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赵之谦的篆刻(四)

赵之谦篆刻艺术研究综述

李永辉 杨国栋

摘 要:当代以来,学术界对清代书法篆刻家的关注与研究逐步深入,其中对赵之谦的研究一直持续高温。尤其近十余年,各大型展赛对赵之谦篆书、篆刻风格的师法者持续增多,各专业杂志如《中国书法》《书法》《西泠印社》《书法研究》等频发研究专题,这中间对赵之谦篆刻艺术的研究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对于赵之谦篆刻研究的归纳、整理、分析,就显得尤其重要:这不但是对已有的研究文献的整理与归纳,更重要的是通过对已有的文献梳理研究,为研究者提供相应的文献线索,为以后对赵之谦篆刻的研究提供更精准的参考和方向定位。

关键词:赵之谦篆刻 研究文献 综述 缺失

沈树镛同治纪元后所得(附边款 印面)
2.6×2.5cm
君匋艺术院藏

随着对明清书法篆刻艺术研究的深入,赵之谦较早地进入了当代学术研究视野,其中对其篆刻艺术的研究是极为重要的部分。一九七九年二月,上海《书法》杂志刊登了潘德熙《略谈赵之谦的篆刻风格》一文,此后赵之谦篆刻研究的关注者日多。当下,学术界对赵之谦以及赵之谦相关的研究更趋深入,在这种学术视阈之下,对赵之谦篆刻艺术研究的文献进行梳理与研究,显得尤其重要。

我们通过篆刻研究专著的检索,“中国知网”等网络阅读搜索引擎搜索并筛选,配合旧版杂志以及少数未刊图书的查阅,对赵之谦篆刻艺术研究文献进行了爬梳与整理。共计得期刊与研讨会文集所录文章六十余篇(篇幅短小或全无学术价值者不记),涉及赵之谦篆刻艺术的专著二十余部,高校与科研机构硕博士学位论文六篇。因综述涉及文献数量较大,我们虽然不能穷尽资料,至少这些研究文献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通过现有文献资料的分类梳理,试将其按照研究角度的不同分为五类。当然,在综述过程中,限于篇幅不可能面面俱到,谨将各类代表性文献作一简要综述。

如愿(附印面)
2.0×2.0cm
上海博物馆藏

赵之谦篆刻艺术风格及综合研究

对赵之谦篆刻艺术的关注与研究,最初的研究文献一般没有独特的研究视角,多数是从整体上对其篆刻艺术风格特征及其形成因素作综合的研究。早期研究文献如:王冬龄《宏逸多姿,神采飞扬:赵之谦的书法篆刻艺术》、味琴《赵之谦的篆刻艺术》等多属此类。

一九九六年辛尘发表《赵之谦篆刻艺术论》,该文从“力合二宗”“刀从笔出”“印外求印”等三方面对赵之谦篆刻艺术的建树做了系统的梳理与定位。在此基础上,一九九九年辛尘又在其专著《历代篆刻风格赏评》中进一步挖掘了赵之谦篆刻“合宗”美学主张与形成过程,以及其印外求印艺术主张的历史价值。叶一苇在《中国篆刻史》中对赵之谦的篆刻艺术贡献概括为五个方面,他认为赵之谦篆刻“开辟了新的摹汉印之路”,“拓展了印章文字广阔的前景”并且“开创了印章边款艺术的新纪元”这种总结见解应当是公允之论。萧高洪《赵之谦篆刻风格的形成及其缘由探析》一文,则将赵之谦篆刻艺术的特殊性归结为三方面:入印文字取资广、范围大;刻印的随意性;感情的流露。进而,萧文将这种特殊性的形成缘由归结为三个因素:常州学派的影响、坎坷的仕途与人生道路以及佛性与佛教思想的影响。

二〇〇八年,张小庄出版专著《赵之谦研究》,在本书《篆刻》一章中将赵之谦篆刻艺术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并分门别类将其篆刻作品做了细致的分析,从微观上理清了赵之谦印风来龙去脉。徐海的博士学位论文《赵之谦篆刻研究》则较为完整地论述了赵之谦篆刻的主要风格以及其思想、交游等方面对其篆刻风格的影响。张丽娉《赵之谦的金石交及其同浙派的关系》,田谧、王浩、杨帆《赵之谦早期交友与其篆刻风格流变之关系》则主要侧重于考察赵之谦的金石交往对其印风形成与流变的影响。赵洲《试论赵之谦篆刻边款的创新性》,王燕祯《赵之谦印章款识研究》与边颖《赵之谦篆刻边款艺术研究》是对赵之谦篆刻边款风格及成因的研究,惜几篇硕士论文的选题相似度过高,减弱了其应有的学术价值。

另外,张明学《赵之谦篆刻艺术研究初探》,牛建维《师古不泥,铁笔纵横:论赵之谦的篆刻艺术》,以及韩天衡、张炜羽《中国篆刻流派创新史》,邹涛《上溯金石下开风气:赵之谦的书画篆刻》,等等都是对赵之谦篆刻艺术综合研究的重要文献。

汉石经室(附原石 边款 印面)
2.8×2.7cm
选自《君匋艺术院藏三家名印二百品》

赵之谦印学思想研究

赵之谦的印学思想是晚清篆刻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中国篆刻思想史和篆刻美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清同治二年(一八六三),以印学家魏锡曾为媒介,赵之谦与吴让之以印谱序跋为阵地进行了一场印学审美取向的讨论, 即印学理论史上著名的“巧拙论辩”。

黄惇《中国古代印论史》中专列章节,系统梳理了赵之谦的巧拙论辩和对浙、徽两宗的批评,以及这次论辩所引起的反响。黄惇通过对印谱序跋的资料分析得出:在“拙”与“巧”这对审美范畴中,赵之谦认为“拙”的审美价值要远高于“巧”,浙宗“巧入”偏重于外表与形式,而徽宗“拙入”则偏重于内质。唐吟方《清代印学史上一次不寻常的交流》系统梳理了此次论辩之始末,并对吴让之、赵之谦、魏锡曾的印学主张加以提炼,进而比较了吴赵两家的印学主张之异同。此后,亦有不少此类的研究文献。如:祝竹《释读吴让之与赵之谦的印学交流》,武蕾、孙志宜《赵之谦印学思想研究》都对此次论辩做了剖析与论述。二〇〇九年,朱良志发表《明清印学的南北宗问题》一文,认为赵氏以“巧”“拙”为标准评判浙徽二宗,是明清印学史上南北宗的争论问题。赵之谦本人的立论基点有二:其一,对浙派尤其浙派后学颇有不满之气;其二,对拙道的坚守。所以他的评价标准是崇北抑南,是“中国艺术哲学中尚拙的审美旨趣”。

当代赵之谦印学思想研究的另一个焦点问题,是对其“印外求印”思想的研究。黄惇《中国古代印论史》系统研究了赵氏“印外求印论”,他认为赵之谦“印外求印”之思想来源有两点:一是浙派印人的早期实践,二是“印从书出论”。并且进一步梳理这一理论的发展过程,吴昌硕、黄士陵从篆刻实践上完成了该理论的发展,王光烈、叶铭则在理论上作了辩证总结。张小庄《赵之谦研究》将赵氏“印外求印”思想与其篆刻艺术的实践相结合论述,亦多有见地。

韩天衡编订《历代印学论文选》以及邹涛注《赵之谦印论选》对赵氏印学论著、印章边款做了系列的著录与注解,方便了读者对赵氏印学思想的研究。此外,尚有些许文献或为印学专著中涉及或从某侧面出发来研究赵之谦的印学思想,譬如:黄辉《赵之谦印学观中的魏碑意识》,阴胜国《赵之谦与晚晴印学之变》,王梦笔《赵之谦篆刻及其印学思想》,左家奇《标新立派善于创新——论赵之谦篆刻创新思想与实践》等。

郑斋金石(附原石 边款 印面)

1.9×1.8cm
君匋艺术院藏

赵之谦篆刻技法研究

在以往的印学著作与篆刻教程中,篆刻技法多是从一般概念上的讲授与研究。随着高校书法专业教育的发展,对篆刻技法学习的需求逾渐广泛与深入,篆刻技法的专题研究渐多。

二〇〇〇年以后,西泠印社等出版社配合高校书法专业出版了一系列的篆刻专题技法教程。胡小罕编著《赵之谦篆刻及其刀法》专门解析赵之谦篆刻的刀法问题,将赵氏篆刻刀法分笔画、分类型逐一解读。朱艳萍《赵之谦篆刻及其边款》对赵氏篆刻边款做了专题研究,从边款的内容、用字、刀法到其形式构成皆一一解读。周林《略谈赵之谦篆刻艺术的章法》,从虚实对比来分析赵之谦篆刻的章法,并分为自然虚实和人为虚实两个部分,尤其对人为虚实部分的分析较为细致。二〇〇六年,舒文扬出版《赵之谦经典印作技法解析》,本书从赵之谦篆刻的篆法特征、章法构成、刀法技巧、边款赏析、临摹要领以及赵之谦篆刻对现当代的影响等六方面,对赵氏篆刻作品文化背景与临摹技法全面阐述,其解读深入浅出,技法示范图文并茂,对学习赵氏印风颇有帮助。刘一闻主编《印章艺术及临摹创作》亦对赵之谦篆刻临摹与创作技法作了系统分析。此外,尚有从微观印作入手解析赵氏篆刻技法之文献,此不赘述。

赵之谦印谱与印谱研究

赵之谦篆刻作品的辑录,自其在世之时就开始了。从同治二年(一八六三)魏锡曾辑成《二金蝶堂印谱》至一九四九年,赵之谦印谱的辑录不下十几部,加之拆分、合并与版本变化,其数量则更大。当代以来,对赵之谦印谱的整理、著录与研究的主要成果文献有:韩天衡《赵之谦<二金蝶堂印谱>及它谱》,韩天衡主编《中国篆刻大辞典》,林章松《赵之谦存世印谱浅说》,李宁《中日所藏明清印谱表》,杜志强《上海千年书法文化图史》。其中,韩文发表时间最早,

结合自己的收藏,介绍了赵之谦早期印谱十五种。李文则遍查中日印学文献,于赵氏印谱信息的搜集整理最为详尽,将印谱的编辑者、出版时间、著录文献以及不同版本的差异以表格形式逐一罗列。

一九七八年以来,明清印谱出版渐多。赵之谦印谱正式出版物亦不在少数,其主要有:香港博雅斋《赵之谦印谱》,方去疾编《赵之谦印谱》,等等。(以下从略)

稼孙(附原石 边款 印面)

1.6×1.6cm

君匋艺术院藏

其他研究文献

除上述四个方面以外,赵之谦篆刻艺术研究文献尚有几类,虽然数量不多却不可忽略。

钱君匋对赵之谦印作的鉴别与辨伪独具慧眼,个人藏赵氏印作百余枚,其《赵之谦篆刻辨伪》一文结合私人收藏论述了对赵氏印作鉴别的真知灼见,将常见赵氏印章伪作分为四类。俞丰《赵之谦篆刻辨伪》则是更为系统的对赵氏传世印作与印迹进行辨伪研究,论证甚为详实。邹涛《赵之谦无年款篆刻年代考》对赵氏十八方无明确纪年印作做了系年研究。另有吴浩《赵之谦汉画像二印考论》,亦属此类文献。

孙慰祖《徐三庚与赵之谦》一文提出徐赵二家在印风的形成过程与风格特征上皆有很多的相似性。在此基础上,杨国栋《徐三庚、赵之谦篆刻艺术之比较研究》从两家的家庭出身、风格特征、艺术成就、印外求印、力合二宗以及对后世之影响做了全面的比较。刘一闻《从“印从书出”看吴熙载、赵之谦创作异同》,通过剖析吴赵两家书法篆刻创作及其理论思考的异同,理清了他们在艺术创作中的相同与差异。

关于赵之谦印风的对外传播与影响研究,我们所见文献相对比较少,多数是印学史著作和综合研究类文献的研究所涉及。专题研究者如:邹涛《赵之谦在日本的作品及其影响》,夏小双《印讵无源:吴昌硕印艺中之赵之谦影响》等等。

文献研究综述的目的在于理清学术界对某一个专题的前期研究轨迹,宏观的看待研究优势与缺失,进而引发对这一研究专题的理性分析。尽管在综述过程中我们不可能穷尽资料,但对所见文献的梳理与分类过程中,我们发现对赵之谦篆刻艺术的研究至少有两点缺失:

其一,赵之谦印风对当代篆刻,尤其展览篆刻的影响与启示研究。赵之谦的“合宗”印风与“印外求印”为近代篆刻开辟了一种全新的创作模式,对近代以来的篆刻创作影响巨大。尤其当代以来,展览篆刻的蓬勃发展,明清流派印风复以全新的姿态进入当代篆刻创作的语境。而赵氏印风对当代的篆刻创作有如何的启示,在现代语境中又应当有什么样的变化,值得我们深入的思考。

其二,赵之谦印风的对外传播与域外影响研究。赵之谦印风自日本明治时代后期传入东瀛,大量赵氏印谱由船舶传入,对明治以后的日本印坛有着深远的影响。那么,赵氏印风传入日本以后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影响,其印风在异域的发展传承又有这什么样的变化,这一点也值得深入研究。

以上综述虽本着客观描述作者本人的学术主张之本意,然限于笔者的学术水平,亦恐有不当之处。如果对文中所涉诸学者的学术主张有所曲解,请多包涵。也请读者诸方家不吝赐教。

二金蝶堂双钩两汉刻石之记(附原石 边款 印面)

4.4×2.9cm

君匋艺术院藏

树镛审定(附边款 印面)
1.6×1.6cm
君匋艺术院藏

福德长寿(附边款 印面)
2.1×2.0cm
选自《君匋艺术院藏三家名印二百品》

佛弟(附原石 边款)
3.8×2.6cm
君匋艺术院藏

走亦不任厕技于彼列(附钱君匋补款 印面)
3.0×2.4cm
君匋艺术院藏

嫌其铜臭(附边款 印面)
2.6×2.4cm
君匋艺术院藏

《悲盦印迹》《二金蝶堂印谱》读记

蔡泓杰

摘 要:赵之谦刻印不轻为人作,但其对后世的影响却不可估量。《悲盦印迹》《二金蝶堂印谱》为钱君匋先生旧藏,两谱成谱时间早、录印数量大,多有他谱所未载之信息,是学习和研究赵氏篆刻的珍贵资料。

关键词:赵之谦 印谱 早期 印学价值

赵之谦天才卓绝、艺兼众长,在书画印等诸多领域影响了大批后世学者。对于诸艺,赵氏自言“生平艺事皆天分高于人力,惟治印则天五人五。”赵氏刻印极为自惜,自言“以少有合故”“以伎拙而议之者众也”而不轻为人作。魏稼孙曾竭力搜集赵氏所刻而成《二金蝶堂印谱》初稿。一八六三年赵氏在谱中题“稼孙多事”四字篆书,并书“然令我一生刻印、赋诗、学文字,固天所以活我,而于我父母生我之意大悖矣”等句。可见赵氏虽于篆刻用力甚多,自我要求极高,但志向更在“经世之学”上。所以赵氏生前辑成之谱极少,即便是一纸旧拓亦足可宝之。

钱君匋对赵氏之艺极为钦佩与推崇,自言有“赵癖”,一生收得赵氏篆刻原石一百余方,印谱多种,书画数十件,多数入藏于君匋艺术院。笔者就所见钱君匋旧藏赵氏印谱两种作一述录,并不揣浅陋就其印学价值作一考察,以备诸方家研究赵氏篆刻之需。

二金蝶堂(附原石 印面)
2.8×2.7cm
选自《君匋艺术院藏三家名印二百品》

《悲盦印迹》《二金蝶堂印谱》述录

1《悲盦印迹》

《悲盦印迹》,一函二册,均为蝴蝶式册页装,原钤剪贴本。蓝布函套,上无题签,两册封面均为楠木板,纵23.5cm,横13.5cm,左上均有“悲盦印迹”六字行书签条,款“君匋”,钤白文长方印“午斋”。两册内页均无版框,首末各有四页为洒金纸,中间各页为白色宣纸。第一册第二页左上贴签条,上书“悲盦印迹。胡石查手拓,梦华藏,愚公署。”钤白文方印“宣君长印”。第四页左下角自下而上钤朱文长方印“昊天阁藏金石书画”、朱文方印“祈寿堂主”。五至二十七页剪贴赵之谦原钤印蜕及边款拓片,自朱文方印“郑盦”及款始,止于朱文连珠印“元/本”及款,所录印皆附边款,计印蜕二十八面,边款三十六面。第二十八页剪贴有胡石查手书跋文一则,钤白文方印“义赞私印”“吾腕有鬼吾眼有神”。是册末页左下钤有朱文方印“昔非平生真赏”。

第二册第二页左上方贴签条,上书“悲盦印迹。刘子重手辑,梦华藏,愚公署。”钤朱文方印“愚公”。第四页左下钤朱文方印“祈寿堂主”。第五至四十页剪贴赵之谦原钤印蜕及边款拓片,自白文长方印“绩溪胡澍川沙沈树镛仁和魏锡曾会稽赵之谦同时审定印”及款始,止于白文方印“大兴刘铨福家世守印”及款,所录印部分无边款,计印蜕七十四面,边款五十二面。第四十二页左下钤有朱文方印“昔非平生真赏”。是册末两页空白。两册所录印无重复,总计印蜕一百零二面,边款八十八面。

2《二金蝶堂印谱》

《二金蝶堂印谱》,一函四册,原石钤印本。蓝布函套,上有“二金蝶堂印谱”行书题签,款“钱君匋”,钤朱文长方印“豫堂”。各册皆土黄色封面,上有蓝刷“二金蝶堂印谱”隶书签条,无款。谱纵23.1cm,横10.3cm,内页版框幼线蓝刷,纵15.2cm,横8.8cm,书口皆无字。是谱大部分印附款,拓于印蜕次页。册一扉页框内蓝刷篆书“二金蝶堂印谱”六字篆书,无款及钤印,框外右下钤朱文方印“钱君匋”,次页蓝刷“大兴傅氏华延年室辑”隶书题记。是册始于朱文椭圆形印“第二个不才子”,止于朱文方印“竟山”款,共录印蜕三十六面,附款三十六面。册二始于白文方印“胡澍之印”,止于朱白文相间方印“赵撝叔”款,共录印蜕三十六面,附款三十三面。册三始于白文方印“何澂之印”,止于朱文方印“成性存存”款,共录印蜕三十六面,附款四十二面。册四始于朱文方印“曾归锡曾”,止于朱文方印“如今是云散雪消花残月缺”款,共录印蜕三十面,附款二十六面。是册后有傅栻手书跋文一则,钤白文长方印“印癖”、白文方印“傅栻私印”,共计三页。跋后空白页左下钤白文方印“钱君匋在解放后买的”,末页钤朱文方印“傅氏所藏”。全谱共录印蜕一百三十八面,附款一百三十七面。

《悲盦印迹》《二金蝶堂印谱》印学价值

1成谱时间早

《二金蝶堂印谱》末有傅栻跋文,款曰:“光绪丁丑秋中,大兴傅栻子式识于福州寓邸之有万憙斋”。故可知是谱成于光绪丁丑,即一八七七年,时赵之谦四十九岁,客南昌。

细读《悲盦印迹》,由谱中两张签条可知最初应为两谱,一为胡石查手拓,一为刘子重手辑。两谱曾为冯煦所得。“冯煦(一八四三—一九二七),字梦华,晚号蒿史,一作蒿盦。江苏金坛人,居宝应。光绪十二年(一八八六)探花,官四川广安州,旋署布政司。”冯氏得谱时谱本面貌未知,可以确定的是其曾请宣哲题签。“宣哲(一八六六—一九四二)艺林年鉴作(?—一九四三),字古愚,一字愚公,江苏高邮人。富收藏,精鉴别,曾与黄宾虹结为贞社,各出金石、书、画,以相玩赏。”

镜山(附边款)
2.9×2.9cm

华延年室收藏校订印(附边款)
3.6×3.6cm

绩溪胡澍荄父
同孟子四月二日生(附边款)
1.8×1.8cm

那么今天我们所见的《悲盦印迹》,是否即为冯煦的重装本?册一末有胡石查手书跋文:“……兹从八喜斋借得廿四方,拓赠仲晨二兄法家雅鉴。石查胡义赞并记,时光绪丙子仲冬中旬九日也。”然笔者发现,是册中白文方印“西京十四博士今文家”、朱文方印“各见十种一切宝香众眇华楼阁云”、朱文方印“镜山”及白文方印“何传洙印”,受主为曹葛民和何澂,皆非八囍斋中之物。印拓之侧分别有题记“此印得自方节盦处。伯年记。”“此印为节盦拓赠。伯年记。”笔者认为作此题记者“伯年”应是刘伯年的可能性极大。姚善一《偃蹇高人意 萧疏达士风——忆书画篆刻家刘伯年》一文中云:“刘伯年原名宗翰,小名年生,字伯年;一九四二年更名迁,自署思若;晚年斋称今是楼。其名号甚多,又名硕、玉成,'文革’期间曾署道元;又字伯严、伯俨、伯岩;号天禄、海西亭长、病大夫、青城山人、罨画池长、伯翁、伯公等;斋馆称三竹簃、无佞之室、梅盦、不佞暗、祈寿堂、积石亭、柳垞书舍、淡虑堂、宝壑暗、晚香簃、病起龛、秦汉八印之斋、秦量汉度之斋、习苦斋、思亲阁、不訾轩、百忍斋等。”随文刊发的还有刘伯年手刻白文方印“祈寿堂主”。而是谱上下两册中均有朱文方印“祈寿堂主”,亦可佐证。据此,笔者推测,刘氏得谱后进行了重装,并于第一册中增补了上述印蜕四面及其边款十一面。所以册一所录印已非胡石查在跋文中所云的廿四方了。至此可以确定,是册中潘祖荫用印二十四方,为胡石查手拓于光绪丙子仲冬,即一八七六年。时赵氏四十八岁,客南昌。

元祐党人之后
2.4×2.4cm
上海博物馆藏

长恩阁藏书

2.65×1.7cm

至于册二所录印是否在刘子重手辑的基础上作了增补,因无序跋、题记,不能确定。从谱中诸印拓制方法及质量各异来看,所录印当是刘子重陆续收集而成,同时也不能排除后人重装时有所增添。故其成谱时间只能通过刘子重生平、交游及所录印的创作时间推定。关于刘子重其人,史料中记载极少,就连其生卒年亦未详。周汝昌在《红楼梦新证》中介绍:“刘铨福,字子重,别号白云吟客,大兴人。多藏书籍文物,能诗画,官做到刑部郎中,可能生于嘉庆末,而卒于光绪中叶。”若据刘氏卒年推测,是册最初成谱时间下限应不晚于光绪中叶。

 再从各印创作时间看,册二有纪年印中创作时间最晚的为白文方印“孙熹私印”,作于一八六九年,时赵氏四十一岁,客黄岩。谱中另有“孙氏欢伯”“孙熹”二印或作于同一时期。除为孙熹所作印外,其余诸有纪年印,最晚的作于一八六三年,无纪年印据赵氏创作及交游经历推断,大致为此一时期之作。由此可进一步推测此谱成谱时间之上限可能在一八六九年或略后。

再读是册,笔者发现赵之谦为魏稼孙所作“鹤庐”印仅拓入了篆书边款一面,文曰:“稼孙葬母西湖白鹤峰,因以自号。撝叔刻之,壬戌九月。”而此印今存边款两面,另一面为赵氏于癸亥(一八六三)补刻,曰:“癸亥八月,稼孙来京师,具述母夫人苦节状,乞为文并记事其上。”由此我们至少可以推定,此册中部分印蜕拓成时间当在一八六三年或更早。

稼孙(附原石 边款 印面)
1.2×1.2cm
选自《君匋艺术院藏三家名印二百品》

2录印数量大

赵之谦虽精于篆刻,但不轻为人作,故连同时代的胡义赞也不免感叹“以故流传极少”。所以傅栻“搜罗廛肆,乞借友人,并自藏各石,辑为印谱,传诸后世。”为的是“将来有慕其文采风流者,庶无吾不见米、赵诸先生遗制恨乎。”

关于赵之谦印作的流传情况,钱君匋于《赵之谦刻印辨伪》一文中说:“到现在为止,据不完全统计,大约只有三百五十余方,其中一部分存有原印,一部分只有拓本。”虽然也有新的原石和拓本的发现,但是“即使把这些新发现的加起来,也不过三百六十方左右。”小林斗盦所编《中国篆刻丛刊·赵之谦》录印三百七十八方,然“因广征博采,不免鱼龙混杂,颇收了一些伪作”。吴瓯编《中国历代印风系列·赵之谦印风(附胡钁)》录印三百八十四方,“当为历来赵之谦印谱之最丰富者”。综上所述,我们今天能看到的赵氏篆刻印蜕尚不足四百方。

笔者将《悲盦印迹》《二金蝶堂印谱》录印进行了统计、比对(限于篇幅,表格从略),除去重复者,得印一百九十七方,约占我们今天所能见到的赵氏印蜕总量的二分之一。更可贵的是其中个别印未见于它谱。如钱君匋曾在《赵之谦刻印辨伪》一文中提及的“也有新发现的拓本,如白文'缪德棻印’、朱文'芷汀’”。即存于《悲盦印迹》册二。

3所含信息多

历来对于赵之谦篆刻的研究不乏其人,亦不乏专论与专著。然而由于一手资料的缺乏,常常阻碍研究的入,甚至造成认识的偏颇。新资料的发现不仅有助于进一步的研究,甚至能纠旧说之谬。纵观上文述录印谱两种,《悲盦印迹》虽名不见经传,然钤拓时间之早出乎意料;傅栻《二金蝶堂印谱》为传世经典,惜至今未有印刷本刊行。故于此两谱,寓目者极少。钱君匋等先生曾于文中偶有介绍,然图文未必详尽,知者尚为少数。故笔者就二谱中所见列举数条以供参阅。

众所周知,篆刻作品随着使用和递藏难免磨损和磕碰,导致钤盖的印蜕呈现不断变化的现象。故而越是早的拓本越是接近作者想要达到的形式效果,想要表达的印学思想。如赵之谦名作“鉴古堂”,无论是方去疾编《赵之谦印谱》、小林斗盦编《中国篆刻丛刊·赵之谦》、吴瓯编《中国历代印风系列·赵之谦印风(附胡钁)》等广为流传的印刷本,还是傅栻所辑《二金蝶堂印谱》均可见“堂”字底部边线残损殆尽。然笔者发现《悲盦印迹》册二所录“鉴古堂”一印,“堂”字下面边线并未残破。再如《悲盦印迹》册二所录白文方印“二金蝶堂”之“二”字第一横仅在右角有残破。而傅栻所辑《二金蝶堂印谱》中此印“二”字第一横左上已大面积破损。此二印之现象,也充分证明了刘子重手辑本至少有部分印蜕钤拓时间远早于傅栻辑本,极有可能是难得的初钤本。

关于赵氏篆刻作品是否存在代刀问题,并非秘密,在其与友人信函中多有提及。然要对此类作品加以甄别,绝非易事。如“俯仰未能弭寻念非但一”“如今是云散雪消花残月阙”两印,款计八面,录赵之谦撰《亡妇范敬玉事略》,后有纪年“同治元年冬十一月”。读者常据此认定为赵氏一八六二年的印作。傅栻《二金蝶堂印谱》录有此二印及款。“俯仰未能弭寻念非但一”印蜕下有题记曰:“是两印撝叔手篆,属钱少盖奏刀,乃刻未半少盖遽卒,汪述庵少尹续成之,因列诸末。”这一记录不仅让我们知道了此二印为师篆徒刻,三人相继完成,同时根据钱式卒年,可推定此两印的刻成时间上限为一八六五年。

均初(附边款 印面)
1.4×1.4cm
君匋艺术院藏

结语

关于赵氏生前所辑印谱,戴家妙在《赵之谦著述考》一文中记载:

对赵之谦刻印的辑录,则有魏锡曾所辑《二金蝶堂印谱》二册,该谱后由赵氏门生学生朱志复再续成《二金蝶堂癸亥以后印稿》一册,前有好友胡澍书耑及题记。此后不久,还有《撝叟印存》一册流传。光绪三年,傅以礼之子傅栻在魏锡曾、朱志复的基础上再辑成《二金蝶堂印谱》四册,前有傅栻序。这是赵之谦生前辑成的较为完整的印谱。

今笔者所见《悲盦印迹》原本之一为胡石查拓于一八七六年,这是与傅栻《二金蝶堂印谱》同一时期辑成的印谱,虽已非原貌,然所录印尚完整。而其中潘祖荫用印二十四方,又为傅栻本所无。另一刘子重手辑本至少有部分印蜕为一八六三年甚至更早钤拓而成,这是与魏稼孙所辑《二金蝶堂印谱》同时期钤拓的赵氏印蜕,其印学价值自不待言。限于学识,笔者仅对二谱进行了初步考察,所记疏漏不当之处难免,敬请方家批评指正。

本专辑所刊图版力求全面展现赵之谦各个时期的篆刻精品,君匋艺术院、上海博物馆、上海书画出版社诸位同仁克服疫情影响,向我们提供了第一手的、非常珍贵的资料,谨在此一并表示诚挚的谢忱!

监制:赵际芳

编辑:苏奕林 张 莉 

新刊|《中国书法》2020年03期预览

《中国书法》| 印外求印:赵之谦篆刻特辑(一)

《中国书法》| 印外求印:赵之谦篆刻特辑(二)

《中国书法》| 印外求印:赵之谦篆刻特辑(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两种赵之谦,保留最本真面貌的原打印谱!钤拓的时候他还在世,敢假么?!
为600年来篆刻人开门径无数!赵之谦《二金蜨堂》原色印存高清赏
绝,原拓赵之谦印谱,原色原大,更清晰准确地领略到赵之谦篆刻艺术魅力所在
慧·见(第49期):三个男人一台戏
赵之谦的1862年  老李刻堂307
赵之谦篆刻(高清原印110图)天才印人,开辟新局,大开门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