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高中地理基本概念 (第五期)

第二单元  地球运动




第二节

地球公转

基本概念













公转


地球公转:地球按一定轨道围绕太阳转动

公转轨道

地球公转轨道叫黄道,它是一个椭圆,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1月初地球运行至近日点(地球距太阳最近)7月初地球运行至远日点(地球距离太阳最远)。(可见下方图)

公转方向

逆时针方向绕太阳公转。

公转速度

呈现有规律变化,近日点速度最快,远日点速度最慢。平均角速度1︒/日,平均线速度30千米/秒。







周期

1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

黄赤交角

黄赤交角是地球公转轨道面(黄道面)与赤道面的交角。黄赤交角并非不变,但由于变化较小,所以短时间可以忽略不计。目前,地球的黄赤交角约为23°26'。






黄赤交角

黄赤交角的大小决定了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范围,即南北回归线的纬度,决定了地球上五带的范围。若黄赤交角变大,则热带和寒带的范围变大,温带的范围缩小。

黄赤交角的大小决定着各地昼夜长短的比例。以夏至日的北半球为例,当黄赤交角变大时,北半球的昼变长夜变短(有极昼现象的地区除外),也就是昼夜的差距扩大了;当黄赤交角变小时,北半球的昼变短夜变长(有极昼现象的地区除外),也就是昼夜的差距缩小了,即:各地一年中昼长的年变幅随黄赤交角的增大而增大、减小而减小。由于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在一年中作有规律的变化,产生了四季的更替,并影响着五带的范围。

太阳高度与正午太阳高度

太阳高度角简称太阳高度,是指太阳光的入射方向和地平面之间的夹角。

一日内最大的太阳高度,称为正午太阳高度。

太阳直射点

太阳直射点是地球表面太阳光射入角度(即太阳高度角 )为90度的地点,它是地心与日心连线和地球球面的交点。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的地方时为正午12时。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为:春分(3月21日前后) ,太阳直射点在赤道(0°),此后北移夏至(6月22日前后) ,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23°26′N)上,此后南移秋分(9月23日前后) ,太阳直射点在赤道(0°),此后继续南移冬至(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23°26′S)上,在此之后向北移动。太阳直射点周年回归运动的周期是一回归年,一回归年是365日5时48分46秒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

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引起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从而引起全球热量分布变化,进而带动行星风系的南北偏移。

晨昏线与昼夜长短

晨昏线指地球上迎着太阳的昼半球与背着太阳的夜半球之间的分界线,也称晨昏圈






晨昏圈把它所通过的纬线圈分成昼弧夜弧,昼弧与夜弧的长短可表示该纬线圈昼夜长短的状况

由于地球不停地以1个太阳日为周期的自转,晨昏圈在地面上不断地移动,其周期也为1个太阳日(24小时),从而产生了昼夜更替现象

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使地球公转过程中各纬线圈上昼弧与夜弧的长度不断地发生变化,从而产生了昼夜长短的变化

太阳周日视运动

太阳的周日视运动是由于地球的自转,使位于地球上的人觉得太阳每天东升西落的运动。






太阳每天都是东边升起,西边落下。但随着光线直射纬度在南北半球之间移动,直射哪个半球(南/北),太阳就是从东(南/北)方向升起,西(南/北)方向落下。如,直射北半球,太阳从东北方向升起,西北方向落下。


四季


四季指一年中交替出现的四个季节,即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

一年中,地球处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时,地球上各个地方接受到的太阳辐射是不一样的,从而产生季节变化和冷热差异。地球上的四季不仅是温度的周期性变化,而且是昼夜长短和太阳高度的周期性变化。它影响或者决定地球环境中很多事物的运动节律,尤其是生物适应最为明显。南、北半球各季节的时间刚好相反,北半球四季的划分如下:

春季

夏季

秋季

冬季

我国

传统

立春~立夏

立夏~立秋

立秋~立冬

立冬~立春

天文

分类

春分~夏至

夏至~秋分

秋分~冬至

冬至~春分

气候

统计

3、4、5月

6、7、8月

9、10、11月

12、1、2月

候均

气温

10℃~22℃

≥22℃

10℃~22℃

≤10℃

五带

五带是依据有无太阳直射和有无极昼极夜现象等天文特点来划分的。以南北回归线作为热带和南北温带的天文界线,南北极圈作为南北温带和南北寒带的天文界线。热带的显著特征是有太阳直射,南北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






地球上不同纬度的地带,接受的太阳辐射量不同,这种划分方法可初步反映各地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寡。为气候学上划分气候的基础

节气

节气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古人根据太阳一年内的位置变化以及所引起的地面气候的演变次序,把一年三百六十五又四分之一的天数分成二十四段,分列在十二个月中,以反映四季、气温、物候等情况,这就是二十四节气。

反映四季变化的节气有: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8个节气。其中立春、立夏、立秋、立冬齐称“四立”,表示四季的开始。

反映温度变化的有: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5个节气。反映天气现象的有:雨水、谷雨、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7个节气。反映物候现象的有惊蛰、清明、小满、芒种四个节气。有节气歌如下: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

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高考地理复习参考(五)——地球的公转的地理意义
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必背知识(选择性必修1)第一章 地球上的运动
下图为太阳直射点移动纬度变化示意图,读后完成1
冬至后,北半球昼长夜短,那么这个白昼具体指多长时间?
黄赤交角、昼夜长短与日出日落方位
世界地理第7篇:昼夜长短和四季更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