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四时养生之道

四时养生之道

--起居顺时福寿长

 

    祖国医学对养生之道的研究,总结出一个健康长寿的秘诀---起居顺时福寿长。

    古医著〖灵枢.岁露〗一书曾写到:“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古代养生家也说:“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太阳、地球、月亮和星辰之间的运动,产生了自然界的阴阳消长,万物之灵的人乃自然界的一份子,因此,只有与自然界的四时变化相适应,相协调才能生存繁衍。古今长寿者,正是按昼夜阴阳交替而起居作息,顺四时季节变化而调养身体,从而得以享乐天年。

    一.春季养生

    祖国医学认为:“春属木,其气温”,春季三个月,万物复苏,阳气新发,草木盛旺。在此时节,应晚睡早起,早起外出散步打拳,呼吸新鲜空气,采春天清晨之阳气,让心情愉快,肢体舒展,使机体气血调畅,阳气活泼运行,以应春天万物蓬勃之生机。

    春季阳气升发,人体各组织器官功能活跃,新陈代谢旺盛,需要大量营养物质供给机体,保证活动和生长发育的需要。饮食宜清淡,多食用新鲜蔬菜、瘦肉和鱼类等,忌油腻生冷,油腻生冷之物易伤脾阳,有碍于日渐旺盛的消化功能。此时,适当进补有益于身体,春季进补易选生发补益扶助元气的药物,如人参、党参、云苓、白术等。

    春季湿润温暖,利于细菌、病毒生存传播,所以要加强身体锻炼,注意衣着加减,以御风邪。中医认为肝为风木之脏,在春季肝阳易动,化火生风,易引起肝脏疾病及与风心病、高血压等,若有旧病,虚弱的脏器一时难以适应春季阳气萌动,故旧病易在春季复发。所以春季要保持心情舒畅,忌独自郁闷,应与家人、朋友外出踏青,陶冶情操。

    二.夏季养生

“夏季属火,其气热,长夏属土,其气温”。夏季三月,气候炎热,酷暑外蒸,人体气血趋于体表,形成阳气在外,阴气在内的生理状态。老年人气血虚弱,排汗力差,如不注意避暑,则热积于体内不易散出而致中暑。所以,夏季三月应晚睡早起,早晨日未出时,即外出散步活动,日出后,则纳凉于阴凉通风处,以避其暑气。使体内郁结之气得以宣泄,保持精神旺盛充实,与夏季旺盛之气相适应,夏季夜短日长,夜间睡眠时间短,故中午午睡1-2小时是必要而有益的。

    夏季炎热,汗液分泌多,胃液分泌减少,消化能力减弱,食欲下降,所以夏季应选新鲜清淡可口易于消化的饮食,可多食新鲜蔬菜、豆制品、水果和瘦肉、蛋类。夏季阳气盛,如此时进补,则应以清补健脾,祛暑化湿为原则,以食补为主,药补为辅,大补之药在夏季不宜使用。鸭、瘦肉、绿豆、瓜果、菊花、芡实等为夏季清补滋阴的佳品。

    夏季尤要注意调养精神,保持心情平静。如在夏季生气,乃火上加油,热上加热,对身体健康十分不利。

    三.秋季养生

“秋季属金,其气燥”。秋季三月,天高气爽,秋风急劲,花木结果成实,以备来年繁殖,动物也开始积蓄能量以备过冬。故秋季应早睡早起,早睡以收藏阴精,早起以顺应阳气之舒张。

秋季干燥,气温开始下降,易使人情绪不稳,甚至心绪不宁。晚秋草木凋黄的肃杀景色易使人触景生情,产生怀旧、悲愁、伤感的情绪。所以秋季要特别注意收敛神崐气,保持精神安定,心情平静,使机体与秋气相平和,肺气不受秋燥之侵扰。可多出户外活动,远足登高望眼,领略秋收之喜悦和天高气爽之情景。

    秋季阳气渐收,阴气渐盛,乃进食补药的好时令,秋多燥,进补应以滋肾润肺,防燥护阴为主。如沙参、白合、芝麻、核桃等。但是夏季刚过,脾胃功能尚未恢复,此时大量进补难以消化吸收,故宜循序渐进,可先以芡实60克,红枣10枚,花生30克加红糖适量煲汤连服数日,补调脾胃后再进补其它补品。

    三.冬季养生

    “冬属水,其气寒”,冬季之时,万物生机潜藏,阴气最盛,同时也是蕴育生机,为来年储存能量与养料之时。故冬季应早卧晚起,早睡以护阳气,晚起以养阴气。冬季之时,阴冷气盛,机体处于低落状态,情绪多较低沉,故宜于日出后方开始户外活动,在避风向阳处散步打拳,使肢体舒展,气血通畅,从而促进脾胃功能,利于消化吸收补品补药,藏精养髓,强壮机体。

    冬季人体生理活动处于抑制状态,新陈代谢减缓,此时,正是进补的最好时机,此时进补最能使营养物质吸收储存,滋养五脏六腑。冬季进补,大补之药皆可使用,但须按个人的体质或病情选用,否则有害无益。应按气虚、血虚、阴虚和阳虚来选用补药。如气虚者选人参、党参等,血虚者选十全大补丸、阿胶等,阴虚者选人参固本丸,阳虚者选龟龄膏等。一般体虚者可进食猪、狗、牛、羊、鳖鱼等各种肉类炖品。如在炖品中加入党参、黄芪、虫草等药品其效更佳,进补时,不宜吃生冷、油腻之物,以免减低脾胃的消化功能。

    总之,四时养生乃按四时之气来调整起居饮食,春宜晚睡早起,多多散步,无拘无束,以应生发之气;夏宜晚睡早起,多动少怒,纳凉避暑,以应长养之气;秋宜早睡早起,神志安静,以收敛之气;冬宜早睡晚起,神志静秘,避寒就温,适当运动,以应收藏之气。如此顺应自然,便能达到天人合一,长久坚持,必享天年。

  老年人多气虚体弱,所以除注意顺四时起居外,还要注意二十四节气之变化,因为每一节气交替之际,乃气候突变之时,老年人对节气交替的变化比较敏感,所以在每一节气交替前后1-2,要特别注意衣着起居,以休生养息,减少活动量的方法来增加机体适应节气变化的能力。

    古今长寿老人都是自觉或不自觉地使自己的起居作息,饮食精神顺从季节的变化和节气的变化。做到与天地相参,与日月相应,所以能少疾病,多健康,福乐而长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为什么说夏至日、冬至日是进补的最佳时机
明日大雪 | 要想这个冬天不生病,九大原则要牢记
天人合一顺四时时令养生助长寿
大雪已过,养生宜进补,做好这几点,这个冬天不生病
养生篇:怎样理解“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四季养生保健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