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声音的发生与传播 

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传播声音的介质有固体、液体、气体,真空不能传声。

3、声音以声波 形式向外传播。 

4、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最慢,在液体中传播的较快,在固体中传播的最快。

5、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 

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1、声音在耳朵里的传播途径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

2、耳聋:分为神经性耳聋和传导性耳聋

3、骨传导:声音的传导不仅仅可以用耳朵,还可以经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这种声音的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一些失去听力的人可以用这种方法听到声音。 

4、双耳效应:人有两只耳朵,而不是一只。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这就是双耳效应。

三、乐音及三个特征 

1、乐音是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2、音调:人感觉到的声音的高低。音调跟发声体振动频率有关系,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物体在1s振动的次数叫频率,物体振动越快,频率越高。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从20Hz20000Hz,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超声波,低于20Hz的声音叫次声波。

3、响度:人耳感受到的声音的大小。响度跟发生体的振幅和距发声体距离的远近有关。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叫振幅。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4、音色:由物体本身决定。人们根据音色能够辨别乐器或区分人。

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 当代社会的四大污染:噪声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

2、 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的杂乱无章的振动发出的声音;环境保护的角度噪声是指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

3、 人们用分贝(dB)来划分声音等级。

4、 减弱噪声的方法: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五、声的利用 

        可以利用声来传播信息和传递能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第一章《声现象》单元检测题
人教版初二、三物理物理基础知识汇总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声现象知识点总结
声现象 复习提纲
声现象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二章声现象(教师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