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新高考背景下,什么样的娃才是牛娃?

申屠永庆:浙大附中校长、党总支书记,中学政治高级教师。1986年毕业于杭州师范大学,获哲学学士;曾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参加杭师大与堪培拉大学教育领导学专业学习,获硕士学位。

今天分享申屠永庆的一篇好文,希望对你有用。

新高考下,牛娃具备哪些特质?教育的本质是什么?摆脱传统教育“标准件”模式该怎么做?

观点1-成功者的特质:有梦且长期坚持

先跟大家分享一个年轻人的故事:2015年4月,浙大附中校友,香港科技大学硕士生裘嘉毅获得“影响世界华人希望之星”大奖。裘嘉毅同学高中阶段就表现出喜欢钻研的韧劲,在浙大附中就读高中时,他凭借科技小论文拿到了杭州市学生研究性学习活动成果评比一等奖及省级二等奖。

进入大学后,如何让建筑更适合人类居住、更节能成为他的兴趣点。他说:“我想让建筑变得更舒适、更绿色、更节能、更环保,为人类在能源结构转型上做出贡献。”为了实现心中的梦想,他提出了大胆的假设:是不是可以用地缘热泵系统降低耗能?

为了获得大量数据进行分析,他大学的大部分时间都泡在实验室里。他最终通过精准的数据模拟,以学术新丁的身份,赢得国际权威机构的认可,获得了国际权威机构——英国皇家注册建筑设备工程师协会的主席奖,他也成为这个奖项第一个获得的中国人。

裘嘉毅身上体现出了成功者共同的特质:清楚自已兴趣和特长,有梦想并且长期坚持,有强烈的责任感和担当意识。

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想成功,都想获得第一,这是人的天性,也是做事的动力。然而每个人在做事时总是有差距的,也就是说不可能都是第一,有的人因此泄气,半途而废。

但事实上,每个个体又是独特的,有自己的弱势,也有自己的优势。好的教育应该是唤醒孩子的各种潜能,让他们成为 “三百六十行”的“状元”,而非仅仅是高考状元。

观点2-教育的本质是什么?“启蒙”和“筑梦”

教育的本质是什么?我给出的答案是“启蒙” 和“ 筑梦”。 所谓“启蒙”是着眼于帮助孩子发现和发掘潜能,从而认清自己的特长和优势,也就是基于学生自身优势认知的启蒙;而“筑梦”则是建立在自己优势特长之上的对梦想的构筑和坚持。

我以为,“启蒙”和“筑梦”相互关联又各自有着一定的阶段性,前者越早越好,尤其是在小学学段,而中学特别是高中学段,必须围绕“筑梦”作一篇大文章。

本人作为一名长期扎根一线的教育工作者,深感我们教育中的许多问题都源自对教育本质的漠视。我们的教育太过于强调统一标准,有意无意把不同的人培养成了一个个“标准件”,“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是社会上对于时下教育效果的一种反讽。

真正的教育是要把原本不同的人培养成更有特点、更加不同的人。所以要尊重差异,多元选择,让学生学会担当、学会负责。学校教育有学段,但教育本质对教育理念和教育行为的“监控”却必须全程。

学校教育要真正帮助孩子健康成长,要关注孩子一生的幸福,为孩子一生的幸福奠基。就是说,我们要培养孩子的两个最重要的能力:享受幸福的能力和贡献社会的能力。

观点3-如何实现“梦想”?善于选择可持续发展的优势

深化课程改革是一次深刻的教育变革,它赋予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使命是要关注孩子的选择力,搭建各种激励学生发展的平台,创设各种适合学生成长的空间,开设富有生命活力的课程。

浙江省新一轮课程改革秉承选择性教育理念,三个问题值得关注,一是有没有选择权,二是有多少选择面,三是会不会选择。所以,从促进孩子学习发展来说,要增加选择性,提升选择能力。

这里有两个关键词:选择和发展。正确选择的前提是能发现自身的优势,而学校课程的开设就是为了让学生发现“优势”,课程开发必须是丰富多样的,必须是切近生活的,必须是面向未来的,必须是要立足学生未来发展的。

选择只是一个起点,而“筑梦”却是人生前方一个真切可触的目标,尽管中间还有一段长长路。我想,“金牌梦”可能人人都有过,而真正实现者却寥寥无几,大多数人都会因种种原因而渐渐放弃,这其中的原因虽然一言难尽,但“选择”的偏差可能是一个不容回避的事实。

英国威斯敏斯特教堂的墓碑的一段话发人深省:

“当我年轻的时候,我梦想改变这个世界;当我成熟以后,我发现我不能够改变这个世界,我将目光缩短了些,决定只改变我的国家;当我进入暮年以后,我发现我不能够改变我们的国家,我的最后愿望仅仅是改变一下我的家庭;

但是,这也不可能。当我现在躺在床上,行将就木时,我突然意识到:如果一开始我仅仅去改变我自己,然后,我可能改变我的家庭;在家人的帮助和鼓励下,我可能为国家做一些事情;然后,谁知道呢?我甚至可能改变这个世界。”

观点4-如何赢得高考?学习积极性与节奏感

我始终认为,学生既是教育的出发点,又是目的和归宿。只关注分数,忽视孩子健康成长的后果很严重。孩子为什么那么自私,那么缺乏责任感,那么不懂得感恩?这是另外一个沉重的话题,虽然仅凭一两所学校的付出也不太可能正本清源,我们还是要努力有所作为。

近年来,我们“不惟高考,赢得高考”的理念得到最大程度的落实。很多人问我原因,我的结论是“学习积极性和节奏感”。

学习积极性就是学生内在的学习热情被激发了,学习主动了,这是充分相信孩子的潜能、关注孩子的诉求所给予的回报。节奏感是指学校一切教育活动安排合理,适合学生成长。

我以为,成长是一个富有弹性、充满活力的过程。筑就每个孩子的金牌梦,就是铺就每个孩子健康成长路。

文章来源:网络。本文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启蒙教育】家长应该了解哪些新的教育观点
华东师大张华教授讲座整理
潘书朋:经典语录——回归教育的本质
语文成绩优异的学生,都是家长“设计”的,高分学习路径把握3点
《周易》蒙卦:如何让孩子学会独立思考?
《中国教育报》发表“三人行”观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