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高中政治必修一专练01《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

专题01 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

考点分类必杀15题

一、选择题

1.在《末代皇帝》这部电视连续剧中,年幼的皇子在师傅教导下念诵着:“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样的情节,真实地反映了封建制国家(  )

①一般采取君主专制的形式    

②所有土地和百姓都属于皇帝

③封建国王居于封建等级“金字塔”的顶端  

④农民可以支配部分劳动成果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答案】B

【解析】“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样的情节,真实地反映了封建制国家封建国王居于封建等级'金字塔'的顶端,一般采取君主专制的形式,①③符合题意。在封建社会,农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并不都属于皇帝,②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封建制国家的特点,没有体现农民可以支配部分劳动成果的内容,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

2.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了全球性的经济危机,很多西方人感叹,开始引发人们对经济危机和资本主义制度的反思。其中有一些人认为可以从马克思身上开始反思,因而产生了一股“重新发现”马克思的激情。这表明(    )

A.经济危机的发生说明资本主义已经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B.经济危机下西方社会普遍向往社会主义

C.西方社会认为马克思主义可以阻止经济危机的出现

D.周期性爆发的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无法克服的痼疾,使部分人对资本主义失去信心

【答案】D

【解析】经济危机产生是由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固有矛盾,存在发展周期,不能说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A错误。材料表明对马克思感兴趣的只是一部分人,B错误。经济危机发生是由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固有矛盾,无法阻止,C错误。人们开始“重新发现”马克思的激情,是因为经济危机的发生,使部分人对资本主义失去信心,引起了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的重新关注,D正确。故本题选D。

3.在资本主义形成和发展时期,巴尔扎克的《间喜剧》雨果的《巴黎圣母院》和《悲惨世界》狄更斯的《雾都孤儿》和《大卫·科波菲尔》等作品,都无情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贪婪、凶残描写了下层民众的悲惨处境,反映了劳苦大众的抗争。这表明(    )

①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带来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巨大飞跃

②资本主义社会的形成决不是一个田园诗般的过程

③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使新兴资产阶级在经济上显示出很大的优势

④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在阶级关系上表现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答案】C

【解析】材料中“资本主义形成和发展时期的众多文学作品都无情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贪婪、凶残描写了下层民众的悲惨处境,反映了劳苦大众的抗争”充分体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形成决不是一个田园诗般的过程,资产阶级无情占有工人的剩余价值,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在阶级关系上表现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②④正确且符合题意。材料中主要强调的是资本主义形成和发展时期的众多文学作品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贪婪、凶残描写了下层民众的悲惨处境,反映了劳苦大众的抗争,没有涉及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带来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巨大飞跃,也没有涉及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使新兴资产阶级在经济上显示出很大的优势,①、③与题意无关。故本题应选C。

4.在山东宁阳堡头遗址发掘的133座墓中,8座没有随葬品,125座墓用一般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随葬,这其中的45座墓还用猪头、猪下颌骨随葬,少的一两个,多的达十四个。少数墓中还用玉器、象牙器和骨雕制品等贵重物品一起随葬。对此解读合理的是(    )

①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个体劳动逐渐盛行起来        

②共同占有生产资料是原始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

③牲畜和生产工具变成私有财产标志着私有制的确立    

④贫富分化的加剧使氏族成员的地位越来越不平等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答案】B

【解析】材料中125座墓用一般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随葬,表明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个体劳动逐渐盛行起来,很多人拥有了属于自己的生产工具,①正确且符合题意;材料中的墓穴有的没有随葬品,有的一般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随葬,少数墓中还用玉器、象牙器和骨雕制品等贵重物品一起随葬,体现了贫富分化的加剧使氏族成员的地位越来越不平等,④符合题意。原始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是生产资料归集体所有,在生产劳动中结成了原始的平等互助关系,人们平均分配劳动产品,②说法是片面的。土地变成私有财产标志着私有制的确立,而不是牲畜和生产工具,③说法是错误的。故本题应选B。

5.穿越剧(剧情涉及时空穿越的内容和元素的影视剧形式)以交错的时空、古代与现代智慧的碰撞给创作者以足够的操作空间,但也存在肤浅、对历史解读不够严谨等问题。下面是一部穿越剧的节选,你认为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答案】C

【解析】原始社会人靠结绳记事,而不是文字记录生活,当时文字还没有出现,①错误。原始社会生产力低下,原始社会时,人们平均分配劳动产品,可见,“他却把手表砸碎,分给大家,共享快乐”体现了这一点,②正确。我国青铜剑的创造及其度发展历史,约可追溯到原始社会开始进入奴隶制社会的商周时代即已出现,发展到春秋战国时期已是高峰阶段知,嗣后,一直延续到秦汉。到铁剑出现时,青铜剑就逐渐销声匿迹了。而武王伐纣是指大约是公元前1046年,以西周部落为主的联军起兵反商纣王帝辛,最终导致商王朝灭亡的一场战争,可见,该选项的说法符合事实,③正确。在奴隶社会,奴隶没有土地,没有生产资料,不可能节气到时,回家收割庄稼,④错误。故本题选C。

6.“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此诗出自唐代诗人李绅的《悯农》。诗中反映的农民生存状况的根源是

A.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建立

B.封建土地所有制

C.封建官僚等级制度的确立

D.封建迷信思想的散布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封建剥削的基础。“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反映了封建地主对农民的剥削,其基础是封建土地所有制,B符合题意。经济是基础,“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建立”、“封建国家的显著特征是君主专制、等级森严”、“封建迷信思想的散布”均未从经济上阐释封建剥削的根源,AC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

7.现代资本主义国家,政府通过创办并资助社会公共事业,实行和完善社会福利政策和制度,对社会经济生活进行干预。其主要目的在于(    )

A.调动劳动者积极性

B.缓和社会矛盾

C.从根本上杜绝经济危机的发生

D.展示资本主义的强大生命力

【答案】B

【解析】在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政府通过创办并资助社会公共事业,实行和完善社会福利政策和制度,对社会经济生活进行干预。其主要目的在于缓和社会矛盾,故B入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完善社会福利政策和制度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积极性,但不是其主要目的,故A不选。无法从根本上杜绝经济危机的发生,故C错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完善社会福利政策和制度的目的并不是展示资本主义的强大生命力,故D不选。故本题选B。

8.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做出了科学分析,其深刻性主要表现为(    )

A.指出经济危机的深层根源是人性的贪婪

B.指明经济危机的总根源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C.揭示造成相对过剩的制度原因是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

D.强调只有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才能从根本上摆脱经济危机

【答案】C

【解析】马克思是从制度层面揭示经济危机的原因的,经济危机的深层根源是资本主义制度造成的,A错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B错误。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做出了科学分析,其深刻性主要表现为揭示造成相对过剩的制度原因是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C正确。摆脱经济危机的根本出路在于改变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D错误。故本题选C。

9.“资产阶级在它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对《共产党宣言》中这段话的正确理解有(    )

①这段话否定了人类历史曾经拥有过的辉煌业绩

②资本主义制度代替封建制度是社会发展的巨大进步

③以机器大生产代替手工劳动创造出以往任何时代都无法比拟的巨大社会财富

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与社会化大生产相适应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答案】C

【解析】材料没有否定人类历史曾经拥有过的辉煌业绩。①错误。“资产阶级在它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这说明资本主义制度代替封建制度是社会发展的巨大进步,也说明以机器大生产代替手工劳动创造出以往任何时代都无法比拟的巨大社会财富,②③正确且符合题意。资本主义社会不能解决其固有的顽疾,不能与社会化大生产相适应,④错误。故本题选C。

10.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人类进入了文明时代。文明时代伴随着奴隶社会而来的根本原因是()

A.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

B.文字的使用和城市的繁荣

C.奴隶制生产关系与当时的生产力发展相适应

D.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出现

【答案】C

【解析】文明时代伴随着奴隶社会而来的根本原因是奴隶制生产关系与当时的生产力发展相适应,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C符合题意。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但人类摆脱蒙昧的状态,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的根本原因是奴隶制生产关系与当时的生产力发展相适应,A与题意不符。城市的繁荣是在封建社会,B说法错误。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出现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D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C。

11.小明要在网上查阅原始社会的资料,结果在输入“原始社会”字条后,发现有很多穿越到“原始社会”题材的小说,如:《原始社会新纪元》《原始社会生存记录》等,以下在作品描述的活动场景中,与史实相符的是(    )

①人们使用陶锅做大米饭

②使用“尖状器”剥割兽皮

③穿着麻布衣服采集食物

④用火烧烤食物、防御野兽

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

【答案】D

【解析】生产力极其低下是原始社会发展缓慢的根本原因。社会生产力的主要标志是使用石器工具,使用“尖锐器”剥割兽皮,用火烧烤食物,防御野兽,②④正确。中国最早出现陶器是在公元前二千年后半期的商朝,属于奴隶社会;在原始社会没有出现麻布衣服,①③不选。故本题选D。

12.《诗经》中描述了奴隶们的穿着情况:“冬月北风收得尖,腊月寒气添,粗布衣裳无一件,怎样挨过年?”在奴隶社会里,奴隶们建造了富丽堂皇的楼阁宫殿,自己住的却是狭窄、潮湿的地穴。奴隶主们过着“以酒为池,悬肉为林”的奢侈生活,而奴隶们却衣不蔽体、食不果腹。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

①奴隶制国家机器的建立

②奴隶劳动时使用的工具比较落后

③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

④奴隶毫无人身自由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答案】A

【解析】随着原始社会的解体,出现了两大地位不同的集团,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前者处于剥削者的地位,后者处于被剥削者的地位。奴隶制生产关系中,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①③符合题意。奴隶劳动时使用的工具比较落后,这是事实,但不是本题的原因,②不合题意。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在奴隶主的强制下劳动,劳动的全部产品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④是对题意的重复,不是原因,排除。故本题选A。

13.老师让同学们讨论:“原始社会是一个理想的社会吗?”同学们畅所欲言。以下四位同学的发言,最科学的是

A.原始社会没有压迫和剥削,人人平等,因此它是理想社会

B.是理想社会,虽然生活艰苦,但那时社会风气好,人们之间关系和谐

C.不是理想社会,因为原始社会里有人吃人的现象,而且人的寿命都很短

D.不是理想社会,生产力低下,人们的温饱问题都难以解决

【答案】D

【解析】原始社会不是理想社会,生产力低下,人们的温饱问题都难以解决,这是主要原因,D说法正确。原始社会没有压迫和剥削,人人平等,但原始社会十分落后,不是理想社会,A说法错误。原始社会低下的生产力使人们的温饱得不到解决,不是理想的社会,B说法错误。原始社会不是理想社会,不是因为原始社会里有人吃人的现象,而且人的寿命都很短,主要是因为生产力水平低下,物质财富极其匮乏,C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D。

14.马克思说:“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资本主义社会是非常落后的社会

B.资本非常肮脏,应该予以抛弃

C.资本主义建立所需的大量原始资本都是通过野蛮的杀戮和掠夺而来的

D.资本主义必将被社会主义所代替

【答案】C

【解析】“资本主义社会是非常落后的社会”说法错误,人类社会是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A排除。资本本身无所谓肮脏与否,关键看资本的获得和用途以及归谁所有,“应该予以抛弃”说法错误,B排除。“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反映了资本的由来及其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建立的作用,C符合题意。材料未涉及社会更替,仅仅介绍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状况,D排除。故本题选C。

二、非选择题

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苗半枯焦。农夫内心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歌中农夫看着烈日把庄稼晒得枯焦,想着一年辛苦落空,以后没有粮食来养活家人,况且还有沉重的租税压在身上,内心煎熬如汤煮而王孙贵族们却过着完全不一样的生活。白胜在《智取生辰纲》中以这首山歌精辟的概括了北宋末年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生活状况天差地别。

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封建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以及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基础和主要方式。

【答案】(1)封建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①地主占有绝大部分土地,农民有自已的劳动工具甚至少量土地。②相对于奴隶,农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能够比较自主地劳动,但与地主之间有一定的人身依附关系,处于被剥削地位。③地主通过收取地租等方式,占有农民大部分劳动成果,农民劳动成果除缴纳地租外,还能留下一部分归自己支配。

(2)封建社会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基础: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基础。

(3)封建社会地主阶级利削农民的主要方式:收取地租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主要方式。

【解析】本题以《智取生辰纲》中的山歌为情境,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角度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详解】本题材料主要作为话题引入,在回答封建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地主剥削农民的基础、地主剥削农民的方式时,需要根据材料提供的背景,联系教材的论述进行概括。

(1)特点:材料中,“农夫看着烈日把庄稼晒得枯焦,想着一年辛苦落空,以后没有粮食来养活家人,况且还有沉重的租税压在身上”,可以从“租税”这一角度,联系教材知识,概括出封建社会的生产关系特点:首先地主占有绝大部分土地;其次,农民处于被剥削地位;再次,地主占有农民大部分劳动成果。

(2)基础:材料中,农民被“沉重的租税压在身上”,可以推断出地主对土地有所有权,农民只能租地,可以概括出: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地主剥削农民的基础。

(3)主要方式:材料中,农民被“沉重的租税压在身上”,说明地主剥削农民的主要方式是收取地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初高中政治衔接
1.1 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教案)-2020-2021学年上学期高一政治同步精品课堂(新...
【高中政治必修一】1.1 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
历史知识—人类的社会形态
1.1.2从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教学设计)
贵州省铜仁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