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大小王、大小欧、大小米——历代父子书家


中国历史上,在书法界中,父子齐名、书法水平都相当高的书法家很多。

本节图文来自田蕴章系列书法讲座《每日一题每日一字》第124集:“父子书家”与“野”字。

主持人:今天呢,我们来聊一聊这个父子书家这样的一个话题。我们大家都知道,您和您的弟弟田英章老师呢,都是当今著名的这个书法家了。

田蕴章:不敢当。

主持人:而且呢,据我们所知,您们学习书法主要是这个师承家学,老师呢是您的父亲和您的这个伯父。我记得有这样的一位这个书法大家,用两句话评价过您们这个家族,我不知道我记得对不对,叫做“父子一门三墨客,弟兄两代四书家”。

田蕴章:是,是。

主持人:三个墨客,四个书法家,那应该说是非常非常高的这个评价了。

田蕴章:是,是。

主持人:那我想问一下,您的父亲和您的这个伯父,他们的老师又是谁?

田蕴章:嗯,我先说一下,刚才你说的这幅对联呢,是著名书法家欧阳中石先生。

主持人:哦,欧阳中石。

田蕴章:对我全家的一个赞誉,指的是父子一门,就是指的我父亲和我、和我弟弟,“弟兄两代四书家”呢,指的是我伯父和我父亲,还有我和我弟弟,两代兄弟呢都是书法家,这个书法家我说过,不能自称,我们不敢称。我父亲我伯父。

主持人:您谦虚了。

田蕴章:还有这个,应该有这个美誉,我和我弟弟算不上书法家,但是我们呢,在书法上很努力,有些许的一点成绩。

主持人:您谦虚,谦虚。

田蕴章:但是呢,你刚才问到,我们的老师是我的父亲和我伯父,那么我们的父辈老师是谁呢?

主持人:又是谁呢?对。

田蕴章:就是我祖父,在启蒙教育当中。

主持人:哦,又是这个师承家学。

田蕴章:又是师承家学,都是这个一代一代地往下传。

主持人:那田老师,刚才通过您的介绍呢,我们了解到,您可以说您的父亲呢是这个师承家学,然后您呢,又像您的父亲取经,也是师承家学,是代代相传啊。

田蕴章:是的。

主持人:看来这个家庭的这个熏陶和影响是相当重要的。

田蕴章:是,是。

主持人:那在中国的历史上,在书法界中,那么父子齐名,书法水平都相当高的这个书法家,有吗?

田蕴章:这个例子很多啊。在历史上,父子并称当世的著名书法家有很多的人。

主持人:有很多吗?

田蕴章:代不乏人,历代几乎都有。就是说父亲影响自己的儿子,在这方面有家传、家教,学习书法,这样方面的事情那就更多更多的了,我们只是举出来特别突出的例子,你比如说父子都非常有名,称为父子这样的,几乎是。

主持人:齐名。

田蕴章:当然说齐名,未必都能做到,但有的是并提。

主持人:并提。

田蕴章:并提,这样的事例很多很多的。早在汉代的时候,准确地说应该是在东汉末年,这个时候,钟繇父子,就是父子书法家,钟繇,钟繇,字元常,钟繇。这个字呢,在字典查出念繇,只有在钟繇这个名字上才念“由”。钟繇,他的儿子叫钟会,钟会,就是这个“会议”的“会”,钟会。父子都是非常出色的书法家,当然钟繇的名气要比钟会大得多,但是钟会写得也相当好,就是在东汉末年的时候,我们知道最早父子书法家,都是这个这个在时代当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的,这是第一个父子书法家的例子。


到了晋朝的时候,也就是在这个东晋时期的时候,王氏父子,那称为历史上父子书家的典范,王氏父子就是羲之、献之,王羲之、王献之,王羲之、王献之。王羲之、王献之,这是历史上不可超越的两位大书法家。


那么王羲之呢,有好几个儿子,但是最小的儿子是王献之,他的书法水平跟他父亲基本上其名,基本上其名。曾经在东晋以后的这段时间当中,宋齐梁陈这段时间,有一段时间王献之的声誉比他父亲还要高,是到了唐代以后,渐渐就把王羲之这个书圣的位置确立下来,那么父子之间代表仍然是以父亲为主,这是说的是在晋朝。


到了这个唐朝,欧阳询父子,欧阳询父子,称为大欧、小欧,那么二王父子呢也称为大王小王,一般都是这么称呼,大欧呢就是欧阳询,欧阳询。小欧呢,就是欧阳通,我们不用再写姓了,欧阳通。欧阳通书法水平非常之好,也是受他父亲的教育和影响,成为小欧。



我们现在传世的欧阳通的这个字迹,有这个《道因法师碑》,《道因法师碑》,《道因法师碑》这是欧阳通的,这是到了这个唐朝。


到宋朝时候,就有大米小米,米氏父子,米氏父子。大家知道,大米就是指的是米芾,米芾。小米就指的米友仁,米友仁,米友仁,父子称为大米小米,写得都非常之好,这是到了宋朝。


元朝的时候,赵氏父子,赵氏父子,而且赵氏全家,就赵孟頫一家。赵孟頫写得好,赵孟頫的夫人管道升写得好,赵孟頫的儿子,叫赵雍,赵雍,父子一家都能写,而且写得好,这是到了元朝的时候。


到了明朝的时候,就有这个文氏父子,文氏父子。文征明,文征明,他的儿子文彭,文彭,写得好画得好,父子俩人都是写得又好、画得又好。这就是历史上非常出色的,一提起来就是父子书法家,这例子非常非常多。

主持人:鼎鼎有名的。

田蕴章:非常多。

主持人:田老师刚才你已经列举了历史上这么多这个应该说是齐名或者是并提的父子书家,著名的父子书家。那他们的书法作品的风格,都一样吗?

田蕴章:大体是一致的,或者是大同小异。比如说东汉的时候,钟会的字,写得就很像他父亲钟繇,但是没有那么高水平,钟会远不及钟繇,但是仍然钟会写得很好,也很著名。

到了二王父子,就是大王小王,王羲之、王献之的时候,他们之间的那个差距,就非常小,两个人都是这个超一流的水平。所以呢,并称“二王”,他不像别的说大欧小欧,或者是大米小米,是这么称,到了他们父子。

主持人:并称。

田蕴章:并称“二王”,那就说,在基本上在一个水平线上,所以这个父子是最具代表性的。那么后来的欧阳通、欧阳询这个风格上,书法风格也基本接近,这个以此类推,米芾、米友仁、赵孟頫、赵雍、文征明、文彭,大体上书风都是一致的,因为他的启蒙教育,他从小就跟着父亲学习,父亲又是非常这个出色的一个书法家,所以受家庭影响就非常之大,往往在书风上基本上是一脉相承。

主持人:也就是说还是继承了这个家学,或者是家风。那刚才您提到这个并驾齐驱的这个二王,王羲之和王献之,他们是这个最著名的父子书家了。

田蕴章:对。

主持人:那可以说,这个王羲之的水平“书圣”呢,是高于这个王献之的,当然王献之也很有名气。

田蕴章:不能简单说高于,因为他们的水平太接近了,太接近了。只是我们说,更具代表性,王献之和王羲之相比之下,父亲的影响更大一些,所以王羲之称“书圣”嘛。

主持人:那我想问的是,像刚才您提到的这些父子书家中,那么是所有的父亲的这个书法水平都高于自己的孩子吗?

田蕴章:基本上是这样。

主持人:啊,基本是这样的?

田蕴章:所以这个问题,我们有时候,就是也有时候心里不太明白。所有的父子书法家。

主持人:不是说青出于蓝胜于蓝吗?

田蕴章:可是呢,都是青出于蓝,可是胜于蓝者几乎见不到。

主持人:渺茫啊,很少。

田蕴章:而且并不是说,一种传统的道德,就是一定是扬父抑子,就是一再地标榜他父亲,怎么样的贬低他儿子,当然在唐代宗那有这么一种倾向,就是扬羲抑献,有这个问题。但是,整体说来,这些个儿子还都是不如父亲。

主持人:大众的眼光来看,还是他父亲更高一些。

田蕴章:欧阳通也不如欧阳询,米友仁也不如米芾,包括这个赵雍,更远不及赵孟頫,但是确实,虽然远不及,他是因为你父亲已经是一个非常泰斗级的人物了,那么你尽管不如你父亲,可是也应该是一个很出色的书法家了,是这样。

主持人:那我想问一个这样的问题,不知道该问不该问。您想我联想到了,您也是继承家学,跟您的伯父、跟您的父亲来学习书法,那我想问一下,您的风格,也是?

田蕴章:对对对,大家看我父亲和我伯父写的字,跟我们弟兄两个人呢,略有一点区别。略有点区别的原因是什么呢,就是大家不经常见到我父亲和我伯父的楷书,因为我父亲和我伯父的楷书传世作品比较少,他们多见的是行书草书,所以看我和我弟弟的楷书就大同小异,就很相似,当然也有不同,但是大体是一致的。实际上你见到我父亲和我伯父写的楷书,跟我们也基本是这么个意思,也大体是一样的。

主持人:我还是想问一个问题,那刚才提到说这个孩子都不如父亲的水平,那我想问一下,您觉得,客观地讲,公平地讲,您个人评价一下,您和您弟弟田英章老师,您们的这个书法水平,高于您父亲和您伯父吗?

田蕴章:一样,跟历史上一样,还是这样。

主持人:您不用谦虚。

田蕴章:没有,没有半点谦虚,绝对没有半点谦虚,我和我弟弟的水平都不及我父亲和我伯父。比如说在草书方面。

主持人:可是四书家呀,三墨客呀。

田蕴章:但是我们是很勉强的,应该我们田氏家族的这个书法代表是我父亲和我伯父,我伯父的草书,我父亲的行书。但是呢,既然是现代,我们也没有封建传统的那个礼教更多的束缚,我们也应该实事求是地说,我父亲和我伯父,在楷书方面写得略少一些,整体书法水平是高于我们兄弟,我和我英章哥两个。但是呢,就单说楷书这一方面,我们应该说和父亲、伯父,应该说比较接近,但是行书草书,差距很大,是这样。

主持人:那咱们说,在这个书法界,这个父子齐名的这个书家很多,那么在这个其他的领域,父子齐名的这个艺术家,据您了解多吗?

田蕴章:说到这个问题,好像已经离开了书法这个题目在谈的问题,实际上呢,好像也形成了一个规律,就是父亲也好,母亲也好,他这种光辉太大的时候,往往可能是一方面有利于对孩子的教育和传承,又同时,我不知是有什么规律没有,好像也影响了孩子的发展。好像父亲、母亲的名气越大,对孩子的影响呢,也有负面的东西。

主持人:比如呢?

田蕴章:比如在书法界我说了,如果父亲,比如像这个欧阳询、米芾,包括二王父子这些个,应该在你的教育之下,应该孩子,就是你说的,青出于蓝胜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嘛,我们过去学过的,可是问题它往往就不是这样。这个原因有多种,我们可以又延伸到戏剧界来说,你看戏剧界那帮大师们的孩子们,很少再出大师。

主持人:可能是因为这种,比如他的水平太高了,已经到达顶点了,就很难再超越了,有的时候是这样。

田蕴章:所以我觉得,有时候它起到一定的副作用,就是父亲名气太大了,对孩子有一种阻碍作用。比如说我们,比如说我们看到一个台阶,比如父亲比你高出一个台阶来,你一努力,上去了,高两个台阶,你再努力一下,上去了。父亲是一座大山,你可能就感觉着,没有这个信心再攀登、再超越。

主持人:就失去这个信心了,甚至就不攀登了。

田蕴章:对,还有的一种什么情况呢,就是天赋的问题。父亲具备这方面的天赋很高,你可能未必都能。比如说大作家,这个我们都知道,这个萧伯纳,萧伯纳认识了一个非常漂亮的女士,他当时和这个女士两人感情很好,这女士就跟他说,我们结婚吧,我们结婚以后呢,生下孩子来,一定像你这么优秀。

主持人:遗传基因。

田蕴章:遗传基因嘛,而且我长得这么美丽,一定像我这么漂亮,咱俩呢结合以后,生的孩子一定是这个结果。萧伯纳就反问了一句,萧伯纳说,如果生下孩子来,像我这么丑陋,像你这么个笨蛋,又怎么办呢?是不是?他遗传基因的话,因为萧伯纳可能是文采出众,但是他相貌很平庸,那个女士呢,形象非常漂亮,但是她可能在才智方面就差,欠缺。也都有一个基因问题,儿子继承父母的时候,有时候就继承的优秀的这一面,有时候可能是继承的相反的一方面。

主持人:但是这个我们自己是没有办法去选择的。

田蕴章:这是事实,但是总体来我是觉得,父亲过于优秀以后,他这个高山啊、大川啊,也可能对于孩子们是一种震慑,可能起到一定程度的有畏难情绪,这个情况也是有的。

主持人:心理压力也比较大,作为他的孩子。

田蕴章:这个没有一个科学的依据,只是我们看规律上是这样的。

【未完待续,接下来讲解示范“野”字楷行草技法 】

【歡迎轉載,請注明出处】

讲座视频



文字编辑/彭澎

动图制作/大彬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父子一门三墨客 田蕴章之父田荫亭墨迹欣赏
田氏家族书法传承与风貌
“二田”的父亲田荫亭,行书造诣深厚,远胜于田蕴章田英章
田蕴章书法视频讲座(124):父子书家 |“野”
永安公墓播报:书法家田蕴章家人前来永安扫墓
[转载]我喜爱的当今书法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