对这样一个行动的力量。山本威胁,假如这个行动被中止的话,他将引退。1941年夏,在一次由天皇亲自出席的帝国会议上,这个行动正式被批准。11月,在另一次天皇亲自出席的帝国会议上,出兵太平洋的决定被批准。在11月的会议上还决定,只有在美国完全同意日本主要要求的的情况下才放弃这次行动。
       事件过程
       11月26日,一支由六条航空母舰为主力的舰队在日本海军中将南云忠一的指挥下离开日本开往珍珠港。途上舰队保持彻底的电波静默。除这六艘航空母舰外日本舰队还包括两艘战列舰、三艘巡洋舰、九艘驱逐舰和三艘潜艇。此外还有八艘油轮和两艘驱逐舰只开到北太平洋等候。   
       12月7日早晨,美国太平洋舰队在珍珠港的兵力为各种舰船99艘(含8艘战列舰),飞机350架。 当日清晨七时许,由183架飞机组成的首批攻击机群猛烈攻击港内的美国舰队。1小时后,日军出动191架飞机编队,实施第二轮攻击,结果共击沉美战列舰5艘,伤3艘,毁伤其它舰艇10余艘;击毁飞机188架,伤291架;美军官兵死2408人,伤2000余人,仅亚利桑那号战列舰(Arizona)爆炸沉没时就有1177人死亡。美军太平洋舰队遭受重创。而日军仅仅付出了5艘微型潜艇,29架飞机,战死不到百人的代价。   这次战斗的第一炮和第一个牺牲者是美国沃德号驱逐舰对日本的一艘微型潜艇(广尾艇)的攻击。那艘微型潜艇被击沉(2002年8月28日被打捞并确认)。日本一共出动了五艘微型潜艇,它们打算在空袭开始后对美国船只施放鱼雷,五艘船后来都被击沉(已全部找到)。这五艘船上的十名水手中只有一人幸存,酒卷和男被俘,他是美国在二战中的第一个俘虏。   日本参加这次袭击的航空母舰是赤诚号(旗舰)、加贺号、苍龙号、飞龙号、翔鹤号和瑞鹤号。这六艘航空母舰一共可以装载441架飞机,其中包括战斗机、鱼雷轰炸机、俯冲轰炸机和水平轰炸机,其中29架飞机未能返航,74架不同程度受伤。这些飞机分两波攻击。南云中将决定放弃第三波攻击而将主力撤回。 这个事件也被称为偷袭珍珠港或珍珠港战役。偷袭珍珠港标志着太平洋战争的爆发,日军也暂时取得了太平洋地区的军事优势,乘机大举南侵东南亚诸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影片《珍珠港》完整版
183分钟,全片无尿点
经典电影音乐 《珍珠港》我吻了他
【珍珠港/Pearl Harbor】原声大碟 Hans Zimmer – Pearl Harbor 2001 FLAC | 音乐
珍珠港
男子汉必看的世界十大经典战争片 - 团队专题 - 搜搜问问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