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作文立意的三种方法
中考老师看作文的时候特别害怕碰到那种写了很多,但完全不知所云的作文。

所谓中考作文立意先行,第一是让老师看清楚你想表达什么;第二,你的表达是不是有跟别人有异的地方;第三,这个异不是标新立异,而是鹤立鸡群。

什么叫立意?立是动词,确立,是从诸多对象中加以甄选然后确定,简单来说就是一个自助餐的环节,今天可以吃的东西有很多,但是你只能选择其中的一样,你选定的这一样就叫做立意,就是出自作者内心的意思或意愿,因此,所谓立意就是根据作文的题目确定文章主旨或中心的过程。

也就是说在任何一篇作文书写之前,都要经过一个写作的流程,即审题立意、选材布局、最终的成文,成文是拿笔开始写,而前面的这一系列过程是在你脑海中构思的过程,而构思的过程应该不超过5~8分钟

立意是有原则的。第一,要正确的,有正确的价值观;第二要鲜明,不能模棱两可。

一个好的立意,会赋予作文一种全新的面貌,而这种全新的面貌是带有你自己的独特的个人风格的。

这是一个彰显个性的时代,最好形容青春的就是两个字——新鲜。当你们有这么新鲜的思想,在这样新鲜的时代,每天过着这么新鲜的生活的时候,凭什么回到作文上的时候,就还会那样的落后和保守呢?

我们的孩子不是不想,也并不缺少构思的氛围和思维的厚度,缺少的是方法。

01立意实用技法——以小见大

所以我今天给大家讲解三个非常有用的实用技法,首先,我想跟大家科普这样一个概念,不是说作文非要写跟别人不一样的,生活中没有那么多戏剧化的故事,有的只是普通的生活,我特别希望你们能够把生活去看细看深

生活里充满了各种各样的细节,只有你把生活掰开揉碎看成一个又一个的细节的时候,你才能学会去思考在这些表象的背后它到底藏着什么?

只有你能够想深了,你才能够发现,原来生活生命岁月当中是充满了一个又一个让人感动的、震撼的、愤怒的、隐忍的细节。

所以,让立意升华的第一个技法就是以小见大,那么怎么才是以小见大呢?就是写日常的小事 ,但是在这个之外要提升情感认知、人生态度和时代精神。

以小见大之情感认知、人生态度和时代精神

简单的来说,在记叙内容的基础上,通过议论抒情使主题升华,可以是从个体的到普遍的,从一件事到一类事。

比如亲情素材,你写的是和妈妈的一件事,但是你最后要上升到对母亲这一类人的理解,再上升到对母爱这种情感或者更上升到对爱的探讨,这就叫以小见大,这就叫立意的升华。

所有的东西都能这么挖掘,再比如写我和我的死党,写完了和朋友之间的事情之后,还可以把它上升到对朋友这个词语的理解,上升到对友谊这种情感的解读。

举个例子,大家可以看看下边这篇文章——《对手》 。

对手

我一直以为自己是跟你匹敌的对手。

一个玩具、一件花裙子、一根笔、一个书包、一个手机、一次出游等等,都是我据理力争来的战利品,它们显赫的摆在我的各个年龄的阶梯中,毫不掩饰的展露出我张扬的胜利。而躲在这些招摇的胜果背后的,是我羞于见人的挫败。一抹眼泪、一句训斥,甚至有些被我埋得更深的,都是你烙印在我躯体上失败的标志。我拖着这副荣耀与屈辱满身的躯壳,一次又一次,周而复始的与你争斗。我以为自己是身披犀甲的勇士,拥有足够的资格与站在一个角斗场。

而在你眼里并非如此。

我质疑过你,为什么你可以而我就不可以。你扔过来一句话,因为你是小孩,小孩就要听大人的,哪有那么多为什么。那是我第一次,第一次感受到自己的地位是不起眼的,我以为自己双手握满胜券脚下是不移的斗志,但在你眼里那些形同虚设,我只是个孱弱的手无寸铁的黄毛丫头,你看穿了我眼底那些浅薄的自恃,你甚至不屑于与我交锋,只用一句话打发我。而你知道,我想你是知道的,这普通一句话插在我身上成了尖利的箭,一语戳漏那些膨胀在我胸腔中的自以为是。

要怎么样才能成为你的对手?

所以我用了最俗的方法,争吵。从一根笔到一件衣服,从一句话到一小时,从口头到摔门摔筷子,我把自己伪装的浑身长满刺,用自己的尖锐去挑衅你的温和,直到你的耐性也变得疲软,终于,终于你开始时不时的反击。愤怒、争吵、委屈,成了这场拉锯战中的司空见惯。我不断的走向那个自己为自己预设的位置,你的对手。我以为这次总算成为能与你匹敌的对手了。

我又错了。

当争吵后看到你陷进沙发、额间的眉头拧成了一个疲软的结、眼角处有不易察觉的阴影、烫过的头发无力的垂在肩上,那一刻我突然间明白了点什么。

我明白了你为什么会看穿我的自大,明白你为什么不屑与我为一支笔一个书包而争吵,明白为什么你不愿意将我与你相比,明白你在我挑衅你的时候你的耐性,明白与我争斗后你的心累。我明白了为什么,你没有把我看成一个对手。

因为你已经有了一个难缠的对手,那个对手,是岁月。

那是个我还不会懂、不会了解的词,或者说无法站在你的角度来感受的名词。它对我来说,是“变成熟”“变懂事”,可是对于你来说却是“变老”。我无法体会这个名词对你的危害以及每时每刻对你的瓦解,正如以前的我无法体会为什么你不把我当成一个旗鼓相当的对手。与岁月相比,我实在是太孱弱、太不堪一击了,我甚至还没有仰望到它的全貌,而你则为我抵挡岁月侵蚀。岁月就是这么残忍,它不让我窥见它的容颜,却要我在你身上亲眼见证它的威力。这算不算是一种威胁?一种来自于比自己强大太多的对手的威胁。

我一直在想成为一个与你匹敌的对手,只想着如何锻炼自己成为你的对手,而却没有看到被我认为是对手的你在与强大的岁月抗衡。当我暂停与你战斗的间隙,我偶然抬眼,才发现你在不远处已身心俱疲。你的心累,我在这一刻才看到。这一刻,我才明白自己干了件多么愚蠢的事情。

对手不在这里,爱却一直在。  

这是一个女孩子写她和她妈妈之间的故事,这是一系列很普通的生活,是一个典型的青春期女儿和更年期妈妈之间的“斗争”,她在最后进行了这样的升华,对手不在这里,爱却一直在,从很普通的母女感情上升到了女儿对母亲的理解。

其实,我们还可以把这种理解继续上升,基于所有的个体之外的,每家的母亲是不一样的,女儿也是不一样的,争吵也是不一样的,但是只有一样是一样的,那就是爱,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升华。

除了可以写人,还可以写事。在写事的时候,初三的孩子都知道,李华老师给大家的六大类素材储备中,除了有写亲情和写友情的,最重要的一个类别的素材的储备就是关注自我,关注自我里边需要你去储备的就是你的兴趣和爱好

我们曾经给大家讲过很多类似这样的选材,说弹琴是专长和技能,听音乐是兴趣和爱好,画画是专长和技能,赏画是兴趣和爱好,写作是专长和技能,看书是兴趣和爱好,归根结底都是在关注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万事万物都是这样,我们说踢球也好,下棋也好,音乐也好,绘画也好,当我们是要以一个这样的事件来展开的时候,怎么样以小见大呢?

刚才情感往上的叫升华,现在我们需要在这件事的起停点上给它往下去挖,这叫深化,是去追一追这件事背后的文化的渊源和时代的变迁。

以小见大之文化渊源、时代变迁

这篇文章是北京原来考过的一个中考的原题,叫凝聚,这个题非常好,用来练利益的深化,真是一个好题,一个孩子写的是他在街心公园看大爷们下象棋,这是中国原本的市民生活的一部分。 

凝聚

场面忽然静了下来,棋盘上的方寸之争上升到了白热化的阶段,白衣老人的鼻尖眼看着渗出汗珠,坐在棋盘对面的蓝衣老人得意地笑了。汗珠子一绺绺往下滑,胶着落进了衣衫中。

彼时我还站在公园的小石亭子里看棋,那亭子被七八个连我在内的人薄薄地环抱一圈,诸人都聚精会神地看着这一场大战,不论是否明白都屏住了呼吸万分紧张;远处另一拨打太极晨练的人所放的音乐仿佛被拉的很远,化作了清晨的背景存攒在记忆深处。

小时候家住的院门口,也总有两三对上了年纪却身子骨硬朗的老人在石阶上摆了棋盘对弈的,有象棋有围棋。我那时是看不懂棋的,但也喜欢站在一旁听象棋木制大子儿落盘时敲击出的“啪啪”声,这声响有时爽利清脆,敲在心里一阵儿共鸣似的激灵,有时绵软温和,像是执棋人略微犹疑了一下才做出执子落下的方向,不由让人跟着捏一把汗。这也是我打小更喜欢看象棋的原因了,象棋往往思考的时间短,落子之间胜负毕现,隔着汉楚河界挥斥方遒,引导着千军万马拼杀,有一种阔马金刀的气魄。下棋之人全凭一口意气,一份气势与人对峙,一招逼人则扬眉吐气哈哈大笑,一子落马则颦头蹙眉愁苦万分。这种快速的思考方式让周围人的思维也活络起来,跟着执棋者对半壁江山指指点点,出谋划策,热闹的气氛也吸引着偶尔路过的人领略的魅力。我每每看见有人摆了棋对弈总是忍不住上前亲近的。

象棋绝没有围棋那种观棋不语的规矩,棋盘之上似乎从不安静,随着一声声呼来喝去的“吃!”“看我下这”、“糟糕”,围观之人脸面上也五彩纷呈,自己看好的一方落了下风或占了优势都要兴叹一番的。期间或有一两个孩子前来人堆中“认领”他们的爷爷奶奶回家,却见老人摇头晃脑自得其乐,也禁不住低低询问象棋的走法,那便是象棋之魅力熠熠生辉的时候了。

再回到开头的胶着棋局,白衣老人盯着棋盘严肃的脸忽然乐了,执起一子“啪”地拍在棋盘上,笑呵呵道:“这一子,可难为我半天!”众人都笑了。

所有的喜笑愁哀都痴凝在棋局中,连带着中国五千年流传的传统与文化,与平常人所拥有的智慧谋略凝聚在一起,代代传承。

从开头就开始写他所看到的对面对峙的两个人的场景。接着后面交代了我为什么在这里看下棋,我为什么喜欢象棋,以及对象棋的一个介绍。

写完了这些之后,这样的一件事最后怎么立意好呢?

倒数第二段,首尾呼应,要给文章一开头的场面一个交代。“再回到开头的胶着棋局,白衣老人盯着棋盘严肃的脸忽然乐了,执起一子“啪”地拍在棋盘上,笑呵呵道:“这一子,可难为我半天!”众人都笑了。” 

最后一段,主题深化,“所有的喜笑愁哀都痴凝在棋局中,来带着中国五千年流传的传统与文化,与平常人所拥有的智慧谋略凝聚在一起,代代传承。”

有一些孩子会说这太扯了,怎么能到这样一个程度,其实这恰恰就是我们中国语言文字独有的伸缩性

这里李华老师推荐大家可以去看《舌尖上的中国》的文案,你会发现虽然每一季讲的都是美食,但是在美食的最后压轴的一定是中国的传统风俗、民间的文化以及一方水土养一方味道的文化特质。

其实,最后的这一段完全可以拿去当万能句式使用。比如说你练的是绘画,我练的是国画,提笔挥毫之间,中国5000年的文化与传承便在这丝丝入扣的投入中,在我身上被传承下去,你要给你自己来点使命感,立意一下就有深度了,而这也是以小见大的核心。  

我们看起来是日常生活的小事,但它的背后藏着很重大的东西,举手投足一颦一笑,往上再去升华就是文化。

所以,我们的孩子完全不必费尽心思的去说,老师我在生活里没有什么新鲜的事情可以写,学习了今天的第一种方法,你完全可以回过去修改你以前的作文,在原本叙事不变的情况下,怎么样在最后加上一段或者两段,让你作文的立意突然变得不一样。

02立意实用技法——双向利益和多角度立意

第二种立意的实用技法叫双向利益和多角度立意。首先立意是在动笔之前先确定的,你先要想好最终的中心主旨要定在什么地方,但是我们的孩子往往特别擅长单向思考,很少会注意到站在另外的角度去思考。

海淀区初三某一次一模考过一个三个字的命题作文叫为了你,我们一定要知道在我和谁中间是有一个箭头的,但是我们的孩子永远都是朝着从我这个角度单向的去看,只会看到一方为了一方,却忽略了两者之间互相凝望,互相给予的关系。

同学们拿到“为了你”这个命题之后,往往会从父母为你这样的角度写,当然这个角度也是最容易写的,我们来看一篇很厉害的作文,它是一个孩子以母亲的口吻回过头来给自己写信。

为了你

亲爱的女儿:

今天是你初三上学期的最后一次,也是最最重要的一次考试,你知道吗?其实我不说,但内心是非常希望你能考出一个很好的成绩的。偷偷告诉你哟,其实你每次大考之前我都面朝东南,为你拜了佛祖,保佑你考出好成绩哟,但你不可以说我封建迷信呀!

我想到了你初一期末考试那会儿,当你在考场上奋笔疾书的时候,爸爸妈妈正在小区的广场上,帮清洁工捡瓶子,因为你爸爸说我们每捡一个瓶子,就多为环境的美丽,做出一点贡献,为女儿多积一点福气。后来你在电话里说,哎呀,你们不嫌累呀,但妈妈告诉你,为了我们唯一的女儿——你,再难的事情也不会累的。

最近也不知道为什么,总是突然想到你小的时候每天都给你编不同的小辫子,为了你,还和单位的同事学了一整天,怎么梳蝎子辫,等你长大了一点,你嫌我梳头梳得太松,再也不需要我帮你扎头发了。但是呢,如果你需要,我依旧为你随时待命,虽然手法可能更加生疏了。

感觉你留着光头,穿着小毛衣的样子,才刚过去没几天呢,你刚出生的时候,别的小孩都会哇哇大哭大闹,但你不仅没哭,反而坚强,竖着小眉头瞟你爸爸,把我们乐得不亦乐乎,你小时候长得很可爱,你姥姥姥爷都觉得你不像个小女孩,但唯独妈妈觉得女大十八变,你一定是个又聪明又好看的孩子。果然,事实战胜了所有人,只有妈妈最懂孩子,为了你,我从一个年轻的女孩儿变成了一个妈妈,高跟鞋也不穿了,香水也不喷了,但这一切为了你,值得。

上个周末,咱们俩因为一些小事而起了争吵,妈妈知道你正处在青春期,但我也想让你在面对困难时有更好的处事方法,你的一颦一笑,都会使妈妈的世界有天翻地覆的变化。

为了你,妈妈做出了一些改变,但也希望你能为爸爸妈妈做出一些改变,好吗?为了你,妈妈写下了这封信,但为了你自己,也请你记住我昨天给你发的信息:“为了你,请你铭记,爸爸妈妈是世界上最爱你,并且唯一会永远爱你的人。” 

 爱你的爸爸妈妈

而多角度立意,就是李华老师常说的四物构思法,这里就不展开讲了。我可以是万事万物,那么你也同样可以是万事万物,不要被局限到只想到近旁的人或事。

为了你

为了你,童年口中绵软香糯的糍粑,这些年来我游历山川,走城访镇,跋涉千里,品尝各式佳肴,体验各种情怀。只为寻你的香甜,和漂泊在外已久的游子心中对故乡不变的眷恋。

记得与你初识,是在故乡的外婆家。夏天的清晨,阳光柔和明媚,洒在外婆家后面的小山上,映着有如星星的繁花,引人遐思。坐在屋外吃早饭,煎得金黄的糍粑盛在瓷盘里,用筷子夹起一块,先咬掉外面脆脆的皮,再触到里面筋道柔糯的心,一种独属于水田中的稻香在口中氤氲,甜而不腻,稍带着些清涩,伴着微微粘牙的糯感,在口中久久挥之不去。柔软恰如其分,甜涩相得益彰,赋予我一个美妙的清晨。

后来我离开故乡,随父母北上,在北京上学生活,一晃就是十年。十年里,故乡的生活细节已被抛入记忆的混沌深海里,唯有你,童年甜糯的糍粑,常常在梦里呼唤我,是我与故乡唯一的桥。

外婆年事已高,再像当年那样为我做糍粑是不可能的了。于是我将与你重逢的希望寄托在一次次的旅行中。我游历山川,走城访镇,到过白雪皑皑的长白山天池,也到过繁华富庶的六朝古都南京。每到一处,我都会去当地的餐馆,急不可耐地翻开菜谱,渴望看见你。但是,也许是运气不济,也许是低估了祖国的地大物博,糍粑这东西处处皆有,而风味不尽相同。譬如那次我走进一家川菜馆,看到那金黄的川味糍粑极像故乡的你,便满怀希望地点了一份。用筷子夹起一块,咬上一口,便瞬间失望了——尝来金黄的外皮上沾满了糖,内里又多一分粘稠而少一分筋道,多一分蜜腻而少一分清涩。我停杯投箸不能食,颓然地靠在椅子上,叹息不止。

此后我又走往很多地方,尝过很多菜系的糍粑,却都是失意而归。我想,回故乡试试呢?于是我抽空挤着破旧的绿皮火车在哐啷哐啷的声音中颠簸回到故乡,却被基本无法辨认的小县城惊了一跳。外婆家后的小山被夷平,盖上了高昂头颅的摩天大楼;传统小吃店所剩无几,被快餐店悉数取代。我在一家快餐店里找到了糍粑,却发现那批量生产的东西生硬冰冷,苦涩难耐。故乡变了,熟悉的味道没了,为了你,我追寻得苦不堪言。

终于缘起,意志坚定的我仍不肯放弃你的美味与我的回忆,寻到了一家南方偏远小城的家常菜馆。坐在露天的木椅上,看着古朴的街道上阳光在不停跳跃,映着树下眼睛般的花儿引人遐思。糍粑端上来了,我仔细端详着你,因为之前的失败,不敢贸然相认。我小心翼翼地拨开金黄色外皮,挑起一点白色的心,轻轻抿入口中。一种似曾相识的甜在口中逸散开来,过后是一丝微苦,却回荡着稻香的味道。味蕾在一刹那间如同听到地动山摇的军号般苏醒,一种熟悉而温暖的感觉在血液里激荡。功夫不负有心人,为了你,童年的糍粑,我跋涉千里,最终还是找到了你!我任幸福的感觉充盈口腔,留香在唇齿间;你凭不变的温暖沁人心脾,朦胧在泪花里……

为了你,童年口中绵软香糯的糍粑,我找了太久太久。或许人终其一生就是在不断地远离故乡,远走高飞,但有些东西,就像糍粑和回忆,是不会因时间的流逝和空间的隔膜而消失的。童年的糍粑呵,我将会把你,以及对故乡不变的怀想与执念珍藏起来,作为漂泊在外的游子永恒不变的慰藉。

这篇文章写的是童年口中绵软香糯的糍粑,把对食物的思念深化到对故乡故土的怀念上,所以这样一篇文章出来,你想再看多了那些,早上起来妈妈给我做饭,然后妈妈一一天为我操劳,然后下雨天来接我,然后自己不打伞,淋雨在外面等我的场景之后,这样的作文怎么可能不得高分呢?

03立意实用技法——欲扬先抑,对比表达

最后一种实用的技法是欲扬先抑,对比表达,也就是说开头并没有写这样的一个中心,而到结尾的时候要把它写一下,这也是孩子们平常在写作文的过程中用的最多的。

这是在学完了背影之后,老师给的一个命题的作文,说你们也写一个人的背影,最好是父亲的背影。

父亲的背影

我跟父亲的关系不是很亲密,说到父亲我能想到的,永远是背影。

小学五年级前是父亲送我上学的,他总是把车停靠在马路边上,开始我还一步三回头想要父亲送我到校门口,但他开门将我放下,有时甚至车也不下就匆匆离去,那远去的背影有些决绝。渐渐地我也不再期待,在我年幼的心里,觉得父亲对送我这件事,很烦。

六年级开始是母亲送我上学,原因好像是父亲开车不顺路了。记得开学第一天,我习惯性背好书包等在门口 ,父亲拉开门,一丝犹豫都没有就迅速关上了。他的背影很快在我眼前消失,而他,好像完全没发现那个等待上学的我。

前一天就知道母亲去参加弟弟的家长会,所以当我一手拖着书包,一手捏着公交卡跨出校门,看到父亲冲我招手时,我站在那里没有挪动脚步。

一瞬间我有些恍惚,我曾以为他是不知道我就读哪个班,更不用说分清三个校门的,为什么会来接我?

这是一个雨天,雨不是很大,但是时间长了,细细密密的雨水钻进衣服绝对让人不舒服。父亲双手扶着车把,交替划动两脚将电动车挪出停车点,雨衣沿上“哗……”的一声淌下了一滩水:“快上来!”我顺手接过带着体温的雨衣,看到发福显得臃肿的父亲将我书包放好后,半立着努力用自己的雨衣遮住后座,最后还费力地伸出右手在后座上抹了一下。坐上车,我摸到车后座也是暖暖的,父亲的衣摆触手却是一片冰凉。

可能是雨丝弄糊了眼镜,可能是有风的缘故,父亲斜着身子骑车的样子,显得有些笨拙。我不知道何时父亲挺拔的身板开始变形,或许是在我和弟弟无休止争吵时,或许是在长时间伏案工作时,或许是在爷爷突然离世时……雨好像飘进了我的眼,但雨水会是热的吗?

“今天学校里有发生什么吗?”父亲的话透过雨丝传过来,听不大清,但他绷直的背像在告诉我他是在极力找话题。我带着浓重的鼻音“嗯”了一声。再抬头发现我们已经到了菜场。父亲将车停在屋檐下,说:“你在这儿等着,我去买点东西。”我就看着他的背影往里走,看着他准确地走进每一家我喜欢的店—那些妈妈知道,我却以为他从不了解的店。雨雾模糊,父亲走在前面,留给我的仍然是个背影,这背影并不帅气,好像岁月已经将他的肩压耷拉了,却让我觉得如此温暖。买完东西出来,父亲揉揉我的脑袋说:“走,爸回家给你做好吃的。”

这一刻我觉得有什么东西从我眼中涌出来,热热地流了一脸。我的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父亲,他没有高大的身材,没有太多的陪我的时间,也没有像别人一样会表达细腻的爱。小时候的一幕幕又鲜活起来,那时候只要一靠近他,我就会发出咯咯咯的笑声,我觉得父亲的怀抱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地方。岁月暗流转,一直以为他忽略了我,却没想过,我也始终在误会他。

父亲的背影,原来这么暖。

这篇文章的开头设置的很好。其实,我们的孩子在写亲情的时候,也基本是按照这样的路子来写的,就是从一开始的感受不到,到后来真切的感受到,但是你们为什么没能做好呢?因为在这样的欲扬先抑之中,还有另外的一个技法叫一线串珠,要其中暗藏伏笔

也就是说我们跟大家讲的另外一个技法,如果你在一篇文章里想要使用前后对比的写法时,你要学会在文章中至少放三个问句,这是一个很有效的小方法。 

比如这篇文章,第一个问句为什么总看到的是背影?第二个问句他为什么会来接我?第三个问句雨好像飘进了我的眼,但雨水会是热的吗?

这才能够形成前后对比,欲扬先抑的,可以反扣回去的立意的写法,这几乎是80%的孩子在要想作文立意的时候最常用的表达,但是能够把它写好,却真的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

以上就是作文立意的三种方法,你学会了吗?现在就用这些方法去修改一下自己以前的作文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家人才是你最长情的陪伴!暑假亲情故事能让你写出100篇优秀作文!
作文:母亲的背影 2019
一篇优秀作文,好结尾比开头更重要,中小学高分作文结尾3大技法
记叙文写作指导之二:审题立意选材
作文:我的父亲.叙事文
请把作文写得“小而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