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奇葩阑尾——益生菌的安全屋

今天我们聊聊人体内很奇葩的一个小器官——阑尾。在现代医学发展早期,阑尾被认为是一个已经没有任何用处,只是尚未被进化所抛弃的器官。由于容易引发阑尾炎而不被人们待见,经常会在做需要开腹的外科手术时被顺带切除,甚至连新生儿也这样做。之前还曾流传过一个谣言,说发达国家的孩子一出生就会将阑尾切除,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在医疗条件相对较差的过去,一旦发生阑尾炎,保守治疗很难彻底治愈,大多转为慢性阑尾炎。反复发作的阑尾炎,危害不言而喻,还不如及早一切了之。若有机会开腹做别的手术时顺便切除自然是大好事。小儿外科界开腹手术时顺便切除无病变的阑尾也确实时髦了许多年。


当时的医患双方都觉得通过手术切除阑尾有百利而无一害。认为阑尾既然没有用,手术切除能够预防阑尾炎,以绝后患,是好事。但是,根据最新的科学发现,这个看起来没用的小器官,其实是有大作用的。


所谓存在即合理。生物进化论的鼻祖达尔文曾经推测,人类祖先可能像熊猫一样,主要吃一些植物的叶子,这些食物富含木质素和纤维素。阑尾属于盲肠的一部分。食草动物具有比较发达的盲肠,它们需要通过盲肠中的微生物来消化粗纤维。而很多肉食性动物都没有阑尾。因此推断阑尾是人类进化的结果。



人类祖先吃纤维素较多,所以需要盲肠来消化食物。后来饮食结构变成以脂肪、蛋白和糖为主,纤维素吃得越来越少了,所以就不需要盲肠来辅助消化。用进废退,所以就认为阑尾渐渐地变成了无用的器官。然而,事实并不如想象的这么简单。


说了这么多,有必要认识一下阑尾长啥样。阑尾是一个形似蠕虫、长条状的器官,在我们的盲肠下面向外突出,见下图。


Appendix:阑尾


人体胃肠道: 1=食管,2=胃, 3=十二指肠, 4=小肠, 5=盲肠, 6=阑尾, 7=结肠, 8=直肠, 9=肛门 (正面视图)


美国亚利桑那大学解剖学副教授希瑟·史密斯和她的团队曾对 533 种(约占所有哺乳动物种类的1/10)不同哺乳动物的盲肠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范围包括海狸、兔子、负鼠等哺乳动物种类,研究人员对阑尾的进化史进行了深入而广泛的追踪。


研究发现,阑尾已经在几种哺乳动物谱系中独立地发展到了至少30个不同的时间节点。相当有趣的是,一旦动物进化出阑尾,这个神奇的结构就再也不会在这些动物的后代中消失。科学家们认为,看起来一无是处的阑尾可能发挥着一些人们意想不到的有利功能。


这项研究指出,饮食、气候、生活环境等动物生活的外在因素与阑尾的有无密切相关。他们发现具有阑尾的物种在下腹盲肠中具有较高的淋巴组织平均密集度,而淋巴组织密集度正是产生免疫应答的关键。从某种意义上说,阑尾是个免疫器官。


过去几年,有很多研究论文证明,淋巴组织可以促进有益肠道细菌的生长和繁殖。它们像警察一样,长好的菌我就鼓励,长不好的菌我就管你一下甚至杀灭。阑尾就像是肠道有益细菌的安全屋(safe house),这些细菌在阑尾能够受到保护。当肠道中的有益菌减少或消失时,阑尾就会释放一部分“种子”细菌,进而恢复肠道的健康。


另外,阑尾还会产生一类特殊免疫细胞--固有淋巴细胞。而固有淋巴细胞是生物体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系列免疫效应细胞,能够对入侵的病原体迅速作出应答,产生非特异抗感染免疫作用。所以说,阑尾其实对人体的免疫系统是有重要贡献的。


下面这幅图说明了阑尾是如何发挥作用的。正常状态下,肠道内的微生物处于平衡状态。发生感染后,盲肠和结肠中的有益菌越来越少。这时残存在阑尾中的有益菌开始繁殖并且进入盲肠和结肠中,逐渐使肠道菌群恢复到正常水平。



这意味着阑尾并不是我们人类独立演化的结果,而是作为一个更大更复杂的人体生态系统的一部分。这个理论虽然还有待验证,但至少,很多科学家已经在大多数哺乳动物中,找到了与这些动物健康水平密切相关的多种微生物。基于这些研究,这个曾经被人类忽视的器官,未来也许会成为我们进行肠道微生物干预疗法的重要基础,甚至可能会成为我们肠道菌群好不好的晴雨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阑尾真的是毫无用处,想割就割吗?
出现这4种“肚子痛”,往往跟这个器官健康有关!千万不要拖!
阑尾并非无用器官
小器官大作用,这个“屌丝”器官竟是肠道菌的“安全屋”!
美国最新研究为什么我们要有阑尾?
千万不要随便割阑尾,因为......为了健康和长寿,请善待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