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脑体进化的顶点
 
人类的身体构造是物质演化的结果,与其他生命并没有本质区别。但是人类显然位于进化的顶点,主要在于他拥有了其他动物所不能企及的高级主体程序以及由此而来的人的灵魂——精神。那么,为什么唯独人类会如此幸运呢?对人类的起源探索首先要搞清楚什么是人科,要承认有种属的不同以及由于宇宙正向演化规律对种属的淘汰作用。对人类的界定是不能仅仅从外在形态上加以确定的,也就是说考古学的方法值得商榷。人类不仅仅是生物学上的存在,更重要的是他代表的是智慧和创造,高级主体程序应该是他的本质所在。智慧源于主体程序对语言概念(事物符号)随意加工,因此,能否形成丰富的概念语言是能否成为人的标志。但是什么样的动物才能形成丰富的概念语言呢?这要依赖于动物能否发出清晰的音节来,而清晰的音节是靠优越的发音器官才能做到。所以,也可以这样认为:发达的发音器官是人的最重要的标志。这样,我们是可以运用考古学的方法找到人类的起源的。一般认为,喉部是否发达与动物的直立程度成正比关系,因此,直立人应该是标准的人类。但是直立人不是突变而成的,他是由动物的爬行通过漫长的进化并逐渐适应形成的,动物只有学会两足行走才能逐渐直立。
最初两足行走的动物不可能发出非常清晰的音节以致形成丰富的语言的,但两足行走的动物肯定比爬行动物拥有更为丰富的语言和智慧。从四足行走转换到两足行走的行动方式要求身体的解剖结构有很大的改变。例如与黑猩猩和大猩猩相比,人有较长的后(下)肢,较短的前(上)肢,较短而宽的骨盆,较短和不弯曲的指(趾)骨和缩短的腰部。两足行走的形成,不仅是一种重大的生物学上的改变,而且也是一种重大的适应改变。推动两足行走的因素有很多,如:为了监视猛兽,需要超出高草去观察;在大白天搜寻食物时,需要采取更为有效的冷却身体的姿势等等。但最重要的因素在于,而两足行走解放了上肢,这有利于制造工具并同时更加促进了语言与智慧的改进。不管最初两足行走的动物是不是真正拥有丰富语言和智慧的人类,但两足行走的意义是非常重大的:两足行走有着巨大的进化潜能——使上肢解放出来,以致能用来操纵工具并促进了智慧的飞速发展。其潜在的重要性也可堪称”人类”,再者,人的概念界定只是一个人为概念,我们是不能确定一个公认的而无异议的人的定义的。
由此,人的定义不妨界定为两足行走的动物。从现在看来,这个定义也是不会产生误解的,因为,我们至今还没有发现有两足行走的其他类似或超出人的智慧的生物的。这样关于人类起源的考古确定时间就比较明晰了。人类起源时间的确定,首先要对各种猿类化石和人类化石从形态上进行比较解剖学的研究,还要用各种测定年代的方法测定它们的相对年代和绝对年代,这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从现在各地的人和各种猿以及其他的高等灵长类动物的蛋白质大分子的研究,从它们差别的大小,根据变异的速度来计算它们起源的年代。结合这两方面的证据以及其他有关的资料,现今人类学界一般估计大约在距今七八百万年前,古猿转变成两足直立行走的人类始祖。

大约 5000万年前,地球上出现了孤猴属的半猿猴,这是猿类的始祖。半猿猴之后是渐新古猿,他们生活在3500万年前。大约 2800万年前又出现了埃及古猿。距今七八百万年以前,人类和类人猿的共同祖先——埃及古猿才开始向不同的方向进化。这种古猿的一支通过森林古猿进化成为黑猩猩,大猩猩;另一支则可能通过南方古猿、猿人发展到现代人。这个过程是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进行的。
   在新生代的第三纪,世界范围的造山运动很活跃,相继出现了喜马拉雅山、阿尔卑斯山等,在东非还出现了长达八千公里的断裂谷。由于这样大规模的地壳运动,致使世界气候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特别是到了新生代的第四纪,气候变化加剧,出现了一系列的冰川期。在地形和气候巨大变化的影响下,原先一些连绵不断的森林逐渐变得稀疏,林中空地不断扩大,最终被稀树草原所取代。这时,生活在这里的一些古猿逐渐由树栖生活转到地面上生活,最终进化成人类;而留在森林中的那部分古猿则进化成了类人猿。

   人类的祖先由树上下到空旷的地面上生活后,逐渐能够使用树枝和石块等来防御猛兽,或挖掘根茎等来食用。在这个过程中,古猿的身体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其中最重要的是由四肢行走转变成两足直立行走。这一转变不仅增强了人类祖先的生存能力,也使他们的身体结构发生了一系列适应性变化,如身体重心下移、下肢骨增长、骨盆变短增宽、脊柱从弓状变为S形等、喉结的形成。因此,可以说人体的基本结构特征都与两足直立行走有关。此外,两足直立行走还使人类祖先的前肢从用来行走和支持身体中完全解放出来,为进行各种各样的活动创造了条件,同时也为脑的进一步发展和增大创造了条件。两足直立行走的重要意义,使人类学家把是否具备这一条件作为人和猿分界的一个重要标准。

人类的祖先在使用天然工具的过程中,逐渐学会了制造工具。在制造工具和使用工具的过程中,人祖先的语言和智慧得到飞速地发展,大脑也越来越发达,最终形成了人类及人类社会。

留在森林中的那部分古猿为什么不能进化成了人类而进化成了类人猿呢?

前面讲过,人类是一种动物,人类和现代类人猿有共同的祖先,因此两者有密切的血统关系。可以说,现代类人猿是人类的近亲。认识一下人类的这些近亲,对于了解人类起源是会有所帮助的。现代类人猿属于高级的灵长类,主要种类就是:长臂猿、猩猩、黑猩猩和大猩猩。猩猩也叫褐猿,黑猩猩也叫黑猿,大猩猩也叫大猿。它们是热带森林的动物。  

长臂猿。长臂猿是两臂特别长的猿类,直立的时候两臂可以达到地面,所以叫长臂猿。 长臂猿的身体比较小。它们产于我国云南、海南岛和东南亚的森林里。 长臂猿在现代类人猿中是最小的种类,体高不到1米,重量一般不超过10千克。 长臂猿完全过着树上的生活,擅长臂行法,就是善于用臂从一棵树荡到另一棵树上去。它们下到地面来的时候,也能用两脚行走。 长臂猿过群的生活。它们主要的食物是树上的水果、植物的嫩芽、昆虫和鸟蛋。 长臂猿跟人类的区别比较大。它们在现代类人猿中是比较低级的类型,脑量很小,平均只在100~120立方厘米之间。猩猩。猩猩也是亚洲的热带动物。它们产于印度尼西亚的加里曼丹和苏门答腊的森林里。 猩猩是一种大型的动物,毛多而密,呈红褐色。雄的比雌的大些。雄的体高可达1。4米,重量可达80千克。手臂很长,两只手臂展开可达3。5米,比人长了一倍以上。 猩猩头尖,眼和耳都小,颌部发达,犬齿大而尖锐,适宜于对付敌人。它们对付敌人的武器还有强大的手。 猩猩是森林动物,有筑巢习性。巢是用树枝筑成的,离地大约8~10米,晚上就睡在里面。白天也多半呆在树上,不轻易下树来。在树上,它们是无敌的。在那里,它们可以用手臂从一棵树荡到另一棵树上去。 它们的食物主要是树上的水果、花和嫩叶,也吃些昆虫和鸟蛋。 有时它们也落到地面上来活动。在那里,它们用四肢走路,可走得一点也不快。它们也可以勉强直立起来行走,但是直立的姿势很拙劣,行走也很费力气,一般需要用前肢着地支撑身体,就像拄着拐棍那样。 它们一般不大合群。雄猩猩总喜欢独自生活,到了生殖季节,才跟雌的生活在一起。 雌猩猩每次产出一只幼仔,妊期八九个月。 猩猩的智力相当发达。它们的脑比狗的大得多,平均脑量是410立方厘米。从小捕来饲养的猩猩,人们能训练它模拟人的动作,叫它帮助人做些事。 它们的寿命一般是25~30岁。黑猩猩。黑猩猩是热带非洲的森林动物。 这也是一种大型的动物,但是一般比猩猩小些。 它们的毛色乌黑,所以叫黑猩猩。 它们的头比较圆,鼻子小,耳朵很大,犬齿也发达。 它们的习性跟猩猩有些不一样。比方说,它们喜欢群居,每群由十几只到三四十只。 它们喜欢在树上活动,大部分时间在树上度过。它们善于用臂行法从一棵树荡到另一棵树上去,它们在树上的灵活性远远超过猩猩。 它们也到树下来生活,也可以勉强直立行走。不过它们快跑的时候,总是四肢着地的。 它们也睡在树上,像猩猩那样睡在自己临时筑的巢里。 由于它们的体力强大,又有合群跟敌人作战的习性,所以在自然界里,很少有野兽敢去触犯它们。 黑猩猩是杂食性的动物,吃的是许多种果实、嫩叶、昆虫和小鸟等。有时候它们也会合作抓猴子吃。这一点是不久以前才从实地观察到的。 雌黑猩猩每次产出一只幼仔,妊期大约9个月,哺乳大约1年,这些都跟人很相似。它们7岁左右就成熟,寿命一般是25~32岁。 它们的智力很发达,善于模仿。人们可以教它们做许多种技艺。动物园里养的类人猿多半是它们。大猩猩。大猩猩也是热带非洲的森林动物。 这是最大的类人猿,所以叫大猩猩。雄的平均体高在1.6米以上,体重大约200千克。据现在的记录,最大的大猩猩,体高1.88米,体重达290千克。 大猩猩也是前肢比后肢长,它们的两臂伸开,可以达到2.7米。大猩猩的犬齿很发达,体力又很大,在自然界里也很少有比它强大的敌人。 它们生活在森林里,常由3只到10只合成一群,过着仿佛是家族的生活,由老的壮大的大猩猩担任家长。雌的和年幼的大猩猩多半生活在树上。成年的雄的大猩猩却多半生活在树下。这大概因为它们的身体太重,在树上生活不大合适了。 它们也能够勉强直立行走。 它们的性情很凶暴,很难捉活的成年的大猩猩来饲养,只有幼小的才能养活。 它们只吃植物,不吃动物。它们吃的主要是果实、嫩叶、竹笋等。 它们的智力也很高,脑量平均达500~600立方厘米。脑的结构跟人脑很相似。   

从以上的材料可以知道,现代类人猿的确跟人相近。哪一种或哪几种最相近呢?是黑猩猩和大猩猩跟人最相近。其次是猩猩。在类人猿中,长臂猿跟人相似的程度最差。这就是说,在现代类人猿的进化中,长臂猿是比较低级的猿,很早就跟其他类人猿分支进化了。接着分支进化的是猩猩。黑猩猩和大猩猩彼此很相近,分支最晚。而人呢?他跟黑猩猩和大猩猩都很相近。  

现代类人猿(主要是猩猩)已经不可能进化成人了。原因是在中纬度温带恶劣环境中生活的古猿向人类进化的同时,那些一直生活在低纬度热带雨林优越环境中的古猿,由于环境潮湿,林火很少发生,不具备自然获取熟食的条件。而灵长类动物主食的野果又常年充足,所以,生食的习惯没有改变。结果现代类人猿与人类虽然都有共同的祖先和接近98%的相同基因,但由于环境条件局限至今变化甚微。食性的不同,使这两种环境下生活的同一种类的古猿分道扬镳,走上了不同的进化道路。后者的大脑得到发展,进化成智慧生物;前者成为人类的旁支,基本保持了古猿的原始形态延续下来。古猿变人是一个长达几百万年的历程。生物进化的前提是生存环境条件。当人类已经占据了地球的大部分空间之后,现代类人猿已经完全失去了进化的机会。目前仅存的非洲黑猩猩、大猩猩和东南亚猩猩、长臂猿的种群很少,只能生活在非常有限的环境里。而且这种生态环境正日益受到人类蚕食和破坏,人类的活动已经把它们逼到了濒临灭绝的边缘,只能在极为狭小的空间里苟延残喘。现在生活在热带地区的人类都是温带的古猿进化为人类之后陆续迁移而去,绝大部分早期人类化石都出产在温带地区便是证明。

这样,作为主体程序的细胞诞生后,历经35亿年,生命终于进化出能够主动改造物质环境的高级主体程序,本我质跃为自我。在这以前,尽管主体程序一直处在不断正向内化的过程中,并且不断引着生命的进化,但由于其能力并不能根本影响物质环境,姑处在相对次要的地位。高级主体程序虽然仍然作为作为主体程序的一种而与其生命体共同构成宇宙的演化序列,但是由于他已经内化出足以影响物质环境的人的精神——意识、思维、主观能动性等,故在作为高级主体程序的自我出现以后,生命的自然进化便退居次要位置。宇宙从此进入了生命的内化时代。(摘自<终结>第一卷,王江火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济南版生物八下第五单元第二章第一节人类的起源复习学案
孩子提问,你张口结舌?手把手教你接招娃的灵魂拷问!
酒精引发的灵长目进化论公案:猩猩和人在这一点上分道扬镳
初中生物人类的起源与发展判断题专题训练含答案
人类是不是和所有其他物种都有生殖隔离?
人与猿猴有共同祖先 这些祖先确定长得像黑猩猩?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