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高考政治材料解析题解法

高考政治,考察的课不仅是背诵能力,还要考对材料的理解能力、对重点信息的捕捉能力与回答问题的能力。材料解析题可以分为材料+题干+答案,其中的题干部分可以多读几遍,这个过程中要找出疑问词、原理词和材料词。

原理词可分为无切口、小切口和大切口:无切口指从头至尾没有提及原理;小切口是指明了原理且特别确定,如文化生活中文化对经济的影响,经济生活中价格与市场的变动;大切口则要求在给定范围之下寻找适用于这道题的原理,这就需要同学们在头脑里有大的历史脉络或者思维导图的逻辑。

咱们来看一道广东卷的真题:

    材料一

    企业生命周期理论认为,企业的发展一般包括四个阶段:孕育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如下图),在一定的外部环境下,当企业处于前两个阶段时,通常会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专业化经营战略(见A点),进入第三阶段,则趋向于选择多元化经营战略(见B点)

材料二

广东某知名企业在创业之初,投资地产,走专业化经营发展道路。随着实力不断提升,该企业步入成熟期,仍以地产为核心主业,逐步向文化旅游、日用消费品、体育产业、农业、乳业、畜牧业等领域扩展,走上了多元化经营发展道路。至2014年6月,该企业已发展成为一个以地产为核心竞争力的综合性企业集团,总资产达4217亿元。

结合材料二,阐释该企业的发展历程所蕴涵的矛盾观。(12分)

咱们先来读题干,找到疑问词是“阐释……的矛盾观”,原理词“矛盾观”,属于大切口。我们要知道矛盾观存在于哲学的辩证法部分,矛盾观之下包括同一性和斗争性(一般用于有两者关系或者有反义词的题),普遍性(只要是矛盾观的题就都能用)和特殊性(一般用于有分类概念的题,强调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这些原理。

我们要做的就是在上述原理中找出这道题能用的(如果找不出来,请你全都写上去),并将原理词与材料词对接。这道题是一个引入,我们就简单看一下阅卷标准:

  矛盾的同一性与矛盾的斗争性关系的原理/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矛盾的普遍性(共性)与矛盾的特殊性(个性)关系的原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关系的原理/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起决定作用/坚持两点论反对一点论,坚持重点论反对均衡论

  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关系的原理/事物的性质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

上述4点,每点总分各为3分,其中,原理2分,联系材料1分。

接下来桑老师给大家整理好了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的所有基础知识,拿走不谢。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矛盾的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连结的属性和趋势;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1)  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矛盾贯穿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

(2)  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3)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也就是矛盾的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

主要矛盾是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次要矛盾是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

事物内部的矛盾双方,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是矛盾的次要方面。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既相互依赖,又相互排斥,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指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在这些知识点中,比较难区分的是第3点和第4点,如何区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呢?举一个例子:

假设有一个大三学生,他要忙考研,要忙社团,要玩游戏,要谈恋爱,还要写毕业论文,也就是说他处于一个矛盾群中。其中,考研是他的主要矛盾,剩下的这些矛盾是次要矛盾。然后在每一对矛盾中都有两个方面,也就是这个学生和考研之间,他和社团之间,他和游戏之间等等都有两个方面。哪个方面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则要看情况。

比如在考研初试阶段,他要靠自己努力去达标,那么他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到了复试阶段,是学校老师来决定要不要他,那么他是矛盾的次要方面。不管是主次矛盾还是矛盾的主次方面,都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因此要坚持两点论(全面看问题)和重点论(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相结合。

这也是在今年高考中出现概率极高的知识点(敲黑板),因为十九大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其中,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因为我们要靠平衡协调的发展来解决这一问题。同样地,乡村振兴计划也极可能出现在今年高考大题中,这是因为改革开放40年来主要发展城市,但两点论要求我们也要发展农村。

我们用一些真题来练习巩固一下上述知识点:

真题1:

材料三 一部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史,既是中华民族走向海洋、走向世界的历史,也是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互动、共生共荣的历史。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一条开放合作、和谐包容、互利共赢之路。对此,同学们围绕“经济和文化何者先行”展开讨论。

观点、论据及论证过程

观点一:经济先行

经济决定文化,文化是经济的反映,共建海上丝绸之路。离不开文化的交流合作,但更重要的是经济的发展。

观点二:文化先行

文化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只有文化上的相互理解尊重、交流合作,才能保证经济上的互利共赢

材料三中的讨论运用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方法,简要说明他们是如何运用这种方法的,以及为什么会产生这种观点上的分歧。(9分)

这道题的疑问词是“简要说明……如何……”和“为什么”;原理词是“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观点一和观点二都运用了两点论,既看到了经济也看到了文化;分歧在于两者的重点不一样,观点一认为经济更重要,观点二认为文化更重要。

答案如下:

  他们都坚持了两点论,都看到了共建海上丝绸之路既要开展经济合作,又要开展文化交流;他们都坚持了重点论,观点一主张经济为重,观点二主张文化为重。

  他们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因而所坚持的重点也有所不同。

文章来源:网络。本文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矛盾观
第九课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对立统一规律
《生活与哲学》之05辩证法-矛盾观
【生活与哲学】唯物辩证法【联系观发展观矛盾观辩证的否定观】
高中政治必修4精讲 第九课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2017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知识结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