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汉字里的植物世界与社会风俗
  语文首先要教给学生什么?有一种说法是让学生可以通过语文学习,领略中国传统文化之美。关于这一点,外滩君十分赞同。复旦大学附属中学语文特级教师黄玉峰曾通过一篇文章,分析汉字中蕴含的草木世界,以及从中衍化出社会风俗和文化,读来不仅充满美感,而且趣味盎然。
  俗话说:“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对草木来说,这话有失公允。草木不能言,不代表无情。
  佛家有言:“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就是说,一朵花就能感悟到一个世界的信息,一片叶子里包含了全部的智慧。
  小草、大树的故事,一样很精彩。只不过需要我们有悟性。
  我们祖先生活的世界,树木繁茂,绿草如茵,于是他们造出了很多与植物有关的字,写下了无数歌颂草木的美丽诗篇。
  今天我们就来谈谈汉字里的植物世界。先看一个字:
  “生命”的“生”,下面是土,上面一棵小草,是破土而出的小苗形象,它正向这个世界问好,极其动人。
  有个成语叫生生不息。所谓生长、生机、生命,都在这幅图画中表现出来了。生命就像这幼苗一样,既脆弱,又顽强。生命的特点就是生生不息。
  我们现在叫正在读书的孩子为“学生”,为什么叫学生?因为他像这初生的小草,对世界不熟悉,新鲜,才要学习。
  还有一个词叫“生意”,为什么搞商业活动叫“做生意”?因为搞商业活动最讲究一个生生不息,生气勃勃,不断流通,才赚得到钱,所以叫做生意。
  再看一个字:
  “才”字的基本意思是:刚才,才华,才资,等等。
  这个字也是发芽的意思。上面一横表示土地 , 下面像草木的嫩芽才刚刚出土,但枝叶还没有出土。初生的小草,给人一种“刚刚”“方才”的感觉。
  这是一个和春天联系在一起的字。
  唐代诗人杨巨然有一首《城东早春》:
  诗家清景在新春,
  绿柳才黄半未匀。
  若待上林花似锦,
  出门俱是看花人。
  意思是,对诗人来说,早春的时候,柳树刚发出嫩黄的叶芽时,才是最好的时光。等到春天真的来了,树也绿了,花都开了,春游的人挤来挤去,就没什么诗意了。
  还有白居易的一首《钱塘湖春行》,其中有两句:
  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
  这“绿柳才黄半未匀”“浅草才能没马蹄”,最能给人无限的期待。
  所以我们说一个人有“才”,是说他前途无限,灵感不绝,很有希望。于是,有了很多成语:才华横溢,唯才是举,才思敏捷,才疏学浅。
  木有用叫“材”,贝多了叫“财”,人有用叫“才”。故“材”“财”“才”三字同源。
  还有一个字,与“才”很相似。请看:
  这个字像不像发芽的种子?它正在向上长出芽,向下长出根须,当中一横,代表土地。这个字就是屯兵、屯粮的“屯”。屯是扎根的意思。军队长期驻扎,自己种地、生产,自给自足,这就叫“军屯”“屯垦”。
  粮食“屯”起来,慢慢多了,于是“屯”又有堆积的意思,备战备荒,屯油屯粮,囤积居奇。
  “屯”是一种顽强的生命力,一种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精神。
  《三国志》裴松之注讲了一段故事:
  在汉末天下大乱,群雄并起的时候,田地都荒了,上至天子下到百姓,人人饿肚子,袁绍、袁术就怂恿士兵去抢粮食,而曹操的军队在许县,十分弱小,但曹操认识到“定国之计在于强兵足食”,于是他下令,让部队开荒种地。地多,种不过来,就鼓励老百姓来种,政府收取租金,这样老百姓有的吃,军队也有了长久的保证。
  政治家和军阀的区别就在,一个只懂得破坏,一个还知道可持续发展,要像种子一样,把根实实在在扎到土里面,才能长久。这就是“屯”字的意义。
  种子发芽了之后就会长大,或者长成小草,或者长成大树。我们先来看小草的“草”字。
  草一般都是一丛一丛长的,所以画上两棵小草。这个字其实就是我们现在说的“草字头”。原来的“草”字就只有这一个草字头。下面的“早”是后来加上去的,表示读音。
  还有一个字:
  “卉”,表示草多,百草丰茂,画了三棵草。原来花卉的“卉”,正是在“草”上面再加了一棵草。
  在古代,三表示多。三棵草就是很多草,全部的草。《说文解字》说:“卉,草之总名也。”我们总是说花卉花卉,一般就是指花,其实花卉就是花草,花是花,卉是草。
  所谓“奇花异卉”不光是稀奇的花,也应该包括少见的草。含羞草、吃苍蝇的猪笼草等,都算异卉。不过,说到底,花和草是没有明显界限的,开了花的草,叫花,不开花的花,叫草。
  大多数的草都是非常普通的,到处生长。被人踩在脚底下,显得非常低贱。所以我们又用“草”来形容低贱、粗糙的东西。比如草稿、草率、草草了事。过去的统治者把老百姓叫做“草民”,意思是他们就像草一样贱。
  但是古人说得好,
  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温室里的花朵一碰就坏,而只要是春风吹过的地方,到处都长野草,看似最普通,其实最顽强。
  现在流行一个词叫“草根”,所谓草根,就是指来自民间,不是科班出身。很多草根的东西反而比较受大众的欢迎。这些年还有草根歌手上了春晚。
  和小草比起来,大树给人的感觉就不一样:高大、伟岸、挺拔。“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我们看树木的“木”,就是一棵高大的树。
  下面有树根,上面有树杈。大树不但长得比花花草草高大,而且寿命也长。沙漠里有一种树叫胡杨,一千年不死,一千年不倒,一千年不烂。生命有三千年。这还不算长寿。
  美国有一种“巨杉”,有一个名字叫“世界爷”,在全世界面前都可以称爷,为什么?因为这是世界上最长寿的生物。其中最古老的一棵世界爷据说有四千多年的历史。美国历史只有二百多年,中国文明史也不过三五千年,这棵树几乎见证了人类的整个文明史。它的体积也了得,一棵世界爷二十几个身高马大的老外都抱不过来。
  有一次人们要修公路,必经之路上有一棵世界爷,像一堵墙一样挡住了去路。公路不能为了一棵树就设计成急转弯,但是人们也舍不得砍掉这棵大树,怎么办?
  有人想出一个主意,不如在世界爷肚子上开一个隧道,让公路穿过去。于是他们真的在树上打了一个洞,一次可以通过两辆卡车。
  很多人担心,世界爷已经两千年高龄了,这样折腾它还活得了吗?结果这世界爷还真够爷们的,照样挺立不倒,活得好好的,每天看着人来车往从自己的树干里穿来穿去。
  这又让人想起庄子的《逍遥游》,传说中上古时代有一种神树,叫“大椿”,“以八千岁为春,以八千岁为秋”,对它来说一年相当于人类的一万六千年。
  庄子感叹说,传说中的彭祖活了八百岁,就被当做是不得了的长寿,可是和大树比起来,人类的寿命是多么短暂。
  所以大树是值得人去敬畏的。它们在人类诞生之前早就来到这个世界,远远比人类的资格老。一棵大树长成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时间。被伐倒却是短短几分钟的事。我们应该尊重大树,就像尊敬长者一样。
  两棵以上的树,就叫“林”。独木不成林。三个木,表示很多很多的树,像大兴安岭那样的,就是“森”。森林里一棵棵大树长得遮天蔽日,所以看起来黑压压的,让人感觉很沉重,不禁心生畏惧。所以说阴森、森严,老百姓传说当中阎王老爷住的叫“森罗殿”。
  我们讲了“木”,再来讲“树”字。树是个形声字,这边是木,那边是“尌”,“尌”通“竖”。像个竖起来的鼓,边上是手在敲:
  “树”本来是一个动词。意思是把“木”竖起来,也就是种树的意思。有句老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树木,“木”是名词,“树”是动词。不过,现在字义发生变化。“树”也变成了一个名词。
  现在,让我们把一棵大树从上到下,仔仔细细地看一下。
  曾子有一句话,叫“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什么是“本”,本就是树根,所以叫“根本”。
  “本”就是一个“木”字,在根部加一点,后来变成一根横线,强调它的这个部位。这种造字方法叫做“指事”。
  像刀刃的“刃”也是这样。支撑树干不倒,汲取土里的养料,全是靠树根。所以古人觉得凡事都像树一样有一个最最重要的根本。
  唐朝最有名的宰相魏征有一句名言: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德义即对老百姓好。种树是保护好树根最重要,治理国家是“积德义”最重要,根就是老百姓,老百姓的生活不好,国家政权也不会稳固。所以就有了一个成语叫“本固邦宁”。
  务本,就是做好最重要的最基础的事。子曰:“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意思是说,孝敬父母,尊敬长辈,这是“仁”的根本。
  一个民族也有它的根本,那就是我们的本土文化。我觉得,吸收外来的文化固然很重要,就像一棵树吸取有新鲜的空气和阳光才能长得高。但是无论如何,根不能断。
  只要根不断,就算叶子发黄了,甚至就算整个树干都伐倒了,开春了照样能长出新芽来。要是连根都刨了,那就真的必死无疑了。身为一个民族的人,却不懂自己的语言、文化,就像无本之木,是悲哀的事。
  严复有一句话,说得极好:“非新无以进,非旧无以守。”不创新,就不会进步,不能发展,但是不守住传统,也就不能保住我们的民族!今天我们在这里学习汉字,学习传统文化,就是为了“固本”,使得根深叶茂。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大树小草
欲为大树,莫与草争【最东方313期】
欲为大树,莫与草争
小草更需要阳光雨露
汉字解密|草:你知道“”也就是常说的草字头是怎么来的吗?
大树和小草的哲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