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张世刚:无相书境,不二艺心


“写意”是中国传统艺术的本质特征,而书法之所以成为中国艺术之典型代表,也是由于其在审美上对意境的高度要求。因此“由技入道”,实现书法技法与意境的完美统一,是每一位书家毕生所向往的境界。张世刚先生亦是如此,在追求书法意境的道路上,他始终保持着赤子之心,并以一种旷达超然的态度,进行着艺术生命的提升与超越。

幼承家学而入书道,再加之几十年如一日地临池,张世刚先生在书法技法上具备了深厚的功底。先生初学柳公权《玄秘塔》,继而学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及赵孟頫楷书。成年后,改习褚遂良《雁塔圣教序》《大字阴符经》以及褚体诸楷书。其间兼临习魏碑诸帖,《郑文公上、下碑》《张黑女碑》《张猛龙碑》《龙门二十品》等。同时学习行草书,对“二王”一系的法帖用功最勤。后偶然得到董其昌所书行书墨迹影印本,有神契之合,于是开始专习董书,并以此开始在书坛崭露头角。

张世刚作品

观张世刚先生早期的书法作品,明显可见董书飘逸古朴、生秀淡雅的格调,我想,这或许就是先生开始追求“由技入道”的时间节点。董书最能代表“二王”一脉的风格特点,因此,习董让张世刚先生领悟了如何登得“二王”堂奥,他由此回溯“二王”,时至今日,先生已成为书坛写“二王”之高手。无论是“二王”还是董其昌,先生从他们的作品中习得的绝不仅仅是法度和法则,于技法之外,更多的是蕴藏在其间的思想意境与价值内涵。

中国艺术归根结底,追求的是一种审美的超越,因此,任何一位艺术家,他的最终目标绝不应该是技法上的炉火纯青,而应是意境上的至高至美。虽然书法被有些学人称为“形式之艺术”,但书法不能倒向“技”的方面,中国书法之所以成为中国艺术最典型的表征形式,正因为它是写意的中国艺术最典型的表达,所以它代表中国艺术的特点,不在于它的线条,而在于它的意境。书法技法可以通过老师的口传身授与自身的临池不辍来实现,而书法意境的提升则有赖于学养的积累,这在书家的从艺生涯当中应占到更大的比重。

张世刚作品

苏东坡云:“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黄山谷所说“若使胸中有书数千卷,不随世碌碌,则书不病而韵似胜”。陆俨少强调的“四分读书,三分写字,三分画画”均道出了艺术创作中文化修养的重要性。张世刚先生一直以来都非常看重古典文化对书法家的滋养,他从学书之日起,便整日浸淫在浩瀚的国学经典海洋中,从中体悟中华传统文化、艺术的精髓。从青年时代起,他就将写诗作为自己的一大乐事,从刚开始按照古体诗平仄韵律、孤平拗救的要求规规矩矩写诗,初期诗风偏于理性,后慢慢地擅长以诗抒情、以诗言志,达到一种精神上的自由状态。诗不仅充实了他的内心世界,也丰盈了他的书法作品,增强了作品的内涵和可读性。

如果说习董为张世刚先生打开了追求意境的大门,读书写诗为他开辟了一条提升学养的路径,那么,对佛学思想的精深体悟则为他架起了一座通往“至美之境”的桥梁,并成为指导先生实现艺术超越的终极法则。

张世刚作品

书法是一门充满哲学内涵的艺术,传统哲学对书法的影响之深是显而易见的。儒释道思想对中国传统美学精神的构筑产生了重要影响,各有其特色和风采,其中又以释家影响最大。释家之“清静寂定”强调随缘自适与自修自遣的清禅之意,反映在书法艺术上则表现为禅心淡味的书斋雅士之气。书法可以说是世界上最简单、最朴实无华的一门艺术,这几乎先天地注定了它与作为世界上最朴实无华的宗教——佛教会有某种相通之处。关于书法艺术与佛教的关系,清代书家姚孟起在《字学臆参》中曾有过论述,他认为佛法与书法是相通的,第一,佛教教人不要执著于外物有形的“相”上面,同样地,学习古人的书法,也不要老是停留在具体的点画形态上,要懂得其妙处并以自己的性灵去会通它,即领悟书法的“无相”意境。第二,佛教讲“非有非无”的“双遣”。书法也是如此,因为书法的最高境界应是忘了法则的“非法”,但这“非法”又不是绝对没有法,法还是有的,所以又是“非非法”。

张世刚作品

1991年,“第四届中青展”举办间隙,张世刚先生与几位书友同到枣庄一座寺庙游览,偶然听到的一段佛教音乐对他的心灵产生了巨大冲击,从此他便与佛学结缘,开始了对佛学思想的深入研究,书风、审美乃至为人处世之道都悄然发生了变化。无论从斋号“纯严居”“大方堂”,抑或是他清逸出尘的书风,都可以窥出张世刚先生是一位真正的佛法实践者,而书法则成为他一种极佳的修学载体。在书法内容上,他常常抄录佛言祖语以期自警,也常常自撰禅偈体悟以表自心,如自撰联“持净戒,念弥陀,忘息真显;随尘缘,消旧业,报尽莲开”、行书联“我身离著无诸垢,智眼常明如日光”“住无生处得法忍,离有为相念弥陀”等,均是先生书法作品中的佳作。每一次书写的过程对先生来说就是一个历事练心的道场,静心、调息、凝神、运气,仿佛一次静坐禅修。从艺术审美的角度,张世刚先生的佛学造诣和艺术追求更是可以通过作品的艺趣直接体现出来,如芥子纳须弥,一笔一画、一黑一白之间都可使人领纳先生对佛性的体悟。

张世刚作品

佛家强调的美是无分别的美,是“不二”的美,是突破了主客二分的美,这种美是绝对的美。深受佛家思想影响的张世刚先生追求的也是这样的境界,这种追求让他的作品在这个展览体盛行的展厅时代成为一种别具一格的存在,他的书法深得智慧心、自在音,总是在字法、笔法、墨法、章法中锤炼与变化,把握住其中灵魂本质的东西,沉潜参悟而不为外物所左右,达到了一种自然天成的境界,被称为“最具'古典精神’的文人书画家”。

在传统佛学思想陶染下为人为艺的张世刚先生,纵然能舍掉一世繁华,却仍对书法有一种深情,这种深情不是一种执着,而是一种对初心的铭记,是一种坐忘心斋的意象。他的笔是纯净的,他的心是澄澈的,他的字是高雅的。无相书境,不二艺心,他写的是书法,亦是境界,更是人生!

张世刚作品
​来源:网络。本文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若侵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书坛精英丨王瑜
大书法、小书家,大艺术、小自我,何奇耶徒书作气魄大意境深邃
【姚隆华楹联书法赏析】
杨谦石书法艺朮欣赏
认识“流行书风”
知人不易 知艺更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