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吕凤子的高等书法教育活动探析
民国时期随着“西学东渐”的推动,我国高等书法教育逐渐突出,书法作为一门学科已初具规模。在此期间,有众多书家皆积极投身于高等书法教育事业,吕凤子即是其中之一。吕凤子(1886-1959),原名浚,字凤痴,号凤子,别署凤先生。吕凤子祖籍江苏丹阳,出生于有着深厚家学渊源的吕氏望族。吕氏家族非常重视读书和治学,吕凤子深受家族影响热爱读书且治学严谨,为自身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吕凤子的书法渊源
吕凤子自幼颖悟且十分好学,一直受到家人的宠爱与重视。早在少年时他就非常爱好书法、古诗词等,三岁时跟随著名书法家殷墨卿握笔学习练字。四岁就已经可以执毛笔进行书写练习了,可以说吕凤子自幼在书法方面表现出了过人的天赋。每日清晨,他都会端一碗清水,拿毛笔沾着水在方块砖上练习写字,直到水用完了才去吃早饭。吕凤子幼年时便知吃苦,无论春夏秋冬皆坚持苦练书法,为他后来在书法艺术上的成就打下了扎实的功底。1907年,吕凤子考入两江师范学堂,因品学兼优而受到监督李瑞清(李瑞清,号梅痷,我国著名书法家和教育家,曾为两江师范学堂的校长)的重视,吕凤子的书法颇受李瑞清的影响,深得李瑞清“求篆于金,求分于石”的书法观念,及其行书精髓,并在汉隶和魏碑方面下了一番苦工。
1909年吕凤子于两江优级师范学堂毕业之后,曾在多所高校任教并教授书法,他于1910年创办了上海神州美术院并教授书法课,1928年他担任国立中央大学国画组主任和教授并执教书法和篆刻课。在所有的教学过程中,他皆注重将书法与绘画相结合,要求学生对于二者的学习做到齐头并进。另外,在上海美专工作期间,吕凤子与著名书法家吴昌硕交往密切,使得他的书法除师从李瑞清外,又深受吴昌硕一路书风的影响。总之,吕凤子的书法取法甚广,涉及甲骨文、金文、权量、诏版、汉魏碑版、两汉竹简以及晋唐写经等书法经典,即可概括为上追秦篆汉隶。其中《毛公鼎》、《散氏盘》及《石鼓文》等他都曾长时间地进行临写与研究,更重要的是他将篆隶书体与行草书相糅合,形成了独具风格的“凤体书”。即便是到了晚年,虽年老体弱,但吕凤子依然坚持临习古帖,这为他书法的不断进步和其高等书法教育事业的发展打下了极为雄厚的书法实践基础。
吕凤子的书法可以说经历了不同时期的变化,可总结为以下四个发展时期即:首先是19世纪末期到20世纪初期,此为吕凤子书法筑基时期;其次是20世纪20年代至20世纪30年代初期,为吕凤子书法面貌确立的第一个重要时期;再次是20世纪30年代中期至20世纪40年代末期,为吕凤子书法的成熟期;最后是20世纪40年代末期至他逝世,此为吕凤子书法继续发生变化的晚年时期。吕凤子的书法在这四个时期的绵延发展与进步,共同构成了其一生的书法创作历程,同时也是吕凤子进行高等书法教育活动的发展历程。
二、吕凤子的高等书法教育活动
1907年,吕凤子考入两江师范学堂的图画手工科,其间他的书法深受李瑞清的影响。1909年,吕凤子于两江师范学堂毕业后走上了书法创作和高等书法教育之路。
(一)神州美术院至上海美专时期(1909-1924)
1909年,吕凤子从两江师范学堂图画手工科毕业后,他先后在宁属师范学堂、湖南省立长沙师范学校以及正则女子职业学校等担任教师教授书法,可以说这也是吕凤子关于书画创作观念和书法教育理念不断完善的关键时期,与此同时也对与他交往密切的早年弟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910年,吕凤子在上海创办神州美术院(后转给刘海粟办理),这所学校是我国最早的美术专科学校,其中开设了素描和书法课程并由吕凤子亲自教授。吕凤子在上海工作期间,培养出了很多善书之士如张书旂、李可染等,其中李可染之书法(图1)用笔扎实且有力,可谓“无垂不缩,无往不收”,同浓淡变化和字的大小变化,使得字与字之间参差错落,整幅作品更加生动。另外,吕凤子还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尤其与吴昌硕交往密切,且交谊颇深,使他在书法上收获颇丰。吕凤子引书法入画法,注重笔墨写意的书法创作理念为他对于高等书法教育的教学实践提供了很好的便利。以下是1924年上海美专国画科开设的相关理论课程(表1):
表1 1924 年国画科开设的相关理论课程
学科
课程
开课学年
单位总计
国画科
(三年制)
国画源流
第一学年
2
艺术论
第二学年
2
美学
第三学年
2
美术史
第二学年
2
金石学
第一、二学年
2
书学
第一、二学年
2
由表1可知,上海美专国画科中所设有的理论课程皆为学习书法的必要课程,其中金石学与书学两门课程于第一、二学年开课并由吕凤子教授,而其他课程只开课一学年。因此,虽然开课学年不同,但是书法课程逐渐显现。1931年3月26日,教育部公布《修正专科学校规程》,其中第七条指出:专科学校课程遇必要时,得分若干组。1932年,上海美专国画科的理论课程内容变得更为详细(表2)。
表2 1932 年上海美专各系有关理论课程学程纲要(部分)
课程名称
课时安排
主要教授内容
(中国画系)美术史
6学分,3学期,每周2小时
本学程讲述太古至周秦之铜器、陶器、雕刻、石文;前汉和后汉之绘画、碑碣、庙像、瓦砖、官苑装饰;三国与晋之书画;隋之书画、道释像、工艺;初唐盛唐之绘画,中唐晚唐之绘画、壁画、名器及俑、金工、漆工、窑工、雕石;五代之绘画、造像、瓷器;北宋南宋之院画、佛像画、轩冕岩穴之绘画、翰林图画院、墨戏画、书法、雕刻;元代之书画、造像、窑工、漆工等;明之院画,浙派、吴派文人画;清初之绘画;雍乾嘉道间之绘画,晚清之绘画、书法、篆刻、雕刻及玉器工艺。
美学
4学分,2学期,每周2小时
本学程以美学之对象及原理,历代美学之梗概,美的价值,美的感情移入,美的诸相,美的关照及艺术等为重要内容。
课程名称
课时安排
主要教授内容
画理
4学分,2学期,每周2小时
本学程讲述:1.谢赫以前的画论:庄子—韩非子—刘安—张衡,王廙—顾恺之—宗炳—王微;2.谢赫的六法论《古画品录》—笔致—写实—结构模仿—气韵生动—六法论起源;3.谢赫以后的六法论:姚最—张彦远—郭若虚;4.气韵生动说的分歧与辩护:位置问题—骨法用笔问题,运墨赋彩问题,画外之修养问题,风格问题。
金石学
2学分,1学期,每周2小时
本学程主要研究钟鼎、甲骨、古印、碑碣、镜铭、瓦当等之文字。
从表2中显示的课程内容来看,美术史课程中的主要内容为研究太古至晚清时期的艺术发展脉络,即艺术的断代史,其中就涉及到有关书法的发展。在金石学课程中含有对钟鼎铭文、甲骨文字及碑碣文字等的研究。纵观以上所有的课程内容可以发现,上海美专作为我国最早的美术专科学校,将书法的不同研究角度如书法史、美学、金石学等设置为了单独的课程。上海美专历经将近十年的时间,从简单的课程设置到详细的书法课程内容安排,将书法与绘画同时进行,即书与画相结合,可见对书法之逐步重视。除此之外,从历史背景来看,晚清洋务运动提出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口号,在新学的推动下得到了一定的落实,但同样也催促着高等书法教育的日益觉醒。因此,书法理论课程内容的显现,告诉我们具有系统性的艺术理论课程也在逐步朝着本土化的方向建构。
(二)国立中央大学时期(1927-1937)
这一时期主要是吕凤子在南京和丹阳从事书法教育和书画创作的阶段,前后共有九年的时间。1927年,南京国立东南大学改为第四中山大学,第四中山大学改为江苏大学,5月,又改为国立中央大学。吕凤子同年被聘为国立中央大学教授,在教育学院艺术专修科担任国画组主任。中国画组由吕凤子、汪采白、张书旂、陈之佛等任教授,设实像模写、书法、篆刻、中国画史画论等课程。其中吕凤子认为书法是绘画的基础,所以将实象模写、书法、篆刻列为每学期的必修课,其他多种课程则在四年中分期学完,课程安排大致是每日上午学实象模写、书法以及篆刻课程,下午学其他课程。书法、篆刻是由吕凤子亲自教授,在教学过程之中,他强调学习书法要注重用笔与学会运力,要求学生日日练习执笔方法以及用笔的灵活度。他的学生顾莲村在《吕凤子先生的艺术成就初探》中回忆说:
我最初学书,每临碑帖,都力求笔笔似古人,但是笔笔无生气,跳不 出形式描摹的圈子,于是先生向我提出一个'舞’字,意思要我能'笔歌墨舞’,挥洒自如,久而久之,精神自与古人合,同时也不失己意。
吕凤子认为正草隶篆,先习一种,熟练后再习其他。在执笔方面,他要求学生做到“擫、押、钩、格、抵”五指齐力,这样的执笔方法就是以前的“拨镫法”,即运用指力、腕力、臂力皆能顺利地将力量倾注于毫端,达到“力透纸背”之效果。在篆刻方面,则须研习篆书,他要求学生从书写石章入手,注重章法布局,笔画可简可繁,根据印面的疏密需要进行酌情变化等等。吕凤子在教学过程中善用长锋羊毫,而笔力十分遒劲且有力,字中折射出他教予学生的“笔歌墨舞”之精神境界。他在书画落款时,经常用草隶、草篆书写,署名“凤先生”并书干支年月,再盖“凤先生”、“老凤”或“阿凤”、“曲阿凤”印章,使得金石书画相得益彰。(表2)
(三)国立艺专时期(1937-1959)
这一时期是吕凤子延续高等书法教育,及其书法创作的成熟期。1940年,吕凤子被聘为国立艺术专科学校的校长。后人将他与之后国立艺术专科院校的校长陈之佛、潘天寿合称为“国专三杰”,其中陈之佛为吕凤子推荐。此后,吕凤子在重庆璧山开始筹建正则艺术专科院校,在此期间做出了很大的努力,仍然注重高等书法教育。
国立艺专有五个科:国画、书画、图案、雕塑、音乐。其中吕凤子教授书法、国画,他主张书法人各有体,绘画人各有面。于国立艺专毕业的善书法的学生有吴冠中、卢善群、杨云龙等。抗战结束后,吕凤子重返丹阳,继续从事高等书法教育工作。晚年的吕凤子虽年老多病,但也留下了不少的书画精品。去世前,他嘱托家人将自身所收藏的历代书画作品及自作的书画、印章、日记等无偿捐赠给苏州博物馆,例如他所藏明代杨继盛的书法作品有二十幅,自身的书画作品有三十余幅……这些作品皆透露出吕凤子这一生的艺术创作成就和对书法万分热爱的精神境界。
三、小结
吕凤子一生致力于高等书法教育,将书法与绘画融为一体,其书画理念可概括为“书画相通”,即将书法的最高境界和韵味与中国画的精神相融合。综上所述,吕凤子不仅在书法创作方面取得很高的成就,即形成了独特的“凤体书”,而且他的高等书法教育活动也尤为丰富,成为我国的高等书法教育史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老年书画课程汇编,书法、水彩、国画全齐了,点击就能学~
吕铁元书画作品欣赏
学画画,数万人从这里开始!
【国画】吕元忠绘画作品选(2)
【国画】吕元忠绘画作品选(3)
【国画】吕元忠绘画作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